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附件)
摘 要路遥所创作的女性形象生动鲜明,大多饱含悲剧意蕴,这些女性的形象和命运都具有深刻的悲剧性。作品基于中国社会二元结构的时代背景,通过激烈的城乡冲突来体现女性的悲剧命运。作者在男性的审美视角下塑造了一系列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她们看似平凡的生活经历背后演绎着跌宕的人生,作者在她们身上寄予了深刻社会内涵,以及自己对人生的思考。
目 录
引言 1
1.路遥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分析 2
1.1传统观念下的女性 2
1.2 新时代的现代女性 4
2. 路遥小说中女性悲剧性的成因 7
2.1城乡二元结构的时代背景 7
2.2 作者创作的个人原因 8
3. 路遥小说中悲剧性的特质 11
3.1由“大喜”到“大悲”的发展 11
3.2悲剧性背后的抗争精神 12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引言
路遥在自己有限的生命历程中,给我们留下了经典的《平凡的世界》和《人生》。路遥作品充满深沉而悲凉的感情基调,给读者带来一种高尚而庄重的悲剧力量。他一直以浓厚的故乡情结和生命的深沉感去感受生活,陕北黄土高原被他当做一个恒久的诗意象征深埋心中。他的作品始终关注着艰苦跋涉的人生之旅,对黄体高原上生存的农民的境遇和命运都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的小说以中国社会变革为背景,塑造了“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背景下的一系列形形色色的人物的形象,而他们的命运虽各不相同,但基本都是以悲剧作为结局。路遥塑造的许多女性形象,也大都具有悲剧命运。因此有研究者认为,“路遥把悲剧意识与现实主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作出具有悲壮冷峻的悲剧美的小说作品,不仅深化了其作品本身主题的社会意义,同时也增添了其作品的艺术感染力。”[1]P104他所塑造的悲剧绝对不是简单地表现灾难给人看,而是通过人物反抗苦难的过程方式给然带来一种不向苦难屈服的精神。
本文以《平凡的世界》和《人生》为例,通过人物悲剧命运的解读,探讨路遥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以便更深刻的理解路遥笔下的女性形象。
1 路遥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分析
路遥的悲剧形象,总是鼓荡着蓬勃生命力的坚毅、与命运抗争的人性力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无论是《平凡的世界》,还是《人生》的女性形象,都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他所塑造的女性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具有中国传统女性优点的传统女性,还有一种就是具有了时代气息的现代型女性。
1.1传统观念下的女性
中国传统女性都有着一种自我牺牲的精神,她们有着传统妇女的美德:勤劳刻苦,勤俭持家,她们的言行举止一切都完全符合中国传统道德的审美标准,生活在农村没有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和进步思想的熏陶,在她们的世界里是没有自己的,她们是男性的得力助手,拥有智慧或者能力,关键时候还能为了男性牺牲一切,把自己的价值完全依附在男性身上。
《人生》中的刘巧珍就正是如此,刘巧珍是一个在封闭的农村成长起来的传统女性,路遥将其塑造成一个善良漂亮的女性形象,借以表达作者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某种依恋。在面对爱情的抉择时,刘巧珍选择了冲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忠于自己的内心。刘巧珍大胆地向自己的意中人高加林表达了自己的爱,在得到高加林的回应后,更加一心一意地付出。一直到最后,高加林企图摆脱农村走向城市,背弃了巧珍,她才感到爱情的破灭。
