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瓦解到制度灭亡以巴金家为中心(附件)【字数:9630】
摘 要家族历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成部分,家是社会的一角,所谓“国家”都是由一个个小家构成的,巴金的家庭题材小说《家》就向我们展示了一部封建旧式大家庭的家族史。作者以真实的生活为原型,将自身的经历融入艺术创作,由于自身出生于一个旧式封建大家族,因而他对封建制度戕害及吃人的本质有着极为深刻的了解。旧式的大家族是封建社会的缩影,小说中高家大家族逐步地瓦解折射了封建制度必然走向崩溃的过程。巴金深刻地描绘了牢笼一样阴森可怖的高公馆里发生的一桩桩悲剧,将旧家庭的腐朽与堕落展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也描写了新一代人的自我醒悟与抗争,暗示了封建制度必然走向灭亡的命运。
目 录
引 言 1
第一章 创作历程探寻 2
1.1自传性色彩的艺术创作 2
1.2时代环境下的写作选择 2
第二章 高家的父辈与封建制度的上位者 4
2.1专制的“君” 4
2.2腐朽的“官僚” 5
第三章 高家的子辈与封建制度下位者 7
3.1两难的“嫡长子” 7
3.2大胆的叛逆者 9
结 束 语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引 言
封建制度存在于我国两千多年,其衰败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斗争,而不同的文学作品对封建制度的衰亡也都有所体现。人们常说“家国”,家国同构,家庭是社会的一角,它往往能够从侧面反映一个社会,乃至一个时代。以一个家庭或以一个家族为中心来反映现实生活,不是巴金的发明,在中外文学史上早已有这样的先例,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法国作家左拉的《马贡马尔卡家族》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卢梭在其《社会契约论》也曾说过:“一切社会中最古老而唯一自然的社会,就是家庭。”巴金深受这种观点的影响,自言《家》是“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控诉”,“宣告一个不合理的制度的死亡”。
在巴金看来,家与社会都是按同一方式、统一原则组织起来的。家就好像是社会的细胞,它是社会的缩影,写家就是写社会。《家》的意蕴丰富,它一边紧紧地围绕家与封建社会两者之间共同存在的专制主义原则,另一边又有意识地把家庭制度作为社会制度的代表,使读者在家里看到了一个缩小了的社会。作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品攻击高老太爷,实则攻击的是封建专制制度,描写高家的溃灭,实则揭示整个封建专制制度。高家大家族逐步的瓦解,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大家庭赖以生存的封建制度的崩溃。
第一章 创作历程探寻
“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在描绘中国传统家庭方面,是没有人能与巴金相媲美的”,从这样高度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家族小说的至高地位。巴金深恶家国同构的传统文化以及等级制度对人的残害,他希望人与人那以一种伦理关系都平等相待,他要求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由。作家的创作与其自身的生活体验是分不开的,而巴金本人也深受自身生活经历的影响。
1.1自传性色彩的艺术创作
巴金当初刚产生些《家》的念头时,曾略略思索过小说的结构,最先浮现在他脑海里的是那些他所熟悉的面孔和那些他不能忘怀的经历,以及那个他曾经度过的童年的地方。他并不是刻意地想要把他生活中遇见过的那些人、那些事呈现在小说中,也没有想过在小说中去针对或批判某个人,他憎恶的不是人而是压迫人的制度。但是,他幼时经历里的那些个人和事,就像一只无形的魔爪,紧紧地抓着他,让他难以挣脱,且不由自主地都一一跃然纸上。其中,尤为清晰的就是他大哥的脸庞,因这不是他本人的意愿,所以他也曾一度踌躇。于是他给大哥写信说:我恐怕会把你写在小说里面。他大哥回信鼓励他写这部小说,并且劝他不妨“以我家人物为主人公”。
而小说中的觉新就是以他的大哥李尧枚为原型的,觉民和觉慧这两兄弟的某些性格特征、某些经历,就有三哥李尧林和巴金自己的影子和痕迹,其他的人物如祖父高老太爷、四叔、五叔等等也都可以在作者生活中的李公馆找到相应的原型。当然,前面也说过,这只能说明艺术创作以真实的生活为依据,并不意味着作品中的人物就是现实中的真人。
1.2时代环境下的写作选择
