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平凡的世界中的陕北婚俗(附件)
摘 要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以陕北黄土高原的风土人情作为描绘背景和叙述对象,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同时书中以质朴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一幅陕北各个方面的全景图。本文从陕北婚礼的仪式、服饰、饮食以及婚礼所传达的情感功能等各个方面来研究陕北婚俗文化的发展与变迁。本文主要通过对《平凡的世界》中的婚礼习俗的研究进而让陕北的传统婚俗文化这种特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更多的重视,从而使其在继承与发展中得以传承而不至于消失殆尽。
目 录
1 绪 论 1
2 《平凡的世界》中的婚俗文化体现 2
2.1 《平凡的世界》中婚俗文化的体现 2
2.2 传统婚前仪式 2
2.3 传统婚礼服饰 4
2.4 传统婚礼饮食 4
3 《平凡的世界》中婚俗文化的传承与变迁 7
3.1 孙玉厚的婚礼――传统的延续 7
3.2 孙少安的婚礼――传统向现代的过渡 7
3.3 孙少平的婚礼――现代婚姻的表现 8
4 《平凡的世界》中婚俗文化的情感功能表达 9
4.1 表彰父母 9
4.2 子女成人 9
4.3 告知邻里 9
结 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1 绪 论
路遥,黄土地的儿子,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更是像一幅陕北气息浓郁的风俗画,将陕北的人与物以其独特的笔墨展现出来。
对路遥作品的研究一直以来都颇为丰富,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其中研究的专题论著自九十年代以来逐渐增多,研究的视角和风格也呈现出多样化态势。近年来有姬娜《论路遥<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中的陕北地域文化内涵》、魏春亮《论路遥的内心焦虑对其创作的影响—以<平凡的世界>为例》、张振《论路遥小说的温情叙事—以<平凡的世界>为中心》,有的是以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所描述的陕北来看陕北地域文化;有的以《平凡的世界》为依据从而来论述路遥的内心世界、写作叙事手法等进行研究。
从总体上来看,大多数的研究是从路遥的作品中研究其创作方法,或者其作品中的某些意象中的美学价值,再者就是研究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而从路遥《平凡的世界》中来透析陕北婚俗文化这方面来说研究的人还是屈指可数,以路遥《平凡的世界》中对陕北文化结婚礼仪的描写为着手点,进一步来写陕北的婚俗文化。从大的方面来说是研究陕北婚俗文化,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则是通过对《平凡的世界》中各个人物的婚礼仪式的变化发展来看陕北婚俗文化的演变。
细读小说文本和其他人对路遥作品的解读,本文认为对于《平凡的世界》还可以从陕北婚俗礼仪这一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索研究,而不是仅限于孙氏兄弟不愿沦为命运的玩偶,与命运抗争,或者是孙少平与两个女人的感情,以及其他方面探究。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平凡的世界》一文中所描述的陕北婚俗孙少安与贺秀莲的婚礼等进一步来深层次的探究陕北农村的传统婚俗文化,通过书中主要人物的择亲,定亲,迎亲等婚俗礼节的探究,从而进一步让更多的人了解陕北婚俗文化,使这一传统民俗得以继承与发展。2 《平凡的世界》中的婚俗文化体现
2.1《平凡的世界》中婚俗文化的体现
