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陆机诗文中的忧患意识

浅谈陆机诗文中的忧患意识[20191216201544]
内容摘要:陆机是西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继承了其所提倡的忧患意识。陆机的忧患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的三个方面:一是体现为作者对生命的忧患,主要包括对韶光易逝的感慨、对生命自由的追求、对人生价值的探求三个方面的内容;二是体现为对百姓疾苦的忧患,主要包括对失意女性的关注和对远征人从军艰苦的同情两个方面的内容;三是体现为对国家、社会的忧虑。由此看来,陆机所忧患的内容是表现在多方面的,并且涉及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而不只是简单的对自身处境的一种深切忧虑。同时,陆机的这种忧患意识可以说是贯穿了其一生的,究其原因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当时的时代大背景;二是个人坎坷的仕途经历;三是儒家思想对陆机的影响。个人、他人以及社会对陆机的影响使其身上散发着强烈的忧患气息,而这种对个人、他人以及社会的忧患又对其诗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陆机的诗文中,我们不难通过那些独特的悲凉意境和悲戚的死亡意象感受到陆机对国家、社会、他人以及自身的深深忧虑。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陆机诗文忧患意识
目 录
一、引言 1
二、陆机诗文中忧患意识的分类 1
(一)生命忧患意识的流露 1
1.感慨韶光易逝 1
2.追求生命自由 2
3.探求自我价值 3
(二)忧民思想的表露 4
1.关注失意女性 4
2.同情征人从军的艰苦 4
(三)为国家、社会而忧虑 5
三、陆机忧患的原因 6
(一)当时的时代大背景 6
(二)个人仕途经历的多舛 7
(三)儒家思想对陆机的影响 7
四、忧患意识对陆机诗文创作的影响 8
(一)独特的悲凉意境 8
(二)悲戚的死亡意象 9
五、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浅谈陆机诗文中的忧患意识
一、引言
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意识作为一种民族精神,传承于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顾名思义,忧患意识是一种对未来可能存在或出现的苦难以及危险的忧虑思想和意识。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在安逸环境中产生的危机感,具有民族性、群众性、科学性的特点。陆机作为西晋文学的一名领军人物,深受儒家所提倡的忧患意识的影响,在他的诗文中浸渍着浓浓的忧患意识。
陆机的忧患意识并不是狭隘的,而是涉及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的。尤其表现在其对于生命的忧患、对百姓生活疾苦的忧患和对国家、社会的忧患三个方面。陆机以其诗文中营造出来的独特的悲凉意境和一个个悲戚的死亡意象,将我们带入到了一个忧患的世界,让我们在浩瀚的文字海洋中,感受到了乱世纷争的恐怖,感悟到了百姓悲惨命运的苦痛,体会到了乱世英杰陆机内心的辛酸、无奈。
二、陆机诗文中忧患意识的分类
忧患意识作为一种民族精神,已然成为了代代相续的民族的深层的心理结构,纵观陆机留世之诗文,其忧患意识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可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生命忧患意识的流露
生命忧患意识可以说是陆机忧患意识的核心内容和主要体现,其大致可以分为感慨韶光易逝、追求生命自由和探求自我价值三个方面。
1.感慨韶光易逝
