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理念的高校教育管理的思考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是指运用各种资源通过各种形式对大学生的思想上进行引导和行为上进行管理的过程。现如今90后逐渐成为组成大学生的主体,其存在的问题也越发多元化、复杂化和棘手化,单一的传统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指导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而社会工作理念中一些理念日渐契合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包括助人自助、尊重与接纳、赋权、同理心等理念,这些理念可以使当前高校教育管理更加人性化。本课题从国内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现状、社会工作理念嵌入学生教育管理的可行性以及嵌入途径等进行合理化思考,以求开拓思路,找出解决途径。关键词 社会工作理念,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路径
目 录
1 引言1
2 国内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现状 2
2.1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制度落后2
2.2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方式单一3
2.3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人员不足4
3 社会工作理念嵌入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可行性5
3.1 社会工作理念与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理念具有内在关联性6
3.2 社会工作具有专业性的特点,可以与制度化的学生管理手段形成互补6
3.3 社会工作理念注重学生潜能的发掘,有助于提高素质教育的成效7
4 社会工作理念嵌入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路径7
4.1 助人自助理念的嵌入7
4.2 尊重与接纳理念的嵌入8
4.3 赋权思想的嵌入9
4.4 同理心沟通方式的嵌入10
结论 11
致谢 12
注释 13
参考文献14
1 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对90后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他们的思想行为上都有所体现。而90后又是大学生的主力军,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传统而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已经不能适应大学生的发展,难以满足其需求。引入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和方法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一种社会驱使的必然。社会工作这一新兴的专业,其助人自助的理念、尊重与接纳、赋权、同理心沟通等工作价值观,与高校辅导员日常教育管理的思想不谋而合。这种新兴的理念运用于高校学生教育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理中,在解决大学生各种问题时体现出自身的优越性,使得问题的解决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了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现状,寻找存在的问题,运用相关的社会工作理念嵌入而改善这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针对教育管理这一概念,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定义。通过对一位在职的一线辅导员老师进行访谈,她对于高校教育管理的理解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分为教育和管理两个方面。高校学生教育主要指的就是思想上的教育引导,由于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学习的比重占了大部分,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方面有所欠缺,所以在高校的教育中思想观念上的引导成为教育的重点之一,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涯。高校学生管理则主要指的是日常行为规范上的管理,包括宿舍文明卫生、课堂纪律、早晚自习活动考勤等。总的来说,本课题在定义的选择上倾向于较为权威的核心期刊《教育管理》中的定义——“教育管理就是管理者通过组织协调教育队伍,充分发挥人力、财力、物力等信息的作用,利用教育内部各种有利条件,高效率的实现教育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1]。”
社会工作诞生于1917年的《社会诊断》一书中,其主要原则是遵循平等对待、非批判性接纳、信任等。在实践中,社会工作者相信每个人都拥有其自身的价值,尊重每个人的尊严与独特性。在方法的选择上,有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的专业方法和手段,以此来发掘服务对象的潜能,链接各种资源,秉承助人自助的理念,实现服务对象利益最大化。在此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专业关系的建立。这一专业关系往往以轻松舒适、愉快温暖、接纳喜欢、信任安全为特点,其目的就是协助服务对象在这种温暖与安全的气氛中完成生命的建设性成长与开发。这种尊重接纳、同理平等、助人自助的理念,注重环境氛围以及个体个性化的培育与发展,对创新高校教育管理方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2 国内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现状
高校教育被视为步入社会的“入口”,向社会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素有“象牙塔”之称。作为孕育学生成长成才的温床,它教导学生学习先进文化,从心理上给予正确的指导,建立健全正确的精神文明世界。可以说,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培养。通过文献法的调查研究,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沿用的20世纪初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校党委领导的校院系二级管理模式。虽然我国已经开始研究将社会工作理念引入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但研究成果还不够成熟。这些研究成果的不足有三点,一是运用社会工作相关学科理念推进我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急迫性和必要性的论证上还尚有欠缺;二是对于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与社会工作理念二者之间关系问题的论证上过于单一且较为表面化;三是这些研究成果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如何引入和社会工作理念的探索上往往只是一些理论性的介绍,缺乏深入细致的、实证性和实践性的分析和研究,在具体运用和可操作性方面有待加强。总而言之,目前所运用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虽然存在经验上的优势,但在实际发展运用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接下来本课题将从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制度、模式和人员配置方面阐述现状、提出问题,以求寻得解决路径。
2.1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制度落后
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制度研究方面,学者们大多以《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作为参考,从而进行问题阐述。在文献综述中,本课题也参考了目前现行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2016年的修订版。对于制度的研究,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些学者认为这种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存在着缺位和失范。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缺位主要表现在高校性质定位上的立法缺失、高校权限范围上的立法缺失和高校程序规范上的立法缺失;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失范则主要包括在规范标准制定上的不科学、适用规范处理的不统一以及救济规则可操作性缺乏等方面。目前,随着科教兴国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大众教育”阶段正逐步取代“精英教育”的阶段,传统的专业教育培养目标正向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转变。高等教育形式发展变化的要求也发生的转变,而现行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也在某方面已经出现了不适应性,其主要的表现在与自由学习、柔性管理等这些现代学校管理理念上的不协调,进而影响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功能的现实实效。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38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