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童小说中的“南方”

题目论苏童小说中的“南方”[20191216163913]
内容摘要:纵观苏童的小说,“南方”世界充满了独特的魅力。以“枫杨树”系列与“香椿树街”系列小说为例,无论是其人物意象、风物意象还是颜色意象都突出了苏童“南方”世界特有的堕落、阴暗与忧伤,尽管如此,它还是带给人一种糜艳之美,让人为之沉醉。本文从传统文化与个人童年经验两方面出发,分析了苏童式“南方”产生的原因,并论述了苏童在“南方”影响之下所形成的独特叙事结构以及在文字中流露出的孤独意识。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苏童小说“南方”溯源影响
目 录
一、引言 1
二、苏童笔下的“南方” 1
(一)堕落的南方“游丝” 2
(二)鲜活的南方物象 4
三、苏童式 “南方”的溯源 7
(一)苏童于南方的对立情绪 7
(二)生活体验 8
(三)传统文化的影响 9
四、“南方”锻造下的苏童 10
(一)独特的叙事结构 10
(二)孤独意识的流露 12
五、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论苏童小说中的“南方”
一、引言
南方在我们的脑海中是一个模糊的地域概念,它大概是指江南一带,因此我们对南方的印象也多指对江南的感受。江南恬静而淡雅,温柔而细腻。“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应该是对江南最贴切的形容了。古往今来,描写江南风光、江南人文的作品更是数不胜数。失意东坡牵着瘦马在残阳下姗姗而来,写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的邂逅成就了千年的叹惋,化蝶双飞的爱情又安慰了多少伤心寂寞的灵魂,江南是我们心底最柔软的一方净土。气候宜人的传统南方带给我们的是温暖安静,然而这个恰恰是苏童笔下南方有意无意回避的。纵观苏童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苏童小说中的“南方世界”带有明显的江南吴越一带的地域色彩。南方的细雨绵绵、清风徐徐也磨砺出苏童细腻而敏感的感觉和心理,这也造就了他笔下与众不同“南方世界”。无论是激情飞扬的枫杨树故乡,还是曲折唯美的香椿树街都让人沉浸其中,不可自拔。苏童的“南方”究竟有何魅力,能让我们如此陶醉?本文主要从三方面就行探讨,首先通过对人物、风物等意象的分析来论证苏童笔下的“南方”是阴暗潮湿的,其次分析苏童式“南方”的溯源,最后阐述“南方”世界对苏童创作的影响。对于苏童“南方世界”的探究,本文主要立足于具有代表性的“枫杨树”系列作品和“香椿树街”系列作品。
二、苏童笔下的“南方”
苏童一而再地在小说中描绘着“南方”,生动地叙述着一则又一则关于“南方”的故事。一方面,就苏童的个人经历来说,他在苏州出生,定居于南京,他的大部分生活以及文学创作时期都在南方。另一方面,他的文学作品中多以南方为叙述背景,南方的人、事、物,都是他作品中的主角。而这些也就逐渐形成了具有“苏童式”特色的南方世界。
苏童带着自己独有的感受为我们描绘了他心中真实的南方世界。无论是从人物形象的剖析上,风物意象的选择上,还是色彩意象的想象上,他都用自己的叙述方式,为我们展现一个充满罪恶、糜烂颓废、阴暗忧伤的南方。也许这样的残忍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但笔者认为,也正是这样的与众不同的特色才能让他所营造的晦暗、悲戚的感觉萦绕在人们心间,让充满阴冷,腐朽气息的残缺的南方一直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中,这就是苏童式的南方的独特魅力。
(一)堕落的南方“游丝”
在苏童小说中塑造了大量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些造型逼真的人物形象是构成“南方世界”的重要一环,因此人物形象的特征也自然而然成为“南方”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苏童笔下的人物形形色色,大致可分为三类:旧城少年、逃亡者、渐次枯萎的女人。他们生活在封闭孤独、糜烂阴暗的环境里,企图对悲惨的命运做出抗争,最终却只能回归无望的原点。他们就如飘荡在人世间没有归宿的“孤魂”一样,做着浑浑噩噩、任人命运摆弄的玩偶。根据南方漫天飞舞的柳絮柳丝,笔者形象地称他们为堕落的“游丝”。
