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海明威小说中的反战思想

浅析海明威小说中的反战思想[20191216200211]
内容摘要:作为美国描写战争题材最成功的作家之一,海明威在他的作品中表达了他的反战思想,反映出了当时时代的呼声。海明威主要通过描写战争中的爱情故事和激烈的战斗场面来表现战争对人的摧残,他经常通过描写主人公们在战争中的经历和不幸遭遇和一些意象的描写,来表现出战争是罪恶的、残酷的,除了带来死亡和毁灭,对人类毫无意义。将其作品中的人物和意象描写进行系列的归纳,可以发现海明威小说中的反战思想具有多重内涵,内涵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战争是残酷的,另一部分是反对战争,但主张直面战争。而究其原因,则是与海明威从小严格的家庭教育和他丰富的战争经历以及他独特的人道主义思想观念有关。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字海明威反战爱情故事战斗场面
目 录
一、引言 1
二、反战思想的载体 1
(一)情节 2
1.爱情情节 2
2.战斗情节 2
(二)人物 3
1.有反战观念的人物 3
2.遭遇战争悲剧的角色 4
(三)意象 4
1.被炸弹炸毁的房屋 5
2.无人理会的尸体 5
3.冰冷的武器 6
三、反战思想的内涵 7
(一)战争是残酷的 7
1.战争是美好事物的破坏者 7
2.战争使人际关系冷漠化 8
3.战争是对人性恶的张扬 9
(二)反对战争,但是主张直面战争 9
1.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10
2.要做战争中的硬汉 10
四、反战思想形成的原因 10
(一)社会方面 10
1.时代背景 11
2.文学思潮传统 11
(二)个人方面 11
1.家庭环境 12
2.个人经历 12
3.个人思想观念 13
五、结语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6
浅析海明威小说中的反战思想
一、引言
欧内斯特·海明威是现代文学巨匠,是蜚声世界文坛的美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曾以“迷惘的一代”的代表著称。海明威的代表作有《非洲的青山》、《太阳照常升起》、《战地钟声》、《永别了,武器》、《老人与海》等等。其中他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一部极具寓言色彩的小说,主人公桑提亚哥这个“硬汉”形象成为了海明威式的英雄,代表着人类不可摧毁的精神力量。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并且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的笔锋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对美国文学及二十世纪文学的发展有极深远的影响。
他的一生经历了很多战争,亲历了西班牙内战,到过意大利战场,还去过中国,亲历抗日战争,而他的外祖父和祖父参加过美国南北战争,他们的经历也让他看到了战争对亲人的影响,自身与亲人这两个方面的战争经历都深深地影响到了海明威的创作,使战争成为海明威创作的一个重要题材。而本身作为一个典型的美国硬汉,海明威用自己的笔创造了不少硬汉形象,这些硬汉形象不仅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也存在于战争这个特殊背景下,成为他反战思想的一个载体。在海明威的战争题材的小说中,反战思想是其中最中心的主题,不论是《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还是《太阳照样升起》,都体现出了海明威对战争的反对。《永别了,武器》中海明威通过描写战争对爱情的毁灭来谴责战争的种种罪恶,战争是美好事物的破坏者,战争是罪恶的。《丧钟为谁而鸣》中海明威通过描写罗伯特炸桥的感人故事体现了战争的残酷,战争让人冷漠,让人变得麻木。本文想要通过海明威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和意象这些载体来挖掘他的反战观点的内涵,并追溯他反战的原因。
二、反战思想的载体
海明威的小说中到处都体现着反战思想,尤其集中在情节和人物以及意象这些方面。它有时呈现在情节之中,很多情节都可以体现出战争的罪恶,比如有关爱情的情节,有关战斗的情节等等;有时潜藏于人物之中,人物的一个细致的动作、一句话语或者说遭受到了迫害、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有时投射于意象之中,房屋的破坏、田园的毁坏还有刽子手手中冰冷的武器等等。
(一)情节
海明威通过选择战争中的两类主体事件情节来反映他的反战思想,这两种具体情节都描写主人公悲惨的命运。一类是战争中的悲剧式的爱情命运,这类情节描写战争中的爱情来反映战争的残酷,一类是关于战争中激烈的战斗故事,这类情节描写战斗的激烈来反映战争的残酷。
1.爱情情节
