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花不与百花同论姜夔的咏梅词
摘 要姜夔作为我国南宋末期有名的文学家,音乐家,他的词在词史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代词宗,对其研究者自然不少,但迄今为止专题研究姜夔咏梅词的论述不多。因此本论文试以阅读姜夔的咏梅词和其他相关资料为基础,对姜夔的咏梅词进行探索和研究。本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梅花为历代诗人所追求和姜夔对梅花的情有独钟;第二部分主要阐释姜夔咏梅词的写作特色;第三部分从梅之傲、梅之韵、梅之韧三方面来探讨姜夔钟情梅花的原因。
目 录
引言 1
1 梅花与姜夔 2
1.1 寄情梅花是诗人的不懈追求 2
1.2 钟情是姜夔的词作特点 2
2 姜夔咏梅词的写作特点 4
2.1 字斟句酌,工于音律 4
2.2 善用修辞,点铁成金 5
2.3 以虚衬实,略貌取神 7
2.4 以冷为美,清空淡雅 7
3 姜夔钟情梅花的原因 9
3.1 梅之傲——高雅情操 9
3.2 梅之韵——情感寄托 9
3.3 梅之韧——凄苦身世 10
结 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引言
在古代诗词创作中,咏梅词并不少见,梅花以其独特的特点,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诗人们赋予梅花以不同的含义和情感。姜夔作为南宋骚雅词派中的重要代表,他更是十分喜爱梅花,他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卓越的艺术才能使得他的咏梅词独树一帜。
在以往的研究中,对咏梅词的研究有很多,但是把姜夔的咏梅词作为专题研究的还是比较少,因此,本文将采用文本细读法、文献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对姜夔的咏梅词进行重点分析。为什么说姜夔钟情梅花?姜夔的咏梅词有哪些写作特点?姜夔为何如此钟爱梅花?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探究。
1 梅花与姜夔
自古以来,咏梅的诗人数不胜数,梅花可以说是大众的“宠儿”,诗人们通过咏梅来体现自己的人格、抒发自己的情感。姜夔留下来的文学作品并不是很多,姜夔共存词84首。其中咏梅词有18首,可以说占了全词的四分之一,由此可见他对梅花的喜爱程度非同一般。
1.1 寄情梅花是诗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不懈追求
梅花作为“花中四君子”之首,它一身傲骨,坚强不屈。在严寒冬季百花凋落之时,它却在凌厉寒风中独自傲然绽放,正是它这种坚强、高洁、孤傲的品格和精神,迎来了历代无数爱梅的文人墨客。
唐代诗人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1]p106作者用梅花来激励人们克服万难,成就事业,不经历一些苦难,怎能有所收获。宋代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2]诗人用梅花特有的特点,来体现高洁人格的魅力,意味深远。宋代词人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3]p13801381词人托物言志,用倍受摧残的梅花却仍然芬香如故,来比喻自己的人生道路虽然崎岖,但绝不迎合与世俗的高洁品格。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4]诗人赋予梅花不畏严寒、积极进取、永不屈服、谦逊脱俗的精神,并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各个时期的诗人对梅花的描写各有侧重,诗人们对梅花寄寓了各自特有的情感,由此从不同角度不断丰富了梅花的文化内涵。当然,在姜夔笔下,梅花也有其独特的风貌。
1.2 钟情是姜夔的词作特点
姜夔的咏梅词可以说占了他全词的四分之一,从而可以看出,梅花对于他来说是与众不同的,他笔下的梅花品种繁多、姿态各异,通过对梅的多方面描写,写出了梅的各种样子。
姜夔在词中写出了梅花的不同品种,如《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中所描写的红梅;《一萼红》中“红萼未宜簮”[5]p13的红萼;《卜算子》中“绿萼更横枝”[5]p99的绿萼等。
还写了不同场所的梅花。如《小重山令》中“斜横花树小,浸愁漪。”[5]p13写的是江畔的梅;“玉蕊松低覆”[5]p98、“聚景官梅,皆植之高松之下,芘荫岁久,萼尽绿。”[5]p100写的是松树下的梅;“春点疏梅雨后枝”[5]p29写的是春雨过后的梅花;“春寒锁、旧家亭馆。有玉梅几树,背立怨东风”[5]p49是写园子里的梅。
