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丰县墟上村生育偏好的社会学分析(附件)

关于农民生育偏好的问题,传统的生育理论都是围绕着“男性偏好”来展开,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民的生育偏好观念正在逐渐发生改变。2015年10月,我国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与少子化问题,正式作出了全面开放二孩的重要决策,而生育政策的转变必然对农民的生育偏好产生新的影响。为了对当前我国农民生育偏好有直观的认识,通过对墟上村100名育龄妇女及其家庭成员的生育偏好的调查发现,传统文化、经济发展、养老模式的转变及生育政策的变化都在深刻的影响着我国农民的生育偏好。传统的生育观念中重男轻女的思想虽然有所减弱,但是仍然对农民的生育观念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经济的发展养老模式的转变让农民的生育偏好选择更加理性。而“全面二孩”政策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影响程度则不同。针对农民生育偏好的现状,运用社会学理论对其进行分析,通过布迪厄场域理论构建整体研究框架,社会互动理论解释传统生育偏好影响至今的原因,以及在经济发展下农民在生育偏好上的理性选择,旨在通过将各个理论结合起来对当前我国农民生育偏好做全方面的解释。关键词 农民,生育偏好,“全面二孩”,社会学分析目 录
1 引言1
2 墟上村农民的生育偏好现状2
2.1 “何时生”——生育时间偏好3
2.2 “生多少”——生育数量偏好4
2.3 “生什么”——生育性别偏好5
3 墟上村农民生育偏好的影响因素5
3.1 传统文化的影响5
3.2 经济发展的影响6
3.3 养老模式转变的影响6
3.4 “全面二孩”政策的影响7
4 墟上村农民生育偏好的社会学分析8
4.1 布迪厄实践理论视域下的解读8
4.2 社会互动理论视域下的解读10
4.3 理性选择理论视域下的解读11
致谢13
注释14
参考文献15
附录117
1 引言
对于农民的生育偏好,大致可以从“生多少”、“生什么”、“什么时候生”三个方面考察,现有的理论和分析框架基本是围绕着“生男而多生”、“生男而早生”的偏好及行为来建构[1]。农民的生育偏好往往受到多个方面的影响,是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传统文化的影响,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1
致谢13
注释14
参考文献15
附录117
1 引言
对于农民的生育偏好,大致可以从“生多少”、“生什么”、“什么时候生”三个方面考察,现有的理论和分析框架基本是围绕着“生男而多生”、“生男而早生”的偏好及行为来建构[1]。农民的生育偏好往往受到多个方面的影响,是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传统文化的影响,经济发展的影响,养老模式转变的影响等,我国学者从各个方面对农民生育偏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比如很多学者将我国农民生育偏好的主要原因归于传统文化的影响,认为生育文化是由种族绵延、传宗接代的文化所决定的。而这种思想导致我国农村的“丁崇拜”[2],即重男轻女思想,我国传统文化对生育偏好的影响则可以概括为一种“男性偏好”。还有的学者从经济方面分析了农民生育偏好的原因,运用经济人假设的理论,分析认为由于养男孩的成本效用更高,导致了在社会中人们会更加偏向于生男孩,以此解释农民生育偏好中的男性偏好问题。从以上的观点中可以发现传统农村生育观研究的中心都围绕着“男性偏好”而来,可以把这些理论看作为传统生育偏好理论,然而伴随着当前时代的发展,当前我国农民的生育偏好正在逐渐发生转变,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认为生男生女都一个样,或者偏向于一儿一女这种较为平衡的生育结构[3]。在这之中,经济发展、计划生育,养老模式的转变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需要从新的角度来研究农民生育偏好的问题,并且将各个影响因素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从而对我国农民的生育偏好问题有更全面的认识。
根据卫计委2015年7月份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16.5%,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降低0.1个百分点,低于世界平均26%的水平。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不断上升,从2010年得13.3%提高到2014年到15.5%。同时,劳动年龄人口从2011年开始连续三年出现净减少,老龄化加速与少子化并存的人口结构问题十分严重。过去30年我国的经济发展得益于人口红利,但由于少子老龄化,将会不可避免的进入人口负债阶段。因此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少子化的挑战,2015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作出了“全面二孩”重要决策:“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少子化行动”。人的生育行为即要受国家宏观生育政策的影响,也要受个体微观生育偏好的影响。而“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势必将会对我国农民的生育偏好产生新的影响。本文将研究在“全面二孩”政策的背景下,农民生育偏好的现状,以及这种现状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充分的社会学分析与解读。
研究需要由点及面,从小范围入手,为此需要进行实地考察,调查所选择的地点为江西省墟上村,这里是笔者的故乡。通过对调查对象的上门调查,运用问卷及非结构访谈的调查方式,获得农村地区育龄妇女及其家庭成员的生育偏好的一手资料,通过对资料的整理与数据分析,从而对该地区的生育偏好现状有直观的认识,才能对其进行社会学分析。
2 墟上村农民的生育偏好现状
研究选择的地点为江西省墟上村,该地区在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全地区人口约为4700人,男性人口占总数的52.7%,女性人口占47.3%,性别比从111.06上升到111.52,年龄构成中0-14岁人口占21.08%,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7.16%,同之前第五次普查数据相比,0-14岁人口下降了6.75个百分点,65岁以上的人口上升了1.8个百分点。近年来这些比重仍然在增长,可见当地老龄化、少子化及男女比例失衡问题都在逐渐严重。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方式和非结构式访谈的方式,选取墟上村110户家庭的育龄妇女和家庭成员作为样本,即为调查对象,然后对其进行有目的的上门调查。由于调查对象的文化水平存在差异,调查对象的理解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为了保证调查质量,在一些调查问题上需要对调查对象进行讲解,或者在调查方式上进行选择,根据其情况来决定采取问卷还是访谈。同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22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