人们对于时间的悄然流逝总是少不了几分忧虑,身处于乱世中的陆机对时间更是有一种分外的忧愁。那些逝去的时间对于陆机而言,除了其本身具有的意义外,更多的是其与亲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的回忆。
这种感叹时光荏苒而又思念家乡的情感,在陆机诗文中表现的非常明显的当属《思亲赋》、《行思赋》两篇作品了。他在《思亲赋》中说:“悲桑梓之悠旷,愧蒸尝之弗营。”抒发了其对家乡、父母的深切思念之情。又在最后这样写道:“天不悠长,人道短矣。异途同归,无早晚矣。”通过这样的描写,一方面进一步表明了陆机对父母的思念,另一方面又表现了作者对韶光易逝的感慨,感叹生命的短暂。而在《行思赋》中,这样的情感则表现的更为强烈。陆机在一开始便这样写道:“背洛浦之遥遥,浮黄川之裔裔。遵河曲以悠远,观通流之所会。”从“遥遥”、“裔裔”、“悠远”三个词便可看出诗人思乡之情切。后面又写鸟兽归林,表面上是对一种自然现象的描写,实则以鸟兽喻自己,表达自己归吴之思。本该回到家乡而欣喜万分,然诗人却是:“行弥久而情劳,途愈近而思深。”因一直漂泊在外而对家乡有着强烈的向往,但马上就要归来了,却又担心现在的一切事物都已有了很大的变化,颇有一种“近乡情更怯”之意,所以又暗含了一种作者对于韶光易逝的感叹之意。而陆机在《门有车马客行》中所写的:“拊膺携客泣,掩泪叙温凉。借问邦族间,恻怆论存亡。亲友多零落,旧齿皆凋丧。市朝互迁易,城阙或丘荒。坟垄日月多,松柏郁茫茫。”很容易的让读者联想到了陆氏家族在时代大潮中的起落变迁,所以陆机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对岁月流逝的感叹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对于我们读者而言,都是不难理解的。
2.追求生命自由
鸟儿想要展翅高飞,于是离开了美丽的笼子;马儿想要驰骋草原,于是挣脱了无情的锁链;大树想要接近阳光,于是不甘被既定的花盆所束缚。对于陆机而言,其对自由的追求更是如此。但时代不允许,振兴家族的命运不允许,于是他表现出了对自由的深深忧虑。
陆机对生命自由的追求主要表现在超脱现实桎梏和渴望生命自由两个方面,而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正是社会的黑暗,于是他开始寻求精神上的自由,而对神仙世界的探求和隐士生活的向往便是其思想最好的诠释。《列仙赋》云:“夫何列仓玄妙,超摄生乎世表。因自然以为基,仰造化而闻道。性冲虚以易足,年缅邈其难老。”他先是描写仙境的玄妙,超然乎世外,转而又写人因与自然的融合而神清气爽,长生不老,将其对于生命自由的追求表现的淋漓尽致。《凌霄赋》一文则更深入地表达了陆机累于世情,渴望超越山水之隐的思想感情。他在文中这样写道:“凯情累以遂济,岂时俗之云阻。盼烟云之腾跃,半天步而无旅。咏凌霄之飘飘,咏中焉而弗悔。”而《幽人赋》则是一首隐士之歌,表达了其对于隐世生活的向往,“世有幽人,渔钓乎玄渚。弹云冕以辞世,批霄褐而延佇。是以物外莫得窥其奥,举世不足扬其波;劲秋不能雕其叶,芳春不能发其华。超尘冥以绝续,岂世網之能加?”虽然从赋的基调和风格来看,文章是写的比较轻盈的,但此时的陆机已是深陷世俗权贵的泥沼之中,归隐、游仙皆是其自身的遐想,是他心中理想的乐园,而文中的一切也都是他所追求的那个超然物外的精神世界。此外,像《浮云赋》、《白云赋》这样的文章虽然没有直接描写其对于神仙世界的追求,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向我们展示出了陆机对于生命自由的渴望。
3.探求自我价值
“探求自我价值”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对于封建社会的那些文人而言,建功立业可以说是他们中大多数人对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判定。而陆机,一个经历了亡国破家之痛的人,他具有强烈的建功立业精神,而振兴家族的使命也使他不断地探索着人生得意义,渴望实现自我价值。
