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撰并书丹之碑文文学性探究以颜氏家庙碑颜勤礼碑为例(附件)
摘 要颜真卿作为活跃在中唐时期政坛、文坛上的健将,为后世留下了很多碑刻文学作品、书法作品。这些作品书、文俱佳。作为书法作品,历史地位公认斐然,而这些作品的文学性,以及对研究碑刻文学发展的价值确需重视,本文以颜真卿的碑刻作品《颜氏家庙碑》与《颜勤礼碑》为例从语言、修辞用典、描写手法及人物形象等方面对颜真卿撰并书丹的碑文文学性进行探析,并结合当代发展需要探析颜真卿这种自撰自书的创作形式。
目 录
引言 1
1 唐代文学思潮与颜真卿 2
1.1 唐代文学思潮 2
1.2 颜真卿 3
2 颜真卿书丹碑文文学性探析 5
2.1 由骈变散的创新语言 5
2.1.1 骈散结合 5
2.1.2 纯用散句 6
2.2 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 7
2.2.1 对话手法的插入 7
2.2.2 议论成分的增加 8
2.2.3 侧面描写的登台 9
2.2.4 细节描写的加强 9
2.3 沿袭传统的修辞用典 10
2.4 塑造庄严的烈士形象 11
3 自撰自书创作形式的探析 12
3.1 三大行书自撰自书的创作 12
3.2 自撰自书创作形式的意义 13
结束语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引言
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到唐朝已经是全盛时期,唐代的社会是一种兼容并包的社会形态,这种社会形态使得唐代的思想文化形成一种自由、宽松的氛围,儒、释、道等思想都得到发展与流传。社会制度、思想文化的开放政策,使得异域文化也开始传播入驻中原地区。绘画、舞蹈、雕塑、建筑、音乐等方面开始交叉发展,为文学的繁荣发展增添了颜色。思想文化的不断活跃同时也促进了文学上各种不同风格流派的建立与发展,唐代这种自由与开放的国策与文化思想对于新的文学样式的出现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颜真卿生于京兆万首都长安,出生在唐代首都的颜真卿受唐代文学思潮影响很大,他一生历经唐朝四代皇帝,他官职最高做到吏部尚书与太子太师,曾与他的兄长颜杲卿联合起兵抗击安禄山叛乱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颜真卿在书法方面的造诣已经是世人皆知的程度,至今他的书法作品流传下来和多的经典名作。他的《祭侄文稿》与王羲之的《兰亭序》、苏轼的《黄州寒食帖》称为为“天下三大行书”,他所撰并书丹的碑文《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也是现在学识临帖的优秀范本。在书法艺术的研究领域颜真卿地位斐然,然而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忽视了他所创作的文学贡献。纵观古今对颜真卿书法艺术探究的文章比比皆是,而对颜真卿进行专门的文学性论文却不多。书法体现颜真卿的外在审美观,而文学作品才体现的是他的思想精神境界。因此本文通过对颜真卿撰并书丹的碑文文学性的探析稍补这一缺憾。
本文通过从语言、描写手法、修辞与用典、人物形象、等方面论述颜真卿撰并书丹的碑文文学性。侧重于通过对唐代文化背景下来研究颜真卿碑文文学性以及结合当前时代的发展状况分论述这种自撰自书创作形式的意义。
1 唐代文学思潮与颜真卿
1.1 唐代文学思潮
隋朝大业十三年时,也就是公元617年,在全国性的起义风暴里,关陇贵族里面的代表人物李渊在他的次子李世民的辅助下,抓住机遇从太原起兵,并且攻占了隋朝的京都长安(现在陕西西安市),奉隋炀帝的孙子杨侑为帝,自封为大丞相。隋炀帝杨广被宇文化及杀害,同年五月份,李渊受禅为帝,同时改国号为唐。唐代的建立以后,中国社会迎来了一个长达三个世纪的大建设时期,一个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与辉煌的时代,全方位展现中国古代帝国的强大,建立了同时代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盛唐气象”。
《资治通鉴》记载了唐代繁盛的情况:“天下县千五百七十三,户八百四十一万二千八百七十一,口四千八百一十四万三千六百九。西京、东京米斛钱不满二百,绢匹亦如之。海内富安,行者万里不持寸兵。”[1]P204唐代的最高领导人大都喜欢文化与艺术,唐太宗李世民开办了中国历史上个第一个国家开办的书法培训,有著名书法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书法大家作为老师,唐玄宗李隆基在开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音乐学习地后宫的“梨园”,创作流传至今的《霓裳羽衣曲》。就在唐王朝最为兴盛之际,安史之乱爆发,使得唐朝由盛开始转衰。社会的动荡使得文学思潮发生改变。人们心中的盛唐时期的繁荣在还依然犹存之际,残酷的战争便不期而至,在经历了十年战乱之后,广大人民的心理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上开始存在一段时期的颓废之状。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不会因为这一点的挫折而停滞不前。战争的痕迹虽然不能完全清除,但是时间会冲淡那段悲惨的记忆。贞观元年开始,唐朝的发展变开始慢慢地复苏,人民逐渐地在战争阴影中走出来,在逆境中求生存与发展,开始开辟一条新的发展道路。韩愈与孟郊为领导的韩孟诗派开始活跃,他们主张“不平则鸣”、提倡“笔补造化”,另外,他们还主张以文为诗、以议论入诗。这些诗风的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社会思潮的现状。
