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涛的抒情诗
摘 要薛涛是唐代作品丰富,影响深远的女诗人。薛涛的特殊身份和不幸的人生经历使得她冲破传统女性作家题材单一、思路狭隘的局限,创作出的抒情诗歌风格类型多样,情感丰富,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其作品在整个诗歌史、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认识清楚其抒情诗歌的特色是必要的。
目 录
1 引言 1
2 诗歌的抒情性以及薛涛抒情诗的概况 2
2.1 诗歌的抒情性 2
2.2 薛涛抒情诗的创作概述 2
3 多样的抒情风格 4
3.1 “婉约柔美”女性风 4
3.2 “沉郁豪迈”男性风 5
4 薛涛抒情诗的艺术特色 7
4.1 语言“语浅情深” 7
4.2 意象“清奇雅正” 8
4.3 色调“轻茜明丽” 9
结 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2
1 引言
中国的诗歌文化源远流长,发展到唐朝时期最为鼎盛,在整个诗坛当中女性诗人虽然不多,但是她们对于诗歌文学史上的贡献却不容忽视,清代陆昶说:“涛诗颇多,才情轶荡,而时出闲婉,女中少有其比,然大都言情之作,娓娓动人”。薛涛作为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唐才子传》记载薛涛存有《锦江集》五卷流传,但大都失传,到了清代《全唐诗》中仅存薛涛诗歌89首,张篷舟先生以《全唐诗》为基础编著的《薛涛诗笺》是现今收录薛涛诗歌最全的一本。共九十一首薛涛诗,其中抒情诗占一半比重。薛涛的诗歌虽然存数较少,但其独具特色的诗歌作品以及表现出的较高的思想价值值得我们研究学习,薛涛作为封建社会文坛之中的一位女性诗人,她的文学作品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但是一直以来学术界对于薛涛的诗歌研究较少,尤其是对于她的抒情诗歌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
本文从薛涛抒情诗歌的风格和艺术特色两方面来探讨薛涛的抒情诗,薛涛的一生命运坎坷,特殊的身份和人生经历促使她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抒情风格,薛涛出生于官宦之家,从小便收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有着儒家的文化修养。薛涛的抒情诗语言含蓄,情感节制,所表达出的情感柔和美好,呈现除了女性诗人的婉约柔美之风,薛涛的抒情诗又有着男性诗人的沉郁豪迈之感,她的诗歌深沉蕴蓄,诗歌中饱含对家国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忧虑的情感,在抒情时坚韧豪迈、毫无小女子的柔柔弱弱。
薛涛的抒情诗语言浅显,不见雕琢的痕迹,但却淡而不薄,诗歌所包含的情感非常的丰厚。在意象的选择方面也受到了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有雅正之风。诗人还善于情化意象,本与诗情无关的意象在薛涛的笔下也饱蘸柔情,她的抒情诗中的意象有清奇雅正的特点。诗人虽然命运坎坷,但是她坚强勇敢,以乐观的心态来面对世界,这样的性格体现在她的诗歌当中表现为她的抒情诗有着轻茜明丽的色调。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更加促进抒情诗的发展。
2 诗歌的抒情性以及薛涛抒情诗的概况
抒情诗通过表现诗人的主观情感、抒发诗人情怀表达诗人心志为主,它通过抒发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对于客观事物的描写是诗人的主观思想的再现。而薛涛的抒情诗超凡脱俗,深挚婉媚,其诗歌风格多样,有着独特的抒情艺术特色,在中国古代抒情诗的画卷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笔。值得我们研究。
2.1 诗歌的抒情性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国风》中大部分都是抒情诗,到屈原的《九章惜诵》中提到“发愤以抒情”,将人的情感与诗歌创作真正联系了起来。汉代的《毛诗序》中也提到“情动于中而形言”,但其立足点仍在“志”,进而形成了情志合一的诗学观念。到了南北朝,随着人与文的觉醒,主情诗学观才得以确立。
诗歌的文学作用有许许多多,情感的表达则是它的本质功能。诗歌的抒情特质早在先秦时期屈原的《楚辞?惜颂》中就有“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的说法,这是对传统的“诗言志”的突破。自此诗歌不仅仅可以用来“言志”还可以用来抒情。《毛诗序》中有“情动于终而形于言”,说明了诗歌与诗人情感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诗歌言志抒情的特征。陆机《文赋》中“诗缘情而绮糜”,说明诗歌创作的本质就是为了抒发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如果没有诗情那么诗歌也会变得没有意义。[1]P32因此诗歌是源于诗人的情感,诗歌的抒情功用是诗歌创作的本质。诗歌因情而作,诗歌的抒情本质如同它的血脉,如若失去了这样的抒情功能也就打断了诗人与诗歌之间的桥梁。那么也就失去了诗歌创作的意义。
