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梦龙导练式阅读教学研究

内容钱梦龙“导练式”阅读教学作为三主四式导读法中的分支,主要由教师的“导”和学生的“练”构成,即以练为主线、以导为方法,两者相互影响,在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得以培养学生独立思维,促进学生高效训练。可以说,“导练式”阅读教学是一种适应学生发展水平、贯穿阅读教学始终的综合训练。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发展,钱梦龙“导练式”阅读教学也逐渐得到认可和重视。论文通过对相关著作论文的搜集,总结分析实际教学案例,分别从钱梦龙“导练式”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主要理念、实际运用和价值影响这四个方面出发,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求对阅读教学中“训练为主线”的理念做出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论证,为当下我们青年教师的阅读教学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帮助。
目 录
一、引言 1
二、钱梦龙“导练式”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 1
(一)以练为主线——培养学生独立思维 1
1.训练内容的综合性 1
2.训练方法的多样性 2
3.阅读能力的针对性 2
(二)以导为方法——促进学生高效训练 3
1.教师引导需要面向学生 3
2.教师引导需要“羚羊挂角” 4
(三)导与练相互影响——协调师生主客体关系 4
三、钱梦龙“导练式”阅读教学的主要理念 5
(一)“导练式”阅读教学的基本定位 5
1.三主四式的导读法 5
2.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6
(二)“导练式”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 6
1.引导训练要结合学生发展水平 6
2.训练思维要贯穿阅读教学始终 7
四、钱梦龙“导练式”阅读教学的实际运用 7
(一)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7
(二)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9
五、钱梦龙“导练式”阅读教学的价值和影响 10
(一)“导练式”阅读教学理念的独特价值 10
1.读写能力的培养依靠反复训练 10
2.语言训练是阅读教学的根本基础 11
(二)“导练式”阅读教学理念的现实影响 11
1.纠正误区,“练”之有则 11
2.提高标准,“导”之有方 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
六、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5
钱梦龙“导练式”阅读教学研究
一、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发展,语文教学中的许多问题都不断引发教育者们的重视与反思,尤其突出的是教学理念的转变,特级教师钱梦龙就是“三主四式导读法”教学理念的开创者。本课题就主要针对现代教育学家钱梦龙先生所倡导的三主四式导读法——特别是关于训练的部分,进行一个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三主”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在此“导练式”正是从教学过程中确认了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统一的必然归宿。
钱梦龙老师在《我与语文导读法》中曾解释过“三主四式导读法”教学理念的诞生始末,是在积累了大量的课堂实践经验之后,所提炼的一套面向所有青年教师的“教学公式”。这在当时就引起了教育界的极大震动,因而不管从研究教育新理念的角度出发,还是从肯定教育界新变革的影响出发,对于钱梦龙“导练式”阅读教学的研究都有所发挥。
语文与其他学科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即语言规律的学习,而这必须由训练入手,也理应把训练作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基本线索。因此,在本文中,笔者将从其基本内容、主要理念,以及价值和影响三个方面入手,希望可以做出一份完整凝练的理念概括。
二、钱梦龙“导练式”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
“导练式”顾名思义,可以理解为教导和练习。但是其中的相关概念,却难以清楚把握,比如说,教师怎么教导?是主导还是辅导?亦或,学生怎么练习?练习的内容该如何把握?这一一许多,常年来都是凭借教学实践的经验或者说,熟能生巧的感觉来判断。因此,我们从钱梦龙老师的“导练式”阅读教学出发,分析并归纳了它的基本内容,即以练为主线、以导为方法、导和练相互影响。
(一)以练为主线——培养学生独立思维
以训练为主线,就要求教师合理合情地设计合适的训练内容——学生在训练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主体”和“主导”之间的关系,只有在一个组织恰当的训练过程中才能够得到和谐、辩证的统一。
1.训练内容的综合性
语文训练首先是以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为核心的听、说、读、写的综合性训练。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其中的“训练”,并不是狭义的练习,而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它应包涵了整个教学过程中所有的师生的双向活动。
因此,所有的训练必须以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为核心,而以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为前提,就必须要求教师安排综合的训练内容,否则就可能变成一种教育价值不高的机械性操练。
例如在《我的叔叔于勒》(苏教版九年级上册)一文中,钱梦龙老师在分析“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句话时,如果不能在“读”的训练中引导学生自然地思考:“我”为什么要“心里默念”而不说“我想道”?为什么使用不同称谓来重复称呼于勒?为什么最后还要加一个“亲”字?如此安排称呼排列的顺序又有何好处?等等问题,不能把简单的文本分析深入到语言训练的领域,扩大学生的思维容量,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训练内容的综合性,将训练不仅浮在简单理解的层面,更要深潜下去,利用多种领域的感知,将抽象的文本知识转化成形象具体的情感情绪,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训练方法的多样性
为了达成训练的目的,教师必须关注训练方法的多样性,除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之外,更是由训练目标是多样性决定的。
训练的目标不仅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动力、提高素质,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操、个性,乃至塑造一个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认为,优秀的教师不仅向学生“奉送真理”,更能引导学生去“发现真理”。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求知训练,才能获得 “发现真理”的能力,换句简单的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0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