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中的情感悲剧分析(附件)
摘 要情感是《边城》之中浓墨描写之处,而翠翠的情感之路则是文中最为精华的部分。从起初和谐温暖的亲情到后面纠结、患得患失的爱情,都让翠翠承受了本不该承受的东西。本文主要描写的是祖孙之间,父辈缺失的特殊亲情,再加上湘西美景之下产生的凄美爱情,让读者对湘西产生一种特有的感情。父辈缺失,亲情遗漏,导致了小说主人公翠翠的人生悲剧。同时借助翠翠的人生悲剧来探析边城人性和谐之下的纯良,质朴而冷漠的深层原因,让读者领悟美景,和谐之下的人性悲哀。
目 录
引言 5
一 孤寂悲叹的亲情挽歌 5
1.1 抚育相伴的祖孙情 5
1.2 成长蜕变的祖孙情 7
1.3 融洽和谐的祖孙情 8
二 凄美婉约的爱情牧歌 10
2.1 自由洒脱式的爱情 11
2.2 中规中矩式的爱情 12
三 情感悲剧探析 15
3.1 命运悲剧 15
3.2 性格悲剧 17
3.3 社会悲剧 18
结语 19
参考文献 19
致谢 20
引言
小说《边城》以特定的20世纪30年代的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作为背景,以唯美质朴的山水人情作为主画卷,以山清水秀的桃源风情,展现了边城之中茶峒人民特有的风俗人情;曾有论者指出:“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是继鲁迅的《阿Q正传》之后重塑了中国形象,阿Q及其未庄所代表的那种暗陬、昏昧、麻木、滑稽、可悲的中国形象与翠翠及其边城所代表的那种阳光明媚、纯洁天真、和平安乐的世外桃源式的中国形象构成了一种争锋相对的存在。”[2]p170但仅从这种阳光明媚中入手,恐难表达沈从文先生著作《边城》真正的意蕴,难以从实质上把握《边城》所表现的思想内涵。也许借这种截然相反的对立面,更能让我们有所发现。因此,必须透过这些阳光明媚的和谐来探析真正的《边城》,读懂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中和谐桃源世界是怎样的。因此,我们不能单纯的停留于人们喜闻乐见的和谐盛世,祖孙情深,爱情幽怨上面。我们是要探索和谐盛世之下发生悲剧的更深层原因。翠翠是小说中的中心人物,在她身上发生的悲剧令我们深思,若没有翠翠这一系列人生、爱情的悲剧,《边城》则是人们最佳的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想家园。但作者并未单纯的给我们展现一个世外桃源,而是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故事,展现了边城茶峒人民的善良与美好,同时也借天保、傩送两兄弟对待爱情不同态度方式、不同结局来表现了人性善良之下的冷漠与孤独。
一 孤寂悲叹的亲情挽歌
1.1 抚育相伴的祖孙情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有那么乖,如山头黄鹿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到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眼睛瞅着那陌生人,做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面前的人无心机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1]p50这个优美、健康、自然、洒脱,偶有小脾气的人物就是沈从文先生小说《边城》中的主要人物——翠翠。翠翠在沈从文先生的笔下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种温暖阳光、清澈无暇、时而灵动、时而淘气的一个小女孩,但这种美好的东西总带着些许悲伤。“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你这个!”[1]p49这是对老船夫的一段描写。老船夫的质朴、本分通过几句简单的话语就展现在我们面前。老船夫在面对一辈子的守船事业时,兢兢业业,从不有一丝的松懈;但他也是孤独的,他仅有的陪伴就是那条破旧的渡船和大黄狗,唯一的亲人便只有那个女孩子,虽说踏实守责,但孤独时刻侵蚀着年迈的老船夫。
