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养老机构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为例(附件)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社会养老压力越来越大,新兴的城市机构养老模式已经成为老年人养老的重要选择。通过对淮安市多家养老机构的调查,了解到目前城市养老机构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供需矛盾突出、城市养老机构提供服务水平不高、功能定位混乱。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服务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认知程度较低、“公私”养老机构发展不均衡。为了摆脱困境,目前城市养老机构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加强专业队伍的培养、优化城市养老机构结构分类、深化政府在城市养老机构发展中的作用。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城市养老机构 , 对策研究目录
1 引言 1
2 城市养老机构的现状 2
2.1 数量分布 2
2.2 床位入住情况 3
2.3 收费标准情况 3
3 城市养老机构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4
3.1 供需矛盾突出 4
3.2 提供服务水平不高 5
3.3 城市养老机构功能定位混乱 6
4 城市养老机构发展问题产生的原因 6
4.1 服务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 6
4.2 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认知程度较低 7
4.3 “公私”养老机构发展不均衡 8
5 应对城市养老机构发展问题的建议 9
5.1 加强专业队伍的培养 9
5.2 优化城市养老机构结构分类 9
5.3 深化政府在城市养老机构发展中的作用 10
结论 11
致 谢 12
注 释 13
参考文献 14
附录 15
1 引言
人口老龄化是指社会总人口中年轻人的数量不断减少、老年人的数量不断增加,从而导致老年人的数量占总人口的比例相应提高的状态。按照国际上的通用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超过60岁的老年人的数量达到总人口的10%,或者超过65岁的老年人的数量达到总人口的7%,那么我们就称这个国家或地区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城市养老机构是指那些提供诸如住宿、照顾等综合性的服务给城市里的老人,以满足这些老年人正常的生活发展需要的机构。城市养老机构的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人口中年轻人的数量不断减少、老年人的数量不断增加,从而导致老年人的数量占总人口的比例相应提高的状态。按照国际上的通用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超过60岁的老年人的数量达到总人口的10%,或者超过65岁的老年人的数量达到总人口的7%,那么我们就称这个国家或地区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城市养老机构是指那些提供诸如住宿、照顾等综合性的服务给城市里的老人,以满足这些老年人正常的生活发展需要的机构。城市养老机构的突出特点是提供服务专业化、经营运营规模化,它能够给城市的老年人提供一些稳定的、持续的专业性的养老服务,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城市老年人养老的重要选择。中国的养老机构按性质可以将划分为三大类,分别为营利性、非营利性和福利性的养老机构。营利性的养老机构是指那些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税务部门办理了登记手续的养老机构,它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非营利性的养老机构是指在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办理了登记手续的养老服务机构,其不以营利为目的。福利性的养老机构是指由政府举办的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办理登记手续的养老服务机构[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改变,早在上世纪末我国就已经进入了老年化社会。中国国家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从2010年11月1日零时起,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达到了社会总人口数量的13.6%,其中65岁以上的人口的数量占到8. 87%,由此推算我国老年人口已经接近1.78亿。据预测,截止到2020年,全国老年人口的比重将会增加到11.8%。[2]中国已经步入老年型社会成为了不争的事实。我国政府也制订了一系列的政策来解决日益严重的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目前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但是由于长期执行的独生子女政策,“四二一”家庭不断增多,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家庭结构日趋核心化,再加上人口流动的加速使得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难以为继,而新兴的社区养老模式还没得到普及,这时候城市养老机构的发展就显得特别重要。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特别大、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特别快,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的城市养老机构发展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呈现出较好较快的形势,但是想要解决庞大的老年人群的机构养老问题,仍然任重道远。想要解决城市养老机构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必须要结合我们国家的特殊国情有针对性的开展城市机构养老服务。
在梳理了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以淮安市为例,通过对淮安市多家养老机构的调查,分析总结出目前淮安城市养老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找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为以后城市养老机构的发展和创新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在查阅大量关于城市养老机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的资料的基础上,以淮安市为例,通过对淮安市多所城市养老机构的走访调查,找出其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并推及全国。
本次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法和实地调查法中的访谈法。首先在调查研究开展之前通过查阅大量与城市养老机构发展相关的期刊、论文文献资料,基于已有研究的理论成果,广泛查阅国内外与研究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给本课题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其次访谈这种形式,针对养老机构发展存在的相关问题对养老机构中的管理人员,护理人员及老年人进行访谈,以获取更加全面具体深入的资料。
2 城市养老机构的现状
根据淮安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的资料显示:在淮安市总人口中,年龄达到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的总数为713890人,占淮安市总人口数量的14.87%;年龄达到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的总数为498689人,占淮安市总人口数量的10.39%。按照前文所提到的世界公认的人口老龄化标准,淮安市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且人口老龄化趋势特征明显。为了应对如此严峻的人口老龄化现状,近些年来淮安市大力提倡城市机构养老服务,并制订了一系列的扶助政策以激励城市养老机构的发展。目前淮安市的养老机构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2.1数量分布
以淮安市民政局统计资料为准,截止2015年12月31日,淮安市已有城市养老机构共计45家,其中公办养老机构4家,通过社会力量创办的养老机构即民办养老机构41家,具体分布情况如下:市直属公办养老机构一家,即淮安市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清河区通过社会力量创办的养老机构即民办养老机构8所,无公办养老机构;淮安区公办养老机构1所,即淮安区社会福利院,民办养老机构7所;淮阴区民办养老机构16所,无公办养老机构;清浦区公办养老机构1所,即清浦区民政老年公寓,民办养老机构9所;经济开发区公办民营养老机构1所,即颐康园老年养护中心,民办养老机构1所,即仁慈老年护养中心。
2.2床位入住情况
根据统计,截止2015年底淮安市城市养老机构可以提供的床位数量为5285张,其中护理床位的数量为3274张,所占比例约为62%。目前已经入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24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