2.2 薛涛抒情诗的创作概述
薛涛的一生写了非常多的诗歌,但流传至今的所剩无几,张蓬舟先生所著的《薛涛诗笺》当中共收录了九十一首薛涛诗,主要分为两大类,其中一类就是抒情咏怀诗。艺术来源于生活,诗歌的创作离不开诗人的生活背景,那么研究薛涛的抒情诗就要先了解她的人生境遇,薛涛的一生可以说是几经沉浮,具有传奇色彩。薛涛从小就是蕙质兰心,聪明机敏。出生官宦世家的她从小便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家道落魄后又长与朝中的文人墨客们往来,虽然无奈落入乐籍但凭自己的人品诗品赢得了人们尊重。她的抒情诗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女性的心灵世界,诗人站在女性的视角上用她独特的抒情方式创作出了柔美婉转的抒情诗歌。诗人做诗都喜欢用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自己心中之情,薛涛亦是如此,她的诗歌语言细腻委婉,情感表达体现出儒家修养,含蓄委婉。她写诗善于把自己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色巧妙地联系起来。以此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感情。
诗人虽然作为一介女流,却同样与其他男性诗人一样心怀家国天下,诗人常在诗歌当中抒发自己对于国家的忧虑。其诗作《筹边楼》便是如此。明朝钟惺在《名嫒诗归》中对此的评价是:“教戒诸将,何等心眼!洪度岂直一女子哉,固一代之雄也!”[2]P15薛涛性情高洁,经常用诗文来表达她的节操和理想。薛涛作诗喜欢用清雅的意象来暗喻自己,借此抒发自己内心的孤傲与坚贞。
3 多样的抒情风格
薛涛一生虽命运坎坷但以乐观坚韧的态度面对世事,虽然生在俗世但出淤泥而不染,品性高洁,虽身为一介女流却心怀家国。这使得诗人所创作出的抒情风格多样。薛涛的抒情诗风格大致分为两种,一种表现出婉约柔美的女性诗风,另外一种则是沉郁豪迈的男性诗风。
3.1 “婉约柔美”女性风
谭正璧《中国女性的文学生活》当中谈到“女性底文学,实在是婉约文学的核心。”[3]P27说明男性诗人所写的婉约诗歌总是不如女性自己所写的更加婉约柔美。薛涛的抒情诗有着委婉含蓄的风格。例如:
听僧吹芦管
晓蝉呜咽暮莺愁,言语殷勤十指头。
目 录
1 引言 1
2 诗歌的抒情性以及薛涛抒情诗的概况 2
2.1 诗歌的抒情性 2
2.2 薛涛抒情诗的创作概述 2
3 多样的抒情风格 4
3.1 “婉约柔美”女性风 4
3.2 “沉郁豪迈”男性风 5
4 薛涛抒情诗的艺术特色 7
4.1 语言“语浅情深” 7
4.2 意象“清奇雅正” 8
4.3 色调“轻茜明丽” 9
结 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2
1 引言
中国的诗歌文化源远流长,发展到唐朝时期最为鼎盛,在整个诗坛当中女性诗人虽然不多,但是她们对于诗歌文学史上的贡献却不容忽视,清代陆昶说:“涛诗颇多,才情轶荡,而时出闲婉,女中少有其比,然大都言情之作,娓娓动人”。薛涛作为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唐才子传》记载薛涛存有《锦江集》五卷流传,但大都失传,到了清代《全唐诗》中仅存薛涛诗歌89首,张篷舟先生以《全唐诗》为基础编著的《薛涛诗笺》是现今收录薛涛诗歌最全的一本。共九十一首薛涛诗,其中抒情诗占一半比重。薛涛的诗歌虽然存数较少,但其独具特色的诗歌作品以及表现出的较高的思想价值值得我们研究学习,薛涛作为封建社会文坛之中的一位女性诗人,她的文学作品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但是一直以来学术界对于薛涛的诗歌研究较少,尤其是对于她的抒情诗歌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
本文从薛涛抒情诗歌的风格和艺术特色两方面来探讨薛涛的抒情诗,薛涛的一生命运坎坷,特殊的身份和人生经历促使她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抒情风格,薛涛出生于官宦之家,从小便收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有着儒家的文化修养。薛涛的抒情诗语言含蓄,情感节制,所表达出的情感柔和美好,呈现除了女性诗人的婉约柔美之风,薛涛的抒情诗又有着男性诗人的沉郁豪迈之感,她的诗歌深沉蕴蓄,诗歌中饱含对家国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忧虑的情感,在抒情时坚韧豪迈、毫无小女子的柔柔弱弱。