“翠翠和爷爷是一对相需为命的祖孙,翠翠是爷爷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爷爷也是翠翠生命中仅有的依靠。”[3]p8翠翠由爷爷抚养长大,对于生命中唯一的至亲,翠翠充满着依恋。孤独寂寞的时候,翠翠渴望爷爷陪伴在身边,听讲故事,唱歌,逗翠翠开心,爷爷也在翠翠的陪伴下感觉到开心,乐意与翠翠逗乐、玩耍。爷爷是翠翠的心灵依靠,翠翠是爷爷的精神寄托。“翠翠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女,十七年前同一个茶峒屯防军人唱歌相熟后,很秘密的背着那忠厚的爸爸发生了暧昧关系。有了小孩,结婚不成,这屯防戍兵便想约了她一同向下游逃去。”[1]p50出场白简单明了的翠翠父母,因为爱情得不到长久,便选择共死来祭奠他们的爱情,但翠翠一个可怜的孤雏,一个注定感受不到母爱和父爱的孩子,她是孤独的,这种孤独生来就有,唯一的慰藉就是那年迈的祖父以及孤单的大黄狗。父亲、母亲的缺失在年幼的翠翠看起来并没有什么,而对于爷爷来说,失去了女儿,得到了孙女,翠翠无疑就是爷爷的天使。“祖孙爱,隔代亲”,翠翠和祖父就是真实的写照。翠翠是初生的太阳,爷爷对她倾注了所有,生活上给予最大的温暖,情感上更是弥补缺失的父爱与母爱。翠翠是爷爷对于未来的期待与希望。“翠翠是艺术化的边城世界的核心,是小说的灵魂所在;在她身上凝聚着作者真正向往的价值理想;若没有翠翠,边城世界就是不可想象的。”[4]这是翠翠独有的价值,若没有翠翠,老船夫在失去女儿时,就已经以孤独来结尾了。正因为有了翠翠这一“天使”,老船夫的生活才有了希望与快乐。
爷爷将翠翠从一个生下来就失去父亲、母亲的孤雏养育成山间亭亭玉立的翠色少女,这是一个长辈对于晚辈的责任,但更多能读到的是抚育相伴的祖孙情。老船夫借渡船这一干了近一辈子的工作,用“三斗米、七百钱”抚养大了翠翠。老船夫给翠翠讲故事、唱歌、吹竹排又或许是听翠翠吹竹排,他在河中央边渡人边唱歌,这都是一个年迈老人最恬淡的生活,也是翠翠童真幼年中最真实美好的记忆。
1.2 成长蜕变的祖孙情
作者通过翠翠和傩送、天保之间的曲折爱情故事。将茶峒质朴的人情与秀美的山水参差交错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而成长蜕变最好的见证就是“爱情”。翠翠对于傩送的爱情以及天保对于翠翠的爱情,这些都是翠翠在成长蜕变中所经历的。“有时过渡的是从川东过茶洞的小牛,是羊群,是新娘子的花轿,翠翠必争着作渡船夫,站在船头,懒懒的攀引缆索,让船缓缓的过去。牛、羊、花轿上岸后,翠翠必跟着,送队伍上山,站到小山头,目送这些东西走去很远了,方回转船上,把船牵靠近家的岸边;且独自低低的学小羊叫着,学母牛叫着,或采一把野花缚在头上,独自装扮新娘子。”[1]p51这看起来是一个淘气的小孩子无聊之时的闲暇娱乐,但更多地是展现了老船夫抚养长大下的翠翠健康、洒脱,同时也从侧面描写出了翠翠的爱情萌芽。从看宋家堡15岁新娘出嫁,翠翠让祖父吹《娘送女》的曲子给她听,到自己摘野花戴到头上扮新娘以及后面的坐在岩石上对着天空发呆。都是翠翠爱情梦初醒,并且在心中萌芽生长的的痕迹。对于老船夫,在翠翠逐渐长大成人时,爷爷费尽心思地谋划着翠翠的婚事,企盼翠翠能在老船夫百年之后能有个幸福的未来,能替翠翠找一个可以依托的肩膀,老船夫也算是圆了老船夫一个心愿。翠翠从一个满山漫野奔跑的小女孩到坐在岩石上发呆,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蜕变成了渴望爱情的纯情女子。翠翠面对爱情萌芽的时候也在顾及爷爷的感受,问及爷爷,如果以后没有自己的陪伴,爷爷会不会孤单。翠翠懂得爷爷的心思,但爷爷猜不到翠翠心仪之人是谁?这也许就是成长蜕变之后的代沟。翠翠从一个整天缠着爷爷,让爷爷讲故事的小女孩蜕变成了有秘密坐在石头上悄悄发呆的少女。沈从文先生笔下的翠翠在面临爱情时的灵慧与娇羞到最后的心思沉重,时间在变,翠翠的心思也在发生变化。从无忧无虑的孩童成长为了为爱痴情的少女。失去了原有的纯真无忧,也许这就是成长路上所要付出的代价吧。老船夫养育长大了的翠翠在慢慢的蜕变过程中与最亲密的人之间有了“秘密”,或许翠翠在成长路上缺的是一位能够听她诉说爱情,指路明达的母亲,而为她讲故事、唱歌,吹竹排的爷爷,或许只适合逗乐、玩耍。祖孙虽亲,但在对于青春期爱情懵懂的少女,很难启齿将爱的苦闷说与祖父听。这就是祖孙在成长蜕变过程的亲情转化。
