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老人与海》中的象征因素
题目浅析《老人与海》中的象征因素[20191216164040]
内容摘要:《老人与海》是美国著名作家厄纳斯特·海明威的代表作,小说中老渔夫桑迪亚哥与马林鱼、鲨鱼的搏斗成功塑造了主人公勇敢坚强赢得人性尊严的硬汉形象。在老渔夫之外,还有着像小男孩、狮子等的象征因素的存在共同烘托强化主题,本文即通过对文本的解析,进一步挖掘其他的象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有助于理解各象征因素的深层意蕴。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老人与海海明威象征因素意蕴
目 录
一、引 言 1
二、小说中的象征因素及分类 1
(一)主导性象征因素 2
(二)辅助性象征因素 2
1.人物 2
2.动物 3
3.场景 3
三、象征性因素之间的关系 4
(一)象征因素之间的斗争关系 4
(二)象征因素之间的协助关系 5
(三)象征因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7
四、象征因素的意蕴 7
(一)老人:“硬汉精神”的象征 7
(二)小男孩:“硬汉精神”的传承 8
(三)马林鱼:非凡荣耀的象征 9
(四)狮子:力量的象征 9
(五)鲨鱼:邪恶力量的象征 10
五、渊源探究 11
(一)个人渊源 11
(二)社会渊源 12
六、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5
浅析《老人与海》中的象征因素
一、引 言
厄纳斯特·海明威是美国著名的作家,他的艺术风格在西方文坛独树一帜,对欧、美现代文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他的一生创作颇丰,《丧钟为谁而鸣》、《永别了,武器》、《太阳照样升起》等历来为人称道,其中作为海明威后期创作中的代表作《老人与海》这部小说写于1950年圣诞节后不久,到1951年2月初就完成了初稿,自1952年9月在《生活》周刊刊出后,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一方面使他荣获了1953年的普利策奖和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另一方面也从此引发了大量学者的关注。
传统对于《老人与海》的研究中,创作手法上的“冰山理论”和象征内涵中的“硬汉精神”一直是小说的焦点。此外,有关文本中象征因素的研究也是诸多学者的重点关注对象,许多人都会提到老人、小男孩、马林鱼、鲨鱼和梦境等,比如《<老人与海>之梦境解读》中说道:“作为百兽之王的狮子象征着力量和勇气象征着老人追求力与勇的搏击精神,这种搏击精神就是‘海明威式’的硬汉性格的体现。”像梦境中的狮子这样的象征因素都曾被作为个体进行研究。对于象征因素的挖掘,虽然并不能最终说明海明威是一个象征主义作家,但是至少说明其对于象征的使用是大量的。
整体来说,虽然这部小说在象征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是将诸种象征因素进行梳理研究的文章相对还是少数,本文将结合国内外学者对海明威、《老人与海》的研究成果以及本人对于小说译本的阅读和理解,对《老人与海》中的象征因素进行归纳和分类,探究其相互关系,最终对小说中象征因素背后的意蕴作一个系统分析,从而能够深入地了解“硬汉精神”的内涵。
二、小说中的象征因素及分类
《老人与海》的一位译者吴劳在译文代序中说:“(这部小说)出版后评论家就纷纷指出这简单的故事富有象征意味,是一则多层次的寓言。”可见,这部小说的故事里有着诸多的象征因素,并且每一个象征因素的内涵又各有不同。以下根据各象征因素在小说中的重要性主要将其分为主导性象征因素和辅助性象征因素。
(一)主导性象征因素
