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祥子形象及其悲剧意义(附件)

摘 要老舍的代表作品《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唯一一位具有高度典型意义的人力车夫形象。首先,本文从老舍创作的《骆驼祥子》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入手,阐述祥子的形象及性格特征,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勤劳、质朴、为人正直的个体劳动者;其次,探析样子的悲剧命运和悲剧命运的根源;给我们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底层劳动人民的艰辛;最后,论述了《骆驼样子》中祥子的典型形象和形象的文学史意义,从而说明祥子的悲剧不仅是个人性格和命运的悲剧,也是现实生活和社会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旧中国底层社会的生存境遇及某些时代特质,对于我们认识中国社会历史变迁及民族传统性格等,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目 录
引言 1
1 祥子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2
1.1 个体劳动者的形象 2
1.2 个体劳动者的性格特征 3
2 祥子悲剧命运及其根源 5
2.1 社会因素 6
2.2 婚姻因素 6
2.3 个人因素 7
3 祥子形象的文学史意义 9
3.1 人力车夫的典型形象 9
3.2 劳动者解放道路的启迪 11
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引言
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作家,他作品的内容大多数和北京有关,北京文化孕育了老舍的创作,老舍笔下市民形象祥子是老舍先生在他著名小说《骆驼祥子》里塑造的一个典型的北京青年形象。作品通过对祥子的这一形象的塑造,深刻地揭露了旧社会对普通贫民的迫害,刚到北平时,祥子是一个忠厚善良、勤劳朴实、沉默寡言、好强自信的人力车夫。然而,在他事业经历了三起三落之后,祥子逐步成为一个消沉、懒惰、贪婪、麻木的人。这也正是对祥子个人奋斗的经历、性格悲剧的深刻刻画,祥子的一生向我们展示了祥子典型的悲剧形象,揭示出旧中国老北京那种“病态社会”[1]P82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根源,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和社会批判意义。
1 祥子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老舍的《骆驼祥子》是以描写城市个体劳动者的典型形象而闻名文坛的,写于一九三五年,一九三九年在《宇宙风》半月刊连载。小说描写祥子是旧北京的一个人力车夫,是个体劳动者的典型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经历、性格悲剧的深刻刻画,祥子的一生向我们展示了祥子典型的悲剧形象,揭示出旧中国老北京那种“病态社会”[1]P82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根源,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和社会批判意义。
1 祥子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老舍的《骆驼祥子》是以描写城市个体劳动者的典型形象而闻名文坛的,写于一九三五年,一九三九年在《宇宙风》半月刊连载。小说描写祥子是旧北京的一个人力车夫,是个体劳动者的典型,表现出当时旧北京失地农民的苦难。通过旧社会的北平,一个外号叫“骆驼”的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命运的生动描绘,揭示了当时黑暗社会的现实,强烈地控诉了旧社会、旧制度残害劳动人民的罪行。有力地批判了个人奋斗道路的错误,尖锐地提出了城市劳动人民如何摆脱不幸命运的社会课题,从而展现出富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个体劳动者的形象。
1.1 个体劳动者的形象
老舍的《骆驼祥子》的祥子是城市底层社会劳动者的形象,在他的不幸遭中,作者突出对他性格的刻画,体现了强有力的悲剧意义,描绘出祥子积极进取、不甘失败到自甘堕落的命运。
祥子的典型形象是当时老北京及失地农民的时代缩影,揭示了底层劳动人民的苦难,他的一生经历了三起三落,祥子来自农村,是个破产的青年农民。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勤劳、纯朴、善良的他,却不愿意回农村去了,渴望在城里开始新的生活。进了城的祥子,凭着勤劳和坚忍,他用三年的时间省吃俭用,终于实现了这个理想,成为自食其力车夫。但刚拉半年,就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掳走,失去了洋车,只牵回三匹骆驼。祥子没有灰心,他依然倔强地从头开始,更加克己地拉车攒钱。可是,还没有等他再买上车,所有的积蓄又被侦探敲诈、洗劫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成泡影。当他又一次拉上自己的车,是以与虎妞成就畸形的婚姻为代价的。但好景不长,因虎妞死于难产,他不得不卖掉人力车去料理丧事。至此,他的人生理想彻底破灭了。连遭生活的打击,祥子开始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期望和信心,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不再像从前一样以拉车为自豪,他厌恶拉车,。生活捉弄了他,他也开始游戏生活,吃喝缥赌。最后,他靠给人干红白喜事做杂工来维持生计。祥子彻底堕落为城市垃圾,由一个满怀信心的有为青年沦为一个堕落自私的躯体。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形象,他来自乡间,日益凋蔽衰败的农村使他无法生存下去,他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开始新的生活。他试过擦车、打气、晒雨布这些力气活,甚至遭受杨宅、曹宅的冷漠去干包月,最后决定拉洋车,他习惯于个体劳动,同时又渴望有一辆像土地那样靠得住的车。经过三年奋斗,他买上了车,但不到半年,竟被人抢去,但他对自己的追求不无怀疑,几度动摇,但仍然不断振作起来,再度奋斗。结局还是以祥子的失败告终的,他未能做成拥有自己一辆车的梦。在祥子的“信用已丧”[2]P108之后他沦为一个行尸走肉的无业游民。
1.2 个体劳动者的性格特征
祥子是个体劳动者的形象,他从开始的勤劳、善良、质朴、为人正直逐渐演变为自私、麻木、贪婪、自甘堕落。通过他这些形象展现出了他的性格特征的两重性。
首先,积极的性格特征表现在他纯朴,善良,为人正直,祥子是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许多优良的品质。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是农村破产后跑到城里来谋生的农民,为此,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做过了。但他终于选中了拉车这一行。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他年轻力壮,吃苦耐劳,不惜用全部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在他看来,拉自己的车就可以不再受拉车人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他认为:有他的身体和力气,多拉快跑,省吃俭用,过不了几年一定能达到目的。强烈的求生欲望,顽强的奋斗精神,构成了祥子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次,他做事认真负责,讲究信用和义气。他拉车出了事,自己被摔得很重,但他首先想到的是车上的曹先生。曹先生被摔伤了,他感到很内疚,并提出了以自己的工钱赔偿损失,他认为曹先生是好人,所以,当曹先生因特务追捕避居在外时,他承受着自己被劫夺的痛苦,而一心想着怎样不辜负人家的嘱托看好曹宅。作品还展示了祥子极富同情心的一面,当他看到比自己更加困难的老马、小马两人在寒夜饿得发昏时,便毫不犹豫地给他们买来羊肉包子;对备受生活折磨的不幸的小福子,他也尽量地给予同情和帮助,这些,都显示了祥子作为一个劳动者的美好心灵。
首先,消极的性格特征表现在祥子麻木、贪婪,祥子得知自己的意中人小福子也不在人世了的时候,他最终忍受不了这沉重的一击,他的心灵深受打击和痛苦,从此他再也没有站起来了.于是,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17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