婚俗作为一种社会民俗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水乳交融,带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它通过文化形态来展示自己的魅力。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对陕北民俗做了很多描写,同时对其中的婚俗文化也有许多的描述。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由于每个地方的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形成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透过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除了能够看到陕北独特的居住形式,热情奔放的陕北民歌,粗犷豪放的陕北秧歌之外,也看到陕北人古朴而传统的婚俗文化。在写到少安与秀莲结婚时,通过寥寥数笔,一幅红火热闹的婚礼画卷便闪现在脑海中,仿佛置身其中被那明艳的红色以及喜庆的氛围所感染着。
2.2 传统婚前仪式
在陕北,一个完整的婚姻程序大致要经过相亲、订婚、结婚等步骤,与中国传统婚姻六礼大致相同。陕北婚姻习俗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文化,在历史的传承中,呈现出新旧交替的多元形式,一些婚俗仍在传承一些婚俗以某种形式保留下来。[1]57当润叶他爸田福堂看见自己家闺女和少安在一起的时候,他就每天在心里想着女儿的婚姻大事,书中提到“少安他本人看上哩!要是文化再高一点,又有工作,说不定将来还能熬个大官反过来再说,要是他女儿没文化没工作,也在双水村劳动,农民对农民,那不要他孙少安胡骚情,他田福堂会直接托媒人把润叶许配给他的。”[2]P152
择亲,在陕北也叫“提亲”、“说媳妇”,相当于六礼中的纳采,而媒人则是择亲当中一个重要的存在。当男女当事人到了适婚年龄,家长就会托媒人介绍,有时也会有媒人主动上门联姻的。不管是哪一方主动找媒人结亲的,从礼节上来说,都必须是男方请媒人正式提亲,如“各村基建队来了不少女娃娃,玉亭大概都认识,说不定里面有比较合适的,看能不能给他提供个线索,他好再央求人去说媒”[2]P172“玉厚老汉接着又对儿子说了贺凤英提亲的亲前前后后”[2]P182男方请媒人向女方说明缔结婚姻的请求,一般来说,陕北的婚配条件是“门当户对”。“在婚姻求偶说对象时,陕北最重视的是‘门’。这‘门’,含门风、门户、门望等义,大体相当于家庭条件,但不包括经济条件。”[3]P326
相亲,指男女双方当事人通过媒人的引见,通过双方观察双方的外貌长相进而决定互相是否有缔结婚姻的可能。婚姻在陕北父母对于儿女择亲相亲的对象非常重视。当儿女到了可以婚配的年龄,父母便会张罗着为其寻觅门当户对的人家,让其去相亲。而这种婚姻并不是自由恋爱为主,主要还是靠父母做主,媒人引见,正如少安与山西姑娘秀莲从相识到结婚便是这一习俗的最好证明。最初由少安的二妈作为媒人,先将少安(男方)引见给秀莲(女方),再探察秀莲父母的意见。当女方父同意后便让两个人再相处一段时间。这也就是所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过即便是自由恋爱,当事人同意后,确定婚姻关系的程序依然得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进行,例如当少安家确定要去山西去相亲时,便开始准备,首先少安他二妈给远在山西的秀莲家发了封信,“那这事好办!我和凤英今天就给柳林那边发信!”[2]P174此时少安的二妈贺秀英便是作为亲提亲中的媒人而存在的,而媒人在婚姻的成与否当中也至关重要。陕北没有职业的媒人,一般都是由男方临时请来双方都熟悉的认可的人做媒人。紧接着便在媒人的引导下去相亲,“几天以来,孙少安心神不宁,目光恍惚,说话常常前言不搭后语。他已经答应父母去山西相亲,但却迟迟没有动身”[2]P175“孙少安自己也绝对没有想到,他一见秀莲的面,就看上了这姑娘”[2]P215这便是陕北的相亲文化,通过媒人的传话,安排,双方见面议亲,约定日子见面。
财礼,又叫聘礼、彩礼等,是旧时婚礼礼节的一种。“如果说媒人是婚姻缔结的文化媒介,那么,财礼便是其物质媒介”[4]24。在陕北农村,彩礼便是一个家庭条件的象征,财礼越高,婚事就容易成功,否则婚事一般来说就不会成功。而对陕北农村的一些困难家庭来说,彩礼这一礼俗则是最让人发愁的事。路遥在他的作品中对这一婚俗礼仪有提及,《平凡的世界》中“现在娶个媳妇,尽管公家反对出财礼,哪个又能少了千儿八百?唉,话说回来,人家养大一个女儿也不容易,千儿八百又算个什么!”[2]P33“除过这些以外,最主要的是,还听说她娘家一个财礼钱都不要!啊呀,不要财礼钱?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事?孙少安这小子狗尿脑上了,交了好运气!”[2]P214正如文中提到少安没出财礼钱便娶到了大眼睛的山西姑娘秀莲,当真是赚到了好运气,不过这种情况也是不多见的,大多数情况下财礼还是必须得有的。
