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神雕侠侣的情爱描写(附件)
摘 要《神雕侠侣》是金庸以描写杨过和小龙女生动曲折,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为内容的作品,其中的情爱的产生形成了独特的古墓里的爱情模式,展开情感的描写。论文从小说中的情爱描写出发,主要部分为古墓里的情爱模式;情爱模式产生的原因以及浪漫情爱的现代意义。呈现林朝英与王重阳,李莫愁与陆展元,小龙女与杨过三段感情,具体以小龙女与杨过的四次转身为阐述重点,解析古墓的情爱产生的原因及现代意义。《神雕侠侣》深刻的情爱描写对于更好地理解金庸的作品和现代感情都有启示性意义。
目 录
引言 1
1 古墓内的情爱模式 2
1.1 从此无心爱良夜——林朝英与王重阳 2
1.2 多情却被无情恼——李莫愁与陆展元 3
1.3 天不老,情难绝——小龙女与杨过 4
2 “问世间情为何物”——情爱模式产生的原因 7
2.1 至情至性的个人情怀 7
2.2 守旧的社会道德 8
3 浪漫情爱的现代意义 10
3.1 对爱情态度要认真 10
3.2 相互忠贞的道德观 10
3.3 保持独立自信人格 11
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引言
小说《神雕侠侣》是金庸“射雕三部曲”系列的第二部,主要写了南宋末年,杨过父母双亡,生性顽劣,郭靖将之送入全真教,在森严的教规下逃入活死人墓与小龙女从古墓相识,成为师徒关系。两人在古墓的相处中暗生情愫,却并不明确,直到李莫愁出现抢夺玉女心经,二人被迫下山。后来杨过明白自己对小龙女的爱情却因为世俗的不容,小龙女选择离开,又经过绝情谷中情花毒,小龙女得知自己失身的真相以及杨过断臂之后情感更加深刻。重伤的小龙女怕杨过因自己而死,跳入悬崖并约定十六年后的相见,最后杨过舍身跳崖,二人于谷底得以圆满相守。金庸通过这段传奇的爱情故事描写,传达自己的武侠和情感观念,将情感的深刻融入历史和武侠的背景。这与古代武侠世界宣扬禁欲,轻视女性的立场全然不同,将情感提升到人生的高度,作为“新武侠小说”开始大量地描写爱情故事,又被称为“新武侠言情小说”,金庸更是其中的一位“写爱情的高手”(严家炎《金庸小说论稿》)。[1]打破武侠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说写作套路,情节上是对历史史实加以自我现实的理解,在这些故事中,既有喜剧情节发展结局的热闹收尾,也有情节曲折悲剧的感人之作。《神雕侠侣》作为金庸代表作,在内容上是以悲剧曲折的情节为主,在情感论调上主要以主情,至情为基调。不仅主情成为金庸作品的主要特点,而且在表现方式上也有着他独特的表现。在《神雕侠侣》中金庸创造了古墓内的情爱模式,即在古墓中成就男女相爱的情感故事,主要是在此环境中形成的林朝英与王重阳,李莫愁与陆展元,小龙女与杨过的爱情。因此,论文将对此模式下的三段情感的爱情描写进行分析得出模式产生的原因以及金庸的爱情观念对于情感的现代启示。立足于前人的对金庸武侠作品中爱情的描写,现代与文化意识,女性形象的分析论述,论文将进行对文本的研读以及自我对于情爱描写的理解阐释结合,从古墓情爱模式来解读金庸,解读《神雕侠侣》。
1 古墓内的情爱模式
金庸的《神雕侠侣》在塑造爱情故事的结构上与以往的其他小说有着较大区别,寄寓着金庸对理想完美爱情的信念。从杨过和小龙女的关系来看,既是师徒有时亲人,产生的情感自然复杂而深沉;就从产生爱情的地方而言,古墓里的阴暗封闭却孕育着他们纯粹真挚的感情;再说情节的设置上,误会与出走,失身与定情,十六年约定的痴恋。可见,在设置了独特古墓内情感模式下,这一段感情实现了金庸对于古墓成长,深刻感情的模式,同时也是对同样产生在古墓里的爱情,林朝英与王重阳,李莫愁与陆展元悲剧结局的弥补与完善。“古墓,即小说中的活死人墓,在小说的建造者是王重阳,当年王重阳起事抗金之前,动用数千人力,历时数年方始建成,在其中暗藏器甲粮草,作为山陕一带的根本,外形筑成坟墓之状,以瞒过金人的耳目。”[2]后让给林朝英居住,后来据此成立了古墓派。古墓阴冷晦暗但却是武功修行的理想居所,代表着清冷断情绝爱的孤高苦行。
