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散文的辞格教学分析
内容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已明确提出有关语法修辞知识学习的要求,并且在附录中列举了常见的八种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散文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常见文体,散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部分,而辞格是散文中常出现的语法现象,辞格教学也成为散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部分。但是,如今的散文辞格教学普遍存在修辞格重复讲授、修辞格兼用情况处理不当、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因此,基于辞格教学的重要性及当前教学现状,试图从对部编教材与人教版、苏教版教材散文中出现的修辞格比较统计入手,结合当前散文辞格教学问题及中考修辞知识考察分析,总结部编版教材选编的散文的辞格特点,对当前散文辞格教学进行反思并且以两位名师的教学实录为例,总结当前辞格课堂教学应紧密结合散文分析,使用多种方式参与教学,层层引导学生分析并使辞格教学贴近生活,从而提高初中散文辞格教学水平。
目 录
一、引言 1
二、部编初中《语文》散文篇目中的修辞格 2
(一)教材散文篇目中修辞格的分布情况 2
1.八种修辞格分布情况 3
2.其他修辞格分布情况 5
(二)部编教材散文篇目中修辞格的分布情况分析 7
1.比喻、拟人辞格出现频率最高 7
2.辞格兼用现象明显 7
3.部编教材散文修辞格分布平均 8
三、初中散文辞格教学与反思 8
(一)散文辞格教学问题 8
1.修辞格重复讲授 9
2.修辞格兼用情况处理不当 9
3.修辞格教学形式单一 10
(二)当前初中散文辞格教学反思 10
四、初中散文修辞格教学策略 12
(一)遵循整体性原则 12
(二)构建散文辞格教学体系 12
(三)摆脱应试教学,丰富对辞格的感知 13
五、散文修辞格教学模块的实际教学 13
(一)于漪《春》教学实录分析 13
(二)肖培东《一棵小桃树》教学实录分析 14
(三)具体过程与方法探讨 14
1.层层引导学生分析 14
2.多种方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参与教学 14
3.紧密结合散文分析 15
4.辞格教学贴近生活 15
六、结语 15
附录一 17
附录二 19
附录三 21
附录四 24
附录五 40
附录六 56
附录七 73
附录八 83
附录九 84
附录十 88
参考文献 101
致谢 102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散文的辞格教学分析
一、引言
散文在定义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教材是教学的基础,2017年9月起江苏省停止使用江苏省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中小学开始统一使用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教材,在六册语文教材中共有散文93篇,足以见得散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修辞格”这个名称最早是唐钺在《修辞格》一书中提出,又称“辞格”、“语格”、“修辞方式”等。他把“修辞格”定义为:“凡语文中因为要增大或者确定词句所有的效力,不用通常语气而用变格的语法,这种地方叫做修辞格(又叫语格)”。陈望道先生认为:“把词语运用的可能性发扬大了,往往可以造成寻常文字、寻常文法以至寻常逻辑的新形势,使语辞呈现出一种动人的美丽,在修辞上有这种美丽的有两种,一种是比较同内容贴切的,其魅力比较深厚,叫做辞格。”王希杰先生认为:“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而有意识地偏离语言和语用常规之后,逐步形成的固定格式、特定模型。”修辞格只是修辞学的内容之一,但却是不可缺少、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假如修辞学忽视或舍弃了这部分内容,就是疏忽或放弃了这门科学研究重要责任的一个方面,可以说是旷职。
修辞格的使用价值极高,熟悉辞格并运用贴切可以增添语言辞彩,能有效提高表达效果,使语言焕发出无穷的魅力,增加语言的生动性,使读者感受到美感。此外,辞格更能使读者切实体会到语言背后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正因辞格有如此大的功用,作家常在行文中使用辞格充实自己的文章,更通过辞格将自己的心绪情思藏于文字之后等待读者的共鸣。
同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也补充修改了有关语法修辞知识学习方面的要求,提高了对辞格教学的重视度。教师要以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结合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进行指导和点拨,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而不提倡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理论和概念以及对知识系统的记忆。这是对教师的辞格教学提出的明确要求,逐渐摆脱应试式教学,立足于全篇课文,将辞格放入具体语言环境中分析,感受课文的韵味与意趣。
二、部编初中《语文》散文篇目中的修辞格
高辛勇先生在《修辞学与文学阅读》一书中提到过:“修辞学的重要内容是对‘辞格’的研究,辞格(比喻、排比、对偶等等)的应用能使文章具有特殊风格,能使文章活泼生动、具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依据各学段学生的学情制定的具体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将2001年版和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相比较,可以发现2011年版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的“具体建议”中直接增加了关于语法修辞知识具体规定的版块。同时,2001年版在“评价建议”中明确说明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而2011年版则将其修改为“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运用,其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因此,语法、修辞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是学生不可忽视的部分,同时,这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也逐渐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
(一)教材散文篇目中修辞格的分布情况
