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小说中女形象研究人文中国语言文学系
内容张爱玲是19世纪海派文学的代表作家,她的小说中大量出现“女学生”这一形象,人物众多,各具特色。民国时期,由于“兴女学”的风气渐浓,各地女学堂、女子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女学风气渐开,使得大量传统女性走出闺阁,步入学堂。而在新旧时代的交替中,接受新式教育的近代女学生既因承载国人对强盛的现代文明国家的想象和期待而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又在长期以来封建传统性别规训的深重禁锢下,重新饱受社会制约,并遭遇多重现实困境。张爱玲对传统女性的特点与新派思想兼而有之的“女学生”形象,描摹得细致入骨,值得推敲。张爱玲笔下的女学生们,值得去探求特定的时代背景与家庭结构下,她们的外在特征与内在性格。此外,张爱玲所描绘的女学生群像,也揭示了女性独立意识的发展、揭露了对旧伦理道德的批判。
目 录
一、引言 1
二、张爱玲小说中的女学生形象汇总(表) 1
三、张爱玲小说中女学生家庭背景 2
(一)家庭结构 2
1.多子 2
2.父亲角色的缺失 3
(二)经济情况 4
(三)家长开明程度 5
四、张爱玲小说中女学生形象分析 5
(一)外貌特征 5
(二)行为特点 6
1.反抗性 6
2.妥协性 7
(三)结局 8
五、张爱玲小说中女学生群体形象的时代意义 9
(一)揭示女性独立意识 9
(二)揭露了旧伦理道德的罪恶 9
1.畸形的两性关系 9
2.女性的生存困境 10
六、结语 10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张爱玲小说中女学生形象研究
一、引言
张爱玲作为十九世纪海派文学的一员,她笔下的不少主人公或者主要人物的身份设定为女学生。民国时期,在革新者与政府的推动下,女校及招收女学生的学堂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而在新旧时代的交替中,接受新式教育的近代女学生既因承载国人对强盛的现代文明国家的想象和期待而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又在长期以来封建传统性别规训的深重禁锢下,重新饱受社会制约,并遭遇多重现实困境。张爱玲生在那个时代,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对传统女性特点与新派思想兼而有之的“女学生”形象,描摹得细致入骨。
这不仅是张爱玲小说中女学生的困境,也是那个时代大多数女性的生存境遇。而女学生这一群体,可谓是那个时代新旧潮流激荡下的代表人物。
本文准备以张爱玲小说集为文本基础,深入文本细节,着重将小说中的“女学生”这一群体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时代背景等方面,探讨张爱玲小说中的“女学生”群体形象的丰富意蕴。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学生形象汇总(表)
张爱玲小说全集共收录小说29篇,涉及女学生形象15篇,刻画了约35个女学生。
表2 张爱玲小说中女学生形象汇总表
《半生缘》
顾曼桢
《金锁记》
长安 长馨
《茉莉香片》
言丹朱 冯碧落
《沉香屑 第一炉香》
葛薇龙
《封锁》
吴翠远
《心经》
许小寒 段绫卿 邝彩珠 波兰 芬兰 米兰
《花凋》
郑川嫦
《创世纪》
匡潆珠
续写表2
《留情》
杨月娥
《鸿鸾喜》
娄二乔 娄四美 玉清 棠倩 梨倩
《多少恨》
虞家茵 秀娟 夏小蛮
《殷宝滟送花楼会》
殷宝滟
《五四遗事》
密斯周 密斯范
《色,戒》
王佳芝 赖秀金
《同学少年都不贱》
赵钰 恩娟 芷琪 仪容 赫素容