所谓的主导性象征因素,指的是在作品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并对文章主题起到最主要的导向性作用的人、物或其他因素。小说中的主导性象征因素即老渔夫桑迪亚哥,他是小说的核心所在,故事情节发展的中心,对小说的主旨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小说讲述了老渔夫桑迪亚哥连续84天一鱼不获,而凭借自己坚持不懈的信念,终于在第85天出海时捕到了一条比他的小船还长的大马林鱼,他欣喜若狂,可就在归途中,一群群鲨鱼来势汹汹,一点一点的将大马林鱼吞灭殆尽。当他到达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一副骨架,而老人也终于不堪与鲨鱼搏斗的劳累而晕倒。小说中,对于老人的描写和叙述集中地体现了海明威的“冰山原理”。海明威曾发表过一篇描写西班牙斗牛士的小说《午后之死》,他总结了自己的创作经验,提出“冰山理论”,其中说到:“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很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家写的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冰山在海里移动是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简言之,所谓的“冰山理论”即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象征因素,并且将作者的思想和感受最大限度地隐藏在这些象征因素中,使得情感丰富充沛却含而不露。小说中,作者并没有交代老人的外貌和年龄,且与此有关的时空环境也被大篇幅略去不写。读者只有通过老人的动作来猜测他的性格。对于期间八十四天的厄运,小男孩的离去,老人从不去怨恨,而是被激起满腔雄心在第八十五天继续出海。对于在大海中出现的强大对手马林鱼,老人即使精疲力竭也决不认输,拿出全部力量最终将其制服。当他的胜利果实被鲨鱼一次又一次无情地啃噬后,老人曾有一时的颓败之感,但内心的力量还是让他再次振作并信心十足。自始至终,老人都以一种殉道者的姿态默默承受着现实的重压,用乐观包容的态度面对残酷的命运。
(二)辅助性象征因素
所谓的辅助性象征因素,指的是在作品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并对文章主题起到协助作用的人、物或其他因素,这里主要分为人物、动物和场景三大块。
1.人物
在小说里的辅助性象征因素中的人物主要有四个,他们分别是小男孩、小男孩的父亲、第马吉奥和黑人,小男孩和小男孩的父亲是老人现实生活中的左邻右舍,而第马吉奥和黑人则是老人生活中的美好记忆。
小男孩小的时候就一直跟着老人出海捕鱼,陪伴着老人,他的出现为小说增添了许多温情色彩,他对老人的能力从未怀疑,至始至终都愿意追随老人,给老人以力量。小男孩的父亲与小男孩比起来似乎就是一个反面性的人物,他极力阻止小男孩跟随老人,认为老人交了厄运,也就是这样,小男孩没有能和老人一起出海捕鱼。接下来是第马吉奥,他是一位深受老人崇拜的棒球选手,每当老人和小男孩谈起第马吉奥的时候,老人都会显得非常激动,即使是在独自一人出海捕鱼的路上他也会自言自语地说着这位伟大的棒球选手的事情。黑人是老人年轻时一次臂力比赛的对手,那时的黑人对一般的人来说都是力大无穷的壮汉,尤其是那些专门在船上搬运货物的黑人,力气绝非一般,但即使面如此强手,老人最终还是凭借自己坚强的意志战胜了黑人,自此,别人都叫他冠军。
2.动物
马林鱼、鲨鱼和狮子这三个动物是在小说中出现的辅助性象征因素中动物界的主体。显而易见,马林鱼和鲨鱼都是生活在大海里的生物,狮子是生活在陆地上的生物,鲨鱼是海中霸主,狮子是陆地霸主。