教材作为教学的依据,其编排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也对教学具有指导意义。笔者分别统计了部编版、人教版和苏教版每册教材中散文的篇目数量,整理出了下面的表格(见表211、表212、表213)。通过统计可发现,在部编语文教材中,共有散文93篇,比人教版少16篇,比苏教版少15篇,由此可见,虽然部编版教材中散文数量减少,但是散文在教材中的高地位十分稳固。对比部编教材与另两个版本的教材,也可以发现苏教版和人教版教材在八年级的两册教材中选编了大量的议论或说明性的散文,容易导致学生对散文产生审美疲劳并认为散文单调乏味因此失去学习兴趣。而部编教材编入的散文种类更丰富且各种类散文在各册教材中分布平均,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散文教学充满趣味性。此外,在此基础上,笔者对三个版本的散文中的修辞格进行统计分析,试图了解部编教材散文中修辞格的分布情况。
目 录
一、引言 1
二、部编初中《语文》散文篇目中的修辞格 2
(一)教材散文篇目中修辞格的分布情况 2
1.八种修辞格分布情况 3
2.其他修辞格分布情况 5
(二)部编教材散文篇目中修辞格的分布情况分析 7
1.比喻、拟人辞格出现频率最高 7
2.辞格兼用现象明显 7
3.部编教材散文修辞格分布平均 8
三、初中散文辞格教学与反思 8
(一)散文辞格教学问题 8
1.修辞格重复讲授 9
2.修辞格兼用情况处理不当 9
3.修辞格教学形式单一 10
(二)当前初中散文辞格教学反思 10
四、初中散文修辞格教学策略 12
(一)遵循整体性原则 12
(二)构建散文辞格教学体系 12
(三)摆脱应试教学,丰富对辞格的感知 13
五、散文修辞格教学模块的实际教学 13
(一)于漪《春》教学实录分析 13
(二)肖培东《一棵小桃树》教学实录分析 14
(三)具体过程与方法探讨 14
1.层层引导学生分析 14
2.多种方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参与教学 14
3.紧密结合散文分析 15
4.辞格教学贴近生活 15
六、结语 15
附录一 17
附录二 19
附录三 21
附录四 24
附录五 40
附录六 56
附录七 73
附录八 83
附录九 84
附录十 88
参考文献 101
致谢 102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散文的辞格教学分析
一、引言
散文在定义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教材是教学的基础,2017年9月起江苏省停止使用江苏省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中小学开始统一使用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教材,在六册语文教材中共有散文93篇,足以见得散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修辞格”这个名称最早是唐钺在《修辞格》一书中提出,又称“辞格”、“语格”、“修辞方式”等。他把“修辞格”定义为:“凡语文中因为要增大或者确定词句所有的效力,不用通常语气而用变格的语法,这种地方叫做修辞格(又叫语格)”。陈望道先生认为:“把词语运用的可能性发扬大了,往往可以造成寻常文字、寻常文法以至寻常逻辑的新形势,使语辞呈现出一种动人的美丽,在修辞上有这种美丽的有两种,一种是比较同内容贴切的,其魅力比较深厚,叫做辞格。”王希杰先生认为:“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而有意识地偏离语言和语用常规之后,逐步形成的固定格式、特定模型。”修辞格只是修辞学的内容之一,但却是不可缺少、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假如修辞学忽视或舍弃了这部分内容,就是疏忽或放弃了这门科学研究重要责任的一个方面,可以说是旷职。
修辞格的使用价值极高,熟悉辞格并运用贴切可以增添语言辞彩,能有效提高表达效果,使语言焕发出无穷的魅力,增加语言的生动性,使读者感受到美感。此外,辞格更能使读者切实体会到语言背后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正因辞格有如此大的功用,作家常在行文中使用辞格充实自己的文章,更通过辞格将自己的心绪情思藏于文字之后等待读者的共鸣。
同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也补充修改了有关语法修辞知识学习方面的要求,提高了对辞格教学的重视度。教师要以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结合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进行指导和点拨,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而不提倡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理论和概念以及对知识系统的记忆。这是对教师的辞格教学提出的明确要求,逐渐摆脱应试式教学,立足于全篇课文,将辞格放入具体语言环境中分析,感受课文的韵味与意趣。
二、部编初中《语文》散文篇目中的修辞格
高辛勇先生在《修辞学与文学阅读》一书中提到过:“修辞学的重要内容是对‘辞格’的研究,辞格(比喻、排比、对偶等等)的应用能使文章具有特殊风格,能使文章活泼生动、具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依据各学段学生的学情制定的具体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将2001年版和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相比较,可以发现2011年版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的“具体建议”中直接增加了关于语法修辞知识具体规定的版块。同时,2001年版在“评价建议”中明确说明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而2011年版则将其修改为“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运用,其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因此,语法、修辞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是学生不可忽视的部分,同时,这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也逐渐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
(一)教材散文篇目中修辞格的分布情况
教材作为教学的依据,其编排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也对教学具有指导意义。笔者分别统计了部编版、人教版和苏教版每册教材中散文的篇目数量,整理出了下面的表格(见表211、表212、表213)。通过统计可发现,在部编语文教材中,共有散文93篇,比人教版少16篇,比苏教版少15篇,由此可见,虽然部编版教材中散文数量减少,但是散文在教材中的高地位十分稳固。对比部编教材与另两个版本的教材,也可以发现苏教版和人教版教材在八年级的两册教材中选编了大量的议论或说明性的散文,容易导致学生对散文产生审美疲劳并认为散文单调乏味因此失去学习兴趣。而部编教材编入的散文种类更丰富且各种类散文在各册教材中分布平均,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散文教学充满趣味性。此外,在此基础上,笔者对三个版本的散文中的修辞格进行统计分析,试图了解部编教材散文中修辞格的分布情况。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