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爱与物欲的较量凯瑟琳的爱情悲剧探析(附件)

摘 要《呼啸山庄》中的爱情悲剧一直都是学术界较为重视的研究课题,而他们的研究方向则大多都从希斯科里夫的角度或者是从社会地位、人物之间的影响等方面入手,很少把凯瑟琳作为切入点来研究。目前为止,学术界对凯瑟琳的研究大多分为两种,一种是关注她在野性和文明的两种不同性格召唤下体现双重爱情观,进而去探讨其分裂的性格和独立而又迷惘的灵魂。另一种则注重体现其女性主体,体现其复仇和自我追求的过程。本文将结合以上两种角度,将凯瑟琳爱情悲剧的主导者定为凯瑟琳自身。将她与希斯克利夫在从小到大的陪伴中产生的不掺杂社会现实、阶级矛盾的爱情称之为纯粹之爱,将埃德加能带给她的荣誉和地位称之为物欲之爱。通过对纯爱与物欲的交织中致使凯瑟琳金钱观、价值观、世界观改变的自身因素和身边各种人物、环境等因素的分析来探析凯瑟琳在纯爱和物欲之中产生的矛盾爱情观;通过对纯爱与物欲的博弈中导致爱人出走、物欲胜利的因素分析来探析物欲暂时胜利给凯瑟琳精神上的冲击和满足的矛盾;通过对纯爱觉醒与物欲幻灭中凯瑟琳内心真实世界与社会现实的矛盾来分析凯瑟琳的最终归宿,从而看清楚凯瑟琳内心最深处的感情。通过对文章三大部分的探析说明她在这场爱情悲剧中的主导地位。
目录
引言 1
1纯爱与物欲的交织 2
1.1纯粹深爱——凯瑟琳与希斯克里夫 2
1.2荣誉地位——凯瑟琳与埃德加 4
2纯爱与物欲的博弈 6
2.1爱人的出走 6
2.2物欲的胜利 7
3物欲幻灭与纯爱觉醒 9
3.1纯爱觉醒 9
3.2物欲幻灭 10
结语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引言
《呼啸山庄》这部作品是由十九世纪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所作,这部作品被公认为是作者在精神上的一种自传,艾米莉出生于一个保守党派家庭,有一个激进并喜欢读书的牧师父亲,受家庭影响,她也敢于在那个女性并不被认可的年代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之后又搬家于城镇边缘的荒区,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平时玩乐的地方也是在荒原中,这养成了艾米莉豁达、纯真、热情、自在的性子。艾米莉的这种性子在她的作品《呼啸山庄》中得到了极大地体现。《呼啸山庄》并不是从开始出版就得到学术界人士的认可,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人们对它的重视是在一百五十多年之后开始的,但从重视之日起,作品中的爱情悲剧便一直都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主要话题,而对于悲剧这一话题来说,他们又大多都从希斯科里夫的角度或者是从作品所指的社会背景、各人物之间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很少有人把凯瑟琳作为悲剧的主要研究对象。而对于凯瑟琳的研究大多分为两种,一种是关注她在野性和文明的两种不同性格召唤下体现双重爱情观,进而去探讨其分裂的性格和独立而又迷惘的灵魂。另一种则注重体现其女性主体,体现其复仇和自我追求的过程。
本文将结合以上两种角度,将凯瑟琳爱情悲剧的主导者定为凯瑟琳自身。将她与希斯克利夫在从小到大的陪伴中产生的不掺杂社会现实、阶级矛盾的爱情称之为纯粹之爱,将埃德加能带给她的荣誉和地位称之为物欲之爱,这纯粹之爱与物欲之爱进行了一场较量,进而分析凯瑟琳爱情悲剧中凯瑟琳的金钱观、价值观、世界观所发生改变对她爱情世界的影响,从而深度探析凯瑟琳爱情悲剧的主导因素。通过对促使凯瑟琳各种观念改变因素的探析进一步论证凯瑟琳在这场爱情悲剧中的主导地位。
由于凯瑟琳金钱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改变,使凯瑟琳有了第一次物欲和爱情之间的矛盾与选择,这次选择让物欲取得暂时的胜利,让纯爱暂时被埋藏,凯瑟琳的爱情悲剧也从此开始;因为爱人的归来,被埋藏的纯爱重新觉醒,让物欲走向最终的幻灭,也导致了悲剧最终形成,无法挽回。
1纯爱与物欲的交织
凯瑟琳的一生爱过两个男人,因为陪伴和灵魂的相似,深爱着什么也没有的希斯克利夫,因为物欲的诱惑爱上拥有名誉地位的埃德加。因为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她嫁给了埃德加,满足了物欲需要,伤害了深爱着她的希斯克利夫。因为深爱,最终以死亡来面对深爱的希斯克利夫,背弃了深爱她的丈夫,使她的爱情悲剧再也无法挽回。