薛涛的抒情诗语言浅显,不见雕琢的痕迹,但却淡而不薄,诗歌所包含的情感非常的丰厚。在意象的选择方面也受到了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有雅正之风。诗人还善于情化意象,本与诗情无关的意象在薛涛的笔下也饱蘸柔情,她的抒情诗中的意象有清奇雅正的特点。诗人虽然命运坎坷,但是她坚强勇敢,以乐观的心态来面对世界,这样的性格体现在她的诗歌当中表现为她的抒情诗有着轻茜明丽的色调。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更加促进抒情诗的发展。
2 诗歌的抒情性以及薛涛抒情诗的概况
抒情诗通过表现诗人的主观情感、抒发诗人情怀表达诗人心志为主,它通过抒发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对于客观事物的描写是诗人的主观思想的再现。而薛涛的抒情诗超凡脱俗,深挚婉媚,其诗歌风格多样,有着独特的抒情艺术特色,在中国古代抒情诗的画卷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笔。值得我们研究。
2.1 诗歌的抒情性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国风》中大部分都是抒情诗,到屈原的《九章惜诵》中提到“发愤以抒情”,将人的情感与诗歌创作真正联系了起来。汉代的《毛诗序》中也提到“情动于中而形言”,但其立足点仍在“志”,进而形成了情志合一的诗学观念。到了南北朝,随着人与文的觉醒,主情诗学观才得以确立。
诗歌的文学作用有许许多多,情感的表达则是它的本质功能。诗歌的抒情特质早在先秦时期屈原的《楚辞?惜颂》中就有“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的说法,这是对传统的“诗言志”的突破。自此诗歌不仅仅可以用来“言志”还可以用来抒情。《毛诗序》中有“情动于终而形于言”,说明了诗歌与诗人情感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诗歌言志抒情的特征。陆机《文赋》中“诗缘情而绮糜”,说明诗歌创作的本质就是为了抒发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如果没有诗情那么诗歌也会变得没有意义。[1]P32因此诗歌是源于诗人的情感,诗歌的抒情功用是诗歌创作的本质。诗歌因情而作,诗歌的抒情本质如同它的血脉,如若失去了这样的抒情功能也就打断了诗人与诗歌之间的桥梁。那么也就失去了诗歌创作的意义。
2.2 薛涛抒情诗的创作概述
薛涛的一生写了非常多的诗歌,但流传至今的所剩无几,张蓬舟先生所著的《薛涛诗笺》当中共收录了九十一首薛涛诗,主要分为两大类,其中一类就是抒情咏怀诗。艺术来源于生活,诗歌的创作离不开诗人的生活背景,那么研究薛涛的抒情诗就要先了解她的人生境遇,薛涛的一生可以说是几经沉浮,具有传奇色彩。薛涛从小就是蕙质兰心,聪明机敏。出生官宦世家的她从小便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家道落魄后又长与朝中的文人墨客们往来,虽然无奈落入乐籍但凭自己的人品诗品赢得了人们尊重。她的抒情诗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女性的心灵世界,诗人站在女性的视角上用她独特的抒情方式创作出了柔美婉转的抒情诗歌。诗人做诗都喜欢用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自己心中之情,薛涛亦是如此,她的诗歌语言细腻委婉,情感表达体现出儒家修养,含蓄委婉。她写诗善于把自己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色巧妙地联系起来。以此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感情。
诗人虽然作为一介女流,却同样与其他男性诗人一样心怀家国天下,诗人常在诗歌当中抒发自己对于国家的忧虑。其诗作《筹边楼》便是如此。明朝钟惺在《名嫒诗归》中对此的评价是:“教戒诸将,何等心眼!洪度岂直一女子哉,固一代之雄也!”[2]P15薛涛性情高洁,经常用诗文来表达她的节操和理想。薛涛作诗喜欢用清雅的意象来暗喻自己,借此抒发自己内心的孤傲与坚贞。
3 多样的抒情风格
薛涛一生虽命运坎坷但以乐观坚韧的态度面对世事,虽然生在俗世但出淤泥而不染,品性高洁,虽身为一介女流却心怀家国。这使得诗人所创作出的抒情风格多样。薛涛的抒情诗风格大致分为两种,一种表现出婉约柔美的女性诗风,另外一种则是沉郁豪迈的男性诗风。
3.1 “婉约柔美”女性风
谭正璧《中国女性的文学生活》当中谈到“女性底文学,实在是婉约文学的核心。”[3]P27说明男性诗人所写的婉约诗歌总是不如女性自己所写的更加婉约柔美。薛涛的抒情诗有着委婉含蓄的风格。例如:
听僧吹芦管
晓蝉呜咽暮莺愁,言语殷勤十指头。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