逞能孙悟空的英雄特色(附件)
摘 要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典型的人物形象,从“美猴王”到“斗战胜佛”,他的性格特色一直被许多专家学者作为研究分析的对象。本论文分析孙悟空爱逞能的英雄性格,探知孙悟空从“石猴”成长为“神猴”的人生历程,以及他成长经历的现实意义。
目 录
1 绪论 1
2 “逞能”与性格特色 3
2.1 爱面子 3
2.2 争强好胜 4
3 “逞能”与英雄特色 6
3.1 有责任感 6
3.2 嫉恶如仇 7
4 从“石猴”到“神猴”的转变 8
5 孙悟空的成长经历给我们的启示 9
结 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2
1 绪论
《西游记》能够成为在中国文学史上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著之一,不仅在于他“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社会的黑暗,有很明显的批判意义”[1]p1。还在于它塑造了孙悟空等值得称道的艺术形象。
在《西游记》中,师父四人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作用,唐僧是精神领袖,但第一主角却是孙悟空。从艺术表现的角度去看,这部作品中最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孙悟空与猪八戒这两个独一无二的人物形象,而猪八戒身上存在着许多小市民的意识特点,真正称得上是英雄的只有孙悟空一个。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西游记》也是一部描写孙悟空的英雄传奇。
孙悟空是《西游记》全书中最典型的人物形象,从最初的的大闹天宫表现出他的争强好胜,到西天取经路上的嫉恶如仇。他已不再是那个叛逆的孙悟空,而是一个英勇无畏的英雄形象。
孙悟空作为《西游记》中的第一男主角,自然有很多学者对其形象进行分析研究,他的性格特色更是被众多学者关注。
在国内关于《西游记》的研究中,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认为孙悟空的形象是“有个性、有理想、有能力的人性美的象征”[2]P130,象征了“追求个性和自由的精神”[2]P131,“这种希望凭借个人的能力去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正是明代个性思潮涌动,人生价值观念转向的生动反映。”[2]P130
冯伏权在浅析《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一文中指出孙悟空就是作者心中的理想化英雄人物,孙悟空积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极乐观、勇敢无畏、敢于斗争、聪明机智、神通广大、是非黑白观念十分鲜明,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孙悟空就是人们心中理想的英雄形象。
在国外关于《西游记》的研究中,日本漫画家鸟山明的代表作品《龙珠》主角的名字直接取自西游记中的主角孙悟空。在漫画中的悟空很好的融入了孙悟空明辨是非的英雄性格,漫画中的悟空是一名武痴,每当出现强大的对手,都会令他感到兴奋,但他心地善良,每次战斗都是点到即止,并不会主动杀害对手。甚至会对对手施以援手。
的确,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具传奇色彩的艺术形象,他天性顽皮、心高气傲、神通广大。他热爱自由、英勇无畏、勇于反抗。他热情活泼、嫉恶如仇,而且见解深刻,是《西游记》思想的代言人。
纵观前人的研究,可以看出,他们对孙悟空英雄性格中的“逞能”较少被大众提起,基于此,本人在前人研究成果上,主要对其“逞能”做一探讨,以期为未来的《西游记》研究提供一个小小的新视角。
2“逞能”与性格特色
孙悟空是天生石猴,他的一生原本可以自由自在,但他却不惧艰险,求仙问道。原本没有野心的孙悟空却在本领通天后不断因自己的“逞能”引发了一系列的故事。从阎罗殿闹到天宫,从五行山底到西天雷音寺,一路西行,一路成长。从之前的爱面子好逞强到后来的不放弃,他的“逞能”也随着他性格的成长在不断地发生质的变化。
2.1爱面子
孙悟空本是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上一仙石受天真地秀,日月精华孕育而成。无父无母,自小便无人教化,存在着人的劣根性。
一日,他在山中与群猴避暑玩闹之时,发现一股瀑布飞泉。众猴看到都想寻个究竟,便提议谁若能钻进去找到这瀑布的源头,并且能够安然无恙的出来的,便拜他为王。连叫了三声之后,“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3]P2这是孙悟空第一次表现出他爱逞能的性格,这时的孙悟空还处在懵懂的阶段,去钻水帘洞,成为美猴王,也只是因为爱面子在标榜与众不同而已。
