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镜花缘中林之洋形象

摘 要李汝珍的《镜花缘》是我国清代中期一部想象丰富、带有浓重的神话色彩的中国古典长篇小说。文章主要以林之洋为对象,从他的人物性格和身世背景以及艺术手法、人物塑造对现实的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由于清代中期资本经济的发展和科举制度的影响所暴露出来一些社会弊端,从林之洋的身上讽刺了当时社会男尊女卑、男女自由平等的社会现实,寄托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期望。
Key words: Lin zhiyang; Character image; Art techniques; Ideological content 目 录
引 言 1
1 林之洋的特点 2
1.1 精明狡黠、灵活多变 2
1.2 重义轻利、好善乐施 3
1.3 侠骨柔情、风趣幽默 4
2 作者塑造林之洋的原因 6
2.1 商业经济的发展 6
2.2 科举、儒学的影响 7
2.3 所处环境的影响 8
3 人物塑造的艺术手法 9
3.1 个性化的语言描写 9
3.2 反常性的行为刻画 10
3.3 夸张幻想的运用 11
4 林之洋人物形象塑造的意义 13
4.1 烘托其他人物 13
4.2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14
4.3 反映社会现实 14
结 语 16
参考文献 17
致 谢 18
引 言
李汝珍的《镜花缘》是我国清代中期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全书分为两个部分,前五十章主要写的是林之洋携唐敖、多九公三人游历三十多个国家洋所发生的奇闻异事,充满了对海外国家的想象,并对一些社会现实进行了讽刺。后半部分写林之洋携唐小山出海寻父以及百名才女参加科举获取功名、百位才女聚会各展才艺和中宗复位的情节。作者对林之洋这一人物描写颇多,就相关资料查看前人对林之洋的研究相对的零散,因此本文将从林之洋的特点、塑造这个人物的成因、人物塑造的艺术手法及意义四个方面入手进行深入的分析。“《镜花缘》是一部关于妇女问题的小说”[1]P421,但作者塑造林之洋这一人物形象从侧面讽刺了男尊女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男女自由平等以及批判种种社会现象,根据这些社会现象以警示劝诫后人具有一定的意义。林之洋作为主要人物,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对其他的主要人物也具有烘托的作用,对其研究有助于了解《镜花缘》的社会性和思想性。
在《镜花缘》的研究中,大多数从《镜花缘》的归类问题、女性问题、创作心态进行研究。除此之外,还有对《镜花缘》与板浦地区文化的研究、科举制度的研究、理想社会的研究以及把《镜花缘》与《西游记》、《红楼梦》、《山海经》、《儒林外史》、《格列佛游记》等作对比研究。涉及领域除了文学类,还有语言学等方面。但对《镜花缘》中人物形象分析很少有人涉足,即使有也是从女性角度去分析。本文从林之洋这男性形象来反映当时社会现象的弊端以及封建制度对女性的残害,从这些社会现象中反映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1 林之洋的特点
《镜花缘》这部主要以女性为主导的小说中,其中林之洋着墨虽不是最多的,但他却是整部书中比较有特色的人物。他虽然学问不多,但他足够机智聪明;他做生意虽然精明狡黠,但他爱财取之有道;他虽然上过学,但没有唐敖那样博学多才,他虽然经常出海行商,但他没有多九公那样的见多识广;他有侠义之心,但不会舞刀弄剑每次都是以钱物救人;他有男性的外表,心里却如女性般的脆弱,遇事就哭;他幽默的语言让人时不时的捧腹大笑;夸张的行为让人大跌眼镜在小说中林之洋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主要人物之一,他引导着整部作品的发展起伏,同时也突出了林之洋在海外贸易的一些商人的市侩气息。
1.1 精明狡黠、灵活多变
林之洋是一位常年海外经商的商人,在平日的经商中也积累了不少的行商之道,因此在他的身上也会看到一些商人的精明狡黠和灵活多变。面对不同的顾客、不同地区的人文风俗特点,他能够灵活的调整货物的价格,争取利益的最大化。比如在女儿国,这个地方的特点是男女角色反串男主内女主外,在形象上也都是女人的装扮,虽然这里提倡朴素节俭,但在穿着打扮上却毫不吝啬,只要一讲到妇女的穿戴,即使再怎么贫穷也会想尽办法得到。林之洋正是巧妙的利用当地的这种风气特点获取利益。在书中,第三十二回中讲到,当唐敖接过林之洋的货物单时,问他道:
当日我们岭南起身,当日我们岭南起身,查点货物,小弟见这物件带的过多,甚觉不解,今日才知却是为此。单内既将货物开明,为何不将价钱写上?”林之洋道:“海外卖货,怎肯预先开价,须看他缺了那样,俺就那样贵。临时见景生情,却是俺们飘洋讨巧处。[2]P149
他到不同的地方,并不是事先将货物的价格标注出来,而是根据当地物资缺少的情况随时调高整价格。一位经商者的精明狡黠、灵活多变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淑士国,因为在这里读书的人很多,所以他带一些笔墨纸砚在这里卖;路过巫咸国,因为这里不生产桑蚕,所以改变行商之策在这里卖绫罗绸缎;在热爱音乐的岐舌国,林之洋又投其所好,在这里卖笙箫管笛,之前在劳民国看到双头 鸟,这双头鸟的声音特别好听,于是又将其转手给岐舌国的人。之前唐敖临行前在船上放了些花盆,本来是养养花修身养性的,最后路经长人国,因为这里的人奇长无比,将这些花盆当酒杯卖给了这里的人,就连在船上喝过酒的坛子也当酒杯给卖了。
作者的笔下,林之洋虽然在行商过程中有点狡黠,但是用更多的笔触去描写
他正面形象,从而影响他人,影响作品。
1.2 重义轻利、好善乐施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义利是作为最高道德标准提出来的,‘义’追求的是精神上得道德完善,是传统道德观的核心部分,而利作为义的对立面,则是指一己之私欲,所求的为人们所不耻的个人物质利益”[3],于是传统道德就成为衡量一个商人的评判准则。就如《论语里仁》里面所说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然后再给他们贴上“重利”的标签。在传统的小说中作家对作品中的商人形象都是从反面去刻画的,要么重利轻义,要么唯利是图,要么奸诈狡猾等。然而作者在《镜花缘》中却塑造了与之相反人物形象,李汝珍抛开了传统观念上对商人单一形象的描写,开始着手于从人性和道德两个方面去重新审视和挖掘商人以前身上的唯利是图、利欲熏心、不择手段的局限,把对商人形象的塑造扩展到他们的精神世界和内心活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77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