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方言词汇新老差异考察
题目无锡方言词汇新老差异考察[20191216164306]
内容摘要:本文从说法差异、语音差异、构词差异和意义差异等角度入手,分析老、新两派无锡方言词汇的差异,并对其进行分类汇总及数据、图表分析。
在调查的1241个常用方言词语中,共有459个方言词语与普通话说法或多或少不同,其中包括老派与新派相同的说法的词语341个,老派与新派说法不同的词语118个,还有20个词语在新派中基本不存在说法。在说法差异方面,老派和新派说法不一样且都只有一种说法的词语有77个,不止一种说法的词语有41个;在语音差异方面存在音节数差异的词语有32个,其中音节数为3对2的词语有10个,占存在音节数差异词语总数的31%。在构词差异方面,分为语素选择和语素顺序这两类。在意义差异方面,共有意义扩大、缩小和转移三方面。
考察发现,无锡方言词汇新老差异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和表现:新词的产生、旧词的逐渐消失和变化、新派词汇和老派词汇同时存在于现在的方言中。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有5点:普通话的普及、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社会的发展以及新事物的涌现、人们对事物认识能力的加深以及词的双音节化发展趋势。
关 键 词:无锡方言 普通话 词汇 新派 老派
Th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New and Old Schools Words in Wuxi Dialect
Abstract: This article write from the parlance differences, phonetic differences, word-formation differences 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nalys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new and old schools word in Wuxi dialect ,and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o classify and make the data analysis and chart.
In a survey of 1241 commonly used dialect words, a total of 459 words are more or less different between dialect and Mandarin, including the old and new version of the same 341 words, and the different 118 words, there are 20 words in the new basic does not exist. In a statement the differences, old school and new school is not the same and only a saying word has 77, more than a saying word has 41; speech differences exist in the number of syllables different words with 32 syllables, which is 3 to 2 words there are 10, accounting for differences. Section 31% of the total number of words; In terms of word-formation differences, divided into morpheme choice and morpheme order these two types. In terms of the significance differences, there are significant expansion ,and narrow, and transfer.
Study found tha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new and old schools words in Wuxi dialect mainl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erformance of three aspects: the emergence of new words, the old words disappeared gradually and changed, the new words and old words exist in the present dialect at the same time. The reasons for these differences are 5 points: the popularization of Putonghua, the improvement the level of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the emergence of new things, the deepen of the cognition ability to things of people and double syllable development trend of word.
Key Words: Wuxi dialect; Mandarin; Dialect Words; new school; old school
一、引言 1
(一)无锡及其方言简介 1
(二)本文相关研究概况 2
(三)本文研究设想及相关说明 4
二、无锡方言词汇新老差异类型 5
(一)说法差异 5
(二)语音差异 8
(三)构词差异 11
(四)意义差异 12
三、无锡方言词汇新老差异统计 13
(一)说法差异 14
(二)语音差异 15
(三)构词差异 15
(四)意义差异 16
四、无锡方言词汇新老差异特点和原因 17
(一)无锡方言词汇新老差异特点 17
(二)无锡方言词汇新老差异原因 18
五、结语 20
参考文献 21
致 谢 22
无锡方言词汇新老差异考察
一、引言
(一)无锡及其方言简介
无锡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区域,是江苏省的地级市。南边是太湖,北边紧靠长江,西靠常州,东接苏州,京杭大运河从中间穿过。无锡市下属七个区和两个县级市,分别为崇安、南长、北塘三个城区,和惠山,锡山,滨湖三个郊区,无锡新区,以及江阴、宜兴两个县级市,总面积4787.61平方公里,人口638万(2012年)。
吴方言按语言特点可划分为5个片区,即:太湖片、台州片、东瓯片、婺州片、丽衢片。其中太湖片又可分为6个小片,即常州小片(或称毗陵小片)、苏沪嘉小片、湖州小片(或称苕溪小片)、杭州小片、临绍小片、明州小片。无锡方言处于太湖片中常州小片和苏沪嘉小片的过渡地带。
无锡方言随着社会、历史的长期发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语言学家赵元任在《现代吴语的研究》中说:无锡的“阴上字(好、走)的声调特别”,这是构成“无锡腔”的重要因素。“无锡方言根据自身的内部规律,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着。这体现在又读、文白异读、声母、韵母的消长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无锡方言在声母、韵母、声调、词汇、语法等方面仍然保有它自己的特点;同时,无锡市的城乡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比,市内外相互交流频繁,信息交流量空前扩大,人们对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强了推广普通话的紧迫感。”“无锡方言有34个声母(包括零声母在内),韵母48个,声母分清浊两大类,清声母18个,浊声母16个。无锡音有8个声调,平上去入4个调类各分阴阳,无锡的阳平和阳去的调值单念是一样的,但连调调式不同。”无锡方言词汇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某些词语只通行于无锡;2、某些词语的含义和用法跟一般的不相同或不完全相同;3、某些词语保存古代含义或用法。
(二)本文相关研究概况
回溯 20 世纪无锡方言研究的历史, 不难发现,对于无锡方言语音的研究, 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 都大大超过对于词汇语法的研究。对于无锡方言词汇的搜集整理, 仅能见到有限的几项记载。
1.较系统的对无锡老派方言的收录
(1)钱基博对无锡方言词汇的研究(1918):1918年钱基博受聘纂修无锡县志, 编出了《无锡风俗志》, 该书分为吉凶习惯、岁时景物、方言、里谚、歌谣五部分, 刊于当时的 《无锡县教育会年刊》。作者在注文中区分了无锡话与官话读音的差别,保留了老派读音,切作者忠实于民间词语,尽量避免了把方言语词转写为书面官话, 在谚语和歌谣中记录了很多方言。(2)赵元任对无锡方言词汇的考察(1928):赵元任先生1928年出版的《现代吴语研究》是中国第一部应用现代语言学方法调查研究吴方言的著作。在这本书第五表《30处75词的词汇》中,记录了无锡地区的词汇75条,有3个词条无锡话处是空白的,所以共记录72条,主要是一些常用的代词,介词,副词等,作者通过表格的形式,与其他29处的吴语进行了比较。(3)翁寿元对无锡方言的词汇研究(1984、1989):20 世纪 80 年代起, 翁寿元陆续发表《无锡方言本字考》,《无锡方言本字续考》以及《无锡( 薛典) 方言单音词汇释》,几篇文章共考释无锡方言词近 800个。(4)《无锡市志》及《无锡县志》的编纂(1995、1994):陈祺生撰稿1995年版《无锡市志方言卷》,共列方言词语 377 条。其中《无锡市志》第五十五卷方言卷的“词汇”一章中列出的方言词语377条,按意义分为称谓指代、天文地理、时间时令等10类,该书收录标准严格,没有方言和通语词汇混收的现象。(5)项行对无锡方言词汇的研究(2005):2005年项行编著的《无锡方言词典》,收录了无锡方言词条6300余条,另有农谚600余条,童谣60余首,收集范围仅限于无锡城区通用的口语词语、俗语、谚语以及歇后语。(6)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2003年,曹晓燕、叶翔发表了《无锡方言单音词汇释》,解释了单音词 199 个,他们以无锡市区的方言作为考察对象,主要记录了单音节动词和形容词。从方言学、民俗学的角度审视这些成果,相当一部分很有质量,具有很高的价值。