陆机《月重轮行》云:“功名不勖之,善哉古人,扬声敷闻九服,身名流何穆。既自才难,既嘉运,亦易愆。倪仰行老,存没将何观?志士慷慨独长叹,独长叹。”《日重光行》云:“日重光,但惆怅才志。日重光,身没之后无遗名。”根据姜亮夫先生的考证,我们可以判断其以上两篇作品的创作时间是在入洛前。他说:“(《月重轮行》)文中言志士慷慨,独自长叹,盖寄意之作也。”“(《日重光行》)文中旨意,与上首差近,而情调益迫切,全诗皆叹逝之不可回,没身无遗名,然命生有分,但怅己之才志如何,其意象情形,皆唱盛年不得遇也。”陆机在《秋胡行》中更是这样直接地写道:“生亦何惜,功名所勤。”从这些作品中我们足以感受到其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感是非常明显的。而这种强烈的功业意识又始终贯穿于陆机的诗文之中,其在《梁甫吟》中感慨道:“年命时相逝。庆云鲜克乘。履信多愆期。思顺焉足凭。慷慨临川响。非此孰为兴。哀吟梁甫巅。慷慨独拊膺。”诗人眼看着年岁流逝,但自己既没有上天的庇佑,又没有贵人的提携,如今依然碌碌而无为,壮志未酬的苦闷一直徘徊在陆机的心头,他欲报效祖国却又无力报效,其不溢言表的对于自我价值的探求由此可以体现。其《董桃行》中亦云:“感时悼逝伤心,日月相追周旋。”作者感慨时光流逝之快,而自己又即将到达暮年之期,一心怀揣着实现自我、重振家风的宏伟理想,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岁月的流逝而喟然长叹一声。此外,还有一些诗文既表现了对于韶光易逝的感慨,又表达了作者想要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如《长歌行》,其云:“逝矣经天日,悲哉带地川。寸阴无停晷,尺波徒自旋。年往迅劲矢,时来亮急弦。远期鲜克及,盈数固希全。容华夙夜零,体泽坐自捐。兹物苟难停,吾寿安得延。倪仰逝将过,倏忽几何间。慷慨亦焉诉,天道良自然。但恨功名薄,竹帛无所宣。迨及岁未暮,长歌乘我闲。”由此可以看出,陆机在抒发其建功立业之志时,时常都伴随着感时悼逝的悲凉。
(二)忧民思想的表露
陆机的忧患并不仅仅停留在对生命的忧患上,对百姓命运疾苦的忧患也是其忧患意识的一大方面,尤其表现在陆机对女性和远征人的同情上。
1.关注失意女性
陆机对于女性是相当关注的,在他留下来的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表现女性悲惨命运的。其《塘上行》云:“男欢智倾愚,女爱衰避妍。不惜微躯退,但惧苍蝇前。愿君广末光,照妾薄暮年。”《婕妤怨》云:“婕妤去辞宠,淹留终不见。寄情在玉阶,托意惟团扇。春苔暗阶除,秋草芜高殿。黄昏履綦绝,愁来空雨面。”这些诗中的女性都容貌美丽而心地善良,然她们的倾国倾城并没有因此得到皇帝的赏识反而却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香消玉损,最终只祈求能够安度残年。陆机对于像这样看似生活在光鲜亮丽生活下的宫中女子的艰难处境是同情的,但也没有因此减少他对其他失意女性的关注。其《为周夫人赠车骑》云:“男儿多远志,岂知妾念君。昔者与君别,岁聿薄将暮。日月一何速,素秋坠湛露。湛露何冉冉,思君随岁晚。对食不能餐,临觞不能饭。”此诗以周夫人的口吻进行叙述,将时间的流逝与周夫人等待的艰辛真实地表达了出来,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思念夫君而独守空闺的少妇形象,不禁给人以一种淡淡的忧伤感。其《燕歌行》云:“蟋蟀在堂露盈阶,念君远游常苦悲。君何缅然久不归?贱妾悠悠心无违。双鸠关关宿河湄,忧来感物涕不晞。非君之念思为谁?别日何早会何迟!”同样深切地表达了思妇的怀人念远之情。这些女性命运的多舛以及处境的艰难,我们不难想象出身高贵、才华横溢的陆机在经历了国破家亡、仕途受挫的惨痛经历后对她们的不幸命运产生了一种同病相怜式地同情,颇有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之意。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42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