1.1 从此无心爱良夜——林朝英与王重阳
在小说中对于林王的爱情小说没有太多的正面描写,最初读到关于二人的叙述就只是两人挂在古墓中的画像,古墓派以林朝英为祖师婆婆,却挂着林王两人的画像。只是见不到面貌,且小龙女还解释道,“这是全真教的教主王重阳,我们门中有个规矩,拜了祖师婆婆之后,须得向他唾吐”。[2]可见,二人结局的悲剧,且林朝英由爱生恨,将她们没有结合的遗憾发泄到对王重阳的画像和全真教的唾弃中。其次,在小龙女对杨过的讲述中可以读出王重阳与林朝英的爱情是注定的悲剧,两人因对比武功最高而各自钻研,修炼。活死人墓本是王重阳举义抗金失败后潜心武学的居所,后来王重阳败于林朝英后让其居住。林朝英对王重阳情深意笃,但又碍于心性高傲,不肯吐露;王重阳却以国仇武艺为念,忽视了林朝英的一番痴恋,最终好事难成。直至王重阳重回古墓,见到林朝英留下的“玉女心经”往日的情与意并今日的怨与恨让他倍感伤情。在小说中这样写道:“当年王重阳得知林朝英在活死人墓中逝世,想起她一生对自己情痴,这番恩情实是非同小可,此时人鬼殊途,心中伤痛实难自已,于是悄悄从密道进墓,避开她的丫鬟弟子,对这位江湖旧侣的遗容熟视良久,仰住声息痛哭了一场,这才巡视自己昔时所建的这座石墓,见到了林朝英所绘自己背立的画像,又见到两间石室顶上她的遗刻。但见玉女心经中所述武功精微奥妙,每一招都是全真武功的克星,不由得脸如死灰,当即退了出来。”这二人古墓情感的兴起者,固守着内心的执着,因爱而争,由爱生恨,以至于林朝英立下誓言,得她衣钵真传的人必须谨守古墓,终身不得下山,除非有男子真心为其而死。由此说来,““无缘”二字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是有关人生与人性,而金庸的不凡之处,正是在“无缘”的爱情悲剧中,反映不幸的现实人生的真相。” [1]除了无缘的不幸外,还有二人性格上的孤高偏执,不肯轻易妥协,“二人武功既高,自负益甚,每当情苗渐茁,谈论武学时的争竞便随伴而生,始终互不相下,两人一直至死,争竞之心始终不消。”[2]这也是金庸对于情感表达的真实感受,在古墓的“初创”下探寻爱情的真谛。
1.2 多情却被无情恼——李莫愁与陆展元
李莫愁是金庸笔下极具个性,爱憎分明的人物,表面美貌孤傲,却又心肠狠毒,作恶多端;实际却因情伤过度,性情转变,堕落成了因爱痴狂的魔女。读者不仅可以看到她笑语嫣然的外表下神秘残忍的行径,还可以察觉一个受到至情伤害的痴情女子的无奈与痛苦。从她的出场,就可以看出她与众不同的形象特点:“江南离愁岸,秋湖风浪晚,雾重烟轻,越女歌隐归棹远。只见湖边一个美貌道姑悄立柳下,杏黄道袍被晚风拂起,颈后所插一柄拂尘亦在秋风暮色中撩起万缕柔丝。那道姑提起染满鲜血的手掌,长叹一声, ‘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 ”[3]以一曲欧阳修的《蝶恋花》写出环境江南水乡与人文中秋节近的时事下,却是出现的是李莫愁在鲜血沾身的时候叹恨风月无情。而她之所以成为世人恐惧的魔头,原因只是在于对与陆展元真情却遭到其移情别恋的对待。在情感受挫后,李莫愁经历数年修行武功,重伤了陆展元夫妇,同时成为了令人闻之变色的恶人形象。且决意道“我曾立过重誓,谁在我面前提起这贱人的名字,不是他死便是我亡。我曾在沅江之上连毁六十三家货栈般行,只因他们招牌上绣上这个臭字”。 [2]同时却因爱深刻痛苦着,矛盾着,“那日李莫愁杀了她父母婢仆,将她掳去,本来也要杀害,但见到她颈中所系的锦帕,记起她伯父陆展元昔日之情,迟迟不忍下手。”[2]痛恨一切与陆展元有关的事物,同时却也因为对陆展元的爱恋已经刻骨铭心,只能将爱转化为恨。回到祖师婆婆林朝英定下的规矩,陆展元没有表现出可以为了李莫愁放弃生命的诚意,而李莫愁却离开了古墓,追寻情郎而去。是她自己的离开,任性,轻信他人为内因,之后受到无情利用与抛弃就更将她陷入仇恨魔怔的深渊。