2.以电视为载体的无锡方言节目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大众传媒对地域文化构成了不小的冲击,无锡电视台作为一家地方媒体,从2004年末开始尝试制作播出方言节目。目前 《阿福聊斋》是一档以百姓视角聊百姓话题、说风土人情、展凡人风采的娱乐资讯类日播栏目,后来推出的《大话阿福》则是一档由老百姓自己担任演员的,讲述老百姓故事的节目,这两档方言节目都受到了无锡市民的喜爱。
3.少量无锡方言词语的具体研究
在《无锡话部分语词杂考》中,作者经过几年的收集、整理,特别举出了典籍失载或载之不详的十余个词语,略作辨释,来试探它们的源头。 其中列举了“洋煤头”、“ 吴赵”、“伊塘”等如今无锡人还经常使用的语词,也列举了类似于“陆顾”这类现今只有老派无锡人使用的语词,甚至是“庭渎”、“担干纪”这类早已在文化的融合中消失的语词。也有作者通过研究一个字的语法化进程,来探寻无锡方言词汇的一点变化。《无锡方言中的“落”及其语法化过程初探》中,作者着重分析“落”这一个字在语法化进程中的各种用法,分析了它的分布环境与语法意义,并从共时平面的方面对它的语法化机制、语法化方向作了简要说明。
4.其它方面的研究
与普通话相比,无锡话中重叠式名词比较丰富,重叠格式也很多样化。王健和高凤在《无锡方言的重叠式名词》中就无锡话重叠式名词的构词特点、语义特征和语法功能三个方面展开了论述。叶翔《无锡方言加强程度的表达方式》归纳了无锡方言中用以表示程度加强的表达方式,并从形式和语义的角度两个方面作了分析。作者在文中把无锡方言中表示程度加强的表达方式在形式上归纳为状中式、重叠式和中补式三种,语义则因形式不同而分为意义和语用上的差异。
从20世纪初到现在,对于无锡方言的研究,相比其他吴方言的研究还是略显滞后的,仅有的部分研究也是不管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对语音的研究都大大超过了对词汇的研究。词汇研究尽管初具规模,但还是未成体系,在以下两个方面略显不足:第一,没有给词语标音。与周边其它地区的方言词典相比较,如许宝华主编的《汉语方言大词典》等著作中,收录的各类方言词语尽管来源复杂,但对来自现代汉语各地方言的词目都用国际音标标注了当地的读音。项行编制的《无锡方言词典》解释一个地区一个时代的方言词语而没有标注读音,是一个很大的缺憾。第二,俗语是词汇的重要构成成分,具有地域特色的俗语,是方言词典应该倾力搜集记录的内容。方言词典收录的俗语,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之一,要么表达的语言形式具有明显的地方色彩,要么表达的意义内容与特定地域的社会人文历史直接相关。
因此要广泛搜集方言词语、俗语、农谚、民谣,甚至是带有无锡方言的文学著作,取词样本要广,在基础调查的基础上认真甄别筛选。本选题对无锡方言词汇的新老差异的考察,无论是对整个无锡方言的研究,还是对推广普通话,还是对无锡方言本身的研究和保护,都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三)本文研究设想及相关说明
本文词汇调查底本主要参考中国语言资源库有声数据库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编《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调查手册:汉语方言》。在调查过程中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计1241条词语。调查对象是长期生活在无锡的一家老、新两代人,调查人皆方音纯正,熟悉当地方言。
其中老派夏锦达,男,1939年生,高中文化,无锡锡山区人,1964-1986年由于工作原因在镇江和无锡两地往返,后回无锡居住至今。
新派代表夏亦宇,男,1988年生,本科文化,无锡锡山区人,2007-2010年在南京念书,后回无锡居住至今。
本人利用平时节假日及2013年暑假的空余时间完成了无锡方言词汇的初步调查。并对搜集到的原始词汇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共收1241个词,其中1200个词按意义分为14大类,36小类。包括:一、天文地理(一)天文,(二)物象,(三)地貌;二、时间方位(一)时间,(二)方位;三、植物(一)一般植物,(二)农作物;四、动物(一)一般动物,(二)家禽家畜;五、房舍器具(一)房舍(二)家具(三)用具;六、服饰饮食(一)服饰(二)饮食;七、身体医疗(一)身体(二)疾病医疗;八、婚丧信仰(一)婚育(二)丧葬(三)信仰;九、人品称谓(一)人品(二)称谓;十、农工商文(一)农业(二)工商业(三)文化娱乐;十一、动作行为(一)具体动作(二)抽象动作(三)言语;十二、性质状态(一)形貌(二)状态(三)品性;十三、数量(一)数字(二)量词;十四、代副借连词(一)代词(二)副词(三)介词连词。剩余41个为添加词,即在实际调查中微调的部分词语。最后根据这1241个词做成了一份老派和新派的词汇对照表,并根据对比和数据分析写出本文。
二、无锡方言词汇新老差异类型
随着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流动人口的增多,普通话的普及,大量的无锡方言特色词汇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老派和新派无锡方言开始存在越来越多的差异,本文对搜集到的词汇做了相应的整理和分析并撰写此文。
(一)说法差异
这里主要从词形差异角度入手,分析老派和新派无锡方言词汇的说法差异,分为老派和新派都只有一种说法和老派和新派不止一种说法两类,其中老派和新派不止一种说法里面又分为:老派有一种说法,新派有两种说法;老派有两种说法,新派有一种说法;老派和新派都有两种及两种以上说法这三类。下面分类中的“1对2,2对1”中的数字均指说法数量,每一例根据存在数量的多少都举相应比例的例子。
1.1对1
普通话 老派 新派
闪电 霍险 闪电
很久以前 老发头里 老早
一辈子 一世人生 一辈子
杉树 杉木 杉树
香菜 芫荽菜 香菜
南瓜 饭瓜 南瓜
马铃薯 洋芋头 土豆
知了 蛮缠 知了
蚯蚓 曲蟮 蚯蚓
蝌蚪 咸婆婆 蝌蚪
厨房 灶跟头 厨房间
厕所 茅坑 厕所
家具 家生 家具
柜子 橱 柜子
抽屉 抽斗 抽屉
马桶(有盖的) 抽水马桶 马桶
来月经 老朋友 来月经
着凉 吃冷 冻着
坐月子 坐舍姆 月子里
背心 汗衫背心 背心
鸡蛋 鸡子 鸡蛋
左手 济手 左手
2.老派和新派不止一种说法
(1)1对2
普通话 老派 新派
雾 迷露 迷露、雾
灰尘 埲尘 灰尘、埲尘
缝衣针 沿线 针、沿线
夜宵 夜点心 宵夜、夜宵
上坟 上坟 上坟、扫墓
做梦 乱梦 做梦、乱梦
差 推板 推板、差劲
多少 几乎 几乎、多少
肿 顑 顑、肿
游泳 淴冷浴 游泳、淴冷浴
快点 豪臊点 快点、豪臊点
(2)2对1
普通话 老派 新派
出租车 差头、出租车 出租车
散步 散步、荡荡 散步
今天 今朝、今啀(头) 今啀(头)
每天 每日天、日朝 每日天
早晨 空早头、早酿 空早头
中午 昼间头、吃饭辰光 吃饭辰光
小时候 小哈头里、小辰光 小辰光
柚子 文旦、柚子 柚子
死(婉称) 过辈落咧、走落咧 走落咧
贼 贼骨头、贼头 小偷
妻子 老姆、家主婆 老婆
一共 一塌刮子、哈马冷大 一共
刚 刚交、刚恰 刚刚
马上 垂手、豪骚 马上
棉絮 棉花胎、被胎 棉絮
洗脸水 面汤水、揩面水 揩面水
用钱多 大手大脚、大手指桠 大手大脚
笔直 一拔直、直拔直 笔笔直
(3)多对多
普通话 老派 新派
硬币 铅角子、硬币 铅角子、硬币
脏 赖势、龌龊、邋遢、恶赖 龌龊、恶赖
漂亮 体面、标志、出客 漂亮,体面
走 跑、逃 跑、走
一伙 一只裤脚管、一条路上 一道、一伙、一条路上
上表所述“1对1”即老派和新派都只有一种说法;“1对2”即老派一种说法对新派两种说法;“2对1”即老派两种说法对新派一种说法;“多对多”即老派有两种及两种以上说法对新派有两种及两种以上说法。
(二)语音差异
方言词汇的语音差异涉及面很广,表现也极为复杂,为方便分析和研究,这里仅从老派和新派无锡方言词汇音节数不同的角度,探讨两派方言词汇的语音差异。这里的分析以两派皆只有一种说法的词条为分析对象,这里根据音节数部分不同的情况进行了探讨,并根据音节数的具体差异实情进行详细分类和分析。下文中的1、2、3、4分别表示方言词汇的音节数。共分了“1对2”、“2对1”、“2对3”、“3对1”、“3对2”、“4对2”、“4对3”、“9对3”这8类,因每一类搜集到的数据数量并不是很大,所以基本全部列举了。
普通话老派新派
爸爸爷爸爸
1对2
2对1
普通话 老派 新派
羊 羊子 羊
梨 雅梨 梨
趴 合伯 磕
找(搜集) 缉理 寻
2对3
普通话 老派 新派
继父 继娘 继妈妈
继母 继爷 继爸爸
3对1
普通话 老派 新派
坟 坟墩头 坟
冷(天气) 寒势势 冷
凉(水) 冰冰瀴 冷
米饭 饭米参 饭
3对2
普通话 老派 新派
蝙蝠 蝙蝠子 蝙蝠
麻雀 麻雀子 麻雀
蝴蝶 蝴蝶子 蝴蝶
年初 年头娘 年初
香菜 芫荽菜 香菜
蝌蚪 咸婆婆 蝌蚪
猪圈 猪猡棚 猪圈
凳子 骨牌凳 凳子
佛珠 婆罗珠 佛珠
馊臭 瞈松臭 馊臭
4对2
普通话 老派 新派
初春 春三头里 初春
褥子 被头铺盖 垫被
很久以前 老发头里 老早
银杏 白眼果果 白果
撒谎 说谎赖话 骗人
一共 一塌刮子 一共
难得 暂中介把 难得
白天 日清日白 日里
夜晚 夜头慢间 夜里
4对3
普通话 老派 新派
青春痘 骚蕾蕾头 青春痘
9对3
普通话 老派 新派
白活了 一把年纪活了狗身上 白活了
上表所述“1对2”即老派说法一个音节对应新派说法两个音节;“2对1”即老派说法2个音节对应新派说法一个音节;“2对3”即老派说法两个音节对应新派说法3个音节;“3对1”即老派说法3个音节对应新派说法1个音节;“3对2”即老派说法3个音节对应新派2个音节;“4对2”即老派说法4个音节对应新派说法2个音节;“4对3”即老派说法4个音节对应新派说法3个音节;“9对3”即老派说法9个音节对应新派说法3个音节。
(三)构词差异
构词差异主要从方言词的语素选择和语素顺序这两个角度去探讨两派之间的差异表现。语素选择分为词根不同、词缀不同、词缀有无、词根和词缀皆不同这四个方面。这里的分析主要考察两派都只有一种说法的情况。
1.语素选择
(1)词根不同
普通话 老派 新派
灰尘 埲尘 灰尘
每天 日朝 每日
杉树 杉木 杉树
银杏 白眼果果 白果
(2)词缀不同
普通话 老派 新派
叶子 叶子 叶叶头
瓶子 瓶子 瓶瓶头
缝儿 缝 缝缝头
(3)词缀有无
普通话 老派 新派
蝙蝠 蝙蝠子 蝙蝠
麻雀 麻雀子 麻雀
蝴蝶 蝴蝶子 蝴蝶
羊 羊子 羊
(4)词根、词缀皆不同
普通话 老派 新派
太阳 日头 太阳
厨房 灶跟头 厨房间
2.语素顺序
普通话 老派 新派
月亮 亮月 月亮
(四)意义差异
