跨文化交际中禁忌文化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迅速发展,中西方国家进入文化信息交流的时代。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交流日渐频繁。跨文化交际成为生活中重要的交流特征。跨文化交际包括多种内容,其中禁忌习俗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全面深刻的了解禁忌文化对中西方跨文化的交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有利于交际的顺利进行,又能提高中西方人们之间的理解程度。本文主要以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语言和非语言禁忌文化为主,探究了交际者在交流过程中交际失败原因,并根据交际失败的原因总结归纳出对对汉语教学的启示。
目 录
引 言 1
1 跨文化交际与禁忌文化理论研究 2
1.1 跨文化交际理论 2
1.2 禁忌的定义和禁忌语 2
1.3 跨文化语言交际和跨文化非语言交际 3
2 跨文化语言交际中的禁忌文化差异 4
2.1 日常生活禁忌 4
2.2 话题禁忌 5
2.3 词汇禁忌 5
2.4 动植物禁忌 6
3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中的禁忌文化差异 8
3.1 体态语禁忌 8
3.2 客体语禁忌 8
3.3 环境语禁忌 9
4 禁忌文化差异造成跨文化交际失误的原因 10
4.1 民族文化心理差异 10
4.2 禁忌文化知识水平掌握不足 10
4.3 交际者双方思维方式的不同 11
5 跨文化交际中禁忌文化研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12
5.1 教学过程中注重语言和非语言的规范化 12
5.2 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12
5.3 提高跨文化交际场合的应变能力 13
结 语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7
引 言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蒸蒸日上,正慢慢的渗透和影响着人类社会的生活。中西方在经济、文化、科技、政治等领领相互交流学习,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特征。对外汉语教师以及从事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相关工作,都涉及到跨文化交际。因此,如何使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交际能顺利进行,友好交际,就成为了跨文化交际中禁忌文化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禁忌文化是中西方文化中的敏感词,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每个国家有不同的习俗文化,在语言和行为等方面会有所避讳。在交际过程中要注意交际场合、文化语境禁忌,避免发生不愉快的交际冲突。
大多数有关跨文化交际的论文、期刊、著作都是从最基本的理论知识研究着手,论述中都有涉及禁忌文化差异,但并没有深入探究。中西方学者或专家在研究禁忌文化时,大多都是研究文化或者是民俗,并未系统的从跨文化交际这一角度深入论述解析。本文试着将文化和民俗结合起来,以跨文化交际为基础,针对禁忌文化中语言文化和非语言文化的案例进行解析,得出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失败和发生交际冲突的原因,并从中总结归纳出一些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1 跨文化交际与禁忌文化理论研究
1.1 跨文化交际理论
中国汉语中对“交际”定义为人和人之间的接触往来,概念较为模糊。我们可以将交际理解为由编码和译码两个过程不断交替得到的,此过程涉及到人类的心理、思想、表达以及肢体活动等,其中编码代表信息发出者进行思想、情感信念等符号化的过程,而译码可以解释为接受者对发出者所发出的信息进行解锁的过程。由此可见,交际是一个活动过程,而并非包括活动效果,因此,交际后果对交际活动并不会产生影响。人类交际活动可包括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其中语言交际是人类交流的主要手段,而手语等信息交际方式可对人类交际产生辅助作用。“文化”一词最早是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提出,““文化”包含的内容复杂且广泛,包括信仰、知识、道德以及社会成员获得的任何能力和习性,文化的定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1]P9。迄今为止,已经有500多种,且褒贬不一。交际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且复杂的,其中文化包括交际,交际受到文化的限制,二者相互制约。
除了生活习性、教育水平、性别等存在较多的差异,还包括不同的国度、不同民族、不同政治制度等,对跨国文化交际的了解需要对文化得概念进行全面且系统的了解。
1.2 禁忌的定义和禁忌语
“禁忌”一词最早来源于中太平洋的波利尼西亚群岛,本身具有“神圣的”、“不可侵犯的”意义。禁忌常常与民族习俗、社会活动相联系,一般指的是在这些活动的某些方面进行限制;禁忌也是一种古老的文化现象,蕴含着最原始人类所具有文化现象,它代表着人类对世界的某种认识方式,而这种方式又会随着时间的蔓延逐渐形成一种文化理念,最终构建了人类自己内心的精神世界。“禁忌语”指的是用来对社会文化习俗和社会活动进行约束的语言,正是由于禁忌语的存在,才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进行,最终更加规范了人类之间的交际活动。禁忌是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组成形式,禁忌语的出现表现在交际上是入乡随俗,了解不同文化的禁忌和禁忌语可以将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误点降到最少,使跨文化交际更加顺利。
1.3 跨文化语言交际和跨文化非言语交际
人类之间交际包括两种,一种是以语言为载体的交际,称为语言交际,另一种是非语言交际。而跨文化交际根据载体的不同分为跨文化语言交际和跨文化非语言交际。
语言交际又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语言表达形式,另一种是通过书面形式。语言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手段,自语言诞生起,就承载着人类之间的交际,人类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使得其他人了解。而书面交际指的是通过书面形式来表达并与其他人交际。非语言交际指的是不包括语言之外的其他形式,通常有肢体语言、神态语言等,甚至穿衣打扮也可以作为非语言交际的一种形式。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具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并以本身特有的形式向外界传达信息,最后得到其他人的理解。
2 跨文化语言交际中的禁忌文化差异
2.1 日常生活禁忌
在进行跨文化语言交际前,我们需要对对方的文化习俗进行全面的了解,深入对方情境中,以交际对方的思维形式处理问题,这样才有利于交际的顺利进行。
(1)问候语
处于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人们见面后均有给对方打招呼的习惯。例如在中国会有,“您方便吗、”、“我请你吃饭”等问候语,而西方国家,常常会说,“打扰一下,您有时间吗?”、“我请你吃饭”等。在中国,“方便”一词有多种表达意义,a.表示上厕所,大小便。b.表达时间空闲,自己或者他人有没有时间。例如:“我想在你方便的时候请你吃个饭”。中国人听到这句话很正常,意思是他问我有没有时间,在我不忙的时候请我吃饭。在西方国家,听话者会理解成“在我上厕所的时候你要请我吃饭”,有不礼貌的行为。见面问候语的不同体现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传统思想存在差异,如果将两国之间问候语互换,很容易引发一些误解。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44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