1.旧城少年
苏童对香椿树街少年的描写是细腻而敏感的,从《桑园留恋》到《城北地带》再到后来的长篇小说《河岸》,苏童都以南方为叙述背景,记述了一个个绝望的,没有收获的童年生活。其实这与苏童本身的童年经历也是有关系的,小说中的人物身上也或多或少地有童年伙伴的影子。这也正是苏童小说能引起一代人内心共鸣的魅力所在。李达生、左林、小拐,这些街头少年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挥之不去。在说到自己笔下的少年时,苏童是这样说的“一条狭窄的南方老街(后来我定名为香椿树街)一群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南方少年,不安定的情感因素,突然降临于黑暗街头的血腥气味,一些在潮湿的空气中发芽溃烂的年轻生命,一些徘徊在青石板路上的扭曲灵魂,从《桑园留恋》开始,我记录了他们的故事以及他们摇晃不定的生存状态”。在本文中,笔者试图沿着苏童的记叙轨迹,进而探讨旧城少年的生活状态,从而剖析他们所处世界的一些特点。
生活在香椿树街的少年有一些共同的行为特点,那就是举止的粗俗与无理。这不仅仅是指少年,生活在这条街上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毫不例外。这些生活习惯对少年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而外在的表现就是行为动作的盲目与随心所欲。表现之一在于少年内心深处的暴力倾向。他们的脑子里毫无责任意识,这也使得他们的性格中添加了许多“凶狠”、“残暴”的成分。在遇到问题时,他们放弃思考与理智,采取最原始的方式——武力解决,最常见的就是打架斗殴。他们似乎只有在血腥中才能获得满足与快感。表现之二在于性的冲动。苏童将少年内心深处朦胧的情欲与那莫名的骚动表现的淋漓尽致,然后这种原始的本能失去了原有的浪漫与温馨,取而代之的是以邪恶淫荡的暴力。《城北地带》中,丧失理智的红旗在没有思考的情况下将美琪奸污,对于美琪的反抗,他采取了粗暴的行动。《舒家兄弟》中的舒工在见到涵丽时,内心总有一股莫名的冲动,这使他做出了荒唐的勾当,致使涵丽怀孕。在人生最美好的年纪,这些旧城少年没有在校园里接受应有的教育,没有在父母的呵护下慢慢成长,他们的青春其实是没有收获的。这些“冲动血腥”的少年也就成了香椿树街的一景,使得 “南方世界”充满了血腥与暴力,成为阴暗、糜烂的代名词。
2.逃亡者
拜读苏童的文字,你会发现他所描绘的人物真的是千差万别,有风情万种的妓女,有朴实无华的农民,有血气方刚的少年,有狠心贪婪的地主但细看你会发现,他们都有着同一个追求,那就是逃离现有的命运束缚。顺着他们的足迹前行,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群逃亡者的背影。苏童曾说“逃亡好像是我所迷恋的一个动作,人只有恐惧了,拒绝了,才会采取这样一个动作,这样一种与社会不合作的姿态,才会逃,我觉得这种动作或姿态是一个非常好的文学命题,这是一个非常能够包罗万象的文学主题,人在逃亡的过程中完成了好多所谓的人生价值和悲剧性的一面”。
正如苏童所说,人只有在恐惧和拒绝的情况下才会选择逃亡。《红粉》中的秋仪因拒绝改造而从解放军的手里逃走,《园艺》中的孔令丰因不满家庭压抑的氛围与父母冷漠阴暗的人性而做出反抗。这些人都是因为与生存环境的格格不入,才会选择逃亡来最为另一种生存方式,然而他们的逃亡,他们的反抗真的能对抗来自社会大环境的吞噬吗?并没有,他们的逃亡最终还是没能逃脱命运的黑手,等待他们的最终结局是回到孤独无望的原点。在长篇小说《米》中,人们选择逃离故乡去城市谋求生存,五龙就是他们中的代表。五龙因为灾难逃离故乡,在他的生命中“米”成为了主宰,是他一生的追求。然而被罪恶包围的他并没有能保持善良的本性,他也并没有因此生出悔意,因为强大的占有欲已控制了他的内心。但最终他并没有能真正的融入城市的生活,作恶的一生让他身心俱疲,以致在弥留之际他萌生出了回乡的念头。五龙的逃亡并没有带给他光明灿烂,逃亡带来的只不过是更深的陷落。
在苏童的作品中,这样的逃亡并不占少数,当逃亡得不到希望时,它就仅仅是个单一、无意义的动作。苏童这样的叙述使得我们所看到的“南方”成为了一个绝望孤独世界,笔者不禁感叹:“敢问路在何方?”
