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惯用语研究(附件)

摘 要水浒全传(又名水浒传、水浒),它是一部集合许多口传、说书艺人唱本、戏曲、并经文人不断加工整理而成的小说,语言成就极高。本文是在搜集整理筛选《水浒全传》惯用语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研究。首先第一部分对当前惯用语研究的现状作了界定,其次概括惯用语来源,最后分析结构和修辞。
目 录
1 引言 1
2 惯用语概说 2
2.1 惯用语的界定 2
2.2 惯用语的来源 3
3 《水浒传》惯用语的结构分析 7
3.1 动宾结构 7
3.2 连谓结构 8
3.3 联合结构 9
4 《水浒传》惯用语的修辞分析 11
4.1 修辞手段 11
4.1.1 比喻 11
4.1.2 夸张 11
4.1.3 对偶 12
4.2 修辞特色 14
4.2.1 含义简明通俗 14
4.2.2 口语色彩浓厚 14
4.2.3 语言诙谐幽默 15
4.3 修辞作用 15
结 语 17
参考文献 18
致 谢 19
附录:《水浒传》惯用语 21
1 引言
惯用语是现代汉语词汇中的“重量级人物”,它被应用于口语与文学作品两者之中,具有言简意赅、罕譬而喻的特点,在两者中都起到了独特的表达效果与作用。
本文《水浒传》惯用语的语料来自温端政先生主编的《俗语大词典》中的惯用语,其次从施耐庵、罗贯中合著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的《水浒全传》中进行查找核实,对其进行研究。附录中罗列的所有惯用语后标注的数字对应于《俗语大词典》中的页码。 2 惯用语概说
2.1 惯用语的界定
惯用语是寻常人所熟知和日常寒暄中应用频率较高的一种言语,几乎全部的人都在运用。[1]P1它是以语言单位的形式很早地存在于汉语的行列中。对其名称使用最早的是语言学家、教育家吕叔湘与朱德熙先生,他们在《语法修辞讲话》第五讲“表达”里,将“好不热闹”、“他的北京话比我好”等此类不符合逻辑思维但符合人们习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不允许分析”的表述称为“惯用语”。[2]P1可见他们口中所说的惯用语为语言现象并非语汇单位。真正用惯用语来指称“碰钉子”这类语言单位的是马国凡所著的《谚语?歇后语?惯用语》。[3]P1该书指出,惯用语是一种意义整体化了的定型词组。同一时期,惯用语也被胡裕树划分到了熟语当中,且是以语汇单位的形式存在的。自此,学界术语中正式有了“惯用语”之称,以它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研究也相继展开。
惯用语属于口语性很强、通俗易懂的比较有特色的一种熟语,是所有熟语中学者观点最不一致,甚至呈现“南辕北辙”态势的一种固定语。因此,学界中出现了好多关于惯用语的不同界定,我们对这些学者不同的看法进行概括,大致有以下几种代表见地:
第一种:以马国凡、王勤为代表的一类学者,对马国凡所提出的惯用语在布局上多以三音节述宾结构为主,具有双层性意义特性的看法持赞成态度。[4]P9
第二种:以温端政、孙维张为代表的一类学者认为惯用语被囊括于描述性的语言单位中,不受“三音节,结构特点,意义的双层性”的限制。[4]P10
第三种:以周荐为代表的学者,在《惯用语新论》一文里,他认为不能根据是否有抽象意义或比喻意义来确定词和惯用语,惯用语是“原惯用语”中除去三字格的部分,如: “喝西北风”、“驴头不对马嘴”、“陈谷子烂芝麻”等,把“三字格”划归词。[4]P10
经过总结前者所研究的惯用语界定概况,可概括出如下结论:惯用语是一种固定语,在结构、音节和意义方面,分别比较完好整齐、不拘泥于“三音节”形式、富含比喻引申的意义,而且具有浓厚、清晰的口语和感情色彩。
2.2 惯用语的来源
关于它的来源,已研究过的笔者大致认为其来源于日常生活、文献典籍和典故、寓言故事、神话或其他传说、行业用语、方言等。
通过对温端政先生所著的《俗语大词典》中有关《水浒全传》一书的惯用语的筛选分类,可以看出其中的惯用语不仅种类多样,而且来源宽广。以来源为分类依据,对这些惯用语进行如下几种分类:
⑴ 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惯用语的口语化特点非常明显,在日常交际中我们也难免不接触到它,受其熏陶成为生活用语支持者。日常生活用语通过比喻引申获得了新的意义,习用久了,便逐渐成为惯用语。[3]P7为了便于直观了解分析,现列举出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水浒传》惯用语:
表2.1 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惯用语示例
序号
惯用语
例句
数量
所占百分比
1
太岁头上动土
这王文德兜住马,呵呵大笑道:“瓶儿罐儿也有两个耳朵,你须曾闻我等十节度使累建大功,名扬天下,大将王文德么?”
44
35.48%
2
有眼不识泰山
3
捋虎须
4
捏两把汗
5
贼去了关门
6
卖破绽
7
三十六个牙齿捉对儿厮打
8
拔虎须
9
不怕天,不怕地
10
看冷暖
11
吊桶落在井里
12
千不合,万不合
13
张家长,李家短
14
打撺鼓儿
15
没出豁
16
半夜里拾金宝
17
斗分子
18
好块羊肉,落在狗口里
19
三分像人,七分似鬼
20
慌了脚手
21
讨野火
22
折草料
23
惹口舌
24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76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