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断肠集透视朱淑真的情感历程

摘 要朱淑真是我国宋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诗人,其相貌出众,才华横溢,著有《断肠诗集》。本文通过《断肠集》的品读,深入分析了《断肠集》中朱淑真的情感,并进而探析了朱淑真情感的影响因素以及朱淑真情感变化折射的时代思想。意在让更多的人走进朱淑真的真实内心世界。
目 录
摘 要 II
ABSTRACT III
引 言 1
1《断肠集》中朱淑真的情感 2
1.1美好爱情的渴望 2
1.2所适非偶的烦闷 3
1.3婚外恋情的眷恋 4
1.4独居生活的愁苦 5
2朱淑真情感的影响因素 7
2.1“存天理、灭人欲”的社会思想 7
2.2富裕、宽松的家庭环境 7
2.3烦闷、愁苦的情感生活 8
3朱淑真情感变化折射的时代思想 10
3.1觉醒的女性意识 10
3.2对腐朽的封建思想的叛逆 10
结 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引 言
朱淑真,号“幽栖居士”,浙江钱塘人。清人陈廷焯曾说:“宋妇人能诗词者不少,易安为冠,次则朱淑真,次则魏夫人也。”[1]p11由此可知,朱淑真的文学成就极高。但就是这样一位才女,一生却充斥了太多的不幸。情感失意,手稿被焚,就连流传至今的《断肠诗集》也是宋人魏仲恭偶然听到旅人传说作者诗词,感其“清新婉丽、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不忍其淹于世事,整理所得。
从研究现状来看,对于朱淑真及其《断肠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作者的生平考证、社会家庭背景、创作手法以及女性意识方面。而对于其情感变化并未进行过多探讨。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有关史料、文献,对《断肠集》体现的作者情感进行了全面分析,力求还原作者真实的内心世界。
1《断肠集》中朱淑真的情感
朱淑真,生于南宋初年,“幼颖慧,博通经史,能文善画,精晓音律,尤工诗词。素有才女之称”[2]p7。其《断肠集》是由南宋魏仲恭为她整理所得,现存作品共370篇,其中描写“闺怨”的内容居多。通过分析可知:作者的情感先后经历了从渴望烦闷眷恋愁苦的变化。
1.1美好爱情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渴望
少女时代的朱淑真性格开朗、纯真而浪漫,每日吟诗作赋,分外悠闲。但长期被束缚在寂寞的深闺,不免使其情感世界空虚孤独。面对花开花落的自然景物,敏感的朱淑真在感叹年华流逝之际也渐渐萌生出对爱情的渴望。她在《秋日偶成》、《湖上小集》等作品中均有描述过自己对爱情、婚姻的渴望,作者期望自己能与未来夫婿情投意合,填词弄赋。
“初合双鬓学画眉,未知心事属他谁。待将满抱中秋月,分付萧郎万首诗。”《秋日偶成》[3]p96
俗话说:“女为悦己者容”,待嫁之年的朱淑真描眉之际便不觉想象着自己姣好的面容将为谁梳洗?为谁容?未来的夫君会是什么样子呢?也想象着中秋月圆之时同自己中意的情郎吟诗对唱的情景。“萧郎”往往是古代女子对其理想伴侣的爱称。朱淑真把自己对夫君的幻想寄托在从未谋面的“萧郎”身上,渴望之情可想而知。
在朱淑真的另一首《湖上小集》中,作者以景寄情,通过门前春色的描述,寄托对未来夫婿的想象。作者一方面想象着自己与未来夫婿吹箫做神仙的浪漫情景,另一方面却不免哀婉这样虚幻的生活可遇不可求。“吹箫归去又无缘”一句,作者从幻境回归现实,发出自己感情世界依旧孤独,萧郎难觅的感叹。也传达了作者待嫁的强烈情思。
黄焉梨在其《朱淑真研究》中记载到:朱淑真少女时代,在娘家认识了一位才华出众的年轻书生,并且相互爱慕,暗生情笃。[2]p79朱淑真曾作《贺人移学东轩》赠予书生,诗中“鸿鹄羽仪当养就,飞腾早晚看冲天”二句,作者鼓励书生勤勉读书,飞黄腾达是早晚的事。寄托了朱淑真对书生浓浓的情思。