马林鱼是老人在一连84天一鱼不获之后的第85天收获的意外惊喜,为了征服这条比老人的小船还大的马林鱼,老人费尽了心思,在生理上更在心理上同它进行了一场持久的搏斗。鲨鱼在老人载着大马林鱼回程的时候出现了,它的出现代表了一种毁灭性的力量,打破了老人卖鱼赚大钱的美梦,让原本巨大漂亮的马林鱼最终变成了一副骨架。而狮子是百兽之王,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因为崇拜它的速度和力量而将其作为部落图腾,狮子在小说中也只在老人的睡梦里出现,每一次出现也会给人一种雄壮的感觉。
3.场景
至于主要的辅助性象征因素中的场景,则包括了大海、哈瓦那市场和鲨鱼厂。发生在哈瓦那市场和鲨鱼厂中的交易反应了现实社会,而大海的得失无常又是现实社会的映射。
大海是整部小说故事发生的场景,它是变幻无穷的,有时候风平浪静,有时候波涛汹涌,它既带给老人一条前所未有的大马林鱼让他欣喜若狂,可是又横生出一波又一波的鲨鱼打破老人的希望。哈瓦那市场是当地每个渔夫捕获质量好的鱼之后去换取金钱的场所,老人捕到马林鱼的时候也是一样,打算把鱼拿到哈瓦那市场上卖。这个市场对老人来说是一种获得金钱的机会。鲨鱼厂的存在总是令老人生活的海边弥漫着鱼腥味,让人轻而易举地联想到老人生活的环境是多么的不尽如人意。此外,鲨鱼厂是当时工业化时代所引起的机械操作的显著代表,每当有渔夫捕到鲨鱼,他们就会进行一系列流畅的操作,将之运到鲨鱼厂吊钩、去肝、割鳍、刮皮和取肉,最后卖肉。
三、象征性因素之间的关系
不同的象征性因素在作品中居于不同的地位,它们之间进行着不同种类的组合,海明威充分利用它们之间的复杂组接关系,去强化他的主题。具体来说,《老人与海》的文本中的象征性因素之间一共存在着三种关系,即斗争关系、协助关系和对立统一关系。
(一)象征因素之间的斗争关系
这里象征因素之间的斗争关系即两种力量之间的竞争关系,小说中主要体现在老人与鲨鱼之间、小男孩与小男孩的父母之间以及老人与黑人之间。
1.老人与鲨鱼
老人与鲨鱼之间是一种斗争关系,这种斗争关系主要是由大马林鱼引发的,他们相互竞争着,因为大马林鱼是他们双方的争夺对象与目的。在这场比赛中,老人费尽辛苦终于捕得大马林鱼,可是就在归途中遇到了众多鲨鱼,这些鲨鱼有着贪婪的本性,凭着血迹找到马林鱼并且也想分得一杯羹。鲨鱼先后来了五次,先后的种类以及数量也有所不同。第一次是马科鲨,“体积异常庞大,在海里游得最快”,面对如此巨大的鲨鱼,老人满怀决心,当听见鲨鱼的利齿猛咬鱼尾肉发出的声音时,他痛心及了,“便举起鱼叉,向鲨鱼头上两眼中间的条纹和鼻上划向后背的条纹相交的那一点,猛刺下去。”第一次鲨鱼的攻击便以马科鲨沉入海底而告终。最后一次来袭的是一群鲨鱼,午夜的战争又要拉开,这一次他似乎是有预感知道已是徒劳,一群鲨鱼多得老人只看得见它们的鳍在水中划过的波纹,面对如此情景,他毫不犹豫地“从船舵上扭下舵柄,用双手握住,一遍又一遍地向下痛打,猛劈,恨刺”。直到刺向最后一条鲨鱼,鲨鱼松开了嘴,向着大海沉了下去。这场艰难的战争便结束了,而马林鱼也在此时只剩下一条大骨架。对马林鱼来说,在归程中,老人扮演着保卫胜利果实的守护者的角色,而鲨鱼则扮演着掠夺胜利果实的侵略者角色,他们之间的这种斗争也就显而易见了。
2.小男孩与小男孩的父母
象征因素的另一种斗争关系存在于小男孩与其父母之间,他们之间的这种斗争主要源自于老人。小男孩一直想要帮助老人陪同老人出海捕鱼,而他的父母却不允许他跟着老人,他们之间是对争夺小男孩是否跟随老人出海捕鱼权力的竞争。小男孩自小就跟着老人,他是老人的左膀右臂,每天帮助老人拿圈绳鱼钩鱼叉准备食物等等,这似乎成为了一种习惯和依赖,而老人对小男孩也一如既往的温和,就像是爷爷对待孙子一般,在老人出海捕鱼的早上,他来到小男孩的住处,看见他还在熟睡,不忍心叫醒他,于是他一直轻轻地握住小男孩的脚直到他醒来,他们之家间如其说是朋友不如说是亲人。可就是因为老人一连40天没有捕到鱼,小男孩的父母便认为老人“如今不可不扣地成为了晦气星”,并且命令小男孩再也不可以跟着老人出海捕鱼,“是爸爸叫我走的。我是小孩,只好听他的话”,面对老人孤立无援并且第84天捕鱼依旧未果的惨况,小男孩对老人极其同情,不禁委屈地解释道。在这种斗争关系中,虽然小男孩表面上听从他的父母,可是在他的心里一直扮演着老人的支持者角色,而他的父母则扮演着反对者角色。
