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情真情悲”的李煜词风(附件)

摘 要本论文试着从李煜词的审美意象、情感特征以及其“情真、情悲”词风的缘由几个方面来论述“情真、情悲”的李煜词风。文章试图让人们体会李煜把生活的不如意与对“故国”的思念及向往之情相结合,以词的形式表现出来,以展现他切肤的亡国之痛和对故国深郁沉重的怀念,引起人们的共鸣。
目 录
1 引言 1
2 李煜词的举隅意象 2
2.1 “梦” 2
2.2 “月” 2
2.3 “水” 3
3 李煜词的情感特征 5
3.1 以“真”为美 5
3.2 以“悲”为美 6
4 李煜词“情真、情悲”的缘由 8
4.1 社会背景 8
4.2 人生遭遇 8
4.2.1 奢靡宫廷 8
4.2.2 寄人篱下 9
结 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1 引言
在唐五代的众多词作家中,李煜所受的关注较多,李煜的生平、作品、思想等一直受到文人学者及评论家的关注。无论是他在词史上的地位,还是他的词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他的词所展现的艺术和风格,皆被学者们列为研究对象。
李煜,五代十国南唐的最后一个君主,史称“李后主”,二十五岁继位做了南唐国主,三十九岁亡国降宋,四十二岁生日被毒杀。李煜的不幸结局和她卓越的文学才华让他在中国历史上闻名,他的词见证了一个朝代的兴衰、君王的没落。作为一个帝王,他是不合格的、失败的,但是作为一个词人,他却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深受人们的喜爱,赢得“词中之帝”的美名。李煜的“错位”人生,注定了他的追忆、思念会被记录在历史的纸簿上。李煜的词继承了花间词的传统,又摆脱了其桎梏,使李煜词呈现出一种清新质朴、沁人心脾、境界阔大等风格神韵。沉浸在李煜词的氛围中,会被他至情至性的语言打动,会被他的意象所吸引,更会同他再次感受生活的苦闷和压抑。李煜及李煜词的魅力不仅使每一位读者受到感染,而且还深刻地影响了词的发展。
意象的表达是古诗词美之体现。在李煜的词作中,“梦”、“月”、“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花”、“水”、“栏杆”这些意象常为出现。这些意象多为自然物象,只是由于李煜人生际遇和思想感情的大起大落,他的心灵整日沉浸在愁苦悲哀中,使得它们所宣泄的情感呈现出深厚而持久的真实、悲剧的感染力。
2 李煜词的举隅意象
意象,就是用来寄托抽象的主观情思的具体客观物象。它不仅是对生活的再现,也是诗人情思的载体。
李煜的一生是大起大落的,他把个人情感附着在没有生命的物体上,通过日常生活展现出来,组成富有生命力的一组意象群。如梦、月、水、落花、楼栏等。这些意象是李煜精神与情感的依托,是他真实、凄惨的人生写照,回荡着真挚、悲切的凄苦之音。这里以“梦”、“月”、“水”为例,通过意象与情感的结合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李煜的内心世界。
2.1 “梦”
梦是有意识看无意识的一扇窗子。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说“梦的确是一种美妙绝伦的愿望的达成”[1]P26,梦这一意象多次出现在李煜的词作中,这与李煜悲剧的一生有莫大的关系。其实梦成了李煜逃离现实的心灵场所。如《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2]P11
这是后主入宋后的词作品。本首词借梦境来表达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全词围绕一个“梦”字展开。词中有两个梦字,上片的一个梦,是写词人回到故土,享受着幸福的生活,可醒来之后,江山易主,只能“双泪垂”。下片的一个梦字,更是将人生如梦、往事成空的无望、无奈之感直接抒发出来,更显真切。詹安泰曾云:“从悲痛之极,无可奈何,归结到人生如梦,便觉真挚动人。”[3]P13说的就是这首词。
在好多词中,他多次写到“梦”,“落花狼籍酒阑珊,笙歌醉梦间”一句将帝王生活的惬意之感信手拈来;“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只有在梦中才能忘掉自己是客人,享受片刻的欢娱,其中苦涩之情油然而生。李煜把他所感受到的惬意、苦涩等真实的情感在梦中抒发出来,在梦的世界里,他可以肆意挥洒,每每读到李煜的词,或真切、或悲楚,都道出了他的一生,所有终成一场梦。
2.2 “月”
从古至今,人们对于月亮有着特殊的情感,月亮更是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散发着别样的“光芒”。而在中国古代词坛上,李煜也是一写月能手,月在李煜的词中是有情绪的,它的阴晴圆缺像极了李煜繁华凄凉的人生,似是命中注定的“残缺”。然而月是永恒的存在,李煜只有短短数载。
李煜极喜月,他常借月抒发情感,前期的月也写离愁,却多轻柔,后期带着凄凉、沉重之感的月,尤为引人深思。如李煜的《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2]P74
这首词写于李煜囚宋后,在被迫离乡去国,发出的深悲巨痛之音。这首词上阙以缺月、梧桐、深院、清秋等景物作为感情的抒发点渲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为下阙作铺垫,下阙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上阙和下阙一气呵成,紧密相连,“月如钩”,不只是在描摹形状,而且意味深长:多少离合悲欢、多少朝代更替在月亮的阴晴圆缺下被见证,如今这如钩的月又勾起了词人的“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恨。
“月”这一意象在李煜词中出现了多次,有人统计李煜词中“月”字曾出现过13次[4]P186,然而每个“月”都是不一样的。“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边倚”[2]P25晓月缓缓坠落,云逐渐消散,天就要亮了。梦醒后,梦中人已走远,可作者依然抱着希望在等待,把相思之情寄托给月亮。《望江南?多少恨》中“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2]P18作者梦回故国,见到美好景色,此时的“月”正是故国之月。“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2]P38本是描写私会的小词,但通过“月暗”两字营造出朦胧浪漫的氛围,这淡淡的月光为越礼之事平添了份淡雅。愁苦之月、相思之月、故国之月、淡雅之月,这些不同的“月”构成了李煜词“月”的专题,丰富了内容,深刻了含义。
2.3 “水”
除了“梦”、“月”等意象之外,李煜还将“水”这一意象写入词中。在人们眼中水是“柔”的,却能克“刚”,水可以是明快的一股劲。而在李煜的词中水则化作成雨水、泪水、溪水等,是作者内心愁苦的凝聚物。作者将点点滴滴的“水”汇聚成流水长流不息,也将愁情上升到另一境界。我们或许不能理解亡国之君的“愁”,但通过他的词,我们也会被他的“愁”深深地感染。
“水”作为一个独特的意象,在李煜的词中恣意“流淌”。“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无穷无尽的悲愁犹如流动的水,绵延不断,短短的词句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忧愁,滔滔的流水不再是简单的水,而是化作他的无限愁情。以“水”的形式写愁,一种流淌着的愁,带给我们的感触更有深度。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65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