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曾几茶诗(附件)

摘 要宋代思想文化的不断发展与融合对宋代文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宋代帝王偏爱佛教,从而使得宋代禅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茶”本身无论从形象还是味道都富含清淡之意,这也使得“茶”成了宋代文人所吟唱的主要意向,宋代诗人几乎人人都写过关于茶的诗。曾几一生在官场漂泊许久,多次的贬谪使得他对于一些世俗之事看的十分淡然,曾几淡泊的心境与禅学有着莫大的关系。
目 录
1 引言 1
2 曾几茶诗的内容 2
2.1 茶禅诗 2
2.2 名茶诗 2
2.3 生活诗 4
2.4 友情诗 4
2.5 茶技诗 5
3 曾几茶诗产生的原因 6
3.1 “茶学”的兴盛 6
3.2 环境的影响 6
3.3 “禅学”思想的推动 8
4 曾几茶诗的艺术特色 10
4.1 诗歌的诗风 10
4.2 诗歌的语言 10
结 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3
1 引言
曾几(10841166),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江西赣州人士,曾客居河南洛阳,经历了北宋徽宗、钦宗,南宋高宗、孝宗四个朝代,宋徽宗时入朝。曾几任过很多官职,以财政和刑狱为主。绍兴八年(1138),因与秦桧意见不合,不久便被贬为广西转运副使,侨居上饶七年,“茶山居士”的名号也源于此地。绍兴二十五年秦桧去世,提升为浙东提刑。卒年八十二岁,谥号文清。[2]P1769赣州现有五条大街的文清路便以此命名。曾几现存有《经说》二十卷、文集三十卷,当然最为著名的便是《茶山集》。因为朝代的不断更替,曾几的诗歌在流传中不断缺失,在聚珍本《茶山集》中收录曾几诗歌8卷,共561首。其中古体诗有5首,近体诗有406首,绝句60首。
宋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一个高潮时期,这也为宋代茶诗数量之大种类之多提供了一个前提。曾几作为南宋初期诗坛承上启下的重要诗人,茶在曾几生活中占有主要地位。在曾几茶诗中,除了有茶类的介绍,有茶艺的展示还有与友人赠茶以促进情谊的茶俗,更有体现其轻松、闲适、低沉苦闷情绪。然而在曾几《茶山集》中所收录的诗歌并不全都是写茶的诗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曾几的田园诗、咏物诗、友情诗、爱国诗皆收录其中。曾几诗歌风格清淡活泼,其茶诗不仅丰富了他诗歌的内容,也体现出诗人的生活态度与人生情趣。
2 曾几茶诗的内容
曾几作为南宋诗坛承前启后的重要诗人,他的诗篇众多,现存诗篇最为重要的便是《茶山集》。曾几茶诗不单单只描写茶,还有一些描写茶类茶技,友人之间相互赠送,以及诗人的茶生活等内容主要分为五类。
2.1 茶禅诗
曾几一生在官场漂泊,内心本该感慨良多,但是他经常自己一人或与禅师一起参禅悟道,在参禅中解放自己。但也就是他时时参禅品茗的习惯,造就了曾几平静淡泊的心态,这在他的茶禅诗中有所体现如:《次雪峰空老韵二首》
雪峰僧中龙,此道谁与共。萧然两伽陀,不举似大众。独贻茶山老,以当蒲塞供。岩花与涧草,信手拈来用。
独享茶山茶,未对雪峰雪。须知千里间,只共一明月。陈家参玄天,道眼应一瞥。为语管城君,相从炽然说。[1]P60
