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的博弈并家婚的缘起与功能
目前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兴起了一种新型的婚姻模式即“并家婚”,它因其功能有利于解决达到婚龄的独生子女所面对的问题。为了解“并家婚”的缘起,主要从政策、文化、经济三方面进行归纳,了解因计划生育政策、传统思想观念和婚姻费用等因素使得人们选择了“并家婚”模式。为研究“并家婚”的功能,对8户家庭进行了走访,使用默顿的功能主义对并家婚的正功能和反功能、显功能和潜功能进行划分。最后,从社会思想观念、生育制度转变、婚姻支付方式、子女姓氏确定和婚后居住方式的传统与现代的博弈对“并家婚”进行解读。关键词 并家婚,独生子女家庭,计划生育政策,缘起,功能
目 录
1 引言1
2 “并家婚”的缘起1
2.1 政策制度的实施——“并家婚”的助推器2
2.2 文化观念的转变——“并家婚”的催化剂3
2.3 经济原因的影响——“并家婚”的加速器4
3 “并家婚”的功能5
3.1 “并家婚”的正功能和反功能5
3.2 “并家婚”的显功能和潜功能7
4 传统与现代的博弈:对“并家婚”的解读9
4.1 社会思想观念的博弈10
4.2 生育制度转变的博弈10
4.3 子女姓氏确定的博弈11
4.4 婚后居住方式的博弈11
4.5 婚礼支付方式的博弈12
结论 13
致谢 14
注释 15
参考文献16
附录:并家婚访谈提纲17
1 引言
自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制度的不断推行,人们的生育观念也开始发生了变化,多生多育的现象开始变少,大多数家庭选择或是被迫只育有一个子女,中国人口顺利完成了转型,独生子女家庭开始普遍化,并成为主流家庭模式。在这种情况之下,独生子女开始变成了一个家庭的稀缺性资源。他们虽然享受了集中的家庭的金钱资源、教育资源、情感资源,但也因缺少其他兄弟姐妹分担关于继承家族、赡养父母、提供情感以及抵御风险等责任与义务,成为家庭的重要的稀缺性资源。但随着独生子女逐渐达到婚龄,独生子女家庭尤其是独女户家庭希望可以通过传统婚姻来解决目前缺少其他替代性资源的问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题,满足自身的需求。但由于人们的经济得到大幅度的改善,独生子女家庭都可以承担嫁娶婚与招赘婚的结婚费用,要结婚的双方难免产生矛盾,也无法退让。这时人们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根据传统的嫁娶婚与招赘婚的婚俗特点,结合结婚双方的现实家庭需要,衍生出了一种新的婚姻模式——“并家婚”,而这种婚姻模式因能满足父辈们的传宗接代、养儿防老和财产继承的需要,和其他特性逐渐在独生子女家庭中推广开,成为人们的主要婚姻选择之一。
作为一种独特的婚姻形式它有别于嫁娶婚与招赘婚的特点:男女双方结婚,男方不算娶,女方不算嫁,男女双方家中各自装修新房,各办喜宴。夫妻婚后在双方家庭轮流居住,主张生两个孩子,各有一个孩子随父姓或母姓,有义务赡养双方父母,也有权利继承各自父母的财产,具体形式各地域以及各个家庭会有所差异,从婚姻的缔结到日常生活的安排都体现出很强的协商性[1]。“并家婚”在婚居安排、子女姓氏和婚姻费用支付等方面解决了独生子女家庭的所面临的一些重要问题,缓解了作为家庭稀缺性资源的独生子女结婚时所难以调和的矛盾,这使“并家婚”越来越流行于独生子女家庭。
本研究主要以8户“并家婚”婚姻模式的家庭为研究对象,这8户家庭中年轻夫妻至少有一方是独生子女,且都采用了“并家婚”婚姻模式,通过使用深度访谈的方式对8户研究对象的家庭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了解“并家婚”对他们的生活所造成的影响,以及他们对“并家婚”的直观看法和感受。
2 “并家婚”的缘起
“并家婚”的缘起与政策制度、文化观念、经济原因这三方面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因为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造成独生子女家庭普遍化,但现在的养老保障体系并不完善,无法保证父母的养老问题。加上现在社会信息传递快速,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变化,男女平等的意识不断增强,人们也敢于尝试新的婚姻模式。同时,经济条件的改善不仅使人们生活改善,也使得婚姻费用不断增加。因此“并家婚”也就诞生了。
2.1 政策制度的实施——“并家婚”的助推器
