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与纳兰性德诗词瘦”字比较研究(附件)

摘 要 “瘦”字是李清照和纳兰性德在其诗词作品中经常使用的字,在结合二人的生平经历、时代背景和创作情况,仔细研读作品可发现二人在意象选择和各意象使用频率上,既有相同相似之处,也有明显差异。深入分析二人“瘦”诗词的思想感情和具体表现手法,发现二人诗词“瘦”各自呈现出不同特色,同时也对后世诗词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目 录
引言 1
1 思想内容比较 2
1.1 李清照“瘦”诗词的思想内容 2
1.2 纳兰性德“瘦”诗词的思想内容 3
2 二人“瘦”诗词表现手法比较 5
2.1 意向选择 5
2.2 托物言志 6
2.3 借物喻人 7
3 二人“瘦”诗词的价值 9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引言
李清照作为宋代著名女词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她生于书香门第,良好的家学渊源使她从小打下了良好的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情投意合,夫妻伉俪情深。随着金兵铁骑南下与家庭的变故,李清照流落江南,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境遇凄惨。其词前期主要描写自然风光,抒发女性闺阁相思之情。后期多怀恋往日,抒发怀乡悼亡之情。后人辑录《漱玉词》共收其词60余首,其中存疑10余首。
纳兰性德作为典型的性情中人,其词内容国关涉爱情友情、自然风光等,大多与自身经历有关。因其仕途不顺遂,政治抱负无法实现,加之其妻卢氏的过早亡故,使得纳兰性德无法真正快乐,其词作中经常流露出莫名的伤感。
两人虽生于不同的朝代,人生经历也完全不同,但他们词作创作过程中有一个共同点,即善于使用“瘦”字。李清照用到的“瘦”字有八处(占到词作总量的七分之一),如:“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点绛唇蹴罢秋千》);“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等。纳兰性德则在二十八首词作中用到了“瘦”字(占词作总量的近十分之一),如:“秋无限,消瘦尽,有谁知”(《相见欢》)。
李清照与纳兰性德不约而同用“瘦”字表达情感,那么二人意象的选择、审美的趣味、艺术手法上有何异同呢?是什么样的审美追求导致了这样的审美特征呢?这一特殊的现象,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注,也是本文要探讨的核心所在。而学界研究多集中在李清照或纳兰性德诗词中的“瘦”字进行分析,未有将二者进行对照关注。正因如此,本文试从二人“瘦”字入手,来深入探讨,以期前期研究成果。
1 思想内容比较
李清照词作语言通俗自然,善用白描,有“易安体”之誉。纳兰性德作为满族著名的词作家,其词因其独特的美学意蕴,在整个中国文坛也占有一席之地。下文就二人代表性“瘦”诗词进行分析。
1.1 李清照“瘦”诗词的思想内容
李清照父亲李格非以经学和文学成就享誉当时,其母王氏亦善文。李清照受家庭影响,熟读经史,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观点,成为婉约派代表作家。婚后与丈夫赵明诚情投意合,共同研究金石字画,而在“靖康之变”发生后,接连遭受了丧夫、重婚不幸的多重打击,李清照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着如此这般国破家亡的惨破景象,情感细腻的李清照将这些感触都写进了词作中。其词总量不大,但却多次使用“瘦”字表情达意。
少女时期易安词灵动活泼,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因昨晚狂风暴雨,使得海棠花“绿肥红瘦”,即是说红少绿多,因为雨打而致花落,表现出作者惜春伤春之感。用“瘦”字不露痕迹地表现出春天即将逝去,但却不至于那么伤感,体现出少女时代的天真与生活的情趣。正像胡云翼《宋词选》中所论“这首词在写作上以寥寥数语的对话,曲折地表达出主人公惜花的心情,写得那么传神。”[1]P106
李清照婚后之作多表现婚姻生活幸福,诉说与丈夫离别后的相思之苦。如《醉花阴》是写的是在重阳节与丈夫分处两地,引发了无限相思,其中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用黄花的衰败表现闺阁独处的寂寞相思之情。一个“瘦”字,恰将自然环境与人物心境紧密结合在一起,凄清寂寥之情显露无疑。《凤凰台上忆吹箫》同样表现了作者对远离自己的丈夫的思念之情,是作于与丈夫分别后,易安对丈夫浓重的相思之情。炉中焚香已灭,但却无心再焚;床上锦被散乱,但却无心收拾;梳妆镜尘已满,但却无心擦拭;太阳高高升起,但却无心起床可见词人慵懒至极,但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因为词人内心愁苦之情引发。一句“生怕离怀别苦”道出了心中款曲,恰逢开口诉说之际,却又欲说还休,吞咽回去。这层层渲染,将离别之苦诉说的含蓄,令人嘘唏。难怪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新来瘦三语,婉转曲折,煞是妙绝。”[3]P89唐圭璋在《唐宋词简释》中也提及“此首述别情,哀伤殊甚。”[4]P71
1.2 纳兰性德“瘦”诗词的思想内容
纳兰身为明珠长子,人间繁华都集于一身。他有一位情投意合的妻子卢氏,但却在婚后三年死于难产,纳兰对其思念不断,写下了大量的悼亡词。纳兰作为康熙一等御前侍卫,在他人看来,算是皇上眼前的红人,但这也并未实现纳兰的政治抱负,所以一直也未能快乐。如《采桑子桃花羞作无情死》:
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闲窗伴懊侬。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5]P26
“欲这首词创作的时候纳兰年纪尚轻,纳兰中举收准备殿试,踌躇满志,却染上风寒无缘殿试。无可奈何侧卧病榻写下这首词,桃花有情却被东风垂落,甚是凄凉。整首词借景言情,借桃花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随风飘落,“谁怜辛苦东阳瘦”便是作者自况。
而《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作于纳兰婚后,因公务缠身无法陪伴妻子,借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之情,表达对妻子的思念:
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5]P64
词中女子看见落红无数,在这凄迷之景中,女子仿佛身处梦中一般。通过麝香慢慢燃尽,暗示时间推移,直到夕阳时分,女子在西楼眺望,望见满眼落花,不由得心中愁思渐浓。这种没来由的愁绪借由“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呈现在读者面前,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愁容满面、消瘦憔悴,无心装扮的女子,为了排遣愁绪,教鹦鹉念昔日情郎写给自己的诗,而这些诗又通过鹦鹉传达出来,留给女子无限空虚与无奈。
再如《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是一首典型的爱情词,但是看似是写爱情,却又难以指实,并无本事可考,所以有学者将之归纳入朦胧词。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诗中的主人公有着深深地思想之情,我们姑且将之视作爱情次做一解读。全词语言质朴,“瘦尽灯花又一宵”其中透露出来的凄婉感人至深,灯花因燃尽而短瘦,然而憔悴消瘦的又何止灯花呢?作者心中的郁结无法解开,实属无能为力。纳兰将自己对亡妻的深情,毫无节制的表现出来,在这样的风雨交加之夜,孤灯挑尽未能成眠,灯花瘦尽暗示作者一夜未眠,无论清醒或者沉醉,在梦中都始终无法忘却。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52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