如上表所示,在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女学生人数不少。但是,有些女学生并不是以学生的身份贯穿全篇小说,小说中涉及到一些她们毕业之后初入社会的事情,本文也有所收录。首先认为她们以女学生的形象出现在小说里,并且她们的行为和之前具有一惯性,所以把她们仍然放在女学生的行列里。
张爱玲小说中女学生家庭背景
家庭结构
张爱玲笔下女学生们,她们大多兄弟姐妹众多的大家庭结构,父亲角色缺失,甚至父亲早亡,对于日渐开明的社会所知甚少。她们只是在新时代的乐章里参加了一场假面舞会,却全然被一只手遏制着,这只手来自于代代相传的传统意识①。在历史长久的传统意识中,重男轻女的社会风气一直不灭,尽管西方先进思潮不断涌进,但相对封闭式的旧式家庭仍然将女儿当做“赔钱货”。当然,“美丽的女儿不在此列”。
1.多子
中国自古以来,养儿防老、人多好办事的说法一直未曾间断。女儿作为将来要嫁出去的“外人”,在一个大家族里向来是无足轻重的。若是家庭情经济况尚好,那么其首要任务是在适婚年龄嫁出,当然最好能用姻亲关系为自己的家族谋得某些利益。倘若家庭经济比较困难,那么出嫁前的那段时间,也是该牺牲给家族的。
而儿子就大为不同,作为家族未来的继承者,父母长辈年老的依靠,儿子的地位则是举足轻重。所以,多子且必须要多儿子是普遍现象。尽管到了民国,女子学校众多,使得部分女性入学,接受了较为开明的学校教育。但是,女学生群体遭遇的这一现实困境仍然存在。
《半生缘》中的顾曼桢兄弟姐妹六个,为了维持一家的生计,她不得不在中学毕业后到厂里上班,甚至在姐姐出嫁后,下了班也得再打一份工。顾太太无疑是自私的,牺牲了姐妹俩,换来余下的儿子们可以个个接受教育,个个都有出头之日,不得不说这是一桩划算的买卖。
《创世纪》的潆珠,“一出世的时候很娇贵,底下的几个又是妹妹,没一个能夺宠的一等到有了弟弟,家里谁都不拿她当个东西了”。《花凋》的女主人公郑川嫦,姊妹四个,下面还有四个弟弟。十九岁毕业之后经大姑爷介绍,结识了从维也纳留学回来的章云藩,病了两年后,章云藩另结新欢,而郑川嫦则被父母放弃。《鸿鸾喜》里面的娄家,兄弟姊妹四个,而玉清也有五个表妹。
不同于当代社会养育子女的重压,在以家族为单位的旧社会里,一个家族的家丁兴旺程度决定了这个家族的未来是否繁荣。加之不了解有效的避孕措施,以致家家多子。有道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多少恨》里的家茵父亲恨道“养女儿到底没用处,老话到底不错”,又没有完整的继承权,所以女性地位及其低下。尽管进入学堂读了书,也总归是要嫁人的,而嫁了人就是别家的人。
目 录
一、引言 1
二、张爱玲小说中的女学生形象汇总(表) 1
三、张爱玲小说中女学生家庭背景 2
(一)家庭结构 2
1.多子 2
2.父亲角色的缺失 3
(二)经济情况 4
(三)家长开明程度 5
四、张爱玲小说中女学生形象分析 5
(一)外貌特征 5
(二)行为特点 6
1.反抗性 6
2.妥协性 7
(三)结局 8
五、张爱玲小说中女学生群体形象的时代意义 9
(一)揭示女性独立意识 9
(二)揭露了旧伦理道德的罪恶 9
1.畸形的两性关系 9
2.女性的生存困境 10
六、结语 10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张爱玲小说中女学生形象研究
一、引言
张爱玲作为十九世纪海派文学的一员,她笔下的不少主人公或者主要人物的身份设定为女学生。民国时期,在革新者与政府的推动下,女校及招收女学生的学堂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而在新旧时代的交替中,接受新式教育的近代女学生既因承载国人对强盛的现代文明国家的想象和期待而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又在长期以来封建传统性别规训的深重禁锢下,重新饱受社会制约,并遭遇多重现实困境。张爱玲生在那个时代,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对传统女性特点与新派思想兼而有之的“女学生”形象,描摹得细致入骨。
