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与庭长夫人的比较研究
摘 要《包法利夫人》是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福楼拜的代表作和成名作,克拉林创作的《庭长夫人》深受《包法利夫人》的影响,刚一问世,就受到了许多人的否定,并被指责为《包法利夫人》的翻版。两部作品讲述的故事相似而不相同,两位女主人公都渴望爱情却不能拥有幸福的婚姻,婚外情让她们尝到了所谓的爱情却也给她们带来了悲剧。但两位主人公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面对不同的人和事,因此,她们的悲剧原因也是不同的。从写作手法上来看,克拉林推崇的自然主义和福楼拜所主张的“客观写作”在一定程度上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将从情节设置、人物刻画和写作手法等方面对这两部经典作品进行解读,并比较两者的异同。
Key words: Madame Bovary; The Regents Wife; naturalism; "objective writing"目 录
导 言 1
第一章 自然主义的语言风格 2
第一节 福楼拜的自然主义观点 2
第二节 克拉林的自然主义观点 4
第二章 人物塑造 6
第一节 包法利夫人的幻想与现实 6
第二节 庭长夫人的欲望与道德 7
第三章 悲剧的命运 9
第一节 悲剧原因 9
第二节 悲剧魅力 10
结束语 12
致 谢 13
参考文献 14
导 言
在文学史上,福楼拜独树一帜,他提出的“客观写作”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中国,李健吾先生可谓福楼拜的知音,他的著作《福楼拜评传》以灵动峭拔的文字极力状写福楼拜的艺术追求及其敏感细腻的内心世界。这本书对《包法利夫人》作了详细的解读,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
包法利夫人作为一个经典的文学形象,不同时代的学者都从自己的角度对其进行过解读和研究。而现存的对包法利夫人的比较研究中,大多是将其与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或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进行比较。庭长夫人与包法利夫人在一定程度上也很相似,但却鲜少有人将这两者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因此这方面的研究还较为欠缺。
《包法利夫人》和《庭长夫人》这两部名著无论是在写作手法、人物刻画,还是在情节设置上,都具有可比较之处。从写作手法上看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两部作品都有明显的自然主义倾向。从情节上看,两位女主人公同样都是年轻貌美的少妇,却不能拥有美满的婚姻,经历了婚外恋,最终以悲剧收场。她们渴望爱情,却又得不到真正的爱情,被男人玩弄于鼓掌之中。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细细探讨和解读。爱玛深受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终日耽于幻想。婚前的她以为婚后的生活都如书中描写的贵族生活一般,因此,她几乎没有考虑就嫁给了包法利。尤其是参加了渥毕萨尔的舞会之后,她窥见了荣华富贵,见识了上层人士的生活,那正是书里所描述的景象,她内心对奢靡生活的向往渐渐被唤醒。她总是幻想过上书里所描述的贵族生活,而她的平庸的丈夫查理无法满足她,她选择了出轨。与其说她是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倒不如说她是受不了生活的平淡,通过婚外情来寻求刺激并模仿贵族生活。不同于爱玛的不切实际,安娜则是为了拒绝另一门婚事才草率地嫁给了法庭庭长。这种没有爱情且年龄悬殊的婚姻,注定了她不会拥有幸福美满的生活。婚后的安娜感到内心孤独,精神空虚,因此,面对梅西亚,她虽内心抗拒,最终却还是被情欲打败。和爱玛的情人罗道耳弗一样,梅西亚追求安娜是出于虚荣,而不是发自内心的爱情。因此,爱玛和安娜都免不了被抛弃的结局。两位女主人公的悲剧不仅仅是她们自己造成的,更是当时的社会所促使的。面对男权社会的压迫,爱玛和安娜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反抗,虽然结局失败了,但她们的斗争精神带给读者的崇高美正是这两部作品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自然主义的语言风格
19世纪,浪漫主义小说渐渐被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风头盖过,《包法利夫人》这部作品就是对浪漫主义小说的清算。60年代,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发展到极端,出现了自然主义小说。《包法利夫人》和《庭长夫人》都有明显的自然主义倾向。
自然主义是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一种倾向。作为创作方法,自然主义不仅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夸张、抒情等主观因素,又反对批判现实主义对现实生活的典型概括,而追求绝对的客观性,崇尚对现实生活的表面现象作记录式的写照,并企图以自然规律特别是生物学规律解释人和人类社会。但笔者认为,在文学艺术的领域中,并不存在绝对的客观性。艺术应当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而不是机械地描摹生活本身。因此,自然主义存在一定的缺陷。