目 录
引言 5
一 孤寂悲叹的亲情挽歌 5
1.1 抚育相伴的祖孙情 5
1.2 成长蜕变的祖孙情 7
1.3 融洽和谐的祖孙情 8
二 凄美婉约的爱情牧歌 10
2.1 自由洒脱式的爱情 11
2.2 中规中矩式的爱情 12
三 情感悲剧探析 15
3.1 命运悲剧 15
3.2 性格悲剧 17
3.3 社会悲剧 18
结语 19
参考文献 19
致谢 20
引言
小说《边城》以特定的20世纪30年代的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作为背景,以唯美质朴的山水人情作为主画卷,以山清水秀的桃源风情,展现了边城之中茶峒人民特有的风俗人情;曾有论者指出:“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是继鲁迅的《阿Q正传》之后重塑了中国形象,阿Q及其未庄所代表的那种暗陬、昏昧、麻木、滑稽、可悲的中国形象与翠翠及其边城所代表的那种阳光明媚、纯洁天真、和平安乐的世外桃源式的中国形象构成了一种争锋相对的存在。”[2]p170但仅从这种阳光明媚中入手,恐难表达沈从文先生著作《边城》真正的意蕴,难以从实质上把握《边城》所表现的思想内涵。也许借这种截然相反的对立面,更能让我们有所发现。因此,必须透过这些阳光明媚的和谐来探析真正的《边城》,读懂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中和谐桃源世界是怎样的。因此,我们不能单纯的停留于人们喜闻乐见的和谐盛世,祖孙情深,爱情幽怨上面。我们是要探索和谐盛世之下发生悲剧的更深层原因。翠翠是小说中的中心人物,在她身上发生的悲剧令我们深思,若没有翠翠这一系列人生、爱情的悲剧,《边城》则是人们最佳的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想家园。但作者并未单纯的给我们展现一个世外桃源,而是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故事,展现了边城茶峒人民的善良与美好,同时也借天保、傩送两兄弟对待爱情不同态度方式、不同结局来表现了人性善良之下的冷漠与孤独。
一 孤寂悲叹的亲情挽歌
1.1 抚育相伴的祖孙情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有那么乖,如山头黄鹿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到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眼睛瞅着那陌生人,做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面前的人无心机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1]p50这个优美、健康、自然、洒脱,偶有小脾气的人物就是沈从文先生小说《边城》中的主要人物——翠翠。翠翠在沈从文先生的笔下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种温暖阳光、清澈无暇、时而灵动、时而淘气的一个小女孩,但这种美好的东西总带着些许悲伤。“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你这个!”[1]p49这是对老船夫的一段描写。老船夫的质朴、本分通过几句简单的话语就展现在我们面前。老船夫在面对一辈子的守船事业时,兢兢业业,从不有一丝的松懈;但他也是孤独的,他仅有的陪伴就是那条破旧的渡船和大黄狗,唯一的亲人便只有那个女孩子,虽说踏实守责,但孤独时刻侵蚀着年迈的老船夫。
