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莫言笔下的父亲形象被去父化的父亲

摘 要众所周知,莫言