灵魂相似、从小到大的陪伴让凯瑟琳和希斯克里夫从精神上深爱着彼此,这种爱,不掺杂着任何的现实因素,是纯真的。闯入画眉田庄,见到年轻漂亮的埃德加,见到他所拥有的他们所没有见到过的生活,激起了凯瑟琳的物欲之心,又因为在画眉田庄中居住的日子里,发生的一些事情,让她觉得她爱上了埃德加。这是凯瑟琳第一次在爱情世界中产生的矛盾,这种矛盾也是她爱情悲剧的起源。
1.1纯粹深爱——凯瑟琳与希斯克里夫
凯瑟琳第一次见到希斯克利夫是在呼啸山庄中,那时候希斯克利夫还是一个皱巴巴的孩子。他是被凯瑟琳的父亲捡回来的孩子,从此以后就居住在呼啸山庄,他没有自己的任何东西,包括他自己也不是他的。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的爱情是纯粹的,不掺杂着任何的社会因素和物质因素。
他们的爱情在相似的灵魂中产生。最初呼啸山庄算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庄园,而凯瑟琳是这封建庄园的一名小姐,她视封建宗教利益为无物,拒绝像上流社会中的呢些名门闺秀一样生活。“她时刻都在玩弄恶作剧,她的情绪总是处于兴奋期。” [1]P26在小说开篇讲述呼啸山庄的时候,提到“我看整个英格兰再也找不到这么远离尘嚣的地方了。真是厌世者的天堂”。[1]P7而“我”再一去次拜访呼啸山庄时,也有写到“穿过石南草荒地和一片片泥沼,到呼啸山庄去。”[1]P12只这仅仅的两句话,便足够将呼啸山庄的地理环境交待的清清楚楚。远离尘世喧嚣,用于一片石楠花的荒地,凯瑟琳自小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环境对人的性格有极大的塑造作用,这种旷野,轻松自在,不受世俗污染的环境所能造就的凯瑟琳也是极其的自由自在,不受束缚。所以她的灵魂是野性十足的,但在希斯克利夫到来之前她也是孤独的,父母、哥哥和家里的仆人都没有办法接受她的这些“天性使然”。希思克利夫拥有着和凯瑟琳一样的灵魂,他们可以一起在大自然的荒原中,如鱼得水 一般地享受到真正的自由和快乐,他们能够结伴而行,尽情地去游荡、去释放,无拘无束,如同找到了彼此的天堂一样[2]。他们有共同的个性,凯瑟琳曾说:“他比我更像是我自己”,这个性将两个心灵连接了起来,每个人似乎成了彼此的一部分;他们的爱情不是对客观化的幸福的追求,而是一种精神上的纯粹的自我追求。长时间的灵魂相伴使得他们的情感纽带也越来越紧,直到不可分离。
他们的爱情在长时间的陪伴中开始。希斯克利夫是从小就被凯瑟琳的父亲也就是呼啸山庄的老主人恩萧先生从利物浦带进呼啸山庄中,最初只有既能走路又会说话那么大,从带回来的那一天开始,他就在呼啸山庄成长。虽然一开始凯瑟琳会朝他做鬼脸、啐唾沫、不让他跟他们一起睡,但不久之后就与希斯克利夫很亲热。从那个时候开始,几乎凯瑟琳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与希斯克利夫一起的。据迪恩太太的描述,凯瑟琳“太过于顽皮、太任性、不招人疼爱”并且他的父亲也曾亲口说出不能疼爱凯瑟琳,也会后悔生养了她的话,可见,凯瑟琳的父亲并不会经常陪伴凯瑟琳,而且作为封建庄园的主人,他对于凯瑟琳的行为是反感的;而她的哥哥,他没有办法不去压迫希斯克里夫,她则没有办法接受和认同他的做法,于是她一开始就是不喜欢的,在老恩萧先生去世后,她更是因为哥哥对自己和希斯克利夫的各种压迫有着极其深厚的反抗情绪;她也同样讨厌着的还有那个“最招人讨厌、自以为是”的仆人约瑟夫,一个在凯瑟琳父亲去世后仍能说出“一位圣人上了天堂,你们竟然在大喊大叫,究竟是在想些什么”的自以为是的基督徒,这让生性不受礼教束缚的凯瑟琳对他极为反感,再加上他对凯瑟琳和希斯克里夫都没有好脸色,更使得凯瑟琳厌恶他;迪恩太太在凯瑟琳看来是可以交心的仆人,但迪恩太太是封建庄园中很标准的仆人,她没有办法陪着凯瑟琳一起玩耍、一起反抗那些她所不喜欢的动西。只有希斯克利夫可以,他们可以一起策马在开满石楠花的荒原中奔跑、一起反抗封建礼教中束缚着他们的东西、一起对抗压迫着他们的欣德利和约瑟夫、一起拥有着他们幻想中的“城堡”。这种种的陪伴,都让彼此的感情不断的加深,最后不可分割。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74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