《家》的诞生与巴金本身生活的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所处的那样一个家庭环境及社会背景,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因而书中对封建制度大家庭残害人的愤懑、无奈以及控诉表现的也更为真实。因其自小就接触过那些底层的人,他对她们表现了无比的同情和怜悯,这一点在书中处处都有所体现,因而他对封建制度充满了厌恶,对自由平等充满了向往。1919年,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了,随着反帝反封建运动的扩张,新思想像潮水一般以不可遏制之势传到了巴金故乡僻远的四川成都。他时常说:“我是‘五四’的产儿。五四运动像一声春雷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了。我睁开了眼睛,开始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也正是因为在“五四”运动的激励之下,巴金开始接触新思想,呼吸“五四”新世界的空气,渐渐地想要摆脱封建家庭的桎梏,并滋生、萌芽民主主义思想。
《家》是《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巴金透过《家》向我们倾诉了其满腔的悲愤。这个在他一系列的作品中也都有所体现。《家》记叙了高家这个中国历史上典型的旧式大家族,通过对这个旧式家族的描写:旧的家庭构造、旧的家族制和至上而下旧制度的枷锁下发生的一幕幕丑陋而可笑的悲剧,揭示了封建制度的弊端及对底层人的迫害。同时,也大笔墨地描写高家觉字辈这代青年的逐渐成长和觉悟。他用新一代身上所独有的“个性”同那个社会的“格格不入”来抨击了旧社会的腐败,高度赞颂了年轻一代的反抗斗争精神,肯定了新一代求“新”的精神,号召在旧制度枷锁下沉睡的人们共同去反抗。他以家为单位,通过高家的衰亡,宣告了束缚人们上千年的封建制度必将土崩瓦解的命运
第二章 高家父辈与封建制度的上位者
在封建制度下,封建制度的上位者为了巩固统治,捍卫自己的权利,实行了一系列极其残忍的制度,如:等级制度、宗法制、皇帝制度以及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等。虽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这些制度或多或少的对当时的社会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岁月迁移,其暴露的问题也日益明显。就像鲁迅先生说过的那样,这种制度带有“吃人”的性质。
2.1专制的“君”
与带有“吃人”本质的封建制度一样,《家》中就有这么一个“帝王”般存在的高老太爷。他像蛮横专制的帝王统治子民一样地统治着这个高公馆的一切。他位高权重,是高家人人都害怕,人人都忌惮的一家之主。他饱经沧桑,一手创建了高家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族,他不允许挑战他的权威,动摇这个家的根基。对自己的子孙,他似乎并没有表现出残忍这一因素,例如第十三章吃年夜饭,老太爷看见四世同堂一片热闹景象时,他甚至面带微笑,笑着,叫着单这一处,他和一般家庭的爷爷没什么两样,甚至会让人觉得他有那么几分慈祥,可是当他又用那一套腐朽的旧道德和旧传统来统治这个家的时候,封建制度的残忍性又在他的身上暴露出来,高公馆中一桩桩充满血泪乃至死亡的悲剧都直接或间接地与他有关。
目 录
引 言 1
第一章 创作历程探寻 2
1.1自传性色彩的艺术创作 2
1.2时代环境下的写作选择 2
第二章 高家的父辈与封建制度的上位者 4
2.1专制的“君” 4
2.2腐朽的“官僚” 5
第三章 高家的子辈与封建制度下位者 7
3.1两难的“嫡长子” 7
3.2大胆的叛逆者 9
结 束 语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引 言
封建制度存在于我国两千多年,其衰败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斗争,而不同的文学作品对封建制度的衰亡也都有所体现。人们常说“家国”,家国同构,家庭是社会的一角,它往往能够从侧面反映一个社会,乃至一个时代。以一个家庭或以一个家族为中心来反映现实生活,不是巴金的发明,在中外文学史上早已有这样的先例,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法国作家左拉的《马贡马尔卡家族》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卢梭在其《社会契约论》也曾说过:“一切社会中最古老而唯一自然的社会,就是家庭。”巴金深受这种观点的影响,自言《家》是“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控诉”,“宣告一个不合理的制度的死亡”。
在巴金看来,家与社会都是按同一方式、统一原则组织起来的。家就好像是社会的细胞,它是社会的缩影,写家就是写社会。《家》的意蕴丰富,它一边紧紧地围绕家与封建社会两者之间共同存在的专制主义原则,另一边又有意识地把家庭制度作为社会制度的代表,使读者在家里看到了一个缩小了的社会。作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品攻击高老太爷,实则攻击的是封建专制制度,描写高家的溃灭,实则揭示整个封建专制制度。高家大家族逐步的瓦解,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大家庭赖以生存的封建制度的崩溃。
第一章 创作历程探寻
