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的对比艺术

摘 要 《儒林外史》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它是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堪称是中国小说史上讽刺艺术的最高峰。其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中国文学史上,同时更是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将把《儒林外史》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从表现方法和表现技巧上研究《儒林外史》的讽刺笔法,详细分析全书不同类型的儒林士子、官僚乡绅以及市井乡民。通过对比艺术进行深入阐述,并挖掘出作者吴敬梓对当时现实生活的理性思考。本文主要包括以下部分:第一部分表明本文研究的对象、思路和方法及意义。第二部分是关于《儒林外史》运用对比手法之处的统计和分类。第三部分是《儒林外史》中人物形象的对比艺术。第四部分是《儒林外史》中小说语言中的对比艺术。第五部分是对《儒林外史》的环境刻画的对比艺术的探析。最后为结语,概括了本论文的基本观点。
目 录
序 言 1
一、研究对象 1
二、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
三、研究的意义 2
第一章 《儒林外史》运用对比手法之处的统计和分类 3
第一节 《儒林外史》运用对比手法之处的统计 3
第二节 《儒林外史》运用对比手法之处的分类 5
第二章 《儒林外史》中人物形象的对比艺术 9
第一节 《儒林外史》中同一个人物身上的前后对比 9
第二节 《儒林外史》中名士杜慎卿与不入局的杜少卿的对比 10
第三节 《儒林外史》中不同身份的女性人物的对比手法 11
第三章 《儒林外史》中小说语言中的对比艺术 13
第四章 《儒林外史》的环境刻画的对比艺术 15
结束语 17
致 谢 18
参考文献 19
序 言
《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出身于官僚世家,后家道中落,看遍世态炎凉,尝尽人情冷暖,移居南京。该书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深入描绘了一幅社会百态众相的浮世图景,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讽世力作。小说矛头所向各色人物形象,尤其是以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讽刺之切,不虚美,不隐恶,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其文学成就可谓是当之无愧的一部“时代定型没落的科举制的史诗”。
一、研究对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儒林外史》全篇共56回,本文主要是研究《儒林外史》艺术贡献中的表现手法,即是对小说中大量对比艺术的分析探究。《儒林外史》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讽刺之书,其评点亦是从不同角度为其思想艺术做了精辟的评述。其中卧闲草堂本(简称卧评)出现最早且影响最大。卧评在第一回回评中说“‘功名富贵’四字,是全书第一着眼处”;在第二回回评中说“‘功名富贵’四字,是此书之大主脑”。又有闲斋老人的《儒林外史序》(简称闲序)做出了如是评价“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可见,《儒林外史》主旨所在便是“功名富贵”,更是以此为线索,安排不同人物对功名富贵的不同态度来结构全书。这种独树一帜的新的小说结构形式,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这样肯定到“惟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初步综观《儒林外史》的主旨和线索结构,不难发现其在艺术上的主要贡献最为突出的一点即是独特、鲜明的讽刺艺术,而这讽刺艺术又表现为——夸张手法的极致发挥、对比反差的大量运用、悲喜剧的杂糅与突转。 而本文所针对的便是大量对比艺术,通过两种截然不同的矛盾双方的对立,形成强烈反差,毋须刻意点明受众就挖掘出赤裸的本质,辛辣讽刺一击即中。
二、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儒林外史》是章回体小说,本文的研究思路首先是研读《儒林外史》文本并追寻文中运用对比手法之处,具体根据回目进行,罗列各个回目中的对比艺术或是相关回目中相互联系的对比手法,简明扼要地统计于一表,继而按照表中内容以不同角度来作出分类。其次是在以上作出的分类中列举出最精彩最具有表现力的典型,详细阐述对比艺术这种表现手法的艺术特色和作用。然后尽可能的挖掘出这些典型的社会现象所要传达的思考反思。最后总结其艺术特点和内在思想,进一步完善认知《儒林外史》在小说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研究的意义
《儒林外史》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慼而能谐,婉而多讽,是作者吴敬梓描写出了一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生活现状和命运,以那么一群被束缚被扭曲的儒林士子为讽刺矛头,展现了整个社会的颓败,极具醒世之意。那么《儒林外史》是怎样发出力度如此之强的讽刺的呢?卧评第四回回评说《儒林外史》是“直书其事,不加断语,其是非自见”,全没有作者的主观干预,看官读者阅后便一目了然。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如是说“则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诚微词之妙选,亦狙击之辣手也”,欲加以讽刺却毋需贬词,妙选微词却能犀利辛辣,真可谓信手拈来便一击即破,境界之高妙。众多文人学者对《儒林外史》的研究多是集中在小说中的知识分子人物形象上,对如何展现讽刺效果的艺术手法的研究是不多的。《儒林外史》之所以能够刻画出饱满鲜明的人物典型,其中与吴敬梓式的独特艺术风格密切相关。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了解学习吴敬梓先生高超的讽刺艺术技能,也能有助于对整部小说内涵的解读。
第一章 《儒林外史》运用对比手法之处的统计和分类
《儒林外史》卧闲草堂本(卧评)和闲斋老人序(闲序)都极力赞赏其讽刺艺术,归纳出了作者吴敬梓运用讽刺艺术的三项原则:真实性原则、悲喜剧交融原则、含蓄性原则。
本文主要研究的便是第三条原则——含蓄性原则。含蓄一词,意为言语含而不露,耐人寻味,情感不易流露,简单的说便是不直白地揭露。这样笔法作者到底是如何浸透其强烈抨击讽刺之意在文字之中的,主要在于《儒林外史》的讽刺手法多种多样。其中,对比手法用得尤其普遍,尤其灵活。对比手法是通过矛盾双方的对立,把双方自然而然地放在一个平面内,突出某一方的不合理,受众可以很容易的分辨出好与坏。
第一节 《儒林外史》运用对比手法之处的统计
《儒林外史》中普遍灵活地运用了对比手法,下面是笔者归纳统计地涉及到对比手法之处。
涉及人物
涉及回目
对比情节
周进 梅玖
第二回
第三回
第七回
周进未仕:梅玖用一字至七字诗嘲笑他
周进入仕:梅玖为免责罚 攀认周进为师
范进 胡屠户
第三回
范进中举前:大骂穷鬼 借盘缠被骂了个狗血喷头
范进中举后:亲热地喊贤婿老爷 各种奉承
僧官慧敏 张静斋
第四回
佃户何美之与慧敏的对话
和尚与慧敏的对话
严贡生(严致中)
第四回
第五回
第六回
严贡生自说为人如何如何率直
后紧邻告官:猪的归属问题
后装病算计免船资 谋夺兄弟家产
范进
第四回
范进丁母忧 知县汤奉摆酒请吃饭
一面只用竹筷 一面又吃大虾元子
范进 蘧景玉
第七回
范进身为学道 却不知苏轼为何人
荀玫 王惠 陈和甫
第七回
王荀二进士 竞信关帝作《西江月》
王惠 蘧景玉
第八回
前任蘧太守衙门里三声:吟诗声、下棋声、唱曲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08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