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白鹿原中白嘉轩与鹿子霖父亲形象塑造
本人签名 日期 父辈与子辈的关系不仅体现在家族血缘关系上,在特定的时代更突显为社会性的矛盾关系,反映了文化传承的具体模式。本文着眼于他们的父亲形象塑造,如何从上辈处继承,又如何传承给子辈;在这期间,他们的不同认知和追求,对子辈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在与子辈的冲突矛盾中,更加凸显出传统文化下父亲的影响和与时俱进中父亲的重要性。
目 录
1引 言 1
2《白鹿原》中白嘉轩父亲形象的表现 3
2.1白嘉轩与其父白秉德 3
2.2白嘉轩与子女 4
2.2.1白嘉轩与白孝文 4
2.2.2白嘉轩与白孝武 5
2.2.3白嘉轩与白孝义 6
2.2.4白嘉轩与白灵 7
3《白鹿原》中鹿子霖父亲形象的表现 9
3.1鹿子霖与其父鹿泰恒 9
3.2鹿子霖与儿子 10
3.2.1鹿子霖与鹿兆鹏 10
3.2.2鹿子霖与鹿兆海 11
4白嘉轩与鹿子霖父亲形象差异的原因 13
4.1个人性格等主观原因 13
4.2时代环境等客观原因 14
5结语 17
参考文献 19
致 谢 20
1引 言
“父亲”不仅仅是一个称谓而已,它经历时代变迁已经与社会许多方面休戚相关,所代表的是一种权利和秩序,更是一种力量,父辈与子辈的关系不只是在血缘上,也体现在社会关系中,而这正好又体现了当时的时代氛围和文化底蕴,尤其是在父辈与子辈的相处中。
《白鹿原》这部叙述家族史和革命史的杰作,用深邃的思想、厚重的历史、多样的艺术形式、浓郁的地域文化等特点,使其自出版以来就倍受关注。它用地域文化和儒家文化造就了白鹿原村的故事,通过白鹿两家的纷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形势,不同人物在这种形势下的命运遭遇,塑造了一系列形象丰满的人物,其中白嘉轩和鹿子霖让人印象深刻,他们的父亲形象尤其能够让大众看到旧思想、旧观念影响下人们身上的顽固陈疾。
本文主要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引言,简述父亲形象与社会关系,从中引出《白鹿原》中的白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轩与鹿子霖的父亲形象;第二部分通过《白鹿原》中父亲形象的概述,在这部家族伦理的史诗小说里,父亲这个伟大形象始终处于首要地位,无论是对于家庭还是村落来说,父亲都是我们的领袖,是主导一切事务的负责人;第三部分关于白嘉轩和白秉德、子女之间父亲角色的演变,重点阅读关于白嘉轩作为父亲时的一系列表现,从细节把握文本中的父亲形象塑造;第四部分关于鹿子霖与鹿泰恒、儿子之间的父亲形象表现,通过查阅其他文献资料,做笔记,有重点地采集与本部分内容有关的研究;第五部分关于白嘉轩和鹿子霖父亲形象差异形成的原因,是客观原因还是主观原因,是个人经历还是家族历史影响,这都有待于进一步探究;第五部分总结白嘉轩和鹿子霖父亲形象差异对于现世的影响,着重探寻父辈在子辈教育方面的得失对于我们现在子女教育的借鉴意义。
本文致力于《白鹿原》中父亲表现为立足点,通过以白嘉轩和鹿子霖为代表的家长对后代子女的行为态度、说话语气、教育观念等方式来探究这部民族秘史中,在书写父辈与子辈的矛盾时,所展示出的文化底蕴和厚重思想,力图从这些表现方面研究文本中父亲形象的塑造,寻找对于现代子女教育观念方面的可取之处。
2《白鹿原》中白嘉轩父亲形象的表现