词的意义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方式的进步以及人们对整个社会的认识的改变而改变。无锡方言词汇词义的变化一方面是因为外来人员的增多,无锡本地人为了更好地让外来人员理解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还有一方面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很多词语不止拥有自己原来的一层意思。无锡方言词汇词义变化主要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这三种。
1.词义扩大
词义扩大是指扩大词所概况的对象范围。无锡方言在演变过程中有的词语因为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和原来不同的意思,也有些词语因为网络用语的激增表现出了和原来不一样的意思。例如:“卖肉的”,原指菜场里卖肉制品的人;现也可以指出卖身体的人。“一脚去”,原指死,略带贬义;现也可以指事情朝不好的方向发展。“阿碍”,原指碍不碍事,要不要紧;现在还可指脑子有没有病。
2.词义缩小
词义缩小是指缩小词所概况的对象范围。无锡方言在演变过程中因为外来人员的增多,为了让无锡本地以外的人更好地理解无锡人民所要表达的意思,将很多词语的意思在使用中进行了细化。例如:老派方言中的“跑”可以意为跑,也可以意为走,而新派方言中“跑”就是跑步,“走”才是走的意思。这是词义缩小最典型的例子,还有类似的“逃”,在老派方言中也可以用来表示跑或者走,但是在新派方言中它只表示“逃跑”。
3.词义转移
词义转移是指表示甲类对象的词转用指称与之有关的乙类对象。此外还有词的感情色彩的转移,褒义转为贬义或贬义转为褒义、或转为原意的反面。例如:普通话中的“屋子”,在老派方言中是指房子里分隔而成的房间,而现在屋子基本是指居住的房子。“房间”才是指房子里分隔出来的房间,这也是普通话普及的表现。例如“案子”在老派方言中表示家里那种长条形的叫“长台”的家具,而在新派方言中基本已经转变为法律意义上的案子。
三、无锡方言词汇新老差异统计
本文词汇调查对象为长期生活在无锡的2个人,共调查常用方言词语1241个,其中共有459个方言词语与普通话说法或多或少不同,其中包括老派与新派相同的说法的词语341个,老派与新派说法不同的词语118个,还有20个词语在新派中基本不存在说法。
(一)说法差异
1.老派和新派都只有一种说法
根据上图所示,一共有118个词语老派和新派说法不同,且其中老派和新派都只有一种说法的词语共77个,占总数的65%;老派和新派不止一种说法的词语共41个,占总数的35%。另外还有约20个词语在老派中有说法而在新派中基本没有说法,这些词语已经在第一部分“新老词汇差异类型”的第6点里单独举例列出,在此不再加以分析。此类词语以农耕类工具类家禽类为主,主要是由于城镇化的推进,农村里不再有自留地和养殖类的存在,导致了这些词语在青少年中的退化。
2.老派和新派不止一种说法
统计结果显示,老派和新派说法不同且不止有一种说法的词语共41个,其中老派有1种说法,新派有2种说法的词语共12个,占总数的29%;老派有2种说法,新派只有一种说法的词语共24个,占总数的59%;老派和新派都不止一种说法的词语共5个,占总数的12%。其中包括老派有2种说法新派有两种说法的词语2个,老派有2种说法,新派有3种说法的词语1个,老派有3种说法新派有2种说法的词语1个,老派有4种说法新派有2种说法的词语1个。
(二)语音差异
统计结果显示,无锡方言词汇存在音节数差异的词语共有32个。由图表4可知,其中1对2的词语有1个,占存在音节数差异词语总数的3%;2对1的词语有4个,占存在音节数差异词语总数的13%;2对3的词语有2个,占存在音节数差异词语总数的6%;3对1的词语有4个,占存在音节数差异词语总数的13%;3对2的词语有10个,占存在音节数差异词语总数的31%;4对2的词语有9个,占存在音节数差异词语总数的28%;4对3的词语有3个,占存在音节数差异词语总数的9%;9对3的词语有1个,占存在音节数差异词语总数的3%。
(三)构词差异
1.语素选择
统计结果显示,无锡方言词汇存在词根差异的词语共有82个。由图表5可知,其中老派和新派词根不同的词语有35个,占存在词根差异词语总数的43%;新老派词语词缀不同的词语有6个,占存在词根差异词语总数的7%;新老派词汇存在词缀有无差异的词语共16个,占存在词根差异词语总数的20%;词根词缀都不相同的词语有25个,占存在词根差异词语总数的30%。
2.语素顺序
有两个词语的新老派说法的语素顺序不同,一个是月亮,老派说法是“亮月”,新派说法是“月亮”;一个是晴天,老派说法是“天好”,新派说法是“好天”。
(四)意义差异
统计结果显示,无锡方言词汇中有意义差异的词语共有11个,由图表5可知,其中词义扩大的词语有5个,占总数的46%;词义缩小的词语有2个,占总数的18%;词义转移的词语4有个,占总数的36%。
四、无锡方言词汇新老差异特点和原因
(一)无锡方言词汇新老差异特点
1.新词产生
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社会的进度和人们对新事物的了解,人们试图用更多的更方便易懂的词语来形容一些事物和事情。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导致了人们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外来人口的增多使无锡人民在进行语言交流时更愿意创造出一些方便沟通的新词。例如:普通话“着凉”,老派方言中说“吃冷”,新派方言中则直截了当地表示“冻着”。其实“老无锡”的方言中有很多用“吃”字来表示意思的词语,例如:“吃生活”表示挨打,“吃茶”表示喝茶。这里的“吃冷”也是无锡人民惯用的方言,但是为了让外来人员更好地理解这是 “着凉”的意思,“冻着”可以直接通过普通话“冻”来表示冷的意思。类似的例子在无锡方言中还有很多。
2.旧词消退
(1)旧词消退
在前文中有提到,约20个词语在老派中有说法而在新派中基本没有说法,这些词语在第一部分“新老词汇差异类型”的第6点里单独举例列出。此类词语以农耕类工具类家禽类为主,主要是由于城镇化的推进,农村里不再有自留地和养殖类的存在,导致了这些词语在青少年中的退化。
例如:“驐猪”这个词在老派中是用来形容配种用的猪,而如今由于社会的进步,我们从小生活的环境中都没有看见过养殖猪的状况,便不会出现这些老派中使用过的词汇。再如:“条凳”, 这是一种面较宽,做工考究上过漆,可以睡人的凳子。二十代的年轻人小时候可能在外婆外公爷爷奶奶家的时候有见过这种家具,后来随着城镇化的推行和拆迁政策,大部分人都住进楼房之后这种家具也不复存在了。
一方面来说,这些旧词的消亡代表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的富足,但是另一方面,这也让年轻人不再能接触到老城郊的一些生活文化,是种文化缺失。
(2)旧词变化
旧词在发展中的一个变化就是重叠式名词的增多,这类重叠式名词的出现多是在小孩口中或是大人与小孩的交谈中。普通话中的“饼干”,老派方言中也叫“饼干”,而新派中增加了“饼饼”的说法,这部分就是由于大人与小孩交谈的过程中希望能够被更好地理解。
另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使交流更加方便简洁,有些词语已经简化使用,例如:普通话中的“米饭”,老派方言中说“饭米参”,而新派方言直接简化为“饭”。
(3)靠拢普通话
由于青少年的受教育程度以及生活环境和老年人不同,每天接触到的事物也不同。因此他们在保留了老派方言同时又添加了自己的新派方言词汇。例如:普通话中的“出租车”,老派方言都是用 “出租车”来表示,而新派则是用“差头”和“出租车”来表示的都有,“差头”这个词是近年来上海地区引进的,几十年前“老无锡”是不会这么说的。
而老年人由于在家中经常会与晚辈进行交流,他们在自己的老派方言的基础上也适当的融合了一些新派方言词汇。例如:普通话中的“漂亮”,新派方言中就是用“漂亮”来表示,而老派方言中则有很多词来形容一个人长得漂亮,例如“体面”“标志”,现在有时在表达中也用“漂亮”来形容,这也是老派方言逐渐向普通话靠拢的一个表现。
(二)无锡方言词汇新老差异原因
1.普通话普及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1994年,国家又提出了普通话水平测试,要求对普通话所达到的标准程度进行检测和评定。据了解,目前中国大陆普通话普及率已达到54%以上,今后将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的四大领域以及广大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大推广普通话的力度。使用普通话有利于消除地方方言隔阂,减少不同方言区的人交流的困难,有利于社会交往以及普及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
由于普通话的普及,不少词语已和普通话变得完全一致,比如普通话中的“年底”,老派方言中通常用“年脚跟头”来表示,而在新派方言中则就是“年底”;再比如普通话中的“蚯蚓”,在老派方言中念“曲蟮”,而新派中则就是“蚯蚓”,与普通话毫无差别。这些方言词汇的变化能够更好地使外来人员融入无锡这个大家庭,能够让他们更方便的与无锡本地人进行交流。
2.受教育程度提高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大家的受教育程度提高了,年轻的一代学会了用更多的词语来表示同样的意思或者同一种状态。老派接受教育的时间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候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还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老派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不是很高,大多为中小学,还有不少没有上过学的,高中毕业的可谓凤毛麟角。而新派接受教育的时间已经是二十一世纪初,大部分都是本科毕业,九年制义务教育在1986年已经开始广泛落实。
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导致了很多在新派中有的词汇老派中都没有,例如:普通话中的“质子”、“中子”、“透明度”等等,在新派方言中说法和普通话无异,而在老派中则不存在。
3.新事物涌现
本文的重点在于研究方言词汇的新老变化,而社会发展和生活变化所导致的词汇变化是词汇变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一方面词汇变化是社会生活变化的产物;另一方面,社会生活变化也推动词汇的变化和发展。社会不断发展,新事物不断涌现,人们需要认识指称这些新事物,就要给它们命名,以此来满足交际的需要,于是就产生了新的词汇。而互联网的产生和普及则导致网络用语的广泛流行,人们创造出了更多的新词汇来表达世间万物和社会现象,这些都是老一辈不会使用互联网的人所不能接触到的世界。例如:普通话中的“网”,在老派方言中“网”的意思是打渔的网之类的生产工具,而在新派中“网”在大部分意义上已经发展为“电脑网络”;普通话中的用来形容“路过”“凑热闹”,这在网络上可以用“打酱油的”来表示,而在老派中,“打酱油的”只是单纯的拿着瓶子去店家打酱油这样一回事。互联网的普及顺应了时代潮流,也给新派带来了更多的语言交流方式,这也是导致新老派产生词汇差异的一个原因。