目 录
1 绪 论 1
2 《平凡的世界》中的婚俗文化体现 2
2.1 《平凡的世界》中婚俗文化的体现 2
2.2 传统婚前仪式 2
2.3 传统婚礼服饰 4
2.4 传统婚礼饮食 4
3 《平凡的世界》中婚俗文化的传承与变迁 7
3.1 孙玉厚的婚礼――传统的延续 7
3.2 孙少安的婚礼――传统向现代的过渡 7
3.3 孙少平的婚礼――现代婚姻的表现 8
4 《平凡的世界》中婚俗文化的情感功能表达 9
4.1 表彰父母 9
4.2 子女成人 9
4.3 告知邻里 9
结 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1 绪 论
路遥,黄土地的儿子,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更是像一幅陕北气息浓郁的风俗画,将陕北的人与物以其独特的笔墨展现出来。
对路遥作品的研究一直以来都颇为丰富,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其中研究的专题论著自九十年代以来逐渐增多,研究的视角和风格也呈现出多样化态势。近年来有姬娜《论路遥<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中的陕北地域文化内涵》、魏春亮《论路遥的内心焦虑对其创作的影响—以<平凡的世界>为例》、张振《论路遥小说的温情叙事—以<平凡的世界>为中心》,有的是以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所描述的陕北来看陕北地域文化;有的以《平凡的世界》为依据从而来论述路遥的内心世界、写作叙事手法等进行研究。
从总体上来看,大多数的研究是从路遥的作品中研究其创作方法,或者其作品中的某些意象中的美学价值,再者就是研究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而从路遥《平凡的世界》中来透析陕北婚俗文化这方面来说研究的人还是屈指可数,以路遥《平凡的世界》中对陕北文化结婚礼仪的描写为着手点,进一步来写陕北的婚俗文化。从大的方面来说是研究陕北婚俗文化,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则是通过对《平凡的世界》中各个人物的婚礼仪式的变化发展来看陕北婚俗文化的演变。
细读小说文本和其他人对路遥作品的解读,本文认为对于《平凡的世界》还可以从陕北婚俗礼仪这一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索研究,而不是仅限于孙氏兄弟不愿沦为命运的玩偶,与命运抗争,或者是孙少平与两个女人的感情,以及其他方面探究。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平凡的世界》一文中所描述的陕北婚俗孙少安与贺秀莲的婚礼等进一步来深层次的探究陕北农村的传统婚俗文化,通过书中主要人物的择亲,定亲,迎亲等婚俗礼节的探究,从而进一步让更多的人了解陕北婚俗文化,使这一传统民俗得以继承与发展。2 《平凡的世界》中的婚俗文化体现
2.1《平凡的世界》中婚俗文化的体现
婚俗作为一种社会民俗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水乳交融,带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它通过文化形态来展示自己的魅力。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对陕北民俗做了很多描写,同时对其中的婚俗文化也有许多的描述。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由于每个地方的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形成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透过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除了能够看到陕北独特的居住形式,热情奔放的陕北民歌,粗犷豪放的陕北秧歌之外,也看到陕北人古朴而传统的婚俗文化。在写到少安与秀莲结婚时,通过寥寥数笔,一幅红火热闹的婚礼画卷便闪现在脑海中,仿佛置身其中被那明艳的红色以及喜庆的氛围所感染着。
