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毛中的平等观(附件)

摘 要台湾女作家三毛以其经典的流浪形象与渴望远方、渴望自由的论调,使她拥有沛然的生命感。作为一个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宗教思想影响的作家,三毛在其作品中透露出了对生命平等的期待与感慨。三毛文学作品中不同类型的故事体现出鲜明的两性平等、种族平等与宗教平等等观念。对三毛作品中平等观的分析是了解其内心世界很好的切入点,也将为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目 录
引言 1
1 三毛作品中平等观的表现 2
1.1 三毛作品中体现的两性不平等 2
1.2 三毛作品中体现的种族不平等 3
1.3 三毛作品中体现的宗教不平等 5
2 三毛平等观的形成原因 7
2.1 童年的经历 7
2.2 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8
2.3 西方文化的浸润 8
3 三毛作品中平等观的价值 10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引言
真正不朽的艺术作品当然是一切时代和民族所能共赏的。虽然三毛没有这样高深的文学造诣,但其在台湾乃至大陆文学界的文学地位以及文学影响是无法忽视的。而今,三毛离我们远去也有二十多年的光景了,但是她留下的作品依旧在人群中一遍又一遍地传看。
据不完全统计,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至今不到20年的时间里,仅在中国大陆,三毛著作就有不下十种版本,另有多种版本全集或选集,至少四种三毛传记。就我国读者对三毛的接受而言,至少是基于这样几点现实背景或思想前提:首先,当时中国正值改革开放之初,文学沿着“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的轨迹发展,三毛作品弘扬优美的人性,对社会人生有强烈的责任心和道德感,大胆歌颂人们久违的、渴望的而又不敢轻易表达的真情,颇合乎广大读者的口味。其次,中国国门打开,“留学热”、“出国热”火热兴起,许多人对异国他乡有着广泛的兴趣与好奇心,三毛作为台湾女作家的身份和异域旅居多年的传奇经历、丰富的异国见闻,满足了他们的猎奇心理。再次,三毛文字清新晓畅,采用中国人喜闻乐见的创作手法,阅读起来轻松愉快。伴随着大陆“三毛热”的兴起,学界对其作品的解读和评论也形成热潮,对其作品的探讨由最初赏析性的感性认同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而又不敢轻易表达的真情,颇合乎广大读者的口味。其次,中国国门打开,“留学热”、“出国热”火热兴起,许多人对异国他乡有着广泛的兴趣与好奇心,三毛作为台湾女作家的身份和异域旅居多年的传奇经历、丰富的异国见闻,满足了他们的猎奇心理。再次,三毛文字清新晓畅,采用中国人喜闻乐见的创作手法,阅读起来轻松愉快。伴随着大陆“三毛热”的兴起,学界对其作品的解读和评论也形成热潮,对其作品的探讨由最初赏析性的感性认同发展到理性解读阶段。
总体来看,三毛的文字朴实,没有华丽的言语,但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而智慧的女子。三毛在作品中给我们展现了她的人生观点,并透露出浓厚的平等意识。在《悬壶济世》一文中她向我们描述了撒哈拉威女性的保守与迂腐,《娃娃新娘》中姑卡的出嫁,《荒山之夜》中对女性的侵夺,《爱的寻求》中沙仑的痴情等都不时的反映出男女之间、种族之间、国籍之间、信仰之间的种种不平等。本论文试分析三毛深藏于两性、种族与宗教的不平等现象中的平等意识,并深入剖析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继而寻找出三毛平等观形成的原因,以及这种平等观在现在社会的重要意义。
1 三毛作品中平等观的表现
作为一个现代女性,三毛作品中流露出浓厚的平等意识,这种平等意识是通过对撒哈拉沙漠中存在的两性不平等、种族不平等、宗教不平等的描述中表现出来的。
1.1 三毛作品中体现的两性不平等