内容摘要:《老人与海》是美国著名作家厄纳斯特·海明威的代表作,小说中老渔夫桑迪亚哥与马林鱼、鲨鱼的搏斗成功塑造了主人公勇敢坚强赢得人性尊严的硬汉形象。在老渔夫之外,还有着像小男孩、狮子等的象征因素的存在共同烘托强化主题,本文即通过对文本的解析,进一步挖掘其他的象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有助于理解各象征因素的深层意蕴。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老人与海海明威象征因素意蕴
目 录
一、引 言 1
二、小说中的象征因素及分类 1
(一)主导性象征因素 2
(二)辅助性象征因素 2
1.人物 2
2.动物 3
3.场景 3
三、象征性因素之间的关系 4
(一)象征因素之间的斗争关系 4
(二)象征因素之间的协助关系 5
(三)象征因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7
四、象征因素的意蕴 7
(一)老人:“硬汉精神”的象征 7
(二)小男孩:“硬汉精神”的传承 8
(三)马林鱼:非凡荣耀的象征 9
(四)狮子:力量的象征 9
(五)鲨鱼:邪恶力量的象征 10
五、渊源探究 11
(一)个人渊源 11
(二)社会渊源 12
六、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5
浅析《老人与海》中的象征因素
一、引 言
厄纳斯特·海明威是美国著名的作家,他的艺术风格在西方文坛独树一帜,对欧、美现代文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他的一生创作颇丰,《丧钟为谁而鸣》、《永别了,武器》、《太阳照样升起》等历来为人称道,其中作为海明威后期创作中的代表作《老人与海》这部小说写于1950年圣诞节后不久,到1951年2月初就完成了初稿,自1952年9月在《生活》周刊刊出后,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一方面使他荣获了1953年的普利策奖和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另一方面也从此引发了大量学者的关注。
传统对于《老人与海》的研究中,创作手法上的“冰山理论”和象征内涵中的“硬汉精神”一直是小说的焦点。此外,有关文本中象征因素的研究也是诸多学者的重点关注对象,许多人都会提到老人、小男孩、马林鱼、鲨鱼和梦境等,比如《<老人与海>之梦境解读》中说道:“作为百兽之王的狮子象征着力量和勇气象征着老人追求力与勇的搏击精神,这种搏击精神就是‘海明威式’的硬汉性格的体现。”像梦境中的狮子这样的象征因素都曾被作为个体进行研究。对于象征因素的挖掘,虽然并不能最终说明海明威是一个象征主义作家,但是至少说明其对于象征的使用是大量的。
整体来说,虽然这部小说在象征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是将诸种象征因素进行梳理研究的文章相对还是少数,本文将结合国内外学者对海明威、《老人与海》的研究成果以及本人对于小说译本的阅读和理解,对《老人与海》中的象征因素进行归纳和分类,探究其相互关系,最终对小说中象征因素背后的意蕴作一个系统分析,从而能够深入地了解“硬汉精神”的内涵。
二、小说中的象征因素及分类
《老人与海》的一位译者吴劳在译文代序中说:“(这部小说)出版后评论家就纷纷指出这简单的故事富有象征意味,是一则多层次的寓言。”可见,这部小说的故事里有着诸多的象征因素,并且每一个象征因素的内涵又各有不同。以下根据各象征因素在小说中的重要性主要将其分为主导性象征因素和辅助性象征因素。
(一)主导性象征因素