中国传统家庭倡导“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等伦理观念,然而中国的家庭伦理是建立在封建传统大家族的基础之上,这使得个体小家庭在整个家族伦理的叙述视野中被遮蔽和淹没。[11]封建思想衍化下的伦理道德、传统观念深刻影响了白鹿原上每一代人、每一个家族,由此形成了白鹿原上的人们独具特色心理。从某种意义上说,《白鹿原》是一部从子辈尊重父辈的封建权威到子辈逐渐摒弃宗法制社会“父为子纲”的伦理演化和社会变革运动史。[15]
白嘉轩既是儒家传统思想的继承者,也是封建礼教的维护者,既仁义宽厚,又冷酷虚伪。[10]在父子关系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他的主导使得他非常重视父子间的社会关系而忽略了血缘关系,作为父亲的他对儿子的爱表现的太压抑,不表达喜爱之情、不带他们看戏热闹、不与孩子们一起玩耍等。在传统意义上,白嘉轩作为父亲是成功的楷模。他如同父亲秉德老汉似的,先后为孝文、孝武、孝义娶了媳妇,老子给儿子盖房娶媳妇,儿子给老子养老修坟,是农村人天经地义的现实追求和道德责任。于现代意义而言,父亲的形象树立不仅仅是依赖于父亲的责任使命,还需要父亲能够适时表达爱,能够对子辈的感情教育更加重视和完善。
2.1白嘉轩与其父白秉德
白嘉轩引以为豪的是一生娶过七房女人,在连着死了四个女人后,他的父亲秉德老汉打算为他再张罗再取亲,就在准备筹办婚事娶第五个女人时,秉德老汉却因为瞎瞎病死了,他与父亲的相处也就此结束。《白鹿原》中对白嘉轩与其父的描述更多的只是关于传宗接代的父亲责任,这导致白嘉轩与白秉德之间似乎只有父辈对子辈的责任,为儿子娶妻,繁衍后代,除此之外,他们之间没有父子般的情感表现。
白秉德因家传仁义,对待长工极好,干农活时往往比他还年轻的长工更卖力;从来不骂或者动手脚,说定价钱也绝不少付分文;他与长工在一个铜盆洗脸一张桌上吃饭,以至于他用过的长工都与他成为了朋友,满原都传颂白秉德的佳话。到了白嘉轩和鹿三这一辈,仍然传习着这样的美德,白嘉轩一直尊敬自家的长工,仁义之家的传承在这里体现的很是明显。
他们这对父子间的关系主要通过简单对话表现,都是围绕着传宗接代进行,因为白秉德活着的时间很短,所以他们之间的言语交流极简极少,同时体现着父亲的威严,封建残余的家长制在这对父子身上明显的展示出来。
2.2白嘉轩与子女
白嘉轩的四个孩子中,白孝文和白灵对白嘉轩是最为叛逆的,一个曾经让白嘉轩颜面扫地,一个曾经让白嘉轩气急败坏,两个子辈的行为最终让白嘉轩做出断绝关系,逐出家门的决定。白孝文学为好人之后再进家门,白灵因投身革命而失去生命,白嘉轩在女儿死后才深情表达对女儿的疼爱。
白嘉轩很喜欢孝文和孝武:他总是在孩子不留意的时候专注地瞅看那器官鼓出的脸,却说不出亲热的话也做不出疼爱的表示,他几乎没有背过抱过他们,更不会带他们看戏了。[1]P342他对第三个儿子孝义更是没有什么做父亲的特别的举动,因为孝义对一切事物都表现不出兴趣,除了骡马外,因此他对孝义的关注自然更少。
白嘉轩身上有几千年延续下来的封建人格力量,承载了这个民族优秀的精神,也承载了封建文明的糟粕。但是作为父亲对子女们而言一直以榜样般的楷模存在于每个人心中,他一直以仁义为做人行事之准则,以严正、诚实、以身作则来教化和带领全村的族人。[12]对他们的处事方式起到了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孝文的被引诱和自甘堕落,与女儿的擅自退婚,都是族人中未曾出现过的丑事,而这些最为当时人们所唾弃的事情都集中在原上最好面子的族长白嘉轩身上,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给了白嘉轩致命打击,让他无可奈何!家长的权威受到无情挑战,他的难堪不言而喻。