浪漫的爱情在战争中是脆弱的,本来相爱的情侣因为战争而生离死别,哪怕爱情的机缘是因战争而生,却同样因战争而消失。《永别了,武器》中的美国青年亨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志愿参加红十字会驾驶救护车,在执行一次任务中,亨利被炮弹击中受伤,在养伤期间爱上了英国护士凯瑟琳,后来亨利伤愈后重返战场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他毅然脱离部队,和凯瑟琳逃往瑞士,结果凯瑟琳又在难产中死去。虽然凯瑟琳的死并不是战争直接导致,她并没有死于战争,但是背后隐喻着的是战争让他们希望逃离现实,最终却走向悲剧,无法获得真正的爱情。《丧钟为谁而鸣》中美国青年罗伯特·乔丹志愿参加西班牙内战,在敌后搞爆破活动,在一次炸桥任务中爱上了玛利亚,本来想和玛利亚在一起生儿育女,但是罗伯特在炸桥撤退的途中自己不幸被炮弹击中大腿,然后他为了掩护战友和自己的爱人,独自留下阻击敌人,最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罗伯特是直接因为战争而死去的,死去的同时也失去了宝贵的爱情。这两部小说中,主人公都是战争的受害者,作者通过这些故事情节对美好浪漫的爱情的破坏,反映出了战争的种种罪恶。
2.战斗情节
战斗的情节可以直接地表现出战争的残酷,从正面反映出海明威对战争的厌恶。《决战前夜》中“步枪声和自动步枪声更是如滚石下坡一般在耳边响成一大片,时起时伏,中间还夹着噼噼啪啪的各式枪声,以及我们背后排炮向外发射的接二连三的隆隆巨响,巨响过后总少不了轰然一声,炮弹落地开花,冲天黄尘滚滚而起。”他通过描写战斗的过程,枪声的噼噼啪啪和炮弹声隆隆巨响烘托出了战争的惨烈的场面,通过听觉的描写表现出战斗的激烈。《山梁下》中“我们一直跟这些趴在地下的人在一起,他们在等坦克而坦克始终未到,却只听见头上炮弹大批呼啸而来,轰然炸响,弹片夹着土块四处横飞,有如掘开了个泥泉,泥流往外直喷,枪声嘟嘟、弹飞搜搜,在当空交织成一片。”他通过描写呼啸而来的炮弹在身边炸响,炸得土块四飞,弹片在空中交织,激烈的战斗场面是最能表现出反战,也是最直接的表现,这是通过视觉的角度写出了战斗的激烈。
(二)人物
海明威通过两类人物从主客观两方面来表现他的反战思想,一类是具有明确的反战思想的角色,这类角色在主观上就有非常的明显思想倾向,一类是被战争伤害的角色,这类角色主观上虽然没有明显的反战言语,但在客观上却起到了反战的效果。前者如《士兵之家》中的克莱勃斯、《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巴恩斯等,无论是经历了战争并且受到战争的迫害的人还是没有遭到战争直接迫害的人,都不同程度的对战争有反感情绪。后者如《永别了,武器》中的美国青年亨利、《在异乡》中的少校等这些人物都是非常能够非常明显地体现反战思想的,无论是青年还是老人还是儿童,都不同程度的受到战争的迫害。
1.有反战观念的人物
有些人,也许是有英雄情结,想上战场体现自己的英勇,或者是保卫国家,但是上完战场回来却拥有了强烈的反战情绪,反战思想盖过了他原来的英雄主义情结。如《士兵之家》中的克莱勃斯,克莱勃斯在堪萨斯州一所卫理会学院读书时上了前线,回到家乡后他的家乡没有人对战争的暴行感兴趣,克莱勃斯发现要他们感兴趣,他就得撒谎,这种说假话、荒唐夸张所引起的感受,使克莱勃斯觉得恶心。克莱勃斯家乡的人对战争已经冷漠了,虽然战争不断进行,但是他们根本不关心,这也是一种战争给人们带来的麻木和冷漠,面对麻木的人,主人公想要与人交流就不能谈论战争话题,只能变着法讲各种也许并不真实的事件,从而引起关注,去建立一些人际关系,因此变得虚伪与不真实,这样一些东西,让主人公感到了厌恶,从而厌恶了导致这些的源头,那就是战争。关于《你们决不会这样》中的主人公尼克的有这样一段描写,“我每次进攻前都要灌个醉,我就受不了,我第一次打仗尝过这个滋味,那是我平生打的第一仗,一喝醉反而觉得难过极了,到后来又渴得要命。”主人公在战场上为了克服战争带来的恐惧就喝大量的酒,用酒精来麻痹自己的神经,靠喝酒来壮胆,可是喝醉了之后却觉得难过极了,主人公尼克对酒产生了反感,从而厌恶了导致他喝酒的根源,就是战争。这两个例子告诉我们,无论是在前线靠着喝酒壮胆来打仗的还是战争结束后已经回到自己家乡的,战争都给他们带来了极度痛苦。
2.遭遇战争悲剧的角色
有些人,只求一生平淡过日,但是战争把他们卷进去了,让他们无法挣脱,最后的结果是破坏了他们的普通的人生之路,他们因此厌恶战争。如《在异乡》中的少校,因为战争使他的手受伤,小说中描写到“他的一只手小得像个娃娃的手,上下翻动的牵引带夹着那只小手,拍打着僵硬的手指。他的剑术非常高超,战前是意大利最优秀的剑术家。”战争在对人身体的伤害的同时,也伤害了人们的梦想,少校原本是一个优秀的剑术家,战争使他的手残疾了,再也拿不起剑来了,战争不仅伤害了他的身体也伤害了他做一个剑术家的梦想。少校的遭遇值得人们同情,造成这种遭遇的主要元凶是战争,因而人们憎恨的是战争。战争的残酷对人的伤害不区分阶层,军官受难,士兵也受难。如《永别了,武器》中的美国青年亨利,亨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志愿到意大利北部参加战争,在一次负伤期间与英国护士凯瑟琳相识并相恋。亨利一直努力工作,但在一次撤退中竟然被误认为是德国间谍而险些被枪毙,他只能跳河逃跑,和凯瑟琳逃到中立国瑞士,后来凯瑟琳因难产而死亡,婴儿也窒息死亡,留下亨利独自流亡在外。战争不仅使亨利差点命丧黄泉,也使亨利失去了爱情。亨利和少校的遭遇告诉我们,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都是战争的受害者。
(三)意象
人物是表现反战思想最好的载体,但许多时候存在于人物身边的各种意象,也从另一个侧面承载了这种思想,并且不断地冲击着读者的大脑,因为战争伤害的不仅仅是人,同时也破坏了人所赖以生存的家园,房屋、田地等一系列的美好事物。战争总是突如其来,迅速而又无法抗拒,它拥有巨大的破坏力,从外围伤害着人。房屋被炸毁就是让人失去了安身立命的家,尸体则是不仅让人恶心,同时带来传染性疾病,而且使人越来越麻木,武器在证明人的智慧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人对生命的冷漠感以及内在的残忍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43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