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林外史中的女性形象(附件)

摘 要中国古代文学硕果累累,诞生了很多优秀的作家作品。在清朝的众多作品中,以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以及“三言二拍”为代表,它们不仅代表着对于那个封建时代的控诉,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小说创造的顶峰。其中《儒林外史》不仅塑造了许多形象鲜明的儒生形象,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更是成为中国小说中的经典。在《儒林外史》中女性形象风格多样,有令人亲近的善良的女性;有令人悲悯的可怜的女性,也有令人嘲笑和鄙夷的丑恶的女性。在全书的一百六十二女性形象中塑造出色的有二十四个。本文将对于这些形象中的典型进行分类分析研究,从而更好的了解到《儒林外史》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程度,有利于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
目 录
1 绪论 1
2 《儒林外史》中女性形象的分类 2
2.1 令人亲近型 2
2.2 令人悲悯型 3
2.3 令人嘲讽型 4
3 《儒林外史》中女性形象的成因 5
3.1 家世变迁造成的心理落差 5
3.2 科举制度带来的精神摧残 5
3.3 两性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6
4 《儒林外史》中女性形象的意义 7
4.1 串联故事情节 7
4.2 批判程朱理学 7
4.3 深化作品主题 8
结 语 9
参考文献 10
致 谢 11
1 绪论
清代小说代表着我国古代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诞生了很多的优秀作品,对于表现当时的社会,展示人性和人们生活体现了重要的作用。《儒林外史》则是其中最能体现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精神摧残的作品之一。它不仅生动描写了范进、周进这样被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也展现了一些不慕荣华富贵的隐士,比如杜少卿这种明明知道有荣华富贵,还是选择放弃的儒生。而这其中不可忽视的是作者对于女性形象的刻画,展示出封建制度下女性的生活状态,这一点虽然在研究上常常忽视,但其价值不可忽视。
研究《儒林外史》中的女性形象,有利于更好地对书中想要体现出来的思想进行理解,也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正面人物形象,传递美好的思想。除此之外,对于女性形象的研究,也是对于我国古代文学中女性形象塑造研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究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这种研究,对于整个写人手法的意义也是巨大的。因为《儒林外史》能同时将这么多的人物形象塑造的丰满鲜活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少有的,因此,综上所述,对于《儒林外史》女性形象的研究具有很大的价值。
目前对于《儒林外史》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文章并不常见,随着经济发展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对今日女性形象的研究又有了什么新的意义,从前的研究并不能做出全面的解读。同时,真正进行完整研究的硕博论文数量较少,整体上体现出期刊较多的现象,但期刊的小篇幅无法将整个书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具体全面的概括,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本文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价值。
2 《儒林外史》中女性形象的分类
我国古代塑造女性形象,常常将其作为男性形象的对比和补充,若是需要重点描绘,也多是像林妹妹那样弱风扶柳之姿,依靠男性生存的形象,自主独立性不够强。而在《儒林外史》中却做到了,主体是写儒生,却也将女性形象刻画的精彩绝伦,这在古代小说中是非常难得的。正如王冕之母,杜少卿妻子,沈琼枝一样,每一个人都能在作品中发挥独特的作用,没有被男性角色的丛林所隐没,这是非常卓越的艺术创作。为了更好的进行区分和研究,本文将《儒林外史》中女性形象划分为三个类型:令人亲近型;令人悲悯型;令人嘲讽型。
2.1 令人亲近型
所谓令人亲近型指的就是因为身上有美好的品质而使人们感到亲近喜欢的人物形象,在《儒林外史》这部讽刺小说中,这样的形象数量并不太多,代表人物有王冕之母,杜少卿妻子和沈琼枝三者。这三个人身上具有的很多品质在今天看来也是非常难得。
王冕之母在王冕很小的时候就为孩子着想,为了让王冕有更好的学习环境,王冕的母亲与孟母一样辗转了多个地方,为孩子牺牲了很多;在王冕学有所成之后,王冕之母希望他不要进入官场,在知县强逼着王冕母亲交出王冕时,母亲宁可选择牺牲自己也要告诫孩子远离黑暗的官场,母亲这种无畏的精神大大的激励了王冕要清白活在这世界上的决心,最后他在学富五车之后仍然选择成为一名隐士。
杜少卿的妻子只是一个普通的妇人,却深明大义,支持丈夫对待穷人的慷慨举动,是一名本性善良,温柔贤淑的妻子。不仅如此,杜少卿之妻还不慕荣华富贵,无论是功成名就之时,还是穷苦寒窑之日,她都坚定的守护在丈夫的身边,这也是好妻子的典范。
而沈琼枝则是整部小说中塑造的最成功的女性形象,可谓是“功名富贵皆尘土” [2]P121。其身上的品质是封建社会的一道光芒:父亲是典型的书呆子,却没有让沈琼枝屈服于这种家庭环境,她自己饱读诗书,有很强的自主自由精神,在她的心里,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不如自己喜欢来的痛快,本以为父亲会给自己找一个好的婆家,却没有想到父亲糊里糊涂地将自己送到遥远的地方还要嫁给一个并 不优秀的人,和一般的女孩不同,她机智的逃脱为自己换回了一生的自由。在来到南京后,她没有选择利用自己的姿色和青春去攀附权贵,而是选择用手艺赚钱养活自己“精工顾绣,写扇作诗,” [1]P209这个女人用自己的行为捍卫了自己的自由和尊严,是古代文学众多作品中最具有自由精神的女性形象。作者吴敬梓借书中人物之口这样评论沈琼枝:“若说他是个邪货,他却不带淫气;若说他是人家遣出来的婢妾,他却又不带贱气。看他虽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侠的光景。” [1]P211这更体现了范琼枝身上的英气和胆识。这样的女性形象当然是令人欢喜的,但在《儒林外史》中女性形象更多的是以令人悲悯和令人讽刺的形象出现的。
2.2 令人悲悯型
鲁迅先生说:“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是后亦鲜有以公心讽世之书如《儒林外史》者。” [3]P67鲁迅先生认为《儒林外史》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讽刺之书,无论是在进行男性的儒生形象的刻画,还是女性大部分形象的塑造,都颇具讽刺之意。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女性还是避免不了可怜的悲剧身份,常常以痛苦的形象出现在书里。
鲁家小姐在很多研究文章中被归纳到嘲笑讽刺的行列,但作为一个女人她又何尝不是那个科举时代的牺牲品?被称为“八股才女”[4],其才华横溢,饱读诗书,也因为这个原因艳羡于那些可以进行科举考试有机会飞黄腾达的男性,在本质上说她就是一个可怜的被科举抛弃的牺牲品。因为没有机会参加科举,她就希望嫁给一个举人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却发现自己成为“诰命夫人”的梦想落空。在这样的前提下,对于孩子的教育更加变本加厉的倾向于科举应试的要求,表面上是慈母,事实上孩子只是实现她梦想的工具。鲁家小姐空有满腹诗学,却未能成为像李清照那样的才女,而成为宣扬科举遗毒的工具,这样的结局不禁令人唏嘘,也同时更好的展现了科举害人不浅的事实。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49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