4.认知深化
由于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认识能力,人们对已知的事物加深了认识,发现了以前人们所没有发现的新特点,为了记录和指称这些新的认识,也需要创造新的词汇。人们比以前更热衷于去探索和发现这个世界上未知的事物,以此来满足自己在精神层面上的需求。例如:普通话中的“火箭”、“卫星”等高科技产品,其实老派和新派的说法基本无异,因为老派和新派对于这些事物的指称都与普通话相同,受电视新闻普通话的影响。但是部分没有关注过这些的老年人就不存在这样的说法,他们在这些词汇上就有一点缺失。
5.词语双音节化趋势
由于词的双音节化发展趋势的要求,有些单音节词或者多音节短语在交际中去的了新的双音节形式,因此为语言增加了新词。例如:普通话中的“人民警察”,老派方言中就说“人民警察”或者“警察”,而新派方言中则说“民警”;普通话中“外商投资”,老派方言中说“外商投资”,而新派方言中则大多用“外资”。另外,普通话中还出现了很多偏正型、联合型和动宾型的双音节词,改革开放以来,新词成倍增加,其中绝大多数是双音节,占新词总量的70%左右。
五、结语
本文从说法差异、语音差异、构词差异和意义差异等角度入手,分析了老派和新派无锡方言词汇的差异,并对其进行分类汇总及数据、图表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在调查的1241个常用方言词语钟,共有459个方言词语与普通话说法或多或少不同,其中包括老派与新派相同的说法的词语341个,老派与新派说法不同的词语118个,还有20个词语在新派中基本不存在说法。在说法差异方面,老派和新派说法不一样且都只有一种说法的词语有77个,不止一种说法的词语有41个;在语音差异方面存在音节数差异的词语有32个,其中音节数为3对2的词语有10个,占存在音节数差异词语总数的31%;在构词差异方面,分为语素选择和语素顺序这两类;在意义差异方面,共有意义扩大、缩小和转移三方面。
考察发现,无锡方言词汇新老差异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和表现:新词的产生、旧词的逐渐消失和变化、新派词汇和老派词汇同时存在于现在的方言中。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有5点:普通话的普及、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社会的发展以及新事物的涌现、人们对事物认识能力的加深以及词的双音节化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广大民众对区域文化的认同感反而不断升温,对乡土风情的怀恋与日俱增。而新时代语言生活的变革,却导致作为地域文化载体的方言词汇正在快速地湮没流失,这个事实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黄明明:《20世纪无锡方言研究综论》,《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5期。
[2]黄明明:《钱基博<无锡风俗志>记载的无锡方言》,《江南论坛》2007年第3期。
[3]黄明明:《谈<无锡方言词典>编纂的几个问题》,《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第5期。
[4]钱基博:《无锡风俗志》,无锡县教育会年刊1918年版。
[5]翁寿元:《无锡方言本字考》,《方言》1984年第3期。
[6]翁寿元:《无锡方言本字续考》,《方言》1989年第1期。
[7]翁寿元:《无锡<薛典>方言单音词汇释》,《方言》1992年第1期。
[8]项行:《无锡方言词典》,时代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9]俞一群:《电视方言节目传播策略浅析》,《江南论坛》2007年第11期。
[10]洪沉:《无锡话部分语词杂考》,《苏州铁道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2期。
[11]无锡县志编纂委员会,《无锡县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
[12]无锡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无锡市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3]王健,高凤:《无锡方言的重叠式名词》,《常熟高专学报》2003年第3期。
[14]叶翔:《无锡方言加强程度的表达方式》,《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15]曹晓燕,叶翔:《无锡方言单音词汇释》,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致 谢
大学四年匆匆而逝,一转眼我们已经即将踏入社会工作,青春是短暂的,也是美好的,在这个过程中,我有过惆怅和迷茫,更多的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一份努力,正因为经历了人生最宝贵的四年,才让我懂得了失去和珍惜、感恩和回馈;才让我明白了自己所要追逐的是何种生活、何种人生。
历时一年多的写作,论文终于可以完成了。虽然仍有一些不足,但是纵览全文,还是基本符合自己的写作初衷,也涵盖了一年来对这一论题的研究成果和体会,心里还是多了一分成就感。
写作的经历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论文前期准备和初稿的完成一度让我焦头烂额。数据的计算和整合让平时很粗心的我总是反复计算才把数据计算正确,对着搜集到的资料分析了很多遍才得出了最后的数据,我一度想要放弃,幸好在最紧要的关头,父母、导师及时点醒了我,在我对自己失望的时候给与了我鼓励和支持,才让我能够最终完成这篇论文的撰写。
因此在这里,首先我要感谢我的父母把我养育成人,他们对我的栽培是无微不至的,要感谢他们在关键的时候帮我渡过难关,得以坚持不懈直至完成论文。其次我也格外感谢顾劲松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和谆谆教诲。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顾老师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心血和汗水,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和资料的搜集方面,还是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我都得到了顾老师悉心细致的教诲和无私的帮助,在此表示真诚的感谢和深深的谢意。同时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也得到了许多同学的宝贵建议,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感谢所有关心、支持、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
最后,向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评审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答辩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大学生活即将结束,而生活仍将继续,人生还要前行。
我,仍将积极进取,奋斗不止,永不言弃,争取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人生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
目 录
内容摘要:本文从说法差异、语音差异、构词差异和意义差异等角度入手,分析老、新两派无锡方言词汇的差异,并对其进行分类汇总及数据、图表分析。
在调查的1241个常用方言词语中,共有459个方言词语与普通话说法或多或少不同,其中包括老派与新派相同的说法的词语341个,老派与新派说法不同的词语118个,还有20个词语在新派中基本不存在说法。在说法差异方面,老派和新派说法不一样且都只有一种说法的词语有77个,不止一种说法的词语有41个;在语音差异方面存在音节数差异的词语有32个,其中音节数为3对2的词语有10个,占存在音节数差异词语总数的31%。在构词差异方面,分为语素选择和语素顺序这两类。在意义差异方面,共有意义扩大、缩小和转移三方面。
考察发现,无锡方言词汇新老差异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和表现:新词的产生、旧词的逐渐消失和变化、新派词汇和老派词汇同时存在于现在的方言中。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有5点:普通话的普及、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社会的发展以及新事物的涌现、人们对事物认识能力的加深以及词的双音节化发展趋势。
关 键 词:无锡方言 普通话 词汇 新派 老派
Th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New and Old Schools Words in Wuxi Dialect
Abstract: This article write from the parlance differences, phonetic differences, word-formation differences 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nalys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new and old schools word in Wuxi dialect ,and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o classify and make the data analysis and chart.