诗中所出现的“伽陀”亦作“伽他”,佛陀在说佛法义理时,为免后世佛弟子忘记,所以以伽陀辅助用来弘扬佛法。这就体现出诗中诗人佛法的高深,而诗中“蒲团”、“岩花”、“涧草”等意向的出现与“茶”的结合。便塑造出品茗参禅的场景图。又如《题意大师房》
头白高僧心已灰,石菖蒲长水蕉开。庄严茗事炉烟起,不用关防俗子来。[1]P120
也体现出僧人参禅悟道时,常以茶伴其左右。而诗中出现的“石菖蒲”便是一味化湿开胃、醒神益智。防神昏癫痫、健忘耳聋的良药。“茶”本身就有醒神的效果,用熬过石菖蒲的水来煮茶效果自然更佳。由此不得不感叹古人智慧。
2.2 名茶诗
曾几的茶诗还出现了许多当时比较有名的茶的种类,如《述侄晌日铸茶》
宝胯自不乏,山芽安可无。子能来日铸,吾得且风炉。夏木啭黄鸟,僧窗行白驹。谈多转生睡,此味正时须。[1]P121
这首诗中出现的“日铸茶”又名“日注茶”此茶自宋朝以来便成了贡品。清代曾专门在日铸岭内辟“御茶湾”,每年采茶时节采制特级茶叶进贡康熙皇帝。在 《造侄寄建茶》
汝已去闽岭,茶酒犹粲然。买应从聚处,寄不下常年。洗涤卢仝椀,提携陆羽泉。无人分得好,更忆仲容贤。[1]P139
中出现的“建茶”因产于福建建溪流域而得名,在宋代历史上所属福建建州。辖区内以建茶、建盏、建本、建版、建木闻名于世。在建州一代的产茶区其代表的北苑贡茶是中国御贡史上最长的茶。又如《曾同季饷建溪顾渚新茶》
雨润梅黄后,风薰麦秀初。不持新茗椀,空枉故人书。顾渚琼糜似,闽溪玉食馀。吾宗重盟好,并以遗閒居。[1]P166
中出现的“顾渚茶”全名是“顾诸紫笋”根据唐代陆羽《茶经》所述:“唐代名茶,首推蒙顶茶,其次为湖、常二州的紫笋茶,其他则有神泉小团渠江薄片等。”[7]P117。曾几茶诗中出现的最名贵的茶是在《逮子得龙团胜雪茶两胯以归予其直万钱云》中出现的“龙团胜雪茶”
移人尤物众谈夸,持以趋庭意可嘉。鲑菜自无三九种,龙团空取十千茶。烹尝便恐成灾怪,把玩那能定等差。赖有前贤小团例,一囊深贮只传家。[1]P69
诗中“赖有前贤小团例,一囊深贮只传家”此处“前贤”指的便是欧阳修。此茶为龙凤团茶中的极品。据《宣和北苑贡茶录》所记:“惟白茶与胜雪,自惊蛰前兴后,浃日乃成,飞骑疾驰,不出中春,已至京师,号为头纲。”[7]P176,但遗憾的是此茶已经失传。还有在《张耆年教授置酒官舍,环碧散歩上园煎桃花茶》中出现的“桃花茶”
何许清尊对物华,广文官舍似僧家。向人只合供谈笑,领客犹能办咄嗟。光动杯盘环碧水,香随珠履上园花。公如不厌过从数,但煮东坡所种茶。[1]P85
顾名思义,此茶就是拿桃花来泡水当茶喝。其功效就是消食顺气,痰饮,积滞。“桃花茶”虽然听着普通,但是却深受大家喜爱。再有就是在《次曾宏甫社日赏海棠吴守宅且试新茗韵》里面的“饼茶”
一树深深地主家,外边谁复见秾华。却因社日治聋酒,得醉春时近眼花。著偻施朱俱惬当,吹风洗雨但惊嗟。酴釄芍药垂垂发,更试头纲一饼茶。[1]P166
据陆羽《茶经》所记:“荆巴间采茶作饼”[7]P23,即是我国关于饼茶的最早记载。唐、宋两代乃是我国饼茶生产的鼎盛时代,其制作方法一般经过采、蒸、捣、拍、焙、穿、封七道工序。诸如此类的诗在曾几茶诗中还有许多,这些茶都是在当时有名的茶品种的名字。 2.3 生活诗
曾几茶诗还有就是通过“茶”来描写生活,体现生活场景风貌的诗歌例如:《松风亭四首》
长卿壁四立,杜老茅三重。茶山穷次骨,憩寂以长松。直干以栋宇,清阴自帡幪。山泉落高处,审听是松风。
客至引幽步,步及松风亭。问亭何当作,笑视何足听。俗论哄蛙黾,市声殷雷霆。时来不洗耳,两眼为君青。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64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