在路遥的笔下,刘巧珍始终是一个善良的传统女性的形象。是一个道德文化的精灵。高加林当教师时她碍于自己与他的身份地位悬殊而隐瞒自己的爱意但是当高加林回村要当起农民的时候她再也无法隐藏自己的感情她爆发了,主动表明自己的爱意去追求幸福。她可以了解自己的身份与地位,在高加林当教师时她绝对不会暴露自己的心意,在高加林由于面子关系卖不出去馍,巧珍便替他的加林哥拿到集市上去叫卖。当高加林由于走后门的事情被严肃处理,不得不回到农村的时候,巧珍的妈妈和姐姐商量到时候把回村的高加林堵在路上,好好地奚落他一番,让全村的人看清他的真面目。巧珍听到以后,劝阻了自己的妈妈和姐姐。不仅如此,巧珍还想着帮高加林找工作,她内心深处依然还爱着高加林。正如巧珍所言:“你不要这样对待加林!不管怎样,我心疼他!你要是这样整治加林。就等于拿刀子捅我的心哩。”[2]P176177由此可见,巧珍虽然被爱背叛,但并没有因爱生恨,而是把这种对高加林的爱潜藏在内心深处,还在处处为高加林着想。当姐姐说,高加林回来,说不定巧珍还有可能和他在一起的时候,巧珍想也不想地拒绝了“这是不可能的,我已经结婚了。再说,我也应该和马拴过一辈子!马拴是好人,对我也好,我已经上过心了,我再不能伤马拴的心了”[2]P177尽管她的内心深爱着高加林,但是她依然坚持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一传统观念。这就是路遥笔下传统、本分的中国女性形象,在她认为爱是成全是全心全意的付出,无怨无悔,她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更会尊重别人的选择,她用自己的痛苦去换取别人的心安理得也用自己的痛苦选择让走上另一条人生之路,她的这种悲剧形象引起了读者的哀怜。当这种悲剧传递给读者的同时路遥更想让人探析的是巧珍爱情悲剧的背后不光是她单纯的理解为高加林是“公家人”了而自己是大字不识的农村人。身为一个农村女性巧珍无法判断自身价值,在对加林无限的倾慕中她忘了自己,当天平一头过于倾斜时必然会坍塌,所以在巧珍一味的忘掉自己而全身心的只为高加林付出的这种悲剧性格注定了这场爱情的悲剧结局。她将爱情简单地理解为付出,以及与高加林之间的文化差异注定了他们的爱情是一场悲剧。
《平凡的世界》中的兰花是一个地道的农村妇女,她长得俊俏,没有接受过任何文化教育,思想单纯,为人善良,作为家里的大姐她责无旁贷的承担起了这个光景不好的烂包家庭,照顾弟弟妹妹。被二流子王满银用几尺花布便骗到了手,不管这个二流子在别人眼里是多么的不堪、无能龌龊,但是在她心里认定了他是自己的丈夫,自己孩子的父亲,所以她便心甘情愿的付出。在王满银完全不负责任不管不顾自己的家庭事,兰花承担起了全部农活家务并且照顾孩子,甚至在丈夫背叛了她以后,她还是选择原谅了自己的丈夫,一心一意的守护着自己的家,无怨无悔的付出和牺牲,如果说兰花当初选择嫁给王满银是被爱情冲昏了头脑,那么在后来孤寂的生活中,支撑着她的就是传统观念道德的妻性。可以说兰花不仅是自己不幸的爱情悲剧,更是当时社会制度下的牺牲品和受害者。
路遥笔下这些传统女性在面对家庭、爱人是完全忽视了自我价值,在她们的世界里是没有自己的,她们是男性的得力助手,拥有智慧和能力,关键时候能为了男性牺牲一切,也把自己的价值选择完全依附于男性。这种传统型的女性也属于是“落后型”的女性,她们基本没有受到过现代教育,过多的传统道德束缚使她们被划为落后的女性,她们的命运也或是被追求现代意识的男性抛弃或者与乡村男性步入婚姻的殿堂。
目 录
引言 1
1.路遥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分析 2
1.1传统观念下的女性 2
1.2 新时代的现代女性 4
2. 路遥小说中女性悲剧性的成因 7
2.1城乡二元结构的时代背景 7
2.2 作者创作的个人原因 8
3. 路遥小说中悲剧性的特质 11
3.1由“大喜”到“大悲”的发展 11
3.2悲剧性背后的抗争精神 12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引言
路遥在自己有限的生命历程中,给我们留下了经典的《平凡的世界》和《人生》。路遥作品充满深沉而悲凉的感情基调,给读者带来一种高尚而庄重的悲剧力量。他一直以浓厚的故乡情结和生命的深沉感去感受生活,陕北黄土高原被他当做一个恒久的诗意象征深埋心中。他的作品始终关注着艰苦跋涉的人生之旅,对黄体高原上生存的农民的境遇和命运都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的小说以中国社会变革为背景,塑造了“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背景下的一系列形形色色的人物的形象,而他们的命运虽各不相同,但基本都是以悲剧作为结局。路遥塑造的许多女性形象,也大都具有悲剧命运。因此有研究者认为,“路遥把悲剧意识与现实主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作出具有悲壮冷峻的悲剧美的小说作品,不仅深化了其作品本身主题的社会意义,同时也增添了其作品的艺术感染力。”[1]P104他所塑造的悲剧绝对不是简单地表现灾难给人看,而是通过人物反抗苦难的过程方式给然带来一种不向苦难屈服的精神。
本文以《平凡的世界》和《人生》为例,通过人物悲剧命运的解读,探讨路遥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以便更深刻的理解路遥笔下的女性形象。
1 路遥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分析
