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与欲望”支配下的曹七巧(附件)
摘 要《金锁记》是张爱玲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主要描写了在“金钱”与“欲望”支配下曹七巧人性的变异。由一个活泼、开朗、并且大方的少女变成一个自私、变态的女人。曹七巧性格的变化,反映了“金钱至上”的观念对妇女的迫害。本文将从“金钱”、“欲望”两大方面来剖析其性格转变的根源,进而揭示这种性格变异下的异态亲情。目 录
引言 1
1 环境影响性格 2
1.1 市井生活环境 2
1.2 家庭生活环境 2
2 曹七巧性格的变异 4
2.1 为生存而拼搏 4
2.2 为情欲而抗争 4
3 性格异态下的亲情 6
结语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引言
《金锁记》是作家张爱玲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张爱玲生于前清官宦之家,祖父是清末名臣张佩纶,祖母则是李鸿章的长女李菊藕。《金锁记》之所以能成功的撰写,这与她的家庭背景、家庭环境息息相关。与此同时,由于历史的变迁,张家逐渐没落;旧世家族依旧撑着门面,过着表面奢华富裕的生活,其实内在就是个空架子,她就是在这种表里不如一的环境下成长的。张爱玲幼时受到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熏陶,可以说与生俱来有一种贵族气质,但张爱玲可以说是潦倒的贵族。由于父母不和,无法享受到正常家庭的温馨与快乐,所以她幼小的心灵便埋下沉重的阴影,这种阴影直接影响了她的创作。她最成功的小说人物形象正是那个不幸、屈辱、卑琐以及人性受到扼杀、心灵扭曲的曹七巧。张爱玲自己也说“我的小说中,除了《金锁记》里的曹七巧,全是些不彻底的人物。”[1]P206而她写的《金锁记》,不管是从文章的语言还是人物刻画,都与她成长的家庭背景息息相关。
《金锁记》则是通过对现实的一个悲惨故事的描述,反映了在封建的社会背景下女性的悲惨命运。
1 环境影响性格
小说是作家对他笔下人物在一定环境下性格发展变化的书写。作家总是通过对特定的社会生活环境,家庭生活环境等对人的性格影响来展示人物的命运,提供给读者丰富的审美信息。《金锁记》是张爱玲小说集《传奇》中的重要一部小说,曹七巧这个鲜活的人物,她正是20世纪初由无数出生低贱最后变身为贵族妇女的典型代表。同时她也是张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述,反映了在封建的社会背景下女性的悲惨命运。
1 环境影响性格
小说是作家对他笔下人物在一定环境下性格发展变化的书写。作家总是通过对特定的社会生活环境,家庭生活环境等对人的性格影响来展示人物的命运,提供给读者丰富的审美信息。《金锁记》是张爱玲小说集《传奇》中的重要一部小说,曹七巧这个鲜活的人物,她正是20世纪初由无数出生低贱最后变身为贵族妇女的典型代表。同时她也是张爱玲塑造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典型的患有严重人格分裂症的疯女形象。“女子的劣根性是男子一手造成的女人的缺点全是环境所致”[2]P68她放肆、尖刻,无所顾忌的行为都是她所处的环境所致。
1.1 市井生活环境
小说的背景是处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之下的生活。1911年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但是人们的封建思想仍根深蒂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女人的地位依旧处于社会最底层。她们没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也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曹七巧生长在市井社会的环境中,她出生在一个麻油店里,父母早亡,是哥嫂抚养她长大成人的。少女时期的曹七巧的生活可以说是五彩斑斓的,她健康、活泼。她在店里帮忙卖麻油,因为她的可爱善良并且又长得白净,所以被称为“麻油西施”。应该说她拥有普通中国下层女性特有的温顺和贤良。经常接触一些下层的劳动人民,她与人为善,年轻小伙爱叫她巧儿姐,她也毫不羞涩的与他们打情骂俏。
曹七巧就是在这样的市井社会环境中成长,由于市井生活环境的自由、开放特点,在少女曹七巧身上,看不到太多的受封建观念的影响,更多的是青春的活力与朝气,她有着少女应有的聪明、开朗、纯朴、善良、豪迈,同时也受到市井环境的影响难免会沾染一些市井俗气、精于计算,明白金钱物质的重要性。整体而言这一年轻女性形象充满市井气息,保留着一般同龄人应有的天性。
