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同形字及其教学

摘 要在文字学中,大家多研究的是同音字、假借字、多音字等。这些在生活中应用的比较多,大家也较为熟悉。而同形字却较少有人研究。简单来说,同形字指的是字形相同而音义不同的字。本文的重点就是研究同形字及其教学。同形字由于不常见,很容易与一些类似的概念混淆。如:同形词、假借字、同形语素等。本文首先从比较同形字与三者之区别开始,使读者对同形字有准确认识,再从同形字产生的原因进一步分析。原因有三:其一是群众自发性的分头造字;其二是后人造新字;其三则是汉字的简化。在分析同形字生成原因的同时,为了更好地掌握同形字,也提出了三种方法来辨认同形字。一是编撰同形字字典;二是编制常见同形字一览表;三是编制简化字与同形字一览表。最后对前人著作中同形字概念模糊的地方,有所商榷。本文的目的在于分析清楚同形字的概念和形成原因并找到一系列方法来更好地教学同形字,做到不读错、不解错、不用错,这对于当今汉语汉字的教学与研究都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
目 录
导 言 1
第一章 同形字的比较 4
1.1同形字与同形词 4
1.2同形字与假借字 5
1.3同形字与同形语素 6
第二章 同形字的生成原因 7
2.1古时群众分头造字 7
2.2后人造新字 9
2.3文字的简化 11
第三章 同形字的教学法 15
3.1同形字字典 15
3.2常见同形字一览表 16
3.3简化字与同形字一览表 17
第四章 对《文字学概要》、《古汉语词汇纲要》的补正 20
4.1对《文字学概要》的补正 20
4.2对《古汉语词汇纲要》的补正 20
结束语 22
参考文献 23
致 谢 24
导 言
本文所要研究的课题是同形字,那么何为同形字?在当代,对于同形字的界定,学界的争论还是比较多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其一,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中说过:“同形字这个名称是仿照同音词起的。不同的词如果语音相同,就是同音词。不同的字如果字形相同,就是同形字。同形字的性质跟异体字正好相反。异体字的字形虽然不同,实际上却只能起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个字的作用。同形字的外形虽然相同,实际上却是不同的字。”[1]其二,蒋绍愚先生的定义是:“同形字是分别为两个不同的词造的字,而结果是形体相同。这样,同一个字就记录了两个词。”[2]其三,张书岩先生写道:“同形字是汉字发展演变中产生的一种现象,它是指形体相同,意义不同的两个(或几个字)。”[3]简单的来说,所谓同形字就是不同的字却有一样的外形。虽然他们字形相同,但它们的来源、字义、读音基本都是有差别的。当然,还有其他的定义,但限于篇幅,本文不再叙述,笔者就此简略的介绍一下自己所了解的同形字。
笔者认为:如果两个字字形相同,但又不是同一个字,我们可以称其为“同形字”。同时,笔者在此又需要说明一下,本文所讨论的同形字属于狭义同形字的范围,假借字等不在其中,下文会介绍。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同形字章节中曾经说过:“假借是一种很重要的文字现象,讲汉字的人一般都要专门加以讨论,也没有必要从同形字的角度再加以说明。”[4]而且笔者认为如果严格的说,假借字并不能算在同形字当中。假借字是一般造字法无法表示这个字,在需要时,直接借助一个现成的字来使用,这里没有讨论的意义。下面本文就来直观举例说明一下同形字。
同形字例表:1



出处
备注
袜[5]

同“襪”。袜子,即足衣,穿在脚上的东西
《集韵月韵》

抹胸,兜肚
《广韵末韵》
唐李贺 《追赋画江潭苑》诗(其二)
“袜”读(wà)是人们常用的读音,义为袜子。汉代张衡在他的《南都赋》写道:“脩袖缭绕而满庭,罗袜蹑蹀而容与。”[6]这里的罗袜指的是丝罗制的袜。而在《广韵末部》中“袜”却是(mò)的读音,义为抹胸,兜肚。二者可以算是同形字。它们字形一样,而读音和字义完全不同。如果不知道这个读音,那么在李贺的《追赋画江谭苑》诗中“宝袜菊衣单,蕉花密露寒。”[1]就会将抹胸即兜肚误解成袜子,从而错解这首诗。
同形字例表:2



出处
备注
虫[2]
chónɡ
昆虫的通称
《武威汉代医简》
“蟲”的简化字
huǐ
毒蛇名,后作“虺”
《广韵》許偉切,上尾,曉。
《说文解字》收录“蟲”“虫”二字,释曰:“蟲”:有足的就叫蟲,没足的就叫豸(zhì)。[3] “虫”:蝮蛇。这是因为“虫”甲骨文里就是蛇的形象,虫字像蝮蛇盘卧,本读为(huǐ)。后来这个意思写作“虺”,而“虫”又成为“蟲”的简化字。所以这两者可以说是同形字。
同形字例表:3



出处
备注
隶[4]

同“隸”。奴隶;奴仆。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dài
及,捕获。后作“逮”
《说文解字隶部》
“隶”常读作(lì),义为奴隶;奴仆。在《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中有这样一句:“初,斐豹隶也。著于丹书。”[5]意思就是说斐豹是个奴隶。而在《说文隶部》中写着:“隶,及也。”[6]段玉裁注:“此与辵部逮音义皆同,逮专行而隶废矣。”[7]如果不看到段玉裁先生的注,在看《说文解字》时,就很容易把“隶”认为是奴隶的意思,错解这对同形字。
由此可见,了解同形字是很有必要的。但在当代,对于同形字的研究总的来说不是很多。可是在讨论汉语字词关系时,同形字的问题又是不可逾越的。笔者在整理和研究了前人的著作后发现,很多前辈学者在研究同形字这个问题时,都是从定义和生成原因来论述。例如: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中就详细的介绍了同形字的界定以及因为不同原因所形成的同形字。他对同形字的生成方法述说的非常详细,举例也明白清晰。但是在如何认识和了解同形字方面没有做一字的阐述。蒋绍愚先生在其《古汉语词汇纲要》第七章同形字里就不同的形成原因造成的同形字举了些例子来证明,对于如何解决同形字的辨析依旧没有讨论。总之,前人在同形字的定义以及生成上面做了一定的研究,但对于日常生活以及教学中所遇到的同形字以及它们的使用和辨识等方面却没有更多地去关注。
而不了解同形字,会导致人们在阅读古籍或参考文献时造成错误。为了让大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解辨识同形字,本文在整理了前人的研究文稿以及自己的思考后,收集了一些资料,在如何更好的掌握同形字方面,整理出一些方法,来方便人们学习。下面本文将从同形字的比较、同形字的生成原因、同形字教学法以及对前人著作的补正这四方面来依次进行论述。
第一章 同形字的比较
同形字的概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这就容易导致分辨同形字时造成错误。将一些不属于同形字的情况也纳入其中,以致形成误解。本文首先将分析与同形字最容易混淆的三个概念:同形词、假借字、同形语素,来更加明确同形字。只有明确了概念后,这样才便于日后生活与教学中的应用。
1.1同形字与同形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04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