目 录
1引 言 1
2《白鹿原》中白嘉轩父亲形象的表现 3
2.1白嘉轩与其父白秉德 3
2.2白嘉轩与子女 4
2.2.1白嘉轩与白孝文 4
2.2.2白嘉轩与白孝武 5
2.2.3白嘉轩与白孝义 6
2.2.4白嘉轩与白灵 7
3《白鹿原》中鹿子霖父亲形象的表现 9
3.1鹿子霖与其父鹿泰恒 9
3.2鹿子霖与儿子 10
3.2.1鹿子霖与鹿兆鹏 10
3.2.2鹿子霖与鹿兆海 11
4白嘉轩与鹿子霖父亲形象差异的原因 13
4.1个人性格等主观原因 13
4.2时代环境等客观原因 14
5结语 17
参考文献 19
致 谢 20
1引 言
“父亲”不仅仅是一个称谓而已,它经历时代变迁已经与社会许多方面休戚相关,所代表的是一种权利和秩序,更是一种力量,父辈与子辈的关系不只是在血缘上,也体现在社会关系中,而这正好又体现了当时的时代氛围和文化底蕴,尤其是在父辈与子辈的相处中。
《白鹿原》这部叙述家族史和革命史的杰作,用深邃的思想、厚重的历史、多样的艺术形式、浓郁的地域文化等特点,使其自出版以来就倍受关注。它用地域文化和儒家文化造就了白鹿原村的故事,通过白鹿两家的纷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形势,不同人物在这种形势下的命运遭遇,塑造了一系列形象丰满的人物,其中白嘉轩和鹿子霖让人印象深刻,他们的父亲形象尤其能够让大众看到旧思想、旧观念影响下人们身上的顽固陈疾。
本文主要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引言,简述父亲形象与社会关系,从中引出《白鹿原》中的白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轩与鹿子霖的父亲形象;第二部分通过《白鹿原》中父亲形象的概述,在这部家族伦理的史诗小说里,父亲这个伟大形象始终处于首要地位,无论是对于家庭还是村落来说,父亲都是我们的领袖,是主导一切事务的负责人;第三部分关于白嘉轩和白秉德、子女之间父亲角色的演变,重点阅读关于白嘉轩作为父亲时的一系列表现,从细节把握文本中的父亲形象塑造;第四部分关于鹿子霖与鹿泰恒、儿子之间的父亲形象表现,通过查阅其他文献资料,做笔记,有重点地采集与本部分内容有关的研究;第五部分关于白嘉轩和鹿子霖父亲形象差异形成的原因,是客观原因还是主观原因,是个人经历还是家族历史影响,这都有待于进一步探究;第五部分总结白嘉轩和鹿子霖父亲形象差异对于现世的影响,着重探寻父辈在子辈教育方面的得失对于我们现在子女教育的借鉴意义。
本文致力于《白鹿原》中父亲表现为立足点,通过以白嘉轩和鹿子霖为代表的家长对后代子女的行为态度、说话语气、教育观念等方式来探究这部民族秘史中,在书写父辈与子辈的矛盾时,所展示出的文化底蕴和厚重思想,力图从这些表现方面研究文本中父亲形象的塑造,寻找对于现代子女教育观念方面的可取之处。
2《白鹿原》中白嘉轩父亲形象的表现
中国传统家庭倡导“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等伦理观念,然而中国的家庭伦理是建立在封建传统大家族的基础之上,这使得个体小家庭在整个家族伦理的叙述视野中被遮蔽和淹没。[11]封建思想衍化下的伦理道德、传统观念深刻影响了白鹿原上每一代人、每一个家族,由此形成了白鹿原上的人们独具特色心理。从某种意义上说,《白鹿原》是一部从子辈尊重父辈的封建权威到子辈逐渐摒弃宗法制社会“父为子纲”的伦理演化和社会变革运动史。[15]