“翠翠和爷爷是一对相需为命的祖孙,翠翠是爷爷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爷爷也是翠翠生命中仅有的依靠。”[3]p8翠翠由爷爷抚养长大,对于生命中唯一的至亲,翠翠充满着依恋。孤独寂寞的时候,翠翠渴望爷爷陪伴在身边,听讲故事,唱歌,逗翠翠开心,爷爷也在翠翠的陪伴下感觉到开心,乐意与翠翠逗乐、玩耍。爷爷是翠翠的心灵依靠,翠翠是爷爷的精神寄托。“翠翠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女,十七年前同一个茶峒屯防军人唱歌相熟后,很秘密的背着那忠厚的爸爸发生了暧昧关系。有了小孩,结婚不成,这屯防戍兵便想约了她一同向下游逃去。”[1]p50出场白简单明了的翠翠父母,因为爱情得不到长久,便选择共死来祭奠他们的爱情,但翠翠一个可怜的孤雏,一个注定感受不到母爱和父爱的孩子,她是孤独的,这种孤独生来就有,唯一的慰藉就是那年迈的祖父以及孤单的大黄狗。父亲、母亲的缺失在年幼的翠翠看起来并没有什么,而对于爷爷来说,失去了女儿,得到了孙女,翠翠无疑就是爷爷的天使。“祖孙爱,隔代亲”,翠翠和祖父就是真实的写照。翠翠是初生的太阳,爷爷对她倾注了所有,生活上给予最大的温暖,情感上更是弥补缺失的父爱与母爱。翠翠是爷爷对于未来的期待与希望。“翠翠是艺术化的边城世界的核心,是小说的灵魂所在;在她身上凝聚着作者真正向往的价值理想;若没有翠翠,边城世界就是不可想象的。”[4]这是翠翠独有的价值,若没有翠翠,老船夫在失去女儿时,就已经以孤独来结尾了。正因为有了翠翠这一“天使”,老船夫的生活才有了希望与快乐。
爷爷将翠翠从一个生下来就失去父亲、母亲的孤雏养育成山间亭亭玉立的翠色少女,这是一个长辈对于晚辈的责任,但更多能读到的是抚育相伴的祖孙情。老船夫借渡船这一干了近一辈子的工作,用“三斗米、七百钱”抚养大了翠翠。老船夫给翠翠讲故事、唱歌、吹竹排又或许是听翠翠吹竹排,他在河中央边渡人边唱歌,这都是一个年迈老人最恬淡的生活,也是翠翠童真幼年中最真实美好的记忆。
1.2 成长蜕变的祖孙情
作者通过翠翠和傩送、天保之间的曲折爱情故事。将茶峒质朴的人情与秀美的山水参差交错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而成长蜕变最好的见证就是“爱情”。翠翠对于傩送的爱情以及天保对于翠翠的爱情,这些都是翠翠在成长蜕变中所经历的。“有时过渡的是从川东过茶洞的小牛,是羊群,是新娘子的花轿,翠翠必争着作渡船夫,站在船头,懒懒的攀引缆索,让船缓缓的过去。牛、羊、花轿上岸后,翠翠必跟着,送队伍上山,站到小山头,目送这些东西走去很远了,方回转船上,把船牵靠近家的岸边;且独自低低的学小羊叫着,学母牛叫着,或采一把野花缚在头上,独自装扮新娘子。”[1]p51这看起来是一个淘气的小孩子无聊之时的闲暇娱乐,但更多地是展现了老船夫抚养长大下的翠翠健康、洒脱,同时也从侧面描写出了翠翠的爱情萌芽。从看宋家堡15岁新娘出嫁,翠翠让祖父吹《娘送女》的曲子给她听,到自己摘野花戴到头上扮新娘以及后面的坐在岩石上对着天空发呆。都是翠翠爱情梦初醒,并且在心中萌芽生长的的痕迹。对于老船夫,在翠翠逐渐长大成人时,爷爷费尽心思地谋划着翠翠的婚事,企盼翠翠能在老船夫百年之后能有个幸福的未来,能替翠翠找一个可以依托的肩膀,老船夫也算是圆了老船夫一个心愿。翠翠从一个满山漫野奔跑的小女孩到坐在岩石上发呆,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蜕变成了渴望爱情的纯情女子。翠翠面对爱情萌芽的时候也在顾及爷爷的感受,问及爷爷,如果以后没有自己的陪伴,爷爷会不会孤单。翠翠懂得爷爷的心思,但爷爷猜不到翠翠心仪之人是谁?这也许就是成长蜕变之后的代沟。翠翠从一个整天缠着爷爷,让爷爷讲故事的小女孩蜕变成了有秘密坐在石头上悄悄发呆的少女。沈从文先生笔下的翠翠在面临爱情时的灵慧与娇羞到最后的心思沉重,时间在变,翠翠的心思也在发生变化。从无忧无虑的孩童成长为了为爱痴情的少女。失去了原有的纯真无忧,也许这就是成长路上所要付出的代价吧。老船夫养育长大了的翠翠在慢慢的蜕变过程中与最亲密的人之间有了“秘密”,或许翠翠在成长路上缺的是一位能够听她诉说爱情,指路明达的母亲,而为她讲故事、唱歌,吹竹排的爷爷,或许只适合逗乐、玩耍。祖孙虽亲,但在对于青春期爱情懵懂的少女,很难启齿将爱的苦闷说与祖父听。这就是祖孙在成长蜕变过程的亲情转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