写过不同状态下的梅。“美人呵蕊缀横枝”[5]p78写的是美人手中的梅;“落蕊半粘钗上燕,露黄斜映鬓边犀”[5]p78写的是美人头上的梅花;“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5]p57写的是飘落的梅花;“千树压,西湖寒碧”[5]p50是在写梅林;“十里梅花作雪飞”[5]p64写的是飞落的梅花。
还写出了梅花给人的感官体验。“冷香下,携手多时”[5]p64、“高花未吐,暗香已远”[5]p49是写梅之香;“日暮冥冥一见来,略比年时瘦”[5]p98、“翦翦寒花小更垂”[5]p78是写梅之瘦小;“梅雪相兼不见花,月影玲珑彻”[5]p98、“缓饮春风影”[6]p98是写梅之影;“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5]p56写的是梅之貌;“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5]p56写的是梅之神;“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5]p56是写梅之魂等等。
这一切,表明姜夔对梅花情有独钟,若不是钟情于梅,又怎会观察的如此细致,它是词人通过对生活细致观察又加以精心的遣词造句而形成的表达效果,使其词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特色。
2 姜夔咏梅词的写作特点
姜夔是一位难得的艺术全才。他多才多艺,对各个方面都很精通。这使得他的咏梅词独具特色,在诸多咏梅词中独具一格。
2.1 字斟句酌,工于音律
姜夔作为一名有名的音乐家,在音律方面有很出色的成就。这从他的词中也可看出,他作词很讲究韵律,他的词可以说是达到了词中有乐,乐中有词的境界。如《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中“遥怜花可可,梦依依。”[5]p13一句“可可”与“依依”都是叠字,平仄有致,韵律动听,值得细细品味。
又如《鬲溪梅令》这首词全词八拍,采用了双声、叠韵和叠字,如“好花”、“浪粼”为双声,“成荫”、“双桨”、“梦中”为叠韵,“粼粼”、“山山”、“盈盈”则为叠字,增加了一些音节之美。“木兰双桨梦中云”七字,声调:仄平平仄仄平平,五声连用,极为动听,使人神迷。
因为姜夔很讲究韵律,所以他的很多词作都是可以吟唱的。著名音乐史学家杨荫浏先生经过多年的悉心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把《白石道人歌曲》[7]中注有宋代燕乐字谱的十七首词调,全部译成了现代通用的五线谱。
2.2 善用修辞,点铁成金
目 录
引言 1
1 梅花与姜夔 2
1.1 寄情梅花是诗人的不懈追求 2
1.2 钟情是姜夔的词作特点 2
2 姜夔咏梅词的写作特点 4
2.1 字斟句酌,工于音律 4
2.2 善用修辞,点铁成金 5
2.3 以虚衬实,略貌取神 7
2.4 以冷为美,清空淡雅 7
3 姜夔钟情梅花的原因 9
3.1 梅之傲——高雅情操 9
3.2 梅之韵——情感寄托 9
3.3 梅之韧——凄苦身世 10
结 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引言
在古代诗词创作中,咏梅词并不少见,梅花以其独特的特点,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诗人们赋予梅花以不同的含义和情感。姜夔作为南宋骚雅词派中的重要代表,他更是十分喜爱梅花,他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卓越的艺术才能使得他的咏梅词独树一帜。
在以往的研究中,对咏梅词的研究有很多,但是把姜夔的咏梅词作为专题研究的还是比较少,因此,本文将采用文本细读法、文献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对姜夔的咏梅词进行重点分析。为什么说姜夔钟情梅花?姜夔的咏梅词有哪些写作特点?姜夔为何如此钟爱梅花?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探究。
1 梅花与姜夔
自古以来,咏梅的诗人数不胜数,梅花可以说是大众的“宠儿”,诗人们通过咏梅来体现自己的人格、抒发自己的情感。姜夔留下来的文学作品并不是很多,姜夔共存词84首。其中咏梅词有18首,可以说占了全词的四分之一,由此可见他对梅花的喜爱程度非同一般。
1.1 寄情梅花是诗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不懈追求
梅花作为“花中四君子”之首,它一身傲骨,坚强不屈。在严寒冬季百花凋落之时,它却在凌厉寒风中独自傲然绽放,正是它这种坚强、高洁、孤傲的品格和精神,迎来了历代无数爱梅的文人墨客。