说到自然主义,就不得不提这一流派的创始人和领袖左拉,他认为文学应当保持绝对的中立和客观。自然主义作家要做一个“科学家”,以科学家般的严谨对待所描写的事物,并对其采取无动于衷的态度。“左拉看重科学,到了这般地步,命名他的流派为自然主义,‘自然主义者’的前身是博物学者,在法文只是一个字。不幸是左拉强调科学方法的时候,经常忽略文学本身的特征。”自然主义仅仅满足于记录现实生活的表象,不去深入地揭示事物的本质,探求必然的真理,势必削弱作品的思想内容。
另外,左拉指责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中的英雄人物是夸张的产物,是一种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表现,他提倡写平庸的人,写小人物的生活,而不是用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人物。
第一节 福楼拜的自然主义观点
法国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发源地,1830年,司汤达发表长篇小说《红与黑》,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由此产生。19世纪60年代之后,西欧的批判现实主义开始走下坡路,欧洲文坛上出现了自然主义的流派标志着这一资产阶级艺术潮流的败落。《包法利夫人》发表于1857年,正是批判现实主义衰落而自然主义兴起的时期。而福楼拜正是批判现实主义向自然主义转变,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
福楼拜在50年代初就提出了某些自然主义观点,并被左拉称为“自然主义之父”。他坚持主张艺术摆脱意识形态的支配, 认为描写不偏不倚,就可以达到法律的威严和科学的精确性。他最后的作品是未完成的小说《布瓦尔和佩居谢》,为了写作这部小说,福楼拜阅读了1500多本科学著作,小说里充满各类科学术语,以渊博的知识和辛辣的讽刺形成了它的独特风格,这部作品所涉及和应用到的科学知识,绝不少于任何一部自然主义小说。他的《包法利夫人》也透露出明显的自然主义迹象,即注意使用直接观察或间接获得的材料,注重对人物的生理学分析。
为了强调在作品中保持中立和客观,福楼拜更是提出了“客观写作”。他在给乔治桑的信中写道:“我对于把自己的情思写在纸上非常厌恶。我甚至认为,作家对任何事都无权发表自己的看法。”福楼拜追求的写作境界就是一方面在叙述过程中删除自己的痕迹,不加评判和裁断,另一方面又要融入个人情感,即作者和人物在情感上融合在一起,但这种融合是体现在创作过程中的。因此,作者既要消失又要无处不在,“实际上,福楼拜‘客观化’的本质恰是‘主观化’”。龚古尔兄弟曾说:“在《包法利夫人》这部无人称小说里,作者的个性隐蔽得很深。”在作品中,福楼拜摈弃了个人态度,杜绝了议论和见解,但他与包法利夫人却又是零距离的,因此他宣称“包法利夫人就是我”。正是因为福楼拜的这一理论,使他与司汤达、巴尔扎克等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有了明显的区别。
Key words: Madame Bovary; The Regents Wife; naturalism; "objective writing"目 录
导 言 1
第一章 自然主义的语言风格 2
第一节 福楼拜的自然主义观点 2
第二节 克拉林的自然主义观点 4
第二章 人物塑造 6
第一节 包法利夫人的幻想与现实 6
第二节 庭长夫人的欲望与道德 7
第三章 悲剧的命运 9
第一节 悲剧原因 9
第二节 悲剧魅力 10
结束语 12
致 谢 13
参考文献 14
导 言
在文学史上,福楼拜独树一帜,他提出的“客观写作”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中国,李健吾先生可谓福楼拜的知音,他的著作《福楼拜评传》以灵动峭拔的文字极力状写福楼拜的艺术追求及其敏感细腻的内心世界。这本书对《包法利夫人》作了详细的解读,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
包法利夫人作为一个经典的文学形象,不同时代的学者都从自己的角度对其进行过解读和研究。而现存的对包法利夫人的比较研究中,大多是将其与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或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进行比较。庭长夫人与包法利夫人在一定程度上也很相似,但却鲜少有人将这两者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因此这方面的研究还较为欠缺。