安史之乱爆发以后,文学发展史上便出现了复兴儒学的思潮。韩愈与柳宗元发起了“古文运动”,他们的口号是是在“复古”,提倡古文、反对骈文。这是一次文风、文体、文学语言的改革运动,可以与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运动相提并论。“古文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复兴儒学,主要体现的形式是反对骈文、提倡古文。韩愈与柳宗元发起的古文运动改变了当时形式主义长期统治文坛的状态,传承了散文萌芽期的优良传统,同时开创了散文写作新的局面,古代散文的发展步入正确的航向。
唐代社会发展与文学思想的变化及士人的心理状态的变化具有必然的联系。中国封建社会的文人墨客大都会走向仕途参与政事,不论其参与政事成功与否,他们的命运常常是于政局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的思想状况、精神风貌,也随着政局的发展而产生变化。这种变化对他们的生活情趣、审美思想,文学思想产生很大的影响。
1.2 颜真卿
颜真卿,字清臣,公元709年出生在现在陕西省西安市,他的祖籍是琅琊临沂孝悌里,现在的山东省费县方城诸满村人,他曾与兄长颜杲卿联合起兵抗击安禄山叛乱,英勇无比。颜氏家族在安史之乱时死伤三十余人颜氏家族功勋卓著;颜真卿后来被叛军李希烈杀害,壮烈殉国。作为一代忠臣名将,颜真卿书法方面的造诣是举世闻名的,他的《祭侄文稿》与王羲之书丹的《兰亭序》、苏轼书丹的《黄州寒食帖》称为为天下三大行书,更有他的碑文《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也是现在学识临帖的优秀范本,作为一名书法大家,引人注目的便是颜真卿的书法成就,然而我们却忽视了颜真卿他的文学成就。对颜真卿书法成就探究的文章比比皆是,而对颜真卿进行专门的文学性论文却不多。书法体现颜真卿的外在审美观,而文学作品才体现的是他的思想精神境界,颜真卿一生创作的文学作品中大都是碑刻文学作品,因此颜真卿的碑刻文学作品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代表他的文学成就的。
目 录
引言 1
1 唐代文学思潮与颜真卿 2
1.1 唐代文学思潮 2
1.2 颜真卿 3
2 颜真卿书丹碑文文学性探析 5
2.1 由骈变散的创新语言 5
2.1.1 骈散结合 5
2.1.2 纯用散句 6
2.2 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 7
2.2.1 对话手法的插入 7
2.2.2 议论成分的增加 8
2.2.3 侧面描写的登台 9
2.2.4 细节描写的加强 9
2.3 沿袭传统的修辞用典 10
2.4 塑造庄严的烈士形象 11
3 自撰自书创作形式的探析 12
3.1 三大行书自撰自书的创作 12
3.2 自撰自书创作形式的意义 13
结束语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引言
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到唐朝已经是全盛时期,唐代的社会是一种兼容并包的社会形态,这种社会形态使得唐代的思想文化形成一种自由、宽松的氛围,儒、释、道等思想都得到发展与流传。社会制度、思想文化的开放政策,使得异域文化也开始传播入驻中原地区。绘画、舞蹈、雕塑、建筑、音乐等方面开始交叉发展,为文学的繁荣发展增添了颜色。思想文化的不断活跃同时也促进了文学上各种不同风格流派的建立与发展,唐代这种自由与开放的国策与文化思想对于新的文学样式的出现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颜真卿生于京兆万首都长安,出生在唐代首都的颜真卿受唐代文学思潮影响很大,他一生历经唐朝四代皇帝,他官职最高做到吏部尚书与太子太师,曾与他的兄长颜杲卿联合起兵抗击安禄山叛乱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颜真卿在书法方面的造诣已经是世人皆知的程度,至今他的书法作品流传下来和多的经典名作。他的《祭侄文稿》与王羲之的《兰亭序》、苏轼的《黄州寒食帖》称为为“天下三大行书”,他所撰并书丹的碑文《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也是现在学识临帖的优秀范本。在书法艺术的研究领域颜真卿地位斐然,然而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忽视了他所创作的文学贡献。纵观古今对颜真卿书法艺术探究的文章比比皆是,而对颜真卿进行专门的文学性论文却不多。书法体现颜真卿的外在审美观,而文学作品才体现的是他的思想精神境界。因此本文通过对颜真卿撰并书丹的碑文文学性的探析稍补这一缺憾。