朱淑真善用诗词寄托情感,不同于其他诗人往往有一定的目的,朱淑真写诗只因自己“性之所好,情之所钟”。在《朱淑真集注》中,有很多关于作者情人的记载,而此人便是这位“东轩”才子。[3]p350355“独自凭栏无个事,水风凉处读文书”手里拿着一份信书却要独自一人跑到水边赏读,这不正是恋爱中女子收到情书的娇羞之态吗?“笑折一枝插云鬓,问人潇洒似谁么?”更使得恋爱中女子的俏皮、娇羞之感跃然纸上。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朱淑真和那位才子走在了一起并且度过了美好的恋爱时光。也正是这段恋情展开了朱淑真别样的一生。然而这样的感情并没有持续多久。“东君有意能相顾,蛱蝶无情更不来”从淑真的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心爱之人不知什么原因忽然离开了她不再来了。而朱淑真也终敌不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另嫁他人。
1.2所适非偶的烦闷
所适非偶的朱淑真婚后心情极度抑郁。在其作品中,我们时常能感受到作者婚姻生活不幸,夫妻无法正常交流的烦闷。具体体现在《愁怀》、《圆子》、《黄花》等作品中。
“朱淑真才色冠一时,然所适非偶,故形之篇章,往往多怨恨之句。”[4]p27“对景如何可遣怀,与谁江上共诗裁?”这俩句节选自《舟行即事七首》。是朱淑真随丈夫外出宦游时所作。面对沿途美景,淑真不免情动感慨,与之同行的丈夫却不能与自己共同唱酬,这让朱淑真十分无奈。婚后的朱淑真也曾试着和丈夫共处,但一心追逐名利的丈夫与敏感多情的自己性格差异太大,再加上丈夫纳妾,朱淑真备受冷落,更使得其心灰意冷。在另一首《愁怀》中,朱淑真用“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来抒发自己的愤慨。作者把自己比作鸳鸯,丈夫比作鸥鹭,本来就是不同的物种却硬生生要被安排在一起。充斥了太多的无奈在里面。“不相宜”也能够看出作者对这段婚姻的不看好,丈夫的厌恶。
婚姻的不幸给朱淑真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痛苦,更是精神的折磨。面对精神世界的空虚,朱淑真只能在诗中发出反抗之声。“轻圆绝胜鸡头肉,滑腻偏宜蟹眼汤。在这首《圆子》中,作者通过“圆子”和“鸡头肉”的对比,写出了自己孤寂无人倾诉的内心。朱淑真把自己比作“圆子”,而把丈夫比作鸡头肉,既写出丈夫的油腻,也在自里行间流露出丈夫不能与自己相提并论的轻蔑。
“当爱情的理想落空,婚姻又无法支撑她的信念时,朱淑真只能在苦闷和绝望中以悲愤之语,发出决裂之声,走出反抗的第一步。”[5]p58她在《黄花》中愤慨到:“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抒发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此时的朱淑真已经受尽了生活的孤苦与折磨,她不愿再向世俗低头,宁可自己孤独终老也不愿再过没有琴瑟和鸣的生活。她渴望自由,渴望精神共鸣。于是,朱淑真抛开封建礼教的束缚,不顾一切投入了情人的怀抱。
1.3婚外恋情的眷恋
婚外恋中的朱淑真暂时忘记了不幸婚姻所带来的烦闷,享受这一来之不易的美好时刻。然而当激情渐渐褪去,作者也在这份情感中开始患得患失,字里行间体现着对这段感情的眷恋。
在《清平乐夏日游湖》中,作者用大胆直白的语言描述了自己与情人约会时的场景。一句“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作者直抒胸臆,毫不忌讳的向我们传达了爱情的美好,作者乐在其中。“朱淑真生于礼教森严、封建思想浓厚的社会中,却能大胆强烈地追求真挚的爱情,实在令人敬佩之至。”[6]p51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71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