《包法利夫人》和《庭长夫人》这两部名著无论是在写作手法、人物刻画,还是在情节设置上,都具有可比较之处。从写作手法上看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两部作品都有明显的自然主义倾向。从情节上看,两位女主人公同样都是年轻貌美的少妇,却不能拥有美满的婚姻,经历了婚外恋,最终以悲剧收场。她们渴望爱情,却又得不到真正的爱情,被男人玩弄于鼓掌之中。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细细探讨和解读。爱玛深受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终日耽于幻想。婚前的她以为婚后的生活都如书中描写的贵族生活一般,因此,她几乎没有考虑就嫁给了包法利。尤其是参加了渥毕萨尔的舞会之后,她窥见了荣华富贵,见识了上层人士的生活,那正是书里所描述的景象,她内心对奢靡生活的向往渐渐被唤醒。她总是幻想过上书里所描述的贵族生活,而她的平庸的丈夫查理无法满足她,她选择了出轨。与其说她是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倒不如说她是受不了生活的平淡,通过婚外情来寻求刺激并模仿贵族生活。不同于爱玛的不切实际,安娜则是为了拒绝另一门婚事才草率地嫁给了法庭庭长。这种没有爱情且年龄悬殊的婚姻,注定了她不会拥有幸福美满的生活。婚后的安娜感到内心孤独,精神空虚,因此,面对梅西亚,她虽内心抗拒,最终却还是被情欲打败。和爱玛的情人罗道耳弗一样,梅西亚追求安娜是出于虚荣,而不是发自内心的爱情。因此,爱玛和安娜都免不了被抛弃的结局。两位女主人公的悲剧不仅仅是她们自己造成的,更是当时的社会所促使的。面对男权社会的压迫,爱玛和安娜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反抗,虽然结局失败了,但她们的斗争精神带给读者的崇高美正是这两部作品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自然主义的语言风格
19世纪,浪漫主义小说渐渐被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风头盖过,《包法利夫人》这部作品就是对浪漫主义小说的清算。60年代,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发展到极端,出现了自然主义小说。《包法利夫人》和《庭长夫人》都有明显的自然主义倾向。
自然主义是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一种倾向。作为创作方法,自然主义不仅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夸张、抒情等主观因素,又反对批判现实主义对现实生活的典型概括,而追求绝对的客观性,崇尚对现实生活的表面现象作记录式的写照,并企图以自然规律特别是生物学规律解释人和人类社会。但笔者认为,在文学艺术的领域中,并不存在绝对的客观性。艺术应当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而不是机械地描摹生活本身。因此,自然主义存在一定的缺陷。
说到自然主义,就不得不提这一流派的创始人和领袖左拉,他认为文学应当保持绝对的中立和客观。自然主义作家要做一个“科学家”,以科学家般的严谨对待所描写的事物,并对其采取无动于衷的态度。“左拉看重科学,到了这般地步,命名他的流派为自然主义,‘自然主义者’的前身是博物学者,在法文只是一个字。不幸是左拉强调科学方法的时候,经常忽略文学本身的特征。”自然主义仅仅满足于记录现实生活的表象,不去深入地揭示事物的本质,探求必然的真理,势必削弱作品的思想内容。
另外,左拉指责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中的英雄人物是夸张的产物,是一种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表现,他提倡写平庸的人,写小人物的生活,而不是用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人物。
第一节 福楼拜的自然主义观点
法国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发源地,1830年,司汤达发表长篇小说《红与黑》,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由此产生。19世纪60年代之后,西欧的批判现实主义开始走下坡路,欧洲文坛上出现了自然主义的流派标志着这一资产阶级艺术潮流的败落。《包法利夫人》发表于1857年,正是批判现实主义衰落而自然主义兴起的时期。而福楼拜正是批判现实主义向自然主义转变,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
福楼拜在50年代初就提出了某些自然主义观点,并被左拉称为“自然主义之父”。他坚持主张艺术摆脱意识形态的支配, 认为描写不偏不倚,就可以达到法律的威严和科学的精确性。他最后的作品是未完成的小说《布瓦尔和佩居谢》,为了写作这部小说,福楼拜阅读了1500多本科学著作,小说里充满各类科学术语,以渊博的知识和辛辣的讽刺形成了它的独特风格,这部作品所涉及和应用到的科学知识,绝不少于任何一部自然主义小说。他的《包法利夫人》也透露出明显的自然主义迹象,即注意使用直接观察或间接获得的材料,注重对人物的生理学分析。
为了强调在作品中保持中立和客观,福楼拜更是提出了“客观写作”。他在给乔治桑的信中写道:“我对于把自己的情思写在纸上非常厌恶。我甚至认为,作家对任何事都无权发表自己的看法。”福楼拜追求的写作境界就是一方面在叙述过程中删除自己的痕迹,不加评判和裁断,另一方面又要融入个人情感,即作者和人物在情感上融合在一起,但这种融合是体现在创作过程中的。因此,作者既要消失又要无处不在,“实际上,福楼拜‘客观化’的本质恰是‘主观化’”。龚古尔兄弟曾说:“在《包法利夫人》这部无人称小说里,作者的个性隐蔽得很深。”在作品中,福楼拜摈弃了个人态度,杜绝了议论和见解,但他与包法利夫人却又是零距离的,因此他宣称“包法利夫人就是我”。正是因为福楼拜的这一理论,使他与司汤达、巴尔扎克等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有了明显的区别。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