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鲁迅笔下的妇女形象(附件)
摘 要鲁迅历来重视妇女问题的研究和探索,并试图通过文学创作来表现其反对封建思想的主题,从而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为妇女解放找到一条正确的出路。文章通过对鲁迅代表作中祥林嫂、单四嫂、爱姑、子君这几个典型妇女形象的分析,剖析鲁迅对封建社会妇女境遇的解读,以及对封建社会的批判。目 录
引言 1
1 鲁迅笔下的妇女形象 2
1.1 愚昧守旧的落后者 2
1.2 封建节烈的牺牲者 3
1.3 湮于礼教的垂死者 3
1.4 自发觉醒的反叛者 5
2 鲁迅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思考 6
2.1 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 6
2.2 社会伦理对女性的欺压 9
2.3 女性自身的异化 10
3 鲁迅对女性解放的思考 12
3.1 如何实现女性解放 12
3.2 现代性思考 12
结语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引言
在历史车轮的前进中,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强行打开了中国的门户,经济上的入侵打破了中国传统“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模式,大量妇女走出家门,开拓属于自己的天地,使原本潜伏在家庭中的妇女问题开始社会化,并促成了妇女解放条件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与阶层的变动,西方进步思想包括平等与女权的观念作为外来文化的一部分被传进来,在西方先进文化与中国社会的苦难现实的双重影响下,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政治家在探索中国出路的同时也开始触及到妇女解放问题。
妇女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妇女在社会生活中是否获得自由、民主、平等的权利,是衡量解放妇女的标志。中国封建社会的妇女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受着政权、族权、夫权、神权的残酷压迫,她们恪守封建礼教及其道德标准,因而所受苦难最重。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的鲁迅先生,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众多妇女形象,如单四嫂、祥林嫂、爱姑、子君等。通过对她们悲惨命运的书写,将矛头直指封建社会。
1 鲁迅笔下的妇女形象
1.1 愚昧守旧的落后者
小说《明天》讲的是丧夫之后的单四嫂恪守妇道,和独子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着政权、族权、夫权、神权的残酷压迫,她们恪守封建礼教及其道德标准,因而所受苦难最重。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的鲁迅先生,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众多妇女形象,如单四嫂、祥林嫂、爱姑、子君等。通过对她们悲惨命运的书写,将矛头直指封建社会。
1 鲁迅笔下的妇女形象
1.1 愚昧守旧的落后者
小说《明天》讲的是丧夫之后的单四嫂恪守妇道,和独子宝儿相依为命,她把希望全都寄托在宝儿身上。宝儿生病了,单四嫂心急如焚,去找“神医”何小仙,何小仙不紧不慢,慢条斯理,在她心乱如麻之际,蓝皮阿五也趁此打她的歪主意。宝儿死后,王九妈并非出于真情地替她操办丧事,凡是开过口,动过手的人吃完饭都各自回家去了,只留下单四嫂一个人在又大又空的房间里等待着她的明天。
单四嫂勤劳,但却麻木、逆来顺受、死守妇道、迷信权威,对强大的生活洪流无力抗争,呈现出近半绝望的姿态。她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证明她活得有多悲惨。思想被“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的封建信条所禁锢的她,虽然粗笨,却知道“夫死从子”的道理。因此,她的孩子宝儿成了她唯一的希望,孤儿寡母相依为命,也无其他奢求,可即便是这么简单而卑微的愿望都不能如她所愿。
宝儿生病了,在求神签、许愿、吃单方都不见效的情况下,她拿着铜钱去找何小仙,将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何小仙的身上。正是因为受封建迷信思想侵害严重,单四嫂将宝儿的性命转接到“鬼神”、“神符”、“庸医”身上,以乞盼能够留住宝儿,这是多么愚昧的做法!当然,宝儿最终还是永远地离开了她。她能怪谁呢?只能怪自己命太苦,她的无可奈何又该向谁诉说?又能向谁诉说呢?她能做的只有不相信宝儿已经离她而去的这个事实,但现实始终要不留痕迹地将她的梦打碎,毫不留情地把现实呈现在她的面前。
