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性别成长背景下独生子女的性别角色社会化研究

性别角色社会化是指男女两性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通过人际互动来学习自己所属社会、文化所期待和规定的性别规范,从而形成特定的性别意识并学会成功扮演相应性别角色的过程。通过对10名独生子女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发现独生子女的性别角色社会化可以划分为童年期、青春期和青年期三个阶段,社会文化、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等是性别角色社会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独生子女性别角色社会化的过程机制可以概括为榜样示范、模仿学习、行为再现、强化与惩罚四个方面。单性别成长背景下独生子女性别的角色社会化呈现出中性化人格,即男性女性化和女性男性化。由于中性化人格有其局限性,为此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中性化向双性化转变。关键词 独生子女,性别角色社会化,中性化
目 录
1 引言1
2 性别角色社会化的概念与内容2
2.1 性别角色社会化的概念2
2.2 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内容2
3 独生子女性别角色社会化的阶段3
3.1 童年期的性别角色社会化3
3.2 青春期的性别角色社会化5
3.3 青年期的性别角色社会化7
4 独生子女性别角色社会化的过程机制8
4.1 榜样示范9
4.2 模仿学习9
4.3 行为再现10
4.4 强化与惩罚11
5 单性别成长背景下独生子女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后果12
5.1 男性女性化12
5.2 女性男性化12
结论14
致谢15
注释16
参考文献17
附录:单性别成长背景下独生子女性别角色社会化访谈提纲18
1 引言
社会化是个体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而性别角色社会化是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最早对性别角色社会化进行研究的是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之后在心理学研究的推动之下,社会学也开始关注性别角色社会化问题,使性别研究的领域和视角被重新审视并得以扩展。
国外有关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性别角色态度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面。Bem编制出基于双性化假设的 Bem 性别角色量表,将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别角色分为四种类型:双性化(男性、女性正性特质都强)、男性化(男性正性特质强)、女性化(女性正性特质强)和中性化也即未分化(男性、女性正性特质都弱)[1]。国内学者对于性别角色中的中性化和双性化两种非主流面向都进行了相关研究。其中,中性化的研究主要从青少年的角度出发,研究发现青少年受自身追求个性及盲目从众的心理特质影响,极易在外表装扮、性格气质等心理层面开始接受与认可中性化,并最终反映到行为之中[2]。双性化的研究则主要体现在男女兼性方面。中性化只是双性化的过渡阶段,加以引导最终会向双性化转变。虽然国内学者在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创新性的成果,但对于独生子女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关注仍然不够聚焦。
中国社会的80后和90后所处的时代和之前的70后和60后均有所不同。由于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实施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80、90后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没有兄弟姐妹,在性别角色社会化的过程中既承载了父母的双重性别期待,又缺少与异性兄弟姐妹的互动,导致性别角色社会化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另一幅图景。其次,就国内有关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研究现状看来,对于男性的关注比较少,大部分是针对女性的研究,其中又以女中学生和女科技人才居多,既没有与国外的相关研究进行对话,也缺乏对两性性别角色社会化的比较和综合研究。在深层揭示性别角色社会化的过程机制的基础上,将男性和女性的性别角色社会化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将会得到有关性别角色社会化的更全面、更真实的结论。
本课题从选取了10名具有典型意义的独生子女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和女生各5名,男生的编号为M1、M2、M3、M4、M5,女生的编号为F1、F2、F3、F4、F5。在广泛阅读国内外大量有关性别角色社会化的文献基础之上,通过对这些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性别角色社会化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深度访谈,并辅之以对其性别角色行为的参与观察,开展对独生子女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综合研究。
2 性别角色社会化的概念及内容
2.1 性别角色社会化的概念
社会化是心理学和社会学两大学科共同的研究课题。但是,由于不同学科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旨趣存在差异,因此心理学和社会学对性别角色社会化的概念界定也就存在比较明显的学科分野。
心理学主要是从微观视角来界定性别角色社会化,其落脚点为个体。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很早就对性别角色社会化进行了研究,他认为男女两性所具有的不同的生理解剖结构决定了两性具有不同的心理成熟过程,而这种性别的差异实际上是与文化和社会相联系的[3]。
社会学主要是从宏观视角来界定性别角色社会化,其落脚点为社会规范或社会交往。例如,袁建从社会规范的角度对性别角色社会化进行了界定:性别角色社会化是指个体形成不同性别的期望、规范,并使自己行为与之相符的过程,是学习如何做个社会期望和规范的男人或女人的过程[4]。张文侠则从社会交往的角度对性别角色社会化进行了界定:性别角色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与他人交往学习当前社会认定的,男性或女性应该具备的,适当的特质、态度、行为活动的过程[5]。
综合以上心理学和社会学两种学科视角对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界定可以发现,性别角色社会化具有三个基本的构成要素:第一,性别角色社会化是人从没有性别意识到形成性别意识并成功扮演相应性别角色的过程;第二,性别角色社会化是依据特定社会、文化所期待和规定的一整套男女性别规范来进行的;第三,性别角色社会化是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来实现的,从根本上而言是一个通过人际互动来进行性别角色学习的过程。因此,可以把性别角色社会化具体界定为:男女两性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通过人际互动来学习自己所属社会、文化所期待和规定的性别规范,从而形成特定的性别意识并学会成功扮演相应性别角色的过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35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