目 录
引言 1
1 古墓内的情爱模式 2
1.1 从此无心爱良夜——林朝英与王重阳 2
1.2 多情却被无情恼——李莫愁与陆展元 3
1.3 天不老,情难绝——小龙女与杨过 4
2 “问世间情为何物”——情爱模式产生的原因 7
2.1 至情至性的个人情怀 7
2.2 守旧的社会道德 8
3 浪漫情爱的现代意义 10
3.1 对爱情态度要认真 10
3.2 相互忠贞的道德观 10
3.3 保持独立自信人格 11
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引言
小说《神雕侠侣》是金庸“射雕三部曲”系列的第二部,主要写了南宋末年,杨过父母双亡,生性顽劣,郭靖将之送入全真教,在森严的教规下逃入活死人墓与小龙女从古墓相识,成为师徒关系。两人在古墓的相处中暗生情愫,却并不明确,直到李莫愁出现抢夺玉女心经,二人被迫下山。后来杨过明白自己对小龙女的爱情却因为世俗的不容,小龙女选择离开,又经过绝情谷中情花毒,小龙女得知自己失身的真相以及杨过断臂之后情感更加深刻。重伤的小龙女怕杨过因自己而死,跳入悬崖并约定十六年后的相见,最后杨过舍身跳崖,二人于谷底得以圆满相守。金庸通过这段传奇的爱情故事描写,传达自己的武侠和情感观念,将情感的深刻融入历史和武侠的背景。这与古代武侠世界宣扬禁欲,轻视女性的立场全然不同,将情感提升到人生的高度,作为“新武侠小说”开始大量地描写爱情故事,又被称为“新武侠言情小说”,金庸更是其中的一位“写爱情的高手”(严家炎《金庸小说论稿》)。[1]打破武侠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说写作套路,情节上是对历史史实加以自我现实的理解,在这些故事中,既有喜剧情节发展结局的热闹收尾,也有情节曲折悲剧的感人之作。《神雕侠侣》作为金庸代表作,在内容上是以悲剧曲折的情节为主,在情感论调上主要以主情,至情为基调。不仅主情成为金庸作品的主要特点,而且在表现方式上也有着他独特的表现。在《神雕侠侣》中金庸创造了古墓内的情爱模式,即在古墓中成就男女相爱的情感故事,主要是在此环境中形成的林朝英与王重阳,李莫愁与陆展元,小龙女与杨过的爱情。因此,论文将对此模式下的三段情感的爱情描写进行分析得出模式产生的原因以及金庸的爱情观念对于情感的现代启示。立足于前人的对金庸武侠作品中爱情的描写,现代与文化意识,女性形象的分析论述,论文将进行对文本的研读以及自我对于情爱描写的理解阐释结合,从古墓情爱模式来解读金庸,解读《神雕侠侣》。
1 古墓内的情爱模式
金庸的《神雕侠侣》在塑造爱情故事的结构上与以往的其他小说有着较大区别,寄寓着金庸对理想完美爱情的信念。从杨过和小龙女的关系来看,既是师徒有时亲人,产生的情感自然复杂而深沉;就从产生爱情的地方而言,古墓里的阴暗封闭却孕育着他们纯粹真挚的感情;再说情节的设置上,误会与出走,失身与定情,十六年约定的痴恋。可见,在设置了独特古墓内情感模式下,这一段感情实现了金庸对于古墓成长,深刻感情的模式,同时也是对同样产生在古墓里的爱情,林朝英与王重阳,李莫愁与陆展元悲剧结局的弥补与完善。“古墓,即小说中的活死人墓,在小说的建造者是王重阳,当年王重阳起事抗金之前,动用数千人力,历时数年方始建成,在其中暗藏器甲粮草,作为山陕一带的根本,外形筑成坟墓之状,以瞒过金人的耳目。”[2]后让给林朝英居住,后来据此成立了古墓派。古墓阴冷晦暗但却是武功修行的理想居所,代表着清冷断情绝爱的孤高苦行。
1.1 从此无心爱良夜——林朝英与王重阳