长期以来,在男权思想的影响下,无论家庭、社会都对女性存在种种歧视,男尊女卑的观念深入人心,造成两性之间的不平等。三毛作品中两性的不平等现象主要以禁锢女性人生权利的婚嫁观以及对女性人格的不尊重来展现。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仅仅是一种附属品,其婚姻完全由他人做主,婚姻对她们来说只是人身的一种禁锢。
具有现代女性意识的三毛认为,女性应该独立存在,女性除了做个贤妻良母还应该拥有自己的生活:可以去完成学业拥有自己的事业,可以自由自在的享受生活,大胆的追求爱情;在婚姻中夫妻双方是平等的。三毛也将这种对女性的重视与两性之间平等的观念呈现在了世人面前,然而她独自一人的力量仍旧无法突破封闭的格局。
在沙漠旅居的那段日子里,辽阔的沙漠和贫瘠的条件下,英雄尚且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何况普通民众,他们更是受制于自己的风俗,无力跟传统固有的习气抗衡。三毛在《娃娃新娘》中详细地记录了当地撒哈拉人的婚嫁风俗。十岁的小女孩姑卡在父亲的一手安排下嫁给了大她十多岁的新郎阿布弟,在结婚的过程中新娘要拼命反抗,不反抗要被人笑话,而结婚的初夜就是新郎公然用暴力夺取新娘的贞操。在对婚礼失望的描述中透露出作者无尽的悲哀情怀和对小女孩姑卡的同情。三毛对这种粗暴野蛮的行为感到无比的愤怒和伤心,因为这是对女性尊严与人格的极大伤害与蔑视。在此三毛深刻地揭露了当地女性地位的彻底丧失和人性的悲哀,对这种封建而迫害人性的婚嫁观念表示出极大的愤怒。
三毛在作品中不止一次写到当地人对女性人格的蔑视,《荒山之夜》是其中的代表作品。《荒山之夜》描写他们夫妻夜晚驱车几百里去捡石头,然而中途却不幸迷路,荷西深陷沼泽泥潭之中,无法脱身且面临着生命的危险。三毛当时十分焦急却找不到任何可用的工具来解救荷西。三毛好不容易找来了开车路过的救兵,然而却差点遭到侮辱,最终三毛得以机智脱险,并且想方设法解救下了荷西。在这个故事里,除了展现出三毛的勇敢和机智外,更深刻的是对当地居民关于女性人格和人身随意践踏的抨击,深刻体现了荒芜大漠中陈旧的男权主义社会对于女性的蔑视和侮辱。在他们看来,来求助于自己的女性无疑是自投罗网的猎物,毫不犹豫的伸出了自己欲望的魔爪,这种粗俗和野蛮正是当地人对女性不尊重的表现。
这些作品和《娃娃新娘》一起,在表达自己对撒哈拉威腐朽落后婚俗的痛恨和谴责、对少女姑卡命运的无限同情、对无力与封建做斗争的撒哈拉威妇女的关切时,三毛清醒地认识到,由于男权社会的影响,不仅当地女性面临这种悲惨的命运,即使外来的女性也毫不例外。对此,三毛深感痛心却无能为力。
1.2 三毛作品中体现的种族不平等
人性的贪念滋生了人的侵略意识。西方社会的经济发展实际上是伴随着强者对弱者财富以及人身的掠夺而开始的,种种侵略造就了种族间的不平等。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虽有越来越多的人呼吁消灭种族不平等,但种族优越感在一些人心中根深蒂固,在短期内很难彻底瓦解。在三毛的作品中她以揭露奴隶制度的存在、描述种族战争的不平等来抨击种族不平等,对战争的无情与种族不平等的弊端进行了透彻心扉的刻画。
三毛在《哑奴》一文中,描写了当地有钱的沙哈拉威人中残存的奴隶制度,而且当地政府也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这是赤裸裸的种族歧视与不平等。对此,三毛十分愤怒,文中说当得知邀请自己的主人家里竟蓄着奴隶时,“我谢谢了他,但不要再跟他握手,这种人我不要跟他再见面。”[1]P205三毛把哑奴当着平等的人对待,当看到哑奴在“我们”面前,自卑感点点地减少,感到很欣慰。三毛赞美哑奴身上的真诚与朴实,为哑奴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而鸣不平,但她的同情在现实面前却无能为力,哑奴最终被卖掉。亲眼目睹人类自由的窒息,人类之爱的失落,眼泪像小河一样流满了三毛的脸颊。
三毛不仅在内心中同情这些奴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19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