In a survey of 1241 commonly used dialect words, a total of 459 words are more or less different between dialect and Mandarin, including the old and new version of the same 341 words, and the different 118 words, there are 20 words in the new basic does not exist. In a statement the differences, old school and new school is not the same and only a saying word has 77, more than a saying word has 41; speech differences exist in the number of syllables different words with 32 syllables, which is 3 to 2 words there are 10, accounting for differences. Section 31% of the total number of words; In terms of word-formation differences, divided into morpheme choice and morpheme order these two types. In terms of the significance differences, there are significant expansion ,and narrow, and transfer.
Study found tha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new and old schools words in Wuxi dialect mainl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erformance of three aspects: the emergence of new words, the old words disappeared gradually and changed, the new words and old words exist in the present dialect at the same time. The reasons for these differences are 5 points: the popularization of Putonghua, the improvement the level of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the emergence of new things, the deepen of the cognition ability to things of people and double syllable development trend of word.
Key Words: Wuxi dialect; Mandarin; Dialect Words; new school; old school
一、引言 1
(一)无锡及其方言简介 1
(二)本文相关研究概况 2
(三)本文研究设想及相关说明 4
二、无锡方言词汇新老差异类型 5
(一)说法差异 5
(二)语音差异 8
(三)构词差异 11
(四)意义差异 12
三、无锡方言词汇新老差异统计 13
(一)说法差异 14
(二)语音差异 15
(三)构词差异 15
(四)意义差异 16
四、无锡方言词汇新老差异特点和原因 17
(一)无锡方言词汇新老差异特点 17
(二)无锡方言词汇新老差异原因 18
五、结语 20
参考文献 21
致 谢 22
无锡方言词汇新老差异考察
一、引言
(一)无锡及其方言简介
无锡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区域,是江苏省的地级市。南边是太湖,北边紧靠长江,西靠常州,东接苏州,京杭大运河从中间穿过。无锡市下属七个区和两个县级市,分别为崇安、南长、北塘三个城区,和惠山,锡山,滨湖三个郊区,无锡新区,以及江阴、宜兴两个县级市,总面积4787.61平方公里,人口638万(2012年)。
吴方言按语言特点可划分为5个片区,即:太湖片、台州片、东瓯片、婺州片、丽衢片。其中太湖片又可分为6个小片,即常州小片(或称毗陵小片)、苏沪嘉小片、湖州小片(或称苕溪小片)、杭州小片、临绍小片、明州小片。无锡方言处于太湖片中常州小片和苏沪嘉小片的过渡地带。
无锡方言随着社会、历史的长期发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语言学家赵元任在《现代吴语的研究》中说:无锡的“阴上字(好、走)的声调特别”,这是构成“无锡腔”的重要因素。“无锡方言根据自身的内部规律,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着。这体现在又读、文白异读、声母、韵母的消长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无锡方言在声母、韵母、声调、词汇、语法等方面仍然保有它自己的特点;同时,无锡市的城乡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比,市内外相互交流频繁,信息交流量空前扩大,人们对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强了推广普通话的紧迫感。”“无锡方言有34个声母(包括零声母在内),韵母48个,声母分清浊两大类,清声母18个,浊声母16个。无锡音有8个声调,平上去入4个调类各分阴阳,无锡的阳平和阳去的调值单念是一样的,但连调调式不同。”无锡方言词汇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某些词语只通行于无锡;2、某些词语的含义和用法跟一般的不相同或不完全相同;3、某些词语保存古代含义或用法。
(二)本文相关研究概况
回溯 20 世纪无锡方言研究的历史, 不难发现,对于无锡方言语音的研究, 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 都大大超过对于词汇语法的研究。对于无锡方言词汇的搜集整理, 仅能见到有限的几项记载。
1.较系统的对无锡老派方言的收录
(1)钱基博对无锡方言词汇的研究(1918):1918年钱基博受聘纂修无锡县志, 编出了《无锡风俗志》, 该书分为吉凶习惯、岁时景物、方言、里谚、歌谣五部分, 刊于当时的 《无锡县教育会年刊》。作者在注文中区分了无锡话与官话读音的差别,保留了老派读音,切作者忠实于民间词语,尽量避免了把方言语词转写为书面官话, 在谚语和歌谣中记录了很多方言。(2)赵元任对无锡方言词汇的考察(1928):赵元任先生1928年出版的《现代吴语研究》是中国第一部应用现代语言学方法调查研究吴方言的著作。在这本书第五表《30处75词的词汇》中,记录了无锡地区的词汇75条,有3个词条无锡话处是空白的,所以共记录72条,主要是一些常用的代词,介词,副词等,作者通过表格的形式,与其他29处的吴语进行了比较。(3)翁寿元对无锡方言的词汇研究(1984、1989):20 世纪 80 年代起, 翁寿元陆续发表《无锡方言本字考》,《无锡方言本字续考》以及《无锡( 薛典) 方言单音词汇释》,几篇文章共考释无锡方言词近 800个。(4)《无锡市志》及《无锡县志》的编纂(1995、1994):陈祺生撰稿1995年版《无锡市志方言卷》,共列方言词语 377 条。其中《无锡市志》第五十五卷方言卷的“词汇”一章中列出的方言词语377条,按意义分为称谓指代、天文地理、时间时令等10类,该书收录标准严格,没有方言和通语词汇混收的现象。(5)项行对无锡方言词汇的研究(2005):2005年项行编著的《无锡方言词典》,收录了无锡方言词条6300余条,另有农谚600余条,童谣60余首,收集范围仅限于无锡城区通用的口语词语、俗语、谚语以及歇后语。(6)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2003年,曹晓燕、叶翔发表了《无锡方言单音词汇释》,解释了单音词 199 个,他们以无锡市区的方言作为考察对象,主要记录了单音节动词和形容词。从方言学、民俗学的角度审视这些成果,相当一部分很有质量,具有很高的价值。
2.以电视为载体的无锡方言节目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大众传媒对地域文化构成了不小的冲击,无锡电视台作为一家地方媒体,从2004年末开始尝试制作播出方言节目。目前 《阿福聊斋》是一档以百姓视角聊百姓话题、说风土人情、展凡人风采的娱乐资讯类日播栏目,后来推出的《大话阿福》则是一档由老百姓自己担任演员的,讲述老百姓故事的节目,这两档方言节目都受到了无锡市民的喜爱。
3.少量无锡方言词语的具体研究
在《无锡话部分语词杂考》中,作者经过几年的收集、整理,特别举出了典籍失载或载之不详的十余个词语,略作辨释,来试探它们的源头。 其中列举了“洋煤头”、“ 吴赵”、“伊塘”等如今无锡人还经常使用的语词,也列举了类似于“陆顾”这类现今只有老派无锡人使用的语词,甚至是“庭渎”、“担干纪”这类早已在文化的融合中消失的语词。也有作者通过研究一个字的语法化进程,来探寻无锡方言词汇的一点变化。《无锡方言中的“落”及其语法化过程初探》中,作者着重分析“落”这一个字在语法化进程中的各种用法,分析了它的分布环境与语法意义,并从共时平面的方面对它的语法化机制、语法化方向作了简要说明。