1.2 家庭生活环境
传统中国的家庭,通常分为两大类:大户人家与小户人家,大户人家一般指有钱或有势的官僚地主家庭;小户人家则指普通百姓的家庭。贫富是这两种家庭的主要经济指标,而教养的差异是这两种家庭文化指标。差异决定了婚姻上的“门当户对”。曹七巧从小户人家嫁到大户人家,就为她后来的不幸埋下了伏笔。“姜家”是按封建等级与礼教建立起来的,是按照老爷、太太、少爷、小姐、丫环、佣人等严格等级规范个人地位的,讲究的是秩序、有礼、含蓄、沉稳、内敛、隐忍、服从。即所谓“有教养”的家庭。鲁迅先生在《灯下漫笔》一文中曾经写到:“但我们自己是早已布置妥帖了,有贵贱,有大小,有上下。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一级一级制驭着,不能动弹,也不想动弹了。因为一动弹,虽或有利,然而也有弊。”我们且看古人的良法美意——‘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皁,皁臣舆,舆臣僚,僚臣仆,仆臣台。’”[3]P179这种等级制度,决定了每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是封建社会悲剧的思想根源。出身市民阶级的七巧与姜家人的身份和地位悬殊,因此不管是从生活习惯还是封建的礼数上,在姜家人眼里七巧都格格不入,所以他们打心眼儿就瞧不起七巧,因此处处刁难她,就连下人也不例外。《金锁记》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凤萧问小双:‘你是她陪嫁来的吗?’小双冷笑说:‘她也配?’”[4]P215就这一句话,就足以看出七巧在姜家不受人尊重的地位。在下人眼里她连一个陪嫁的丫头都不如,连陪嫁的丫头都看不起她,那么她在姜家不受尊重也就不足为怪了。
除了出身本身,文化教养的不同,使曹七巧显得与姜家格格不入。曹七巧嫁给姜家的二少爷,算是姜家的二少奶奶,应该受到尊重。但姜家的被尊重是以“身份”、“修养”为标准的。名义上曹七巧是姜家的二少奶奶,但客观上却是二少爷的“陪护”,是姜家花钱买来伺候二少爷的,并不是真正的有名份的妻子,因此她得不到应有的身份上的尊重。同时,一个被市井文化气息所熏陶的“随便”的人,嫁到姜家以后,她的一切生活习惯,都要受到姜家的这些所谓的“规矩”来约束。这对于从小就生活在市井文化环境下的曹七巧来说,让她一下子变成一个“有教养”的人,这是困难的,因为不适应,所以造成的是更大的伤害和被鄙视。在这种生活环境下曹七巧慢慢开始以一种苛刻、嘲骂来维护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致使她性格发生转变。
这些由于家庭背景的悬殊,以及文化
引言 1
1 环境影响性格 2
1.1 市井生活环境 2
1.2 家庭生活环境 2
2 曹七巧性格的变异 4
2.1 为生存而拼搏 4
2.2 为情欲而抗争 4
3 性格异态下的亲情 6
结语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引言
《金锁记》是作家张爱玲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张爱玲生于前清官宦之家,祖父是清末名臣张佩纶,祖母则是李鸿章的长女李菊藕。《金锁记》之所以能成功的撰写,这与她的家庭背景、家庭环境息息相关。与此同时,由于历史的变迁,张家逐渐没落;旧世家族依旧撑着门面,过着表面奢华富裕的生活,其实内在就是个空架子,她就是在这种表里不如一的环境下成长的。张爱玲幼时受到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熏陶,可以说与生俱来有一种贵族气质,但张爱玲可以说是潦倒的贵族。由于父母不和,无法享受到正常家庭的温馨与快乐,所以她幼小的心灵便埋下沉重的阴影,这种阴影直接影响了她的创作。她最成功的小说人物形象正是那个不幸、屈辱、卑琐以及人性受到扼杀、心灵扭曲的曹七巧。张爱玲自己也说“我的小说中,除了《金锁记》里的曹七巧,全是些不彻底的人物。”[1]P206而她写的《金锁记》,不管是从文章的语言还是人物刻画,都与她成长的家庭背景息息相关。
《金锁记》则是通过对现实的一个悲惨故事的描述,反映了在封建的社会背景下女性的悲惨命运。
1 环境影响性格
小说是作家对他笔下人物在一定环境下性格发展变化的书写。作家总是通过对特定的社会生活环境,家庭生活环境等对人的性格影响来展示人物的命运,提供给读者丰富的审美信息。《金锁记》是张爱玲小说集《传奇》中的重要一部小说,曹七巧这个鲜活的人物,她正是20世纪初由无数出生低贱最后变身为贵族妇女的典型代表。同时她也是张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述,反映了在封建的社会背景下女性的悲惨命运。
1 环境影响性格