她始终不愿意盖上棺材,因为在合上棺材的那一瞬间,代表着她永远都见不到她的宝儿了。她的念想将会灰飞烟灭,她的梦终将支离破碎,她的泪腺将溃堤千里,但是她又无能为力,只能面对这无情而又黑暗的世界。没有生龙活虎的宝儿的闹腾,一切都显得太过安静,毫无生气,死气沉沉。
她只能静静地躺着,闭着眼睛,把自己抽离现实,走进自己营造的梦境中去。“苦苦的呼吸,通过了静和大和空虚,自己听得明白。”[1]P39在自我麻痹中安然睡去。
1.2 封建节烈的牺牲者
如果单四嫂是封建传统文化压迫下逆来顺受的“麻木期待者”,那么祥林嫂就是具有反抗意识的“垂死挣扎者”。
祥林嫂是一个勤劳能干、善良踏实的农村妇女,也是鲁迅笔下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她嫁给小她十岁的丈夫做童养媳,丈夫死后,逃到鲁镇,在鲁四老爷家做工。当时的她正值青春,穿着得体,面色红润,她只想用自己的双手和自己的劳动换取安定的生活,只想“坐稳奴隶的位子”。她在这里得到了满足,然而好景不长,她的婆婆强硬地将她“塞”进花轿里,嫁给贺老六。这样的被随意“处置”,虽然有过反抗,但由于封建势力的强大,迫使她最终还是被“安置”给了另一任丈夫。
命运总是不给她喘气的机会,本该是“因祸得福”的她,第二任丈夫和儿子都相继离她而去,大伯又将她赶出来,孤苦伶仃的她只能再次回到鲁四老爷家。如今的她,穿着依旧,只是脸色暗淡,两眼无神。她被人们视为不祥之物,以往祭祀的东西她再也碰不得了,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无情地向她宣判了死刑。为了避免死后因两个男人争抢而被阎王锯开身体的悲惨后果,“好心”的柳妈让她以“捐门槛”的方式赎身,封建迷信思想像一把利刀,直戳她的心脏,盲从的结局始终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
最后见到她时,她已经满头白发,面部消瘦且黑中带黄,眼神呆滞。沦为乞丐的她,最终在人们的祝福声中,悲惨地死去。
1.3 湮于礼教的垂死者
如果说祥林嫂是封建压迫下的“垂死挣扎者”,那么爱姑则是向封建家族勇敢宣战的“野蛮抗争者”。她不像《明天》中的单四嫂,默默接受命运带给她的灾难,也不像《祝福》中的祥林嫂,在“祝福”声中悲惨地死去。而是勇敢地向封建族权和夫权发出挑战。
小说《离婚》主要讲的是性格大胆泼辣的爱姑,因丈夫姘上了“小寡妇”而心有不甘,大吵大闹的要为自己讨一个公道。她试图利用自己强大的家族靠山对抗以七大人为代表的统治阶级,结果不堪其强大的威慑,反抗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爱姑的反抗带有一定的戏剧性色彩。她是土乡绅庄木三的女儿,她的优越感使得她养成了泼辣、大胆、野蛮的性格。
她经过“三茶六礼”,坐上花轿嫁到施家,但施家儿子姘上了小寡妇,老子又
引言 1
1 鲁迅笔下的妇女形象 2
1.1 愚昧守旧的落后者 2
1.2 封建节烈的牺牲者 3
1.3 湮于礼教的垂死者 3
1.4 自发觉醒的反叛者 5
2 鲁迅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思考 6
2.1 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 6
2.2 社会伦理对女性的欺压 9
2.3 女性自身的异化 10
3 鲁迅对女性解放的思考 12
3.1 如何实现女性解放 12
3.2 现代性思考 12
结语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引言
在历史车轮的前进中,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强行打开了中国的门户,经济上的入侵打破了中国传统“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模式,大量妇女走出家门,开拓属于自己的天地,使原本潜伏在家庭中的妇女问题开始社会化,并促成了妇女解放条件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与阶层的变动,西方进步思想包括平等与女权的观念作为外来文化的一部分被传进来,在西方先进文化与中国社会的苦难现实的双重影响下,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政治家在探索中国出路的同时也开始触及到妇女解放问题。
妇女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妇女在社会生活中是否获得自由、民主、平等的权利,是衡量解放妇女的标志。中国封建社会的妇女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受着政权、族权、夫权、神权的残酷压迫,她们恪守封建礼教及其道德标准,因而所受苦难最重。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的鲁迅先生,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众多妇女形象,如单四嫂、祥林嫂、爱姑、子君等。通过对她们悲惨命运的书写,将矛头直指封建社会。