4.其它方面的研究
与普通话相比,无锡话中重叠式名词比较丰富,重叠格式也很多样化。王健和高凤在《无锡方言的重叠式名词》中就无锡话重叠式名词的构词特点、语义特征和语法功能三个方面展开了论述。叶翔《无锡方言加强程度的表达方式》归纳了无锡方言中用以表示程度加强的表达方式,并从形式和语义的角度两个方面作了分析。作者在文中把无锡方言中表示程度加强的表达方式在形式上归纳为状中式、重叠式和中补式三种,语义则因形式不同而分为意义和语用上的差异。
从20世纪初到现在,对于无锡方言的研究,相比其他吴方言的研究还是略显滞后的,仅有的部分研究也是不管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对语音的研究都大大超过了对词汇的研究。词汇研究尽管初具规模,但还是未成体系,在以下两个方面略显不足:第一,没有给词语标音。与周边其它地区的方言词典相比较,如许宝华主编的《汉语方言大词典》等著作中,收录的各类方言词语尽管来源复杂,但对来自现代汉语各地方言的词目都用国际音标标注了当地的读音。项行编制的《无锡方言词典》解释一个地区一个时代的方言词语而没有标注读音,是一个很大的缺憾。第二,俗语是词汇的重要构成成分,具有地域特色的俗语,是方言词典应该倾力搜集记录的内容。方言词典收录的俗语,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之一,要么表达的语言形式具有明显的地方色彩,要么表达的意义内容与特定地域的社会人文历史直接相关。
因此要广泛搜集方言词语、俗语、农谚、民谣,甚至是带有无锡方言的文学著作,取词样本要广,在基础调查的基础上认真甄别筛选。本选题对无锡方言词汇的新老差异的考察,无论是对整个无锡方言的研究,还是对推广普通话,还是对无锡方言本身的研究和保护,都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三)本文研究设想及相关说明
本文词汇调查底本主要参考中国语言资源库有声数据库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其中老派夏锦达,男,1939年生,高中文化,无锡锡山区人,1964-1986年由于工作原因在镇江和无锡两地往返,后回无锡居住至今。
新派代表夏亦宇,男,1988年生,本科文化,无锡锡山区人,2007-2010年在南京念书,后回无锡居住至今。
本人利用平时节假日及2013年暑假的空余时间完成了无锡方言词汇的初步调查。并对搜集到的原始词汇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共收1241个词,其中1200个词按意义分为14大类,36小类。包括:一、天文地理(一)天文,(二)物象,(三)地貌;二、时间方位(一)时间,(二)方位;三、植物(一)一般植物,(二)农作物;四、动物(一)一般动物,(二)家禽家畜;五、房舍器具(一)房舍(二)家具(三)用具;六、服饰饮食(一)服饰(二)饮食;七、身体医疗(一)身体(二)疾病医疗;八、婚丧信仰(一)婚育(二)丧葬(三)信仰;九、人品称谓(一)人品(二)称谓;十、农工商文(一)农业(二)工商业(三)文化娱乐;十一、动作行为(一)具体动作(二)抽象动作(三)言语;十二、性质状态(一)形貌(二)状态(三)品性;十三、数量(一)数字(二)量词;十四、代副借连词(一)代词(二)副词(三)介词连词。剩余41个为添加词,即在实际调查中微调的部分词语。最后根据这1241个词做成了一份老派和新派的词汇对照表,并根据对比和数据分析写出本文。
二、无锡方言词汇新老差异类型
随着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流动人口的增多,普通话的普及,大量的无锡方言特色词汇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老派和新派无锡方言开始存在越来越多的差异,本文对搜集到的词汇做了相应的整理和分析并撰写此文。
(一)说法差异
这里主要从词形差异角度入手,分析老派和新派无锡方言词汇的说法差异,分为老派和新派都只有一种说法和老派和新派不止一种说法两类,其中老派和新派不止一种说法里面又分为:老派有一种说法,新派有两种说法;老派有两种说法,新派有一种说法;老派和新派都有两种及两种以上说法这三类。下面分类中的“1对2,2对1”中的数字均指说法数量,每一例根据存在数量的多少都举相应比例的例子。
1.1对1
普通话 老派 新派
闪电 霍险 闪电
很久以前 老发头里 老早
一辈子 一世人生 一辈子
杉树 杉木 杉树
香菜 芫荽菜 香菜
南瓜 饭瓜 南瓜
马铃薯 洋芋头 土豆
知了 蛮缠 知了
蚯蚓 曲蟮 蚯蚓
蝌蚪 咸婆婆 蝌蚪
厨房 灶跟头 厨房间
厕所 茅坑 厕所
家具 家生 家具
柜子 橱 柜子
抽屉 抽斗 抽屉
马桶(有盖的) 抽水马桶 马桶
来月经 老朋友 来月经
着凉 吃冷 冻着
坐月子 坐舍姆 月子里
背心 汗衫背心 背心
鸡蛋 鸡子 鸡蛋
左手 济手 左手
2.老派和新派不止一种说法
(1)1对2
普通话 老派 新派
雾 迷露 迷露、雾
灰尘 埲尘 灰尘、埲尘
缝衣针 沿线 针、沿线
夜宵 夜点心 宵夜、夜宵
上坟 上坟 上坟、扫墓
做梦 乱梦 做梦、乱梦
差 推板 推板、差劲
多少 几乎 几乎、多少
肿 顑 顑、肿
游泳 淴冷浴 游泳、淴冷浴
快点 豪臊点 快点、豪臊点
(2)2对1
普通话 老派 新派
出租车 差头、出租车 出租车
散步 散步、荡荡 散步
今天 今朝、今啀(头) 今啀(头)
每天 每日天、日朝 每日天
早晨 空早头、早酿 空早头
中午 昼间头、吃饭辰光 吃饭辰光
小时候 小哈头里、小辰光 小辰光
柚子 文旦、柚子 柚子
死(婉称) 过辈落咧、走落咧 走落咧
贼 贼骨头、贼头 小偷
妻子 老姆、家主婆 老婆
一共 一塌刮子、哈马冷大 一共
刚 刚交、刚恰 刚刚
马上 垂手、豪骚 马上
棉絮 棉花胎、被胎 棉絮
洗脸水 面汤水、揩面水 揩面水
用钱多 大手大脚、大手指桠 大手大脚
笔直 一拔直、直拔直 笔笔直
(3)多对多
普通话 老派 新派
硬币 铅角子、硬币 铅角子、硬币
脏 赖势、龌龊、邋遢、恶赖 龌龊、恶赖
漂亮 体面、标志、出客 漂亮,体面
走 跑、逃 跑、走
一伙 一只裤脚管、一条路上 一道、一伙、一条路上
上表所述“1对1”即老派和新派都只有一种说法;“1对2”即老派一种说法对新派两种说法;“2对1”即老派两种说法对新派一种说法;“多对多”即老派有两种及两种以上说法对新派有两种及两种以上说法。
(二)语音差异
方言词汇的语音差异涉及面很广,表现也极为复杂,为方便分析和研究,这里仅从老派和新派无锡方言词汇音节数不同的角度,探讨两派方言词汇的语音差异。这里的分析以两派皆只有一种说法的词条为分析对象,这里根据音节数部分不同的情况进行了探讨,并根据音节数的具体差异实情进行详细分类和分析。下文中的1、2、3、4分别表示方言词汇的音节数。共分了“1对2”、“2对1”、“2对3”、“3对1”、“3对2”、“4对2”、“4对3”、“9对3”这8类,因每一类搜集到的数据数量并不是很大,所以基本全部列举了。
普通话老派新派
爸爸爷爸爸
1对2
2对1
普通话 老派 新派
羊 羊子 羊
梨 雅梨 梨
趴 合伯 磕
找(搜集) 缉理 寻
2对3
普通话 老派 新派
继父 继娘 继妈妈
继母 继爷 继爸爸
3对1
普通话 老派 新派
坟 坟墩头 坟
冷(天气) 寒势势 冷
凉(水) 冰冰瀴 冷
米饭 饭米参 饭
3对2
普通话 老派 新派
蝙蝠 蝙蝠子 蝙蝠
麻雀 麻雀子 麻雀
蝴蝶 蝴蝶子 蝴蝶
年初 年头娘 年初
香菜 芫荽菜 香菜
蝌蚪 咸婆婆 蝌蚪
猪圈 猪猡棚 猪圈
凳子 骨牌凳 凳子
佛珠 婆罗珠 佛珠
馊臭 瞈松臭 馊臭
4对2
普通话 老派 新派
初春 春三头里 初春
褥子 被头铺盖 垫被
很久以前 老发头里 老早
银杏 白眼果果 白果
撒谎 说谎赖话 骗人
一共 一塌刮子 一共
难得 暂中介把 难得
白天 日清日白 日里
夜晚 夜头慢间 夜里
4对3
普通话 老派 新派
青春痘 骚蕾蕾头 青春痘
9对3
普通话 老派 新派
白活了 一把年纪活了狗身上 白活了
上表所述“1对2”即老派说法一个音节对应新派说法两个音节;“2对1”即老派说法2个音节对应新派说法一个音节;“2对3”即老派说法两个音节对应新派说法3个音节;“3对1”即老派说法3个音节对应新派说法1个音节;“3对2”即老派说法3个音节对应新派2个音节;“4对2”即老派说法4个音节对应新派说法2个音节;“4对3”即老派说法4个音节对应新派说法3个音节;“9对3”即老派说法9个音节对应新派说法3个音节。
(三)构词差异
构词差异主要从方言词的语素选择和语素顺序这两个角度去探讨两派之间的差异表现。语素选择分为词根不同、词缀不同、词缀有无、词根和词缀皆不同这四个方面。这里的分析主要考察两派都只有一种说法的情况。
1.语素选择
(1)词根不同
普通话 老派 新派
灰尘 埲尘 灰尘
每天 日朝 每日
杉树 杉木 杉树
银杏 白眼果果 白果
(2)词缀不同
普通话 老派 新派
叶子 叶子 叶叶头
瓶子 瓶子 瓶瓶头
缝儿 缝 缝缝头
(3)词缀有无
普通话 老派 新派
蝙蝠 蝙蝠子 蝙蝠
麻雀 麻雀子 麻雀
蝴蝶 蝴蝶子 蝴蝶
羊 羊子 羊
(4)词根、词缀皆不同
普通话 老派 新派
太阳 日头 太阳
厨房 灶跟头 厨房间
2.语素顺序
普通话 老派 新派
月亮 亮月 月亮
(四)意义差异
词的意义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方式的进步以及人们对整个社会的认识的改变而改变。无锡方言词汇词义的变化一方面是因为外来人员的增多,无锡本地人为了更好地让外来人员理解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还有一方面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很多词语不止拥有自己原来的一层意思。无锡方言词汇词义变化主要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这三种。