3.渐次枯萎的女人
苏童用独特的语言结构,叙述视角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令人痴迷的形象世界,其中成为苏童特色的“女性形象”一直为人所关注。他用柔美的文字刻画了女性的哀苦悲凉与沦落凄惨,他将红颜薄命这一历史宿命演绎得荡气回肠。一朵朵盛开的鲜花在他的笔下逐渐凋零,我们目睹着她们枯萎的整个过程,同情她们凄楚的人生,感叹她们不争的事实。
苏童笔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小说应该是《红粉》与《妻妾成群》,秋仪与颂莲成为了之中最有意味的女人。秋仪其实是桀骜不驯,拥有阳刚气质的女性形象,她却也将自己美好的幻想寄托在老浦的身上。命运给了她重重的一击,当她脱离翠云坊,走投无路时,她的男人选择了与其他女人生活,她只能选择自己独食苦果,无奈地选择对世俗生活妥协,逃不掉的是孤寂与落寞的陪伴。与秋仪不同,颂莲是学生出生,她向往爱情,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在父亲死后却也难逃被控制的命运,被送去陈家做了四姨太。姨太太们的“争宠”生活将她逐渐淹没,她也试图挣扎却还是被无形的巨大环境压力所吞噬。在她目睹了梅珊被弃井身亡后,他对男性的幻想彻底坍塌,一个鲜活的生命也就在晦暗孤独的世界里奄奄一息。两种不同的女人还是落得了同样的下场。女性之间的互相残杀,对男性的盲目崇拜,对男权的过度依赖,对金钱的依附是她们悲剧宿命的主要因素。苏童笔下的女性个个生若尤物,美丽动人,却都逃不过悲剧的结局。苏童用这一系列的女性形象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灰暗腐朽,残缺忧伤的“南方”世界。
(二)鲜活的南方物象
苏童小说中除了为我们展现了丰富的人物形象之外,还有与众不同的繁杂物象,他们又与故事情节完美地契合在一起,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去探视他笔下的“南方”特色。就其“枫杨树”系列与“香椿树街”系列作品来说,就含有了大量的动植物意象、风物意象与颜色意象。他们都拥有着美好的表象,却隐藏着罪恶的现实,这就演绎出一个真实的“南方”世界。
1.动植物意象
在苏童的小说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动物,猫、狗、金鱼、狐狸这些动物都有着吸引人的外貌,而苏童就是要借他们美丽的外表去讽刺那丑恶的现实。《罂粟之家》中美人刘素子整日与猫为伴,这无疑让我们感觉到猫与刘素子已融为一体,猫是充满诱惑的,她一次一次引诱男人犯罪,同时也不断履行着自己的悲剧命运。猫亦是孤独的动物,它的出现印证了刘素子精神世界的孤独空虚。《舒家兄弟》中的猫与舒农的命运也紧紧相连,他如猫,猫亦如他。舒农对于猫的认识起初仅限于她体态的轻盈和活动的自由,而当他发现了父亲的秘密之后,对猫的认识也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文中这样写道“舒农觉得周围的世界变了样,他发现自己真的像一只猫,被黑暗中又腥又涩的气息所迷幻,他咪呜咪呜地叫着,寻觅自己的一份食物”。之后的舒农真的像猫一样的生活,他与猫互相掩盖着,窥视哥哥约会、父亲偷情,最终像猫一样跳楼生亡。
猫的眼睛总会发出绿色的幽光,带给人一股阴寒的气息;猫轻快的动作、轻捷的身形,都让它充满的神秘感;在猫的发情期,夜夜的惨叫总让人毛骨悚然。由此来看,猫总与神秘、黑暗、性欲联系在一起。刘素子、舒农,他们神态、行为都与猫十分相似,而与之沾上关系都逃离不开死亡的命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32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