而在孙悟空面对天庭的招安成为弼马温时,只因听得弼马温乃下贱之役,觉得没有面子,取出金箍棒,从御马监一路打出南天门。回到了花果山继续称王称霸。自封齐天大圣,后玉帝因太白金星的劝阻,颁下圣旨:“今宣你做个齐天大圣,官至极品......”[3]P23顾全了孙悟空的面子,他才遂心满意,在天宫自行快乐,无挂无碍。至于后面又反下天庭与大闹天宫也都是因为觉得没有受邀参加蟠桃会驳了他的面子罢了。
此时的孙悟空性情高傲,天不怕地不怕,藐视一切权威,不守任何规矩,敢打敢冲。甚至想要取代玉皇大帝自己做主凌霄殿,认为“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3]P36”
这些例子无一不说明孙悟空的天性高傲,而前七回的故事也为孙悟空的英雄形象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此时的孙悟空还算不上是一个成功的英雄形象。因为不论是谁,纵然有天大的本事,想要超脱一切自然规律,获得绝对的自由都是不可能的。在与如来佛斗法时,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却没有跳出如来佛的掌心,那被他做了标记的五根擎天大柱不过是如来佛的五根手指。这就说明了,不论是谁都不可能拥有绝对的自由。
而后来孙悟空在护送唐僧一路西行之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在西行之路上,孙悟空逞能之心不减。在第十五回遇见白龙马之时,孙悟空因不识水性被白龙马逃脱,三藏便怀疑道:“‘你前日曾说有降龙伏虎的手段,这条龙如何便不能降他?’”孙悟空心高气傲,自然受不了别人激他,听到唐僧抱怨的话,他就发起神威道:“‘不要说,不要说,等我与他再去见个上下!’”[3]P82。在唐僧被黄袍怪捉去时,猪八戒赶去花果山,向被唐僧驱逐的孙悟空求助,因深知孙悟空的脾性,故意用妖怪不将他放在眼里而激得他驾云西行搭救唐僧。
从此处可见,孙悟空的心里依然是爱面子的,渴望得到承认,不愿被贬低半分。正如在第二十三回中猪八戒对他的评价:“我晓得你的尊性高傲。”[3]P131他的“爱面子”,是用逞能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2.2争强好胜
孙悟空为学长生之术漂洋过海在菩提祖师处学得七十二变、筋斗云,又在东海龙王处获得一万三千五百斤的金箍棒,入地府划了生死簿,偷吃了太上老君的仙丹,拥有金刚不坏之身,就连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也没能够炼化孙悟空,反而让孙悟空练就了火眼金睛。如此强大的本领给了孙悟空反抗的资本,也造就了他争强好胜的性格。
目 录
1 绪论 1
2 “逞能”与性格特色 3
2.1 爱面子 3
2.2 争强好胜 4
3 “逞能”与英雄特色 6
3.1 有责任感 6
3.2 嫉恶如仇 7
4 从“石猴”到“神猴”的转变 8
5 孙悟空的成长经历给我们的启示 9
结 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2
1 绪论
《西游记》能够成为在中国文学史上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著之一,不仅在于他“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社会的黑暗,有很明显的批判意义”[1]p1。还在于它塑造了孙悟空等值得称道的艺术形象。
在《西游记》中,师父四人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作用,唐僧是精神领袖,但第一主角却是孙悟空。从艺术表现的角度去看,这部作品中最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孙悟空与猪八戒这两个独一无二的人物形象,而猪八戒身上存在着许多小市民的意识特点,真正称得上是英雄的只有孙悟空一个。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西游记》也是一部描写孙悟空的英雄传奇。
孙悟空是《西游记》全书中最典型的人物形象,从最初的的大闹天宫表现出他的争强好胜,到西天取经路上的嫉恶如仇。他已不再是那个叛逆的孙悟空,而是一个英勇无畏的英雄形象。
孙悟空作为《西游记》中的第一男主角,自然有很多学者对其形象进行分析研究,他的性格特色更是被众多学者关注。
在国内关于《西游记》的研究中,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认为孙悟空的形象是“有个性、有理想、有能力的人性美的象征”[2]P130,象征了“追求个性和自由的精神”[2]P131,“这种希望凭借个人的能力去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正是明代个性思潮涌动,人生价值观念转向的生动反映。”[2]P130