“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在描绘中国传统家庭方面,是没有人能与巴金相媲美的”,从这样高度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家族小说的至高地位。巴金深恶家国同构的传统文化以及等级制度对人的残害,他希望人与人那以一种伦理关系都平等相待,他要求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由。作家的创作与其自身的生活体验是分不开的,而巴金本人也深受自身生活经历的影响。
1.1自传性色彩的艺术创作
巴金当初刚产生些《家》的念头时,曾略略思索过小说的结构,最先浮现在他脑海里的是那些他所熟悉的面孔和那些他不能忘怀的经历,以及那个他曾经度过的童年的地方。他并不是刻意地想要把他生活中遇见过的那些人、那些事呈现在小说中,也没有想过在小说中去针对或批判某个人,他憎恶的不是人而是压迫人的制度。但是,他幼时经历里的那些个人和事,就像一只无形的魔爪,紧紧地抓着他,让他难以挣脱,且不由自主地都一一跃然纸上。其中,尤为清晰的就是他大哥的脸庞,因这不是他本人的意愿,所以他也曾一度踌躇。于是他给大哥写信说:我恐怕会把你写在小说里面。他大哥回信鼓励他写这部小说,并且劝他不妨“以我家人物为主人公”。
而小说中的觉新就是以他的大哥李尧枚为原型的,觉民和觉慧这两兄弟的某些性格特征、某些经历,就有三哥李尧林和巴金自己的影子和痕迹,其他的人物如祖父高老太爷、四叔、五叔等等也都可以在作者生活中的李公馆找到相应的原型。当然,前面也说过,这只能说明艺术创作以真实的生活为依据,并不意味着作品中的人物就是现实中的真人。
1.2时代环境下的写作选择
《家》的诞生与巴金本身生活的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所处的那样一个家庭环境及社会背景,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因而书中对封建制度大家庭残害人的愤懑、无奈以及控诉表现的也更为真实。因其自小就接触过那些底层的人,他对她们表现了无比的同情和怜悯,这一点在书中处处都有所体现,因而他对封建制度充满了厌恶,对自由平等充满了向往。1919年,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了,随着反帝反封建运动的扩张,新思想像潮水一般以不可遏制之势传到了巴金故乡僻远的四川成都。他时常说:“我是‘五四’的产儿。五四运动像一声春雷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了。我睁开了眼睛,开始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也正是因为在“五四”运动的激励之下,巴金开始接触新思想,呼吸“五四”新世界的空气,渐渐地想要摆脱封建家庭的桎梏,并滋生、萌芽民主主义思想。
《家》是《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巴金透过《家》向我们倾诉了其满腔的悲愤。这个在他一系列的作品中也都有所体现。《家》记叙了高家这个中国历史上典型的旧式大家族,通过对这个旧式家族的描写:旧的家庭构造、旧的家族制和至上而下旧制度的枷锁下发生的一幕幕丑陋而可笑的悲剧,揭示了封建制度的弊端及对底层人的迫害。同时,也大笔墨地描写高家觉字辈这代青年的逐渐成长和觉悟。他用新一代身上所独有的“个性”同那个社会的“格格不入”来抨击了旧社会的腐败,高度赞颂了年轻一代的反抗斗争精神,肯定了新一代求“新”的精神,号召在旧制度枷锁下沉睡的人们共同去反抗。他以家为单位,通过高家的衰亡,宣告了束缚人们上千年的封建制度必将土崩瓦解的命运
第二章 高家父辈与封建制度的上位者
在封建制度下,封建制度的上位者为了巩固统治,捍卫自己的权利,实行了一系列极其残忍的制度,如:等级制度、宗法制、皇帝制度以及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等。虽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这些制度或多或少的对当时的社会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岁月迁移,其暴露的问题也日益明显。就像鲁迅先生说过的那样,这种制度带有“吃人”的性质。
2.1专制的“君”
与带有“吃人”本质的封建制度一样,《家》中就有这么一个“帝王”般存在的高老太爷。他像蛮横专制的帝王统治子民一样地统治着这个高公馆的一切。他位高权重,是高家人人都害怕,人人都忌惮的一家之主。他饱经沧桑,一手创建了高家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族,他不允许挑战他的权威,动摇这个家的根基。对自己的子孙,他似乎并没有表现出残忍这一因素,例如第十三章吃年夜饭,老太爷看见四世同堂一片热闹景象时,他甚至面带微笑,笑着,叫着单这一处,他和一般家庭的爷爷没什么两样,甚至会让人觉得他有那么几分慈祥,可是当他又用那一套腐朽的旧道德和旧传统来统治这个家的时候,封建制度的残忍性又在他的身上暴露出来,高公馆中一桩桩充满血泪乃至死亡的悲剧都直接或间接地与他有关。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