唐代诗人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1]p106作者用梅花来激励人们克服万难,成就事业,不经历一些苦难,怎能有所收获。宋代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2]诗人用梅花特有的特点,来体现高洁人格的魅力,意味深远。宋代词人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3]p13801381词人托物言志,用倍受摧残的梅花却仍然芬香如故,来比喻自己的人生道路虽然崎岖,但绝不迎合与世俗的高洁品格。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4]诗人赋予梅花不畏严寒、积极进取、永不屈服、谦逊脱俗的精神,并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各个时期的诗人对梅花的描写各有侧重,诗人们对梅花寄寓了各自特有的情感,由此从不同角度不断丰富了梅花的文化内涵。当然,在姜夔笔下,梅花也有其独特的风貌。
1.2 钟情是姜夔的词作特点
姜夔的咏梅词可以说占了他全词的四分之一,从而可以看出,梅花对于他来说是与众不同的,他笔下的梅花品种繁多、姿态各异,通过对梅的多方面描写,写出了梅的各种样子。
姜夔在词中写出了梅花的不同品种,如《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中所描写的红梅;《一萼红》中“红萼未宜簮”[5]p13的红萼;《卜算子》中“绿萼更横枝”[5]p99的绿萼等。
还写了不同场所的梅花。如《小重山令》中“斜横花树小,浸愁漪。”[5]p13写的是江畔的梅;“玉蕊松低覆”[5]p98、“聚景官梅,皆植之高松之下,芘荫岁久,萼尽绿。”[5]p100写的是松树下的梅;“春点疏梅雨后枝”[5]p29写的是春雨过后的梅花;“春寒锁、旧家亭馆。有玉梅几树,背立怨东风”[5]p49是写园子里的梅。
写过不同状态下的梅。“美人呵蕊缀横枝”[5]p78写的是美人手中的梅;“落蕊半粘钗上燕,露黄斜映鬓边犀”[5]p78写的是美人头上的梅花;“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5]p57写的是飘落的梅花;“千树压,西湖寒碧”[5]p50是在写梅林;“十里梅花作雪飞”[5]p64写的是飞落的梅花。
还写出了梅花给人的感官体验。“冷香下,携手多时”[5]p64、“高花未吐,暗香已远”[5]p49是写梅之香;“日暮冥冥一见来,略比年时瘦”[5]p98、“翦翦寒花小更垂”[5]p78是写梅之瘦小;“梅雪相兼不见花,月影玲珑彻”[5]p98、“缓饮春风影”[6]p98是写梅之影;“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5]p56写的是梅之貌;“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5]p56写的是梅之神;“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5]p56是写梅之魂等等。
这一切,表明姜夔对梅花情有独钟,若不是钟情于梅,又怎会观察的如此细致,它是词人通过对生活细致观察又加以精心的遣词造句而形成的表达效果,使其词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特色。
2 姜夔咏梅词的写作特点
姜夔是一位难得的艺术全才。他多才多艺,对各个方面都很精通。这使得他的咏梅词独具特色,在诸多咏梅词中独具一格。
2.1 字斟句酌,工于音律
姜夔作为一名有名的音乐家,在音律方面有很出色的成就。这从他的词中也可看出,他作词很讲究韵律,他的词可以说是达到了词中有乐,乐中有词的境界。如《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中“遥怜花可可,梦依依。”[5]p13一句“可可”与“依依”都是叠字,平仄有致,韵律动听,值得细细品味。
又如《鬲溪梅令》这首词全词八拍,采用了双声、叠韵和叠字,如“好花”、“浪粼”为双声,“成荫”、“双桨”、“梦中”为叠韵,“粼粼”、“山山”、“盈盈”则为叠字,增加了一些音节之美。“木兰双桨梦中云”七字,声调:仄平平仄仄平平,五声连用,极为动听,使人神迷。
因为姜夔很讲究韵律,所以他的很多词作都是可以吟唱的。著名音乐史学家杨荫浏先生经过多年的悉心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把《白石道人歌曲》[7]中注有宋代燕乐字谱的十七首词调,全部译成了现代通用的五线谱。
2.2 善用修辞,点铁成金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