在小说中对于林王的爱情小说没有太多的正面描写,最初读到关于二人的叙述就只是两人挂在古墓中的画像,古墓派以林朝英为祖师婆婆,却挂着林王两人的画像。只是见不到面貌,且小龙女还解释道,“这是全真教的教主王重阳,我们门中有个规矩,拜了祖师婆婆之后,须得向他唾吐”。[2]可见,二人结局的悲剧,且林朝英由爱生恨,将她们没有结合的遗憾发泄到对王重阳的画像和全真教的唾弃中。其次,在小龙女对杨过的讲述中可以读出王重阳与林朝英的爱情是注定的悲剧,两人因对比武功最高而各自钻研,修炼。活死人墓本是王重阳举义抗金失败后潜心武学的居所,后来王重阳败于林朝英后让其居住。林朝英对王重阳情深意笃,但又碍于心性高傲,不肯吐露;王重阳却以国仇武艺为念,忽视了林朝英的一番痴恋,最终好事难成。直至王重阳重回古墓,见到林朝英留下的“玉女心经”往日的情与意并今日的怨与恨让他倍感伤情。在小说中这样写道:“当年王重阳得知林朝英在活死人墓中逝世,想起她一生对自己情痴,这番恩情实是非同小可,此时人鬼殊途,心中伤痛实难自已,于是悄悄从密道进墓,避开她的丫鬟弟子,对这位江湖旧侣的遗容熟视良久,仰住声息痛哭了一场,这才巡视自己昔时所建的这座石墓,见到了林朝英所绘自己背立的画像,又见到两间石室顶上她的遗刻。但见玉女心经中所述武功精微奥妙,每一招都是全真武功的克星,不由得脸如死灰,当即退了出来。”这二人古墓情感的兴起者,固守着内心的执着,因爱而争,由爱生恨,以至于林朝英立下誓言,得她衣钵真传的人必须谨守古墓,终身不得下山,除非有男子真心为其而死。由此说来,““无缘”二字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是有关人生与人性,而金庸的不凡之处,正是在“无缘”的爱情悲剧中,反映不幸的现实人生的真相。” [1]除了无缘的不幸外,还有二人性格上的孤高偏执,不肯轻易妥协,“二人武功既高,自负益甚,每当情苗渐茁,谈论武学时的争竞便随伴而生,始终互不相下,两人一直至死,争竞之心始终不消。”[2]这也是金庸对于情感表达的真实感受,在古墓的“初创”下探寻爱情的真谛。
1.2 多情却被无情恼——李莫愁与陆展元
李莫愁是金庸笔下极具个性,爱憎分明的人物,表面美貌孤傲,却又心肠狠毒,作恶多端;实际却因情伤过度,性情转变,堕落成了因爱痴狂的魔女。读者不仅可以看到她笑语嫣然的外表下神秘残忍的行径,还可以察觉一个受到至情伤害的痴情女子的无奈与痛苦。从她的出场,就可以看出她与众不同的形象特点:“江南离愁岸,秋湖风浪晚,雾重烟轻,越女歌隐归棹远。只见湖边一个美貌道姑悄立柳下,杏黄道袍被晚风拂起,颈后所插一柄拂尘亦在秋风暮色中撩起万缕柔丝。那道姑提起染满鲜血的手掌,长叹一声, ‘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 ”[3]以一曲欧阳修的《蝶恋花》写出环境江南水乡与人文中秋节近的时事下,却是出现的是李莫愁在鲜血沾身的时候叹恨风月无情。而她之所以成为世人恐惧的魔头,原因只是在于对与陆展元真情却遭到其移情别恋的对待。在情感受挫后,李莫愁经历数年修行武功,重伤了陆展元夫妇,同时成为了令人闻之变色的恶人形象。且决意道“我曾立过重誓,谁在我面前提起这贱人的名字,不是他死便是我亡。我曾在沅江之上连毁六十三家货栈般行,只因他们招牌上绣上这个臭字”。 [2]同时却因爱深刻痛苦着,矛盾着,“那日李莫愁杀了她父母婢仆,将她掳去,本来也要杀害,但见到她颈中所系的锦帕,记起她伯父陆展元昔日之情,迟迟不忍下手。”[2]痛恨一切与陆展元有关的事物,同时却也因为对陆展元的爱恋已经刻骨铭心,只能将爱转化为恨。回到祖师婆婆林朝英定下的规矩,陆展元没有表现出可以为了李莫愁放弃生命的诚意,而李莫愁却离开了古墓,追寻情郎而去。是她自己的离开,任性,轻信他人为内因,之后受到无情利用与抛弃就更将她陷入仇恨魔怔的深渊。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