1 鲁迅笔下的妇女形象
1.1 愚昧守旧的落后者
小说《明天》讲的是丧夫之后的单四嫂恪守妇道,和独子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着政权、族权、夫权、神权的残酷压迫,她们恪守封建礼教及其道德标准,因而所受苦难最重。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的鲁迅先生,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众多妇女形象,如单四嫂、祥林嫂、爱姑、子君等。通过对她们悲惨命运的书写,将矛头直指封建社会。
1 鲁迅笔下的妇女形象
1.1 愚昧守旧的落后者
小说《明天》讲的是丧夫之后的单四嫂恪守妇道,和独子宝儿相依为命,她把希望全都寄托在宝儿身上。宝儿生病了,单四嫂心急如焚,去找“神医”何小仙,何小仙不紧不慢,慢条斯理,在她心乱如麻之际,蓝皮阿五也趁此打她的歪主意。宝儿死后,王九妈并非出于真情地替她操办丧事,凡是开过口,动过手的人吃完饭都各自回家去了,只留下单四嫂一个人在又大又空的房间里等待着她的明天。
单四嫂勤劳,但却麻木、逆来顺受、死守妇道、迷信权威,对强大的生活洪流无力抗争,呈现出近半绝望的姿态。她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证明她活得有多悲惨。思想被“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的封建信条所禁锢的她,虽然粗笨,却知道“夫死从子”的道理。因此,她的孩子宝儿成了她唯一的希望,孤儿寡母相依为命,也无其他奢求,可即便是这么简单而卑微的愿望都不能如她所愿。
宝儿生病了,在求神签、许愿、吃单方都不见效的情况下,她拿着铜钱去找何小仙,将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何小仙的身上。正是因为受封建迷信思想侵害严重,单四嫂将宝儿的性命转接到“鬼神”、“神符”、“庸医”身上,以乞盼能够留住宝儿,这是多么愚昧的做法!当然,宝儿最终还是永远地离开了她。她能怪谁呢?只能怪自己命太苦,她的无可奈何又该向谁诉说?又能向谁诉说呢?她能做的只有不相信宝儿已经离她而去的这个事实,但现实始终要不留痕迹地将她的梦打碎,毫不留情地把现实呈现在她的面前。
她始终不愿意盖上棺材,因为在合上棺材的那一瞬间,代表着她永远都见不到她的宝儿了。她的念想将会灰飞烟灭,她的梦终将支离破碎,她的泪腺将溃堤千里,但是她又无能为力,只能面对这无情而又黑暗的世界。没有生龙活虎的宝儿的闹腾,一切都显得太过安静,毫无生气,死气沉沉。
她只能静静地躺着,闭着眼睛,把自己抽离现实,走进自己营造的梦境中去。“苦苦的呼吸,通过了静和大和空虚,自己听得明白。”[1]P39在自我麻痹中安然睡去。
1.2 封建节烈的牺牲者
如果单四嫂是封建传统文化压迫下逆来顺受的“麻木期待者”,那么祥林嫂就是具有反抗意识的“垂死挣扎者”。
祥林嫂是一个勤劳能干、善良踏实的农村妇女,也是鲁迅笔下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她嫁给小她十岁的丈夫做童养媳,丈夫死后,逃到鲁镇,在鲁四老爷家做工。当时的她正值青春,穿着得体,面色红润,她只想用自己的双手和自己的劳动换取安定的生活,只想“坐稳奴隶的位子”。她在这里得到了满足,然而好景不长,她的婆婆强硬地将她“塞”进花轿里,嫁给贺老六。这样的被随意“处置”,虽然有过反抗,但由于封建势力的强大,迫使她最终还是被“安置”给了另一任丈夫。
命运总是不给她喘气的机会,本该是“因祸得福”的她,第二任丈夫和儿子都相继离她而去,大伯又将她赶出来,孤苦伶仃的她只能再次回到鲁四老爷家。如今的她,穿着依旧,只是脸色暗淡,两眼无神。她被人们视为不祥之物,以往祭祀的东西她再也碰不得了,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无情地向她宣判了死刑。为了避免死后因两个男人争抢而被阎王锯开身体的悲惨后果,“好心”的柳妈让她以“捐门槛”的方式赎身,封建迷信思想像一把利刀,直戳她的心脏,盲从的结局始终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
最后见到她时,她已经满头白发,面部消瘦且黑中带黄,眼神呆滞。沦为乞丐的她,最终在人们的祝福声中,悲惨地死去。
1.3 湮于礼教的垂死者
如果说祥林嫂是封建压迫下的“垂死挣扎者”,那么爱姑则是向封建家族勇敢宣战的“野蛮抗争者”。她不像《明天》中的单四嫂,默默接受命运带给她的灾难,也不像《祝福》中的祥林嫂,在“祝福”声中悲惨地死去。而是勇敢地向封建族权和夫权发出挑战。
小说《离婚》主要讲的是性格大胆泼辣的爱姑,因丈夫姘上了“小寡妇”而心有不甘,大吵大闹的要为自己讨一个公道。她试图利用自己强大的家族靠山对抗以七大人为代表的统治阶级,结果不堪其强大的威慑,反抗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爱姑的反抗带有一定的戏剧性色彩。她是土乡绅庄木三的女儿,她的优越感使得她养成了泼辣、大胆、野蛮的性格。
她经过“三茶六礼”,坐上花轿嫁到施家,但施家儿子姘上了小寡妇,老子又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