1.词义扩大
词义扩大是指扩大词所概况的对象范围。无锡方言在演变过程中有的词语因为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和原来不同的意思,也有些词语因为网络用语的激增表现出了和原来不一样的意思。例如:“卖肉的”,原指菜场里卖肉制品的人;现也可以指出卖身体的人。“一脚去”,原指死,略带贬义;现也可以指事情朝不好的方向发展。“阿碍”,原指碍不碍事,要不要紧;现在还可指脑子有没有病。
2.词义缩小
词义缩小是指缩小词所概况的对象范围。无锡方言在演变过程中因为外来人员的增多,为了让无锡本地以外的人更好地理解无锡人民所要表达的意思,将很多词语的意思在使用中进行了细化。例如:老派方言中的“跑”可以意为跑,也可以意为走,而新派方言中“跑”就是跑步,“走”才是走的意思。这是词义缩小最典型的例子,还有类似的“逃”,在老派方言中也可以用来表示跑或者走,但是在新派方言中它只表示“逃跑”。
3.词义转移
词义转移是指表示甲类对象的词转用指称与之有关的乙类对象。此外还有词的感情色彩的转移,褒义转为贬义或贬义转为褒义、或转为原意的反面。例如:普通话中的“屋子”,在老派方言中是指房子里分隔而成的房间,而现在屋子基本是指居住的房子。“房间”才是指房子里分隔出来的房间,这也是普通话普及的表现。例如“案子”在老派方言中表示家里那种长条形的叫“长台”的家具,而在新派方言中基本已经转变为法律意义上的案子。
三、无锡方言词汇新老差异统计
本文词汇调查对象为长期生活在无锡的2个人,共调查常用方言词语1241个,其中共有459个方言词语与普通话说法或多或少不同,其中包括老派与新派相同的说法的词语341个,老派与新派说法不同的词语118个,还有20个词语在新派中基本不存在说法。
(一)说法差异
1.老派和新派都只有一种说法
根据上图所示,一共有118个词语老派和新派说法不同,且其中老派和新派都只有一种说法的词语共77个,占总数的65%;老派和新派不止一种说法的词语共41个,占总数的35%。另外还有约20个词语在老派中有说法而在新派中基本没有说法,这些词语已经在第一部分“新老词汇差异类型”的第6点里单独举例列出,在此不再加以分析。此类词语以农耕类工具类家禽类为主,主要是由于城镇化的推进,农村里不再有自留地和养殖类的存在,导致了这些词语在青少年中的退化。
2.老派和新派不止一种说法
统计结果显示,老派和新派说法不同且不止有一种说法的词语共41个,其中老派有1种说法,新派有2种说法的词语共12个,占总数的29%;老派有2种说法,新派只有一种说法的词语共24个,占总数的59%;老派和新派都不止一种说法的词语共5个,占总数的12%。其中包括老派有2种说法新派有两种说法的词语2个,老派有2种说法,新派有3种说法的词语1个,老派有3种说法新派有2种说法的词语1个,老派有4种说法新派有2种说法的词语1个。
(二)语音差异
统计结果显示,无锡方言词汇存在音节数差异的词语共有32个。由图表4可知,其中1对2的词语有1个,占存在音节数差异词语总数的3%;2对1的词语有4个,占存在音节数差异词语总数的13%;2对3的词语有2个,占存在音节数差异词语总数的6%;3对1的词语有4个,占存在音节数差异词语总数的13%;3对2的词语有10个,占存在音节数差异词语总数的31%;4对2的词语有9个,占存在音节数差异词语总数的28%;4对3的词语有3个,占存在音节数差异词语总数的9%;9对3的词语有1个,占存在音节数差异词语总数的3%。
(三)构词差异
1.语素选择
统计结果显示,无锡方言词汇存在词根差异的词语共有82个。由图表5可知,其中老派和新派词根不同的词语有35个,占存在词根差异词语总数的43%;新老派词语词缀不同的词语有6个,占存在词根差异词语总数的7%;新老派词汇存在词缀有无差异的词语共16个,占存在词根差异词语总数的20%;词根词缀都不相同的词语有25个,占存在词根差异词语总数的30%。
2.语素顺序
有两个词语的新老派说法的语素顺序不同,一个是月亮,老派说法是“亮月”,新派说法是“月亮”;一个是晴天,老派说法是“天好”,新派说法是“好天”。
(四)意义差异
统计结果显示,无锡方言词汇中有意义差异的词语共有11个,由图表5可知,其中词义扩大的词语有5个,占总数的46%;词义缩小的词语有2个,占总数的18%;词义转移的词语4有个,占总数的36%。
四、无锡方言词汇新老差异特点和原因
(一)无锡方言词汇新老差异特点
1.新词产生
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社会的进度和人们对新事物的了解,人们试图用更多的更方便易懂的词语来形容一些事物和事情。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导致了人们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外来人口的增多使无锡人民在进行语言交流时更愿意创造出一些方便沟通的新词。例如:普通话“着凉”,老派方言中说“吃冷”,新派方言中则直截了当地表示“冻着”。其实“老无锡”的方言中有很多用“吃”字来表示意思的词语,例如:“吃生活”表示挨打,“吃茶”表示喝茶。这里的“吃冷”也是无锡人民惯用的方言,但是为了让外来人员更好地理解这是 “着凉”的意思,“冻着”可以直接通过普通话“冻”来表示冷的意思。类似的例子在无锡方言中还有很多。
2.旧词消退
(1)旧词消退
在前文中有提到,约20个词语在老派中有说法而在新派中基本没有说法,这些词语在第一部分“新老词汇差异类型”的第6点里单独举例列出。此类词语以农耕类工具类家禽类为主,主要是由于城镇化的推进,农村里不再有自留地和养殖类的存在,导致了这些词语在青少年中的退化。
例如:“驐猪”这个词在老派中是用来形容配种用的猪,而如今由于社会的进步,我们从小生活的环境中都没有看见过养殖猪的状况,便不会出现这些老派中使用过的词汇。再如:“条凳”, 这是一种面较宽,做工考究上过漆,可以睡人的凳子。二十代的年轻人小时候可能在外婆外公爷爷奶奶家的时候有见过这种家具,后来随着城镇化的推行和拆迁政策,大部分人都住进楼房之后这种家具也不复存在了。
一方面来说,这些旧词的消亡代表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的富足,但是另一方面,这也让年轻人不再能接触到老城郊的一些生活文化,是种文化缺失。
(2)旧词变化
旧词在发展中的一个变化就是重叠式名词的增多,这类重叠式名词的出现多是在小孩口中或是大人与小孩的交谈中。普通话中的“饼干”,老派方言中也叫“饼干”,而新派中增加了“饼饼”的说法,这部分就是由于大人与小孩交谈的过程中希望能够被更好地理解。
另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使交流更加方便简洁,有些词语已经简化使用,例如:普通话中的“米饭”,老派方言中说“饭米参”,而新派方言直接简化为“饭”。
(3)靠拢普通话
由于青少年的受教育程度以及生活环境和老年人不同,每天接触到的事物也不同。因此他们在保留了老派方言同时又添加了自己的新派方言词汇。例如:普通话中的“出租车”,老派方言都是用 “出租车”来表示,而新派则是用“差头”和“出租车”来表示的都有,“差头”这个词是近年来上海地区引进的,几十年前“老无锡”是不会这么说的。
而老年人由于在家中经常会与晚辈进行交流,他们在自己的老派方言的基础上也适当的融合了一些新派方言词汇。例如:普通话中的“漂亮”,新派方言中就是用“漂亮”来表示,而老派方言中则有很多词来形容一个人长得漂亮,例如“体面”“标志”,现在有时在表达中也用“漂亮”来形容,这也是老派方言逐渐向普通话靠拢的一个表现。
(二)无锡方言词汇新老差异原因
1.普通话普及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1994年,国家又提出了普通话水平测试,要求对普通话所达到的标准程度进行检测和评定。据了解,目前中国大陆普通话普及率已达到54%以上,今后将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的四大领域以及广大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大推广普通话的力度。使用普通话有利于消除地方方言隔阂,减少不同方言区的人交流的困难,有利于社会交往以及普及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
由于普通话的普及,不少词语已和普通话变得完全一致,比如普通话中的“年底”,老派方言中通常用“年脚跟头”来表示,而在新派方言中则就是“年底”;再比如普通话中的“蚯蚓”,在老派方言中念“曲蟮”,而新派中则就是“蚯蚓”,与普通话毫无差别。这些方言词汇的变化能够更好地使外来人员融入无锡这个大家庭,能够让他们更方便的与无锡本地人进行交流。
2.受教育程度提高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大家的受教育程度提高了,年轻的一代学会了用更多的词语来表示同样的意思或者同一种状态。老派接受教育的时间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候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还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老派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不是很高,大多为中小学,还有不少没有上过学的,高中毕业的可谓凤毛麟角。而新派接受教育的时间已经是二十一世纪初,大部分都是本科毕业,九年制义务教育在1986年已经开始广泛落实。