路遥的悲剧形象,总是鼓荡着蓬勃生命力的坚毅、与命运抗争的人性力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无论是《平凡的世界》,还是《人生》的女性形象,都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他所塑造的女性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具有中国传统女性优点的传统女性,还有一种就是具有了时代气息的现代型女性。
1.1传统观念下的女性
中国传统女性都有着一种自我牺牲的精神,她们有着传统妇女的美德:勤劳刻苦,勤俭持家,她们的言行举止一切都完全符合中国传统道德的审美标准,生活在农村没有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和进步思想的熏陶,在她们的世界里是没有自己的,她们是男性的得力助手,拥有智慧或者能力,关键时候还能为了男性牺牲一切,把自己的价值完全依附在男性身上。
《人生》中的刘巧珍就正是如此,刘巧珍是一个在封闭的农村成长起来的传统女性,路遥将其塑造成一个善良漂亮的女性形象,借以表达作者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某种依恋。在面对爱情的抉择时,刘巧珍选择了冲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忠于自己的内心。刘巧珍大胆地向自己的意中人高加林表达了自己的爱,在得到高加林的回应后,更加一心一意地付出。一直到最后,高加林企图摆脱农村走向城市,背弃了巧珍,她才感到爱情的破灭。
在路遥的笔下,刘巧珍始终是一个善良的传统女性的形象。是一个道德文化的精灵。高加林当教师时她碍于自己与他的身份地位悬殊而隐瞒自己的爱意但是当高加林回村要当起农民的时候她再也无法隐藏自己的感情她爆发了,主动表明自己的爱意去追求幸福。她可以了解自己的身份与地位,在高加林当教师时她绝对不会暴露自己的心意,在高加林由于面子关系卖不出去馍,巧珍便替他的加林哥拿到集市上去叫卖。当高加林由于走后门的事情被严肃处理,不得不回到农村的时候,巧珍的妈妈和姐姐商量到时候把回村的高加林堵在路上,好好地奚落他一番,让全村的人看清他的真面目。巧珍听到以后,劝阻了自己的妈妈和姐姐。不仅如此,巧珍还想着帮高加林找工作,她内心深处依然还爱着高加林。正如巧珍所言:“你不要这样对待加林!不管怎样,我心疼他!你要是这样整治加林。就等于拿刀子捅我的心哩。”[2]P176177由此可见,巧珍虽然被爱背叛,但并没有因爱生恨,而是把这种对高加林的爱潜藏在内心深处,还在处处为高加林着想。当姐姐说,高加林回来,说不定巧珍还有可能和他在一起的时候,巧珍想也不想地拒绝了“这是不可能的,我已经结婚了。再说,我也应该和马拴过一辈子!马拴是好人,对我也好,我已经上过心了,我再不能伤马拴的心了”[2]P177尽管她的内心深爱着高加林,但是她依然坚持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一传统观念。这就是路遥笔下传统、本分的中国女性形象,在她认为爱是成全是全心全意的付出,无怨无悔,她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更会尊重别人的选择,她用自己的痛苦去换取别人的心安理得也用自己的痛苦选择让走上另一条人生之路,她的这种悲剧形象引起了读者的哀怜。当这种悲剧传递给读者的同时路遥更想让人探析的是巧珍爱情悲剧的背后不光是她单纯的理解为高加林是“公家人”了而自己是大字不识的农村人。身为一个农村女性巧珍无法判断自身价值,在对加林无限的倾慕中她忘了自己,当天平一头过于倾斜时必然会坍塌,所以在巧珍一味的忘掉自己而全身心的只为高加林付出的这种悲剧性格注定了这场爱情的悲剧结局。她将爱情简单地理解为付出,以及与高加林之间的文化差异注定了他们的爱情是一场悲剧。
《平凡的世界》中的兰花是一个地道的农村妇女,她长得俊俏,没有接受过任何文化教育,思想单纯,为人善良,作为家里的大姐她责无旁贷的承担起了这个光景不好的烂包家庭,照顾弟弟妹妹。被二流子王满银用几尺花布便骗到了手,不管这个二流子在别人眼里是多么的不堪、无能龌龊,但是在她心里认定了他是自己的丈夫,自己孩子的父亲,所以她便心甘情愿的付出。在王满银完全不负责任不管不顾自己的家庭事,兰花承担起了全部农活家务并且照顾孩子,甚至在丈夫背叛了她以后,她还是选择原谅了自己的丈夫,一心一意的守护着自己的家,无怨无悔的付出和牺牲,如果说兰花当初选择嫁给王满银是被爱情冲昏了头脑,那么在后来孤寂的生活中,支撑着她的就是传统观念道德的妻性。可以说兰花不仅是自己不幸的爱情悲剧,更是当时社会制度下的牺牲品和受害者。
路遥笔下这些传统女性在面对家庭、爱人是完全忽视了自我价值,在她们的世界里是没有自己的,她们是男性的得力助手,拥有智慧和能力,关键时候能为了男性牺牲一切,也把自己的价值选择完全依附于男性。这种传统型的女性也属于是“落后型”的女性,她们基本没有受到过现代教育,过多的传统道德束缚使她们被划为落后的女性,她们的命运也或是被追求现代意识的男性抛弃或者与乡村男性步入婚姻的殿堂。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