所谓的主导性象征因素,指的是在作品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并对文章主题起到最主要的导向性作用的人、物或其他因素。小说中的主导性象征因素即老渔夫桑迪亚哥,他是小说的核心所在,故事情节发展的中心,对小说的主旨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小说讲述了老渔夫桑迪亚哥连续84天一鱼不获,而凭借自己坚持不懈的信念,终于在第85天出海时捕到了一条比他的小船还长的大马林鱼,他欣喜若狂,可就在归途中,一群群鲨鱼来势汹汹,一点一点的将大马林鱼吞灭殆尽。当他到达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一副骨架,而老人也终于不堪与鲨鱼搏斗的劳累而晕倒。小说中,对于老人的描写和叙述集中地体现了海明威的“冰山原理”。海明威曾发表过一篇描写西班牙斗牛士的小说《午后之死》,他总结了自己的创作经验,提出“冰山理论”,其中说到:“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很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家写的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冰山在海里移动是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简言之,所谓的“冰山理论”即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象征因素,并且将作者的思想和感受最大限度地隐藏在这些象征因素中,使得情感丰富充沛却含而不露。小说中,作者并没有交代老人的外貌和年龄,且与此有关的时空环境也被大篇幅略去不写。读者只有通过老人的动作来猜测他的性格。对于期间八十四天的厄运,小男孩的离去,老人从不去怨恨,而是被激起满腔雄心在第八十五天继续出海。对于在大海中出现的强大对手马林鱼,老人即使精疲力竭也决不认输,拿出全部力量最终将其制服。当他的胜利果实被鲨鱼一次又一次无情地啃噬后,老人曾有一时的颓败之感,但内心的力量还是让他再次振作并信心十足。自始至终,老人都以一种殉道者的姿态默默承受着现实的重压,用乐观包容的态度面对残酷的命运。
(二)辅助性象征因素
所谓的辅助性象征因素,指的是在作品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并对文章主题起到协助作用的人、物或其他因素,这里主要分为人物、动物和场景三大块。
1.人物
在小说里的辅助性象征因素中的人物主要有四个,他们分别是小男孩、小男孩的父亲、第马吉奥和黑人,小男孩和小男孩的父亲是老人现实生活中的左邻右舍,而第马吉奥和黑人则是老人生活中的美好记忆。
小男孩小的时候就一直跟着老人出海捕鱼,陪伴着老人,他的出现为小说增添了许多温情色彩,他对老人的能力从未怀疑,至始至终都愿意追随老人,给老人以力量。小男孩的父亲与小男孩比起来似乎就是一个反面性的人物,他极力阻止小男孩跟随老人,认为老人交了厄运,也就是这样,小男孩没有能和老人一起出海捕鱼。接下来是第马吉奥,他是一位深受老人崇拜的棒球选手,每当老人和小男孩谈起第马吉奥的时候,老人都会显得非常激动,即使是在独自一人出海捕鱼的路上他也会自言自语地说着这位伟大的棒球选手的事情。黑人是老人年轻时一次臂力比赛的对手,那时的黑人对一般的人来说都是力大无穷的壮汉,尤其是那些专门在船上搬运货物的黑人,力气绝非一般,但即使面如此强手,老人最终还是凭借自己坚强的意志战胜了黑人,自此,别人都叫他冠军。
2.动物
马林鱼、鲨鱼和狮子这三个动物是在小说中出现的辅助性象征因素中动物界的主体。显而易见,马林鱼和鲨鱼都是生活在大海里的生物,狮子是生活在陆地上的生物,鲨鱼是海中霸主,狮子是陆地霸主。
马林鱼是老人在一连84天一鱼不获之后的第85天收获的意外惊喜,为了征服这条比老人的小船还大的马林鱼,老人费尽了心思,在生理上更在心理上同它进行了一场持久的搏斗。鲨鱼在老人载着大马林鱼回程的时候出现了,它的出现代表了一种毁灭性的力量,打破了老人卖鱼赚大钱的美梦,让原本巨大漂亮的马林鱼最终变成了一副骨架。而狮子是百兽之王,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因为崇拜它的速度和力量而将其作为部落图腾,狮子在小说中也只在老人的睡梦里出现,每一次出现也会给人一种雄壮的感觉。
