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个火枪手与神雕侠侣中侠的差异(附件)

摘 要《三个火枪手》是法国作家大仲马举足轻重的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作品,然而大仲马却说“历史是什么,是我用来挂小说的钉子。”作者以正史的拉罗舍尔战役为背景,以轻快地话语、他大胆的想象去描绘出普通人物达达尼安以及三个火枪手阿多斯、阿拉密斯、波尔托斯的侠义精神以及他们对于美好爱情的态度。《神雕侠侣》则是我国作家金庸在武侠小说创作上的一个里程碑,作者通过对神雕侠杨过夫妇和救国救民的大侠郭靖夫妇的描写,写出我国侠士的侠义精神以及他们的美好爱情故事。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中侠的家国观、爱情观描写入手,深入探讨中西方文化对于侠士在家国观念和爱情方面的不同的影响和体现。
目录
引言 1
1 侠的家国观差异 3
1.1《三个火枪手》——功、利、情的驱使 3
1.2《神雕侠侣》——忠君爱国的正义之感 5
2 侠爱情观的差异 7
2.1 《三个火枪手》——与贵妇人的浪漫传奇 7
2.2 《神雕侠侣》——至死不渝的生死相契 9
3 中西方伦理对侠的不同影响 11
3.1 西方伦理中的个人主义 11
3.2 中国伦理中的集体主义 12
结语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引言
骑士文学,在中国也被人们称为“侠士”文学,它们和中国的武侠小说一样,都是对尚武精神文化的体现。从本质来说,不管是骑士文学还是武侠小说他们都离不开“侠”这一字,他们在表现侠士的正义感、扶弱济贫上,以及重承诺、讲信义、耿直忠诚等方面都具有很多的共性,但是我国武侠小说中的“侠”与西方骑士文学中的“侠”它们所体现的精神内涵在一定的程度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例如:中国的武侠大多是在社会中游走的,他们以自由自在为自己的生活方式,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西方的侠士在本质上也有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思想情怀,但他们却是属于一个特定的阶级层次,即为君主保家卫国,是一种制度化的侠义模式。
在中国,金庸老先生作为武侠小说巅峰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小说在生活中流传甚广。他的武侠作品甚多,但是“射雕三部曲”集中体现了他对于中国侠士的理解,其中作为“射雕三部曲”之一的《神雕侠侣》更是广受读者的喜爱。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过在《神雕侠侣》中作为一个主线人物,一方面可以说他活的恣意潇洒,另一方面也可以说他是侠骨丹心。对于爱情他更是突破传统的界限,迎娶自己的师傅为妻,最终成就了一段旷世之恋。
大仲马,作为法国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更是在当时的法国或者世界都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他早期创作的作品《三个火枪手》就是一部在当时人们心中极其推崇和喜爱的经典之作。我国武侠小说作家金庸老先生曾在一次访谈上就说过《三个火枪手》对他一生的影响极大。在《三个火枪手》中,达达尼安这一主人公贯穿于整个文本,在这里我通过对达达尼安及三个火枪手的家国观的描写,写出大仲马笔下的侠士在除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前提下,更多的是在一定的功名、利益以及爱情下进行着的活动。对于爱情,大仲马笔下的侠士则是同时爱恋多个贵妇人,或者是一个接一个的贵妇人的替换,最终成为了一种人们所说的典雅浪漫的爱情故事。
本文通过研读《三个火枪手》、《神雕侠侣》和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二位作者在创作两部作品的同时,因受文化差异的影响使得两部作品存在许多差异之处,再加上自己的看法以及了解等写出了两部作品中侠的差异之处。由于他们都是中外著名的武侠作品,加之前人对二者的共同研究很少,所以在这里我通过对他们二位作者的两部作品之间侠的生活背景、日常行为以及一些处世之道等分析和探源,探析出他们中侠的家国观、爱情观的差异之处,从而进一步了解中西方文化对侠的定义以及造成这种中西方文化差距的原因。本篇论文主要通过对侠的家国观、爱情观研究和差异比较,从而更好的帮助我们看出中西方文化对于侠士精神的不同理解以及认识。
1 侠的家国观差异
从古至今,不论是我国还是西方的一些国家对于侠士的出现,都带有一定的崇拜、向往的态度。他们认为侠士的出现,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让普通的人物过上安定的生活,或着说他们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出现可以带来国家的安定。在这里,笔者通过对《三个火枪手》和《神雕侠侣》中他们家国观的差异描写即他们建功立业的动机描写,写出我国作家金庸和西方作家大仲马对于侠士的不同认识,一个是带有贪欲的驱使,另一个是忠君爱国的正义之感。
1.1《三个火枪手》——功、利、情的驱使
我国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先生曾在一次访谈上说:《三个火枪手》这本书对他一生影响很大。他一生只写武侠小说,大多数的原因就是因为受大仲马的影响。那么,作为十九世纪的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他的《三个火枪手》又会是怎样的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呢?他是怎么续写着西方侠士的侠义故事?