2.2 传统婚前仪式
在陕北,一个完整的婚姻程序大致要经过相亲、订婚、结婚等步骤,与中国传统婚姻六礼大致相同。陕北婚姻习俗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文化,在历史的传承中,呈现出新旧交替的多元形式,一些婚俗仍在传承一些婚俗以某种形式保留下来。[1]57当润叶他爸田福堂看见自己家闺女和少安在一起的时候,他就每天在心里想着女儿的婚姻大事,书中提到“少安他本人看上哩!要是文化再高一点,又有工作,说不定将来还能熬个大官反过来再说,要是他女儿没文化没工作,也在双水村劳动,农民对农民,那不要他孙少安胡骚情,他田福堂会直接托媒人把润叶许配给他的。”[2]P152
择亲,在陕北也叫“提亲”、“说媳妇”,相当于六礼中的纳采,而媒人则是择亲当中一个重要的存在。当男女当事人到了适婚年龄,家长就会托媒人介绍,有时也会有媒人主动上门联姻的。不管是哪一方主动找媒人结亲的,从礼节上来说,都必须是男方请媒人正式提亲,如“各村基建队来了不少女娃娃,玉亭大概都认识,说不定里面有比较合适的,看能不能给他提供个线索,他好再央求人去说媒”[2]P172“玉厚老汉接着又对儿子说了贺凤英提亲的亲前前后后”[2]P182男方请媒人向女方说明缔结婚姻的请求,一般来说,陕北的婚配条件是“门当户对”。“在婚姻求偶说对象时,陕北最重视的是‘门’。这‘门’,含门风、门户、门望等义,大体相当于家庭条件,但不包括经济条件。”[3]P326
相亲,指男女双方当事人通过媒人的引见,通过双方观察双方的外貌长相进而决定互相是否有缔结婚姻的可能。婚姻在陕北父母对于儿女择亲相亲的对象非常重视。当儿女到了可以婚配的年龄,父母便会张罗着为其寻觅门当户对的人家,让其去相亲。而这种婚姻并不是自由恋爱为主,主要还是靠父母做主,媒人引见,正如少安与山西姑娘秀莲从相识到结婚便是这一习俗的最好证明。最初由少安的二妈作为媒人,先将少安(男方)引见给秀莲(女方),再探察秀莲父母的意见。当女方父同意后便让两个人再相处一段时间。这也就是所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过即便是自由恋爱,当事人同意后,确定婚姻关系的程序依然得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进行,例如当少安家确定要去山西去相亲时,便开始准备,首先少安他二妈给远在山西的秀莲家发了封信,“那这事好办!我和凤英今天就给柳林那边发信!”[2]P174此时少安的二妈贺秀英便是作为亲提亲中的媒人而存在的,而媒人在婚姻的成与否当中也至关重要。陕北没有职业的媒人,一般都是由男方临时请来双方都熟悉的认可的人做媒人。紧接着便在媒人的引导下去相亲,“几天以来,孙少安心神不宁,目光恍惚,说话常常前言不搭后语。他已经答应父母去山西相亲,但却迟迟没有动身”[2]P175“孙少安自己也绝对没有想到,他一见秀莲的面,就看上了这姑娘”[2]P215这便是陕北的相亲文化,通过媒人的传话,安排,双方见面议亲,约定日子见面。
财礼,又叫聘礼、彩礼等,是旧时婚礼礼节的一种。“如果说媒人是婚姻缔结的文化媒介,那么,财礼便是其物质媒介”[4]24。在陕北农村,彩礼便是一个家庭条件的象征,财礼越高,婚事就容易成功,否则婚事一般来说就不会成功。而对陕北农村的一些困难家庭来说,彩礼这一礼俗则是最让人发愁的事。路遥在他的作品中对这一婚俗礼仪有提及,《平凡的世界》中“现在娶个媳妇,尽管公家反对出财礼,哪个又能少了千儿八百?唉,话说回来,人家养大一个女儿也不容易,千儿八百又算个什么!”[2]P33“除过这些以外,最主要的是,还听说她娘家一个财礼钱都不要!啊呀,不要财礼钱?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事?孙少安这小子狗尿脑上了,交了好运气!”[2]P214正如文中提到少安没出财礼钱便娶到了大眼睛的山西姑娘秀莲,当真是赚到了好运气,不过这种情况也是不多见的,大多数情况下财礼还是必须得有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