2.1.1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由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加上当时国家推广的少生优生、男女一样的生育观念,使得许多家庭只孕育了一个孩子,独生子女家庭逐渐开始普遍化,并逐渐成为主流家庭模式,但随着时间推移,独生子女达到了婚育年龄,传统婚姻模式却已经不适合独生子女家庭了,尤其是独女户家庭。现在人们经济条件大幅度改善,由于贫困无力承担婚姻费用的独子户大大减少,从而想要女儿养老并继承家产的独女户渐渐难以招到愿意入赘的女婿。同样,独女户家庭需要女儿来继承父母的财产,并将来需要女儿来照顾父母,希望招上门女婿,不愿意将女儿嫁出去。在这种情况下,独生子女作为家庭中唯一的养老资源,就越发稀缺,即便是女儿也需要承担起照顾父母的责任与义务,从而只能通过采取“并家婚”这种婚姻模式来达到这个目的。
在访谈的8户家庭中小夫妻均为独生子女的有五家,只有三家不是,但这三家年轻夫妻也是各有一方为独生子女,因此小夫妻至少有一方要满足父辈们养儿防老、传宗接代和继承财产的需求,便无法采用嫁娶婚或是招赘婚来满足双方的需求。
2.1.2 养老保障体系的不完善
目前大多数家庭都是采取家庭养老的单一方式,都是依靠子女来进行养老,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虽然人们经济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社会保险也开始普及,但是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的养老保险并没有完全普及,有的只是做了新农保,以及相应医疗保险也非报销额度较大的职工医疗保险,将来依旧需要子女承担较多的费用,而且他们也需要子女在身边照顾。另外,虽然有的独生子女的父母经济条件较好,子女不需要过多的承担养老费用,但是在父母年老、生病时也需要子女在身边照顾。在访谈的几户家庭中,就是有的父母经济收入较好,社会保险等级较高,有的父母就只有几百的新农保,并且他们都表示,希望子女可以留在身边,既不愿将女儿嫁出去,也不愿将儿子入赘别家。然而目前在社会上,如养老院这种养老资源还是很比较少的,而中国目前也缺少其他的养老模式,使得父母在年老、无劳动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照顾,满足精神上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独生子女需要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与义务,尤其是独女户,传统的嫁娶婚或者是招赘婚大多数会无法兼顾另一方父母的养老照顾,而“并家婚”可以使双方父母都能得到子女的照顾,并在年老时获得精神上的慰藉。
2.2 文化观念的转变——“并家婚”的催化剂
目 录
1 引言1
2 “并家婚”的缘起1
2.1 政策制度的实施——“并家婚”的助推器2
2.2 文化观念的转变——“并家婚”的催化剂3
2.3 经济原因的影响——“并家婚”的加速器4
3 “并家婚”的功能5
3.1 “并家婚”的正功能和反功能5
3.2 “并家婚”的显功能和潜功能7
4 传统与现代的博弈:对“并家婚”的解读9
4.1 社会思想观念的博弈10
4.2 生育制度转变的博弈10
4.3 子女姓氏确定的博弈11
4.4 婚后居住方式的博弈11
4.5 婚礼支付方式的博弈12
结论 13
致谢 14
注释 15
参考文献16
附录:并家婚访谈提纲17
1 引言
自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制度的不断推行,人们的生育观念也开始发生了变化,多生多育的现象开始变少,大多数家庭选择或是被迫只育有一个子女,中国人口顺利完成了转型,独生子女家庭开始普遍化,并成为主流家庭模式。在这种情况之下,独生子女开始变成了一个家庭的稀缺性资源。他们虽然享受了集中的家庭的金钱资源、教育资源、情感资源,但也因缺少其他兄弟姐妹分担关于继承家族、赡养父母、提供情感以及抵御风险等责任与义务,成为家庭的重要的稀缺性资源。但随着独生子女逐渐达到婚龄,独生子女家庭尤其是独女户家庭希望可以通过传统婚姻来解决目前缺少其他替代性资源的问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题,满足自身的需求。但由于人们的经济得到大幅度的改善,独生子女家庭都可以承担嫁娶婚与招赘婚的结婚费用,要结婚的双方难免产生矛盾,也无法退让。这时人们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根据传统的嫁娶婚与招赘婚的婚俗特点,结合结婚双方的现实家庭需要,衍生出了一种新的婚姻模式——“并家婚”,而这种婚姻模式因能满足父辈们的传宗接代、养儿防老和财产继承的需要,和其他特性逐渐在独生子女家庭中推广开,成为人们的主要婚姻选择之一。