这不仅是张爱玲小说中女学生的困境,也是那个时代大多数女性的生存境遇。而女学生这一群体,可谓是那个时代新旧潮流激荡下的代表人物。
本文准备以张爱玲小说集为文本基础,深入文本细节,着重将小说中的“女学生”这一群体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时代背景等方面,探讨张爱玲小说中的“女学生”群体形象的丰富意蕴。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学生形象汇总(表)
张爱玲小说全集共收录小说29篇,涉及女学生形象15篇,刻画了约35个女学生。
表2 张爱玲小说中女学生形象汇总表
《半生缘》
顾曼桢
《金锁记》
长安 长馨
《茉莉香片》
言丹朱 冯碧落
《沉香屑 第一炉香》
葛薇龙
《封锁》
吴翠远
《心经》
许小寒 段绫卿 邝彩珠 波兰 芬兰 米兰
《花凋》
郑川嫦
《创世纪》
匡潆珠
续写表2
《留情》
杨月娥
《鸿鸾喜》
娄二乔 娄四美 玉清 棠倩 梨倩
《多少恨》
虞家茵 秀娟 夏小蛮
《殷宝滟送花楼会》
殷宝滟
《五四遗事》
密斯周 密斯范
《色,戒》
王佳芝 赖秀金
《同学少年都不贱》
赵钰 恩娟 芷琪 仪容 赫素容
如上表所示,在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女学生人数不少。但是,有些女学生并不是以学生的身份贯穿全篇小说,小说中涉及到一些她们毕业之后初入社会的事情,本文也有所收录。首先认为她们以女学生的形象出现在小说里,并且她们的行为和之前具有一惯性,所以把她们仍然放在女学生的行列里。
张爱玲小说中女学生家庭背景
家庭结构
张爱玲笔下女学生们,她们大多兄弟姐妹众多的大家庭结构,父亲角色缺失,甚至父亲早亡,对于日渐开明的社会所知甚少。她们只是在新时代的乐章里参加了一场假面舞会,却全然被一只手遏制着,这只手来自于代代相传的传统意识①。在历史长久的传统意识中,重男轻女的社会风气一直不灭,尽管西方先进思潮不断涌进,但相对封闭式的旧式家庭仍然将女儿当做“赔钱货”。当然,“美丽的女儿不在此列”。
1.多子
中国自古以来,养儿防老、人多好办事的说法一直未曾间断。女儿作为将来要嫁出去的“外人”,在一个大家族里向来是无足轻重的。若是家庭情经济况尚好,那么其首要任务是在适婚年龄嫁出,当然最好能用姻亲关系为自己的家族谋得某些利益。倘若家庭经济比较困难,那么出嫁前的那段时间,也是该牺牲给家族的。
而儿子就大为不同,作为家族未来的继承者,父母长辈年老的依靠,儿子的地位则是举足轻重。所以,多子且必须要多儿子是普遍现象。尽管到了民国,女子学校众多,使得部分女性入学,接受了较为开明的学校教育。但是,女学生群体遭遇的这一现实困境仍然存在。
《半生缘》中的顾曼桢兄弟姐妹六个,为了维持一家的生计,她不得不在中学毕业后到厂里上班,甚至在姐姐出嫁后,下了班也得再打一份工。顾太太无疑是自私的,牺牲了姐妹俩,换来余下的儿子们可以个个接受教育,个个都有出头之日,不得不说这是一桩划算的买卖。
《创世纪》的潆珠,“一出世的时候很娇贵,底下的几个又是妹妹,没一个能夺宠的一等到有了弟弟,家里谁都不拿她当个东西了”。《花凋》的女主人公郑川嫦,姊妹四个,下面还有四个弟弟。十九岁毕业之后经大姑爷介绍,结识了从维也纳留学回来的章云藩,病了两年后,章云藩另结新欢,而郑川嫦则被父母放弃。《鸿鸾喜》里面的娄家,兄弟姊妹四个,而玉清也有五个表妹。
不同于当代社会养育子女的重压,在以家族为单位的旧社会里,一个家族的家丁兴旺程度决定了这个家族的未来是否繁荣。加之不了解有效的避孕措施,以致家家多子。有道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多少恨》里的家茵父亲恨道“养女儿到底没用处,老话到底不错”,又没有完整的继承权,所以女性地位及其低下。尽管进入学堂读了书,也总归是要嫁人的,而嫁了人就是别家的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