小说是作家对他笔下人物在一定环境下性格发展变化的书写。作家总是通过对特定的社会生活环境,家庭生活环境等对人的性格影响来展示人物的命运,提供给读者丰富的审美信息。《金锁记》是张爱玲小说集《传奇》中的重要一部小说,曹七巧这个鲜活的人物,她正是20世纪初由无数出生低贱最后变身为贵族妇女的典型代表。同时她也是张爱玲塑造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典型的患有严重人格分裂症的疯女形象。“女子的劣根性是男子一手造成的女人的缺点全是环境所致”[2]P68她放肆、尖刻,无所顾忌的行为都是她所处的环境所致。
1.1 市井生活环境
小说的背景是处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之下的生活。1911年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但是人们的封建思想仍根深蒂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女人的地位依旧处于社会最底层。她们没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也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曹七巧生长在市井社会的环境中,她出生在一个麻油店里,父母早亡,是哥嫂抚养她长大成人的。少女时期的曹七巧的生活可以说是五彩斑斓的,她健康、活泼。她在店里帮忙卖麻油,因为她的可爱善良并且又长得白净,所以被称为“麻油西施”。应该说她拥有普通中国下层女性特有的温顺和贤良。经常接触一些下层的劳动人民,她与人为善,年轻小伙爱叫她巧儿姐,她也毫不羞涩的与他们打情骂俏。
曹七巧就是在这样的市井社会环境中成长,由于市井生活环境的自由、开放特点,在少女曹七巧身上,看不到太多的受封建观念的影响,更多的是青春的活力与朝气,她有着少女应有的聪明、开朗、纯朴、善良、豪迈,同时也受到市井环境的影响难免会沾染一些市井俗气、精于计算,明白金钱物质的重要性。整体而言这一年轻女性形象充满市井气息,保留着一般同龄人应有的天性。
1.2 家庭生活环境
传统中国的家庭,通常分为两大类:大户人家与小户人家,大户人家一般指有钱或有势的官僚地主家庭;小户人家则指普通百姓的家庭。贫富是这两种家庭的主要经济指标,而教养的差异是这两种家庭文化指标。差异决定了婚姻上的“门当户对”。曹七巧从小户人家嫁到大户人家,就为她后来的不幸埋下了伏笔。“姜家”是按封建等级与礼教建立起来的,是按照老爷、太太、少爷、小姐、丫环、佣人等严格等级规范个人地位的,讲究的是秩序、有礼、含蓄、沉稳、内敛、隐忍、服从。即所谓“有教养”的家庭。鲁迅先生在《灯下漫笔》一文中曾经写到:“但我们自己是早已布置妥帖了,有贵贱,有大小,有上下。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一级一级制驭着,不能动弹,也不想动弹了。因为一动弹,虽或有利,然而也有弊。”我们且看古人的良法美意——‘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皁,皁臣舆,舆臣僚,僚臣仆,仆臣台。’”[3]P179这种等级制度,决定了每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是封建社会悲剧的思想根源。出身市民阶级的七巧与姜家人的身份和地位悬殊,因此不管是从生活习惯还是封建的礼数上,在姜家人眼里七巧都格格不入,所以他们打心眼儿就瞧不起七巧,因此处处刁难她,就连下人也不例外。《金锁记》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凤萧问小双:‘你是她陪嫁来的吗?’小双冷笑说:‘她也配?’”[4]P215就这一句话,就足以看出七巧在姜家不受人尊重的地位。在下人眼里她连一个陪嫁的丫头都不如,连陪嫁的丫头都看不起她,那么她在姜家不受尊重也就不足为怪了。
除了出身本身,文化教养的不同,使曹七巧显得与姜家格格不入。曹七巧嫁给姜家的二少爷,算是姜家的二少奶奶,应该受到尊重。但姜家的被尊重是以“身份”、“修养”为标准的。名义上曹七巧是姜家的二少奶奶,但客观上却是二少爷的“陪护”,是姜家花钱买来伺候二少爷的,并不是真正的有名份的妻子,因此她得不到应有的身份上的尊重。同时,一个被市井文化气息所熏陶的“随便”的人,嫁到姜家以后,她的一切生活习惯,都要受到姜家的这些所谓的“规矩”来约束。这对于从小就生活在市井文化环境下的曹七巧来说,让她一下子变成一个“有教养”的人,这是困难的,因为不适应,所以造成的是更大的伤害和被鄙视。在这种生活环境下曹七巧慢慢开始以一种苛刻、嘲骂来维护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致使她性格发生转变。
这些由于家庭背景的悬殊,以及文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