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部作品中塑造的主人公达达尼安和他的三个火枪手好友四个人物的鲜明形象。在很多人的眼里侠是一个充满正义的大无畏的英雄形象,但是在我看来《三个火枪手》中的侠却是在功、利、情为前提的情况下进行的。
首先,在《三个火枪手》中一开头的乡下青年人物达达尼安,他为了成为一名火枪手,从而带着他的父亲写的信去巴黎找当时的火枪队队长特雷维尔老先生。而在去巴黎的路上达达尼安因为一些机缘巧合的原因,先后结识了阿多斯、阿拉密斯以及波尔托斯三位火枪手并和他三人成为了莫逆之交。在当时,作为国家最有权势的法国首相黎塞留他妄图想用自己的权利使国王路易十三向英国发出进攻,但是作为法国的王后安娜和作为英国的公爵白金汉一心想要阻止这场战争的发生,因为二人的阻止妨碍了首相黎塞留的计划,所以黎塞留开始设计陷害安娜王后与白金汉。安娜王后送了一串当时路易十三送她的坠子给白金汉,而黎塞留在知道情况后为使二人出丑,一方面,黎塞留在法国国王面前鼓吹国王;另一方面,他派遣自己的手下去英国白金汉那里偷坠子上的两颗钻石,从而使安娜王后在众人面前出丑。最后安娜王后在达达尼安和他结识的三位火枪手的帮助之下取回坠子,保住了自己的名节。在这一举动上可以说是主人公达达尼安是在功名,金钱以及爱情的催促之下,促使达达尼安一路走向国家火枪卫队,或者也可以说是达达尼安建功立业的动机就是为了功名,利禄以及爱情,他成为火枪手不仅仅是简单的对于他心中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内心驱使。
记得文本中有这样一段的对话:
是博纳希厄太太对达达尼安说的一句话,她说我就只相信你的的申辩,听信你的保证。但是我要你在能听到我们对话的上帝面前发誓,假如你背叛我,但是我的敌人又饶恕我,那我就选择自行了断。用死来控告你。[1]P151
接着达达尼安对博纳希厄太太说:“请相信我,我在上帝的面前发誓,太太,如果我在执行你交给我的指令时被捕,我宁可一死,也不会做出什么事,说出什么话去牵连你或者他人。”[1]P151
这是在国王通知安娜王后佩戴钻石项链出席舞会之后,安娜王后身边的贴身侍女去找的达达尼安并且说的话。从前面的文本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达达尼安正属于对博纳希厄太太的一种热烈的喜欢或痴迷之中,那么,在这里简简单单的两句对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达达尼安除了自己本身所具有的侠义感和正义感之外,他的这种侠士精神也是在一定的爱情的催促下完成的。他所掌握的这些不为人知秘密,他喜爱的这位美丽的女子,是信任和爱情把达达尼安变成一个巨人。
其次,就是在达达尼安准备作战之前他去特雷维尔府上。期间,他考虑过,那个该死的陌生人大概是红衣主教的爪牙,而再过不久,红衣主教就会得到消息。此刻他心里想的乐不可支,他高兴的认为这次他成功了,不仅仅是一个功名和金钱双收的好机会,而且还会让他同自己喜爱的女人接近,这是当时达达尼安在作战准备之前心里的想法。所以笔者认为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达达尼安他作为大仲马笔下的侠士,他不仅仅是我们在某种意义上所说的自由,独立,不以任何事物为前提的侠士,而是在本身的善良和正义感之下加之功名、利以及爱情的促使下一步步的走向侠士这一位置。最后,通过历史的记载我们知道,作者大仲马他本人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各种各样的贪婪,他《三个火枪手》中对达达尼安等三位火枪手的描写,一一不都是他在现实生活中的写照,其中达达尼安和大仲马本人则更为相像。生活中大仲马这一人物属于虽然贪婪但是却不求安逸,他认为安逸、普通的生活是一些小市民过的日子,没有一点点的冒险精神,所以他过着疯狂的生活,从而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世界;而在他作品中的达达尼安也是什么都贪,各种功名、金钱、女色等等,但也正是由于达达尼安的这种贪婪,才促使了他的冒险精神,促使他走上当时的侠士之路。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74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