冯伏权在浅析《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一文中指出孙悟空就是作者心中的理想化英雄人物,孙悟空积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极乐观、勇敢无畏、敢于斗争、聪明机智、神通广大、是非黑白观念十分鲜明,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孙悟空就是人们心中理想的英雄形象。
在国外关于《西游记》的研究中,日本漫画家鸟山明的代表作品《龙珠》主角的名字直接取自西游记中的主角孙悟空。在漫画中的悟空很好的融入了孙悟空明辨是非的英雄性格,漫画中的悟空是一名武痴,每当出现强大的对手,都会令他感到兴奋,但他心地善良,每次战斗都是点到即止,并不会主动杀害对手。甚至会对对手施以援手。
的确,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具传奇色彩的艺术形象,他天性顽皮、心高气傲、神通广大。他热爱自由、英勇无畏、勇于反抗。他热情活泼、嫉恶如仇,而且见解深刻,是《西游记》思想的代言人。
纵观前人的研究,可以看出,他们对孙悟空英雄性格中的“逞能”较少被大众提起,基于此,本人在前人研究成果上,主要对其“逞能”做一探讨,以期为未来的《西游记》研究提供一个小小的新视角。
2“逞能”与性格特色
孙悟空是天生石猴,他的一生原本可以自由自在,但他却不惧艰险,求仙问道。原本没有野心的孙悟空却在本领通天后不断因自己的“逞能”引发了一系列的故事。从阎罗殿闹到天宫,从五行山底到西天雷音寺,一路西行,一路成长。从之前的爱面子好逞强到后来的不放弃,他的“逞能”也随着他性格的成长在不断地发生质的变化。
2.1爱面子
孙悟空本是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上一仙石受天真地秀,日月精华孕育而成。无父无母,自小便无人教化,存在着人的劣根性。
一日,他在山中与群猴避暑玩闹之时,发现一股瀑布飞泉。众猴看到都想寻个究竟,便提议谁若能钻进去找到这瀑布的源头,并且能够安然无恙的出来的,便拜他为王。连叫了三声之后,“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3]P2这是孙悟空第一次表现出他爱逞能的性格,这时的孙悟空还处在懵懂的阶段,去钻水帘洞,成为美猴王,也只是因为爱面子在标榜与众不同而已。
而在孙悟空面对天庭的招安成为弼马温时,只因听得弼马温乃下贱之役,觉得没有面子,取出金箍棒,从御马监一路打出南天门。回到了花果山继续称王称霸。自封齐天大圣,后玉帝因太白金星的劝阻,颁下圣旨:“今宣你做个齐天大圣,官至极品......”[3]P23顾全了孙悟空的面子,他才遂心满意,在天宫自行快乐,无挂无碍。至于后面又反下天庭与大闹天宫也都是因为觉得没有受邀参加蟠桃会驳了他的面子罢了。
此时的孙悟空性情高傲,天不怕地不怕,藐视一切权威,不守任何规矩,敢打敢冲。甚至想要取代玉皇大帝自己做主凌霄殿,认为“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3]P36”
这些例子无一不说明孙悟空的天性高傲,而前七回的故事也为孙悟空的英雄形象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此时的孙悟空还算不上是一个成功的英雄形象。因为不论是谁,纵然有天大的本事,想要超脱一切自然规律,获得绝对的自由都是不可能的。在与如来佛斗法时,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却没有跳出如来佛的掌心,那被他做了标记的五根擎天大柱不过是如来佛的五根手指。这就说明了,不论是谁都不可能拥有绝对的自由。
而后来孙悟空在护送唐僧一路西行之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在西行之路上,孙悟空逞能之心不减。在第十五回遇见白龙马之时,孙悟空因不识水性被白龙马逃脱,三藏便怀疑道:“‘你前日曾说有降龙伏虎的手段,这条龙如何便不能降他?’”孙悟空心高气傲,自然受不了别人激他,听到唐僧抱怨的话,他就发起神威道:“‘不要说,不要说,等我与他再去见个上下!’”[3]P82。在唐僧被黄袍怪捉去时,猪八戒赶去花果山,向被唐僧驱逐的孙悟空求助,因深知孙悟空的脾性,故意用妖怪不将他放在眼里而激得他驾云西行搭救唐僧。
从此处可见,孙悟空的心里依然是爱面子的,渴望得到承认,不愿被贬低半分。正如在第二十三回中猪八戒对他的评价:“我晓得你的尊性高傲。”[3]P131他的“爱面子”,是用逞能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2.2争强好胜
孙悟空为学长生之术漂洋过海在菩提祖师处学得七十二变、筋斗云,又在东海龙王处获得一万三千五百斤的金箍棒,入地府划了生死簿,偷吃了太上老君的仙丹,拥有金刚不坏之身,就连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也没能够炼化孙悟空,反而让孙悟空练就了火眼金睛。如此强大的本领给了孙悟空反抗的资本,也造就了他争强好胜的性格。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