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方言中的文化词汇研究(附件)

摘 要陕北方言隶属于北方方言,与中国历史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陕北方言与陕北文化有着密可不分的紧密联系,是研究陕北文化、黄土文化的基础,通过对陕北方言的研究,可以进一步详细了解陕北沟壑纵横的地容地貌,反应出陕北人民热情、勤劳、善良、淳朴的性格特征和独特生活习惯习俗的历史成因,通过陕北方言词汇还可以折射出陕北文化中的各种文化习俗和陕北人民特殊的额文化心理。进而了解中国西北地区近二千年来的民俗发展和历史变迁。本文通过对陕北方言的独特的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对其词汇来进行研究。
目 录
1 引言 1
2陕北方言中饮食词语 3
2.1 煮食类词语 3
2.2 蒸食类词语 4
2.3 炸食类词语 4
3?陕北方言中婚俗文化词语 5
3.1 “引人” 5
3.2 “送人” 5
3.3 “姑不迎,姨不送” 5
4陕北方言中丧葬词语 7
4.1 “引魂幡” 7
4.2 “过七数” 7
4.3 “戴号” 8
5 文化词汇研究的意义 9
5.1 真实再现了陕北地区历史根源于发展进程 9
5.2 反映了陕北人民特殊的文化心理 9
5.3 对中国古代方言研究提供参考 10
结 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1 引言
目前的语言研究工作中,对陕北方言的词汇文化的研究一直在进行,也取得一定成果,通过对一些文献的研读和参考,对陕北方言的研究较为细化,从发音体系、到历史渊源和分布区域都有详细的记录,但以民俗实用性的角度出发的深入研究并不多,本文通过饮食习惯和婚丧嫁娶方面常用词汇的研究入手,从陕北百姓实际生活中挖掘陕北方言词汇的魅力,以及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中国历史文化悠久绵长,陕北方言在中国语言学中历史地位和研究价值更是显赫,陕北方言中保留了很多千百年来原汁原味的语言文化,是名副其实的古代方言。陕北方言中保留可大量先秦、秦汉时期的古代语言,记载着丰富绚烂的历史文化信息。陕北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陕北人民特殊的文化心理。陕北方言带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们走进神秘而闪亮的黄土高原,帮助我们揭开中华文明中最厚重的历史积淀,为研究中华文化和中国人性格特征都具有极大的参考意义。通过此片文章,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到陕北人民在生活,习俗,饮食等文化上的不同之处[1]P52。更加深入的了解地处中国黄土高原这片土地上的人民。通过对一些陕北特有的语言词汇来进行研究,可以更好的了解和发现陕北人民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并且可以对陕北地方的文化发展和文化宣传做出一定的贡献。让世界了解陕北,发现陕北。全文通过对陕北特有的饮食文化,婚俗文化,丧葬文化作为研究的对象。意在通过这些至今仍然存在的特有食物,来对陕北的民俗文化方面进来调查研究。并对这些特殊的词汇的由来来进行一定的总结分析,更好的研究陕北文化中的各种多姿多彩的文化词汇内涵。陕北位于陕西黄土高原上,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属于几大高原之一,自古陕北因为地处偏僻,所以经济发展十分落后,并且因为陕北特殊的地理位置,陕北人民的平常生活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又由于自古以来陕北地处偏僻,交通落后,与外界交流极少,所以在陕北方言中包含了大量的古语和具有陕北特色的各种文化词汇。从语言的分类上来讲,陕北方言其实可以分为官话区和晋语区,其主要的区分手段为从发音上划分,保留入声的为陕北晋语,没有保留的是官话。本篇论文所选择的是已延安,志丹,吴起,安塞,榆林,神木等地为主的晋语区;陕北地处荒凉、偏僻的黄土高原,千百年来由于交通闭塞、信息传输不顺,造成经济落后、生产方式传统而保守,外来人员较少所以很少受到外界语言文化的影响,这一点与东北地区方言形成鲜明对比。地理环境也为陕北方言的保留提
供了天然的文化生态环境。陕北方言古朴、封闭的传统语言文化成分非常多,为我们研究陕北方言提供便利,
方言作为一个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既是了解和研究一个地方独特文化的重要手段,又是极具特色的一种文化内涵。陕北方言里的词汇无一不体现陕北地区和黄土高原特殊的文化习俗,体现着陕北人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民俗习惯,将星罗棋布的陕北方言词汇汇总分析,可以发现即使民俗习惯已经绝迹消亡,但反映这种习俗的词汇却依然存在于日常口语中,这也是语言文化顽强生命力和延续精神的体现,也彰显陕北方言强大的生命力。
2 陕北方言中饮食词语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所有地方文化和民间习惯中,最能真实反映区域人民精神文明和物质生活的就是饮食,全国各地在民间饮食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也应运而生了很多特有方言词汇。陕北地区高海拔、降水少、光照足、温差大的地理气候特点使当地只适宜种植谷子、荞麦、玉米、土豆和大豆等抗旱类植物,陕北饮食文化内涵深远,方言中有关饮食文化的词汇也非常丰富[2]P69。
2.1 煮食类词语
扁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水饺,在陕北人民的口中,水饺这种东西具有特殊的文化含义,它在陕北方言中有着什么事都可以顺顺利利的寓意。以前陕北生活艰苦,并不能像现在一样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吃上饺子,所以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家里人才会坐在一起吃上一顿饺子。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虽说饺子 可以在任何时候吃到,可是它在陕北人民心中美好的寓意从来没有减少过,所以,在如今,每到节日,陕北人民的餐桌上必定会有饺子。
饹托,陕北饹托在平常百姓家的口中被叫做麻什。一般是用荞麦面做成,这也有具有陕北特色的一道美食,荞麦作为陕北最普遍的作物,在聪慧的陕北人手中被赋予了很多极具变化的做法。一般做麻什要有特殊的手法,用手一撮,形成一个小圈,然后放入国内煮熟后食用。
羊杂碎,极具代表 性的陕北美食,其原材料是羊的内脏,一般而言,动物内脏很多地区是不吃的。但是陕北人民用自己独特的烹饪技巧,化腐朽为神奇,使得这种材料焕发出不一样的魔力,十分美味可口。
河捞,陕北的河捞是用白面做成的粉条形状的长面条,做河捞要先把面和好,揉成柱状放进“河捞床”(制面模具),将面团压入沸水中,面条在沸水中翻滚,就像人在水中洗澡游泳,“河捞”这个名字从字面讲就是从河里捞上来。
2.2 蒸食类词语
洋芋擦擦,也叫“洋芋卜拉”,是陕北重要的传统饮食之一。这种食物所选用的材料是土豆为主,因为陕北特殊的地理位置,普通作物不易生长,所以土豆 这种农作物就成为了陕北人民的必备食物。洋芋擦擦吃做法多样,是陕北人民各家各户必备的美食[3]P89。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58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