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导致了很多在新派中有的词汇老派中都没有,例如:普通话中的“质子”、“中子”、“透明度”等等,在新派方言中说法和普通话无异,而在老派中则不存在。
3.新事物涌现
本文的重点在于研究方言词汇的新老变化,而社会发展和生活变化所导致的词汇变化是词汇变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一方面词汇变化是社会生活变化的产物;另一方面,社会生活变化也推动词汇的变化和发展。社会不断发展,新事物不断涌现,人们需要认识指称这些新事物,就要给它们命名,以此来满足交际的需要,于是就产生了新的词汇。而互联网的产生和普及则导致网络用语的广泛流行,人们创造出了更多的新词汇来表达世间万物和社会现象,这些都是老一辈不会使用互联网的人所不能接触到的世界。例如:普通话中的“网”,在老派方言中“网”的意思是打渔的网之类的生产工具,而在新派中“网”在大部分意义上已经发展为“电脑网络”;普通话中的用来形容“路过”“凑热闹”,这在网络上可以用“打酱油的”来表示,而在老派中,“打酱油的”只是单纯的拿着瓶子去店家打酱油这样一回事。互联网的普及顺应了时代潮流,也给新派带来了更多的语言交流方式,这也是导致新老派产生词汇差异的一个原因。
4.认知深化
由于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认识能力,人们对已知的事物加深了认识,发现了以前人们所没有发现的新特点,为了记录和指称这些新的认识,也需要创造新的词汇。人们比以前更热衷于去探索和发现这个世界上未知的事物,以此来满足自己在精神层面上的需求。例如:普通话中的“火箭”、“卫星”等高科技产品,其实老派和新派的说法基本无异,因为老派和新派对于这些事物的指称都与普通话相同,受电视新闻普通话的影响。但是部分没有关注过这些的老年人就不存在这样的说法,他们在这些词汇上就有一点缺失。
5.词语双音节化趋势
由于词的双音节化发展趋势的要求,有些单音节词或者多音节短语在交际中去的了新的双音节形式,因此为语言增加了新词。例如:普通话中的“人民警察”,老派方言中就说“人民警察”或者“警察”,而新派方言中则说“民警”;普通话中“外商投资”,老派方言中说“外商投资”,而新派方言中则大多用“外资”。另外,普通话中还出现了很多偏正型、联合型和动宾型的双音节词,改革开放以来,新词成倍增加,其中绝大多数是双音节,占新词总量的70%左右。
五、结语
本文从说法差异、语音差异、构词差异和意义差异等角度入手,分析了老派和新派无锡方言词汇的差异,并对其进行分类汇总及数据、图表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在调查的1241个常用方言词语钟,共有459个方言词语与普通话说法或多或少不同,其中包括老派与新派相同的说法的词语341个,老派与新派说法不同的词语118个,还有20个词语在新派中基本不存在说法。在说法差异方面,老派和新派说法不一样且都只有一种说法的词语有77个,不止一种说法的词语有41个;在语音差异方面存在音节数差异的词语有32个,其中音节数为3对2的词语有10个,占存在音节数差异词语总数的31%;在构词差异方面,分为语素选择和语素顺序这两类;在意义差异方面,共有意义扩大、缩小和转移三方面。
考察发现,无锡方言词汇新老差异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和表现:新词的产生、旧词的逐渐消失和变化、新派词汇和老派词汇同时存在于现在的方言中。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有5点:普通话的普及、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社会的发展以及新事物的涌现、人们对事物认识能力的加深以及词的双音节化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广大民众对区域文化的认同感反而不断升温,对乡土风情的怀恋与日俱增。而新时代语言生活的变革,却导致作为地域文化载体的方言词汇正在快速地湮没流失,这个事实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黄明明:《20世纪无锡方言研究综论》,《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5期。
[2]黄明明:《钱基博<无锡风俗志>记载的无锡方言》,《江南论坛》2007年第3期。
[3]黄明明:《谈<无锡方言词典>编纂的几个问题》,《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第5期。
[4]钱基博:《无锡风俗志》,无锡县教育会年刊1918年版。
[5]翁寿元:《无锡方言本字考》,《方言》1984年第3期。
[6]翁寿元:《无锡方言本字续考》,《方言》1989年第1期。
[7]翁寿元:《无锡<薛典>方言单音词汇释》,《方言》1992年第1期。
[8]项行:《无锡方言词典》,时代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9]俞一群:《电视方言节目传播策略浅析》,《江南论坛》2007年第11期。
[10]洪沉:《无锡话部分语词杂考》,《苏州铁道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2期。
[11]无锡县志编纂委员会,《无锡县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
[12]无锡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无锡市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3]王健,高凤:《无锡方言的重叠式名词》,《常熟高专学报》2003年第3期。
[14]叶翔:《无锡方言加强程度的表达方式》,《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15]曹晓燕,叶翔:《无锡方言单音词汇释》,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致 谢
大学四年匆匆而逝,一转眼我们已经即将踏入社会工作,青春是短暂的,也是美好的,在这个过程中,我有过惆怅和迷茫,更多的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一份努力,正因为经历了人生最宝贵的四年,才让我懂得了失去和珍惜、感恩和回馈;才让我明白了自己所要追逐的是何种生活、何种人生。
历时一年多的写作,论文终于可以完成了。虽然仍有一些不足,但是纵览全文,还是基本符合自己的写作初衷,也涵盖了一年来对这一论题的研究成果和体会,心里还是多了一分成就感。
写作的经历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论文前期准备和初稿的完成一度让我焦头烂额。数据的计算和整合让平时很粗心的我总是反复计算才把数据计算正确,对着搜集到的资料分析了很多遍才得出了最后的数据,我一度想要放弃,幸好在最紧要的关头,父母、导师及时点醒了我,在我对自己失望的时候给与了我鼓励和支持,才让我能够最终完成这篇论文的撰写。
因此在这里,首先我要感谢我的父母把我养育成人,他们对我的栽培是无微不至的,要感谢他们在关键的时候帮我渡过难关,得以坚持不懈直至完成论文。其次我也格外感谢顾劲松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和谆谆教诲。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顾老师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心血和汗水,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和资料的搜集方面,还是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我都得到了顾老师悉心细致的教诲和无私的帮助,在此表示真诚的感谢和深深的谢意。同时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也得到了许多同学的宝贵建议,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感谢所有关心、支持、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
最后,向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评审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答辩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大学生活即将结束,而生活仍将继续,人生还要前行。
我,仍将积极进取,奋斗不止,永不言弃,争取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人生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
目 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