3.场景
至于主要的辅助性象征因素中的场景,则包括了大海、哈瓦那市场和鲨鱼厂。发生在哈瓦那市场和鲨鱼厂中的交易反应了现实社会,而大海的得失无常又是现实社会的映射。
大海是整部小说故事发生的场景,它是变幻无穷的,有时候风平浪静,有时候波涛汹涌,它既带给老人一条前所未有的大马林鱼让他欣喜若狂,可是又横生出一波又一波的鲨鱼打破老人的希望。哈瓦那市场是当地每个渔夫捕获质量好的鱼之后去换取金钱的场所,老人捕到马林鱼的时候也是一样,打算把鱼拿到哈瓦那市场上卖。这个市场对老人来说是一种获得金钱的机会。鲨鱼厂的存在总是令老人生活的海边弥漫着鱼腥味,让人轻而易举地联想到老人生活的环境是多么的不尽如人意。此外,鲨鱼厂是当时工业化时代所引起的机械操作的显著代表,每当有渔夫捕到鲨鱼,他们就会进行一系列流畅的操作,将之运到鲨鱼厂吊钩、去肝、割鳍、刮皮和取肉,最后卖肉。
三、象征性因素之间的关系
不同的象征性因素在作品中居于不同的地位,它们之间进行着不同种类的组合,海明威充分利用它们之间的复杂组接关系,去强化他的主题。具体来说,《老人与海》的文本中的象征性因素之间一共存在着三种关系,即斗争关系、协助关系和对立统一关系。
(一)象征因素之间的斗争关系
这里象征因素之间的斗争关系即两种力量之间的竞争关系,小说中主要体现在老人与鲨鱼之间、小男孩与小男孩的父母之间以及老人与黑人之间。
1.老人与鲨鱼
老人与鲨鱼之间是一种斗争关系,这种斗争关系主要是由大马林鱼引发的,他们相互竞争着,因为大马林鱼是他们双方的争夺对象与目的。在这场比赛中,老人费尽辛苦终于捕得大马林鱼,可是就在归途中遇到了众多鲨鱼,这些鲨鱼有着贪婪的本性,凭着血迹找到马林鱼并且也想分得一杯羹。鲨鱼先后来了五次,先后的种类以及数量也有所不同。第一次是马科鲨,“体积异常庞大,在海里游得最快”,面对如此巨大的鲨鱼,老人满怀决心,当听见鲨鱼的利齿猛咬鱼尾肉发出的声音时,他痛心及了,“便举起鱼叉,向鲨鱼头上两眼中间的条纹和鼻上划向后背的条纹相交的那一点,猛刺下去。”第一次鲨鱼的攻击便以马科鲨沉入海底而告终。最后一次来袭的是一群鲨鱼,午夜的战争又要拉开,这一次他似乎是有预感知道已是徒劳,一群鲨鱼多得老人只看得见它们的鳍在水中划过的波纹,面对如此情景,他毫不犹豫地“从船舵上扭下舵柄,用双手握住,一遍又一遍地向下痛打,猛劈,恨刺”。直到刺向最后一条鲨鱼,鲨鱼松开了嘴,向着大海沉了下去。这场艰难的战争便结束了,而马林鱼也在此时只剩下一条大骨架。对马林鱼来说,在归程中,老人扮演着保卫胜利果实的守护者的角色,而鲨鱼则扮演着掠夺胜利果实的侵略者角色,他们之间的这种斗争也就显而易见了。
2.小男孩与小男孩的父母
象征因素的另一种斗争关系存在于小男孩与其父母之间,他们之间的这种斗争主要源自于老人。小男孩一直想要帮助老人陪同老人出海捕鱼,而他的父母却不允许他跟着老人,他们之间是对争夺小男孩是否跟随老人出海捕鱼权力的竞争。小男孩自小就跟着老人,他是老人的左膀右臂,每天帮助老人拿圈绳鱼钩鱼叉准备食物等等,这似乎成为了一种习惯和依赖,而老人对小男孩也一如既往的温和,就像是爷爷对待孙子一般,在老人出海捕鱼的早上,他来到小男孩的住处,看见他还在熟睡,不忍心叫醒他,于是他一直轻轻地握住小男孩的脚直到他醒来,他们之家间如其说是朋友不如说是亲人。可就是因为老人一连40天没有捕到鱼,小男孩的父母便认为老人“如今不可不扣地成为了晦气星”,并且命令小男孩再也不可以跟着老人出海捕鱼,“是爸爸叫我走的。我是小孩,只好听他的话”,面对老人孤立无援并且第84天捕鱼依旧未果的惨况,小男孩对老人极其同情,不禁委屈地解释道。在这种斗争关系中,虽然小男孩表面上听从他的父母,可是在他的心里一直扮演着老人的支持者角色,而他的父母则扮演着反对者角色。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