白嘉轩既是儒家传统思想的继承者,也是封建礼教的维护者,既仁义宽厚,又冷酷虚伪。[10]在父子关系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他的主导使得他非常重视父子间的社会关系而忽略了血缘关系,作为父亲的他对儿子的爱表现的太压抑,不表达喜爱之情、不带他们看戏热闹、不与孩子们一起玩耍等。在传统意义上,白嘉轩作为父亲是成功的楷模。他如同父亲秉德老汉似的,先后为孝文、孝武、孝义娶了媳妇,老子给儿子盖房娶媳妇,儿子给老子养老修坟,是农村人天经地义的现实追求和道德责任。于现代意义而言,父亲的形象树立不仅仅是依赖于父亲的责任使命,还需要父亲能够适时表达爱,能够对子辈的感情教育更加重视和完善。
2.1白嘉轩与其父白秉德
白嘉轩引以为豪的是一生娶过七房女人,在连着死了四个女人后,他的父亲秉德老汉打算为他再张罗再取亲,就在准备筹办婚事娶第五个女人时,秉德老汉却因为瞎瞎病死了,他与父亲的相处也就此结束。《白鹿原》中对白嘉轩与其父的描述更多的只是关于传宗接代的父亲责任,这导致白嘉轩与白秉德之间似乎只有父辈对子辈的责任,为儿子娶妻,繁衍后代,除此之外,他们之间没有父子般的情感表现。
白秉德因家传仁义,对待长工极好,干农活时往往比他还年轻的长工更卖力;从来不骂或者动手脚,说定价钱也绝不少付分文;他与长工在一个铜盆洗脸一张桌上吃饭,以至于他用过的长工都与他成为了朋友,满原都传颂白秉德的佳话。到了白嘉轩和鹿三这一辈,仍然传习着这样的美德,白嘉轩一直尊敬自家的长工,仁义之家的传承在这里体现的很是明显。
他们这对父子间的关系主要通过简单对话表现,都是围绕着传宗接代进行,因为白秉德活着的时间很短,所以他们之间的言语交流极简极少,同时体现着父亲的威严,封建残余的家长制在这对父子身上明显的展示出来。
2.2白嘉轩与子女
白嘉轩的四个孩子中,白孝文和白灵对白嘉轩是最为叛逆的,一个曾经让白嘉轩颜面扫地,一个曾经让白嘉轩气急败坏,两个子辈的行为最终让白嘉轩做出断绝关系,逐出家门的决定。白孝文学为好人之后再进家门,白灵因投身革命而失去生命,白嘉轩在女儿死后才深情表达对女儿的疼爱。
白嘉轩很喜欢孝文和孝武:他总是在孩子不留意的时候专注地瞅看那器官鼓出的脸,却说不出亲热的话也做不出疼爱的表示,他几乎没有背过抱过他们,更不会带他们看戏了。[1]P342他对第三个儿子孝义更是没有什么做父亲的特别的举动,因为孝义对一切事物都表现不出兴趣,除了骡马外,因此他对孝义的关注自然更少。
白嘉轩身上有几千年延续下来的封建人格力量,承载了这个民族优秀的精神,也承载了封建文明的糟粕。但是作为父亲对子女们而言一直以榜样般的楷模存在于每个人心中,他一直以仁义为做人行事之准则,以严正、诚实、以身作则来教化和带领全村的族人。[12]对他们的处事方式起到了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孝文的被引诱和自甘堕落,与女儿的擅自退婚,都是族人中未曾出现过的丑事,而这些最为当时人们所唾弃的事情都集中在原上最好面子的族长白嘉轩身上,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给了白嘉轩致命打击,让他无可奈何!家长的权威受到无情挑战,他的难堪不言而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