本文通过从语言、描写手法、修辞与用典、人物形象、等方面论述颜真卿撰并书丹的碑文文学性。侧重于通过对唐代文化背景下来研究颜真卿碑文文学性以及结合当前时代的发展状况分论述这种自撰自书创作形式的意义。
1 唐代文学思潮与颜真卿
1.1 唐代文学思潮
隋朝大业十三年时,也就是公元617年,在全国性的起义风暴里,关陇贵族里面的代表人物李渊在他的次子李世民的辅助下,抓住机遇从太原起兵,并且攻占了隋朝的京都长安(现在陕西西安市),奉隋炀帝的孙子杨侑为帝,自封为大丞相。隋炀帝杨广被宇文化及杀害,同年五月份,李渊受禅为帝,同时改国号为唐。唐代的建立以后,中国社会迎来了一个长达三个世纪的大建设时期,一个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与辉煌的时代,全方位展现中国古代帝国的强大,建立了同时代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盛唐气象”。
《资治通鉴》记载了唐代繁盛的情况:“天下县千五百七十三,户八百四十一万二千八百七十一,口四千八百一十四万三千六百九。西京、东京米斛钱不满二百,绢匹亦如之。海内富安,行者万里不持寸兵。”[1]P204唐代的最高领导人大都喜欢文化与艺术,唐太宗李世民开办了中国历史上个第一个国家开办的书法培训,有著名书法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书法大家作为老师,唐玄宗李隆基在开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音乐学习地后宫的“梨园”,创作流传至今的《霓裳羽衣曲》。就在唐王朝最为兴盛之际,安史之乱爆发,使得唐朝由盛开始转衰。社会的动荡使得文学思潮发生改变。人们心中的盛唐时期的繁荣在还依然犹存之际,残酷的战争便不期而至,在经历了十年战乱之后,广大人民的心理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上开始存在一段时期的颓废之状。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不会因为这一点的挫折而停滞不前。战争的痕迹虽然不能完全清除,但是时间会冲淡那段悲惨的记忆。贞观元年开始,唐朝的发展变开始慢慢地复苏,人民逐渐地在战争阴影中走出来,在逆境中求生存与发展,开始开辟一条新的发展道路。韩愈与孟郊为领导的韩孟诗派开始活跃,他们主张“不平则鸣”、提倡“笔补造化”,另外,他们还主张以文为诗、以议论入诗。这些诗风的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社会思潮的现状。
安史之乱爆发以后,文学发展史上便出现了复兴儒学的思潮。韩愈与柳宗元发起了“古文运动”,他们的口号是是在“复古”,提倡古文、反对骈文。这是一次文风、文体、文学语言的改革运动,可以与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运动相提并论。“古文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复兴儒学,主要体现的形式是反对骈文、提倡古文。韩愈与柳宗元发起的古文运动改变了当时形式主义长期统治文坛的状态,传承了散文萌芽期的优良传统,同时开创了散文写作新的局面,古代散文的发展步入正确的航向。
唐代社会发展与文学思想的变化及士人的心理状态的变化具有必然的联系。中国封建社会的文人墨客大都会走向仕途参与政事,不论其参与政事成功与否,他们的命运常常是于政局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的思想状况、精神风貌,也随着政局的发展而产生变化。这种变化对他们的生活情趣、审美思想,文学思想产生很大的影响。
1.2 颜真卿
颜真卿,字清臣,公元709年出生在现在陕西省西安市,他的祖籍是琅琊临沂孝悌里,现在的山东省费县方城诸满村人,他曾与兄长颜杲卿联合起兵抗击安禄山叛乱,英勇无比。颜氏家族在安史之乱时死伤三十余人颜氏家族功勋卓著;颜真卿后来被叛军李希烈杀害,壮烈殉国。作为一代忠臣名将,颜真卿书法方面的造诣是举世闻名的,他的《祭侄文稿》与王羲之书丹的《兰亭序》、苏轼书丹的《黄州寒食帖》称为为天下三大行书,更有他的碑文《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也是现在学识临帖的优秀范本,作为一名书法大家,引人注目的便是颜真卿的书法成就,然而我们却忽视了颜真卿他的文学成就。对颜真卿书法成就探究的文章比比皆是,而对颜真卿进行专门的文学性论文却不多。书法体现颜真卿的外在审美观,而文学作品才体现的是他的思想精神境界,颜真卿一生创作的文学作品中大都是碑刻文学作品,因此颜真卿的碑刻文学作品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代表他的文学成就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