作为一种独特的婚姻形式它有别于嫁娶婚与招赘婚的特点:男女双方结婚,男方不算娶,女方不算嫁,男女双方家中各自装修新房,各办喜宴。夫妻婚后在双方家庭轮流居住,主张生两个孩子,各有一个孩子随父姓或母姓,有义务赡养双方父母,也有权利继承各自父母的财产,具体形式各地域以及各个家庭会有所差异,从婚姻的缔结到日常生活的安排都体现出很强的协商性[1]。“并家婚”在婚居安排、子女姓氏和婚姻费用支付等方面解决了独生子女家庭的所面临的一些重要问题,缓解了作为家庭稀缺性资源的独生子女结婚时所难以调和的矛盾,这使“并家婚”越来越流行于独生子女家庭。
本研究主要以8户“并家婚”婚姻模式的家庭为研究对象,这8户家庭中年轻夫妻至少有一方是独生子女,且都采用了“并家婚”婚姻模式,通过使用深度访谈的方式对8户研究对象的家庭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了解“并家婚”对他们的生活所造成的影响,以及他们对“并家婚”的直观看法和感受。
2 “并家婚”的缘起
“并家婚”的缘起与政策制度、文化观念、经济原因这三方面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因为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造成独生子女家庭普遍化,但现在的养老保障体系并不完善,无法保证父母的养老问题。加上现在社会信息传递快速,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变化,男女平等的意识不断增强,人们也敢于尝试新的婚姻模式。同时,经济条件的改善不仅使人们生活改善,也使得婚姻费用不断增加。因此“并家婚”也就诞生了。
2.1 政策制度的实施——“并家婚”的助推器
2.1.1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由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加上当时国家推广的少生优生、男女一样的生育观念,使得许多家庭只孕育了一个孩子,独生子女家庭逐渐开始普遍化,并逐渐成为主流家庭模式,但随着时间推移,独生子女达到了婚育年龄,传统婚姻模式却已经不适合独生子女家庭了,尤其是独女户家庭。现在人们经济条件大幅度改善,由于贫困无力承担婚姻费用的独子户大大减少,从而想要女儿养老并继承家产的独女户渐渐难以招到愿意入赘的女婿。同样,独女户家庭需要女儿来继承父母的财产,并将来需要女儿来照顾父母,希望招上门女婿,不愿意将女儿嫁出去。在这种情况下,独生子女作为家庭中唯一的养老资源,就越发稀缺,即便是女儿也需要承担起照顾父母的责任与义务,从而只能通过采取“并家婚”这种婚姻模式来达到这个目的。
在访谈的8户家庭中小夫妻均为独生子女的有五家,只有三家不是,但这三家年轻夫妻也是各有一方为独生子女,因此小夫妻至少有一方要满足父辈们养儿防老、传宗接代和继承财产的需求,便无法采用嫁娶婚或是招赘婚来满足双方的需求。
2.1.2 养老保障体系的不完善
目前大多数家庭都是采取家庭养老的单一方式,都是依靠子女来进行养老,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虽然人们经济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社会保险也开始普及,但是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的养老保险并没有完全普及,有的只是做了新农保,以及相应医疗保险也非报销额度较大的职工医疗保险,将来依旧需要子女承担较多的费用,而且他们也需要子女在身边照顾。另外,虽然有的独生子女的父母经济条件较好,子女不需要过多的承担养老费用,但是在父母年老、生病时也需要子女在身边照顾。在访谈的几户家庭中,就是有的父母经济收入较好,社会保险等级较高,有的父母就只有几百的新农保,并且他们都表示,希望子女可以留在身边,既不愿将女儿嫁出去,也不愿将儿子入赘别家。然而目前在社会上,如养老院这种养老资源还是很比较少的,而中国目前也缺少其他的养老模式,使得父母在年老、无劳动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照顾,满足精神上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独生子女需要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与义务,尤其是独女户,传统的嫁娶婚或者是招赘婚大多数会无法兼顾另一方父母的养老照顾,而“并家婚”可以使双方父母都能得到子女的照顾,并在年老时获得精神上的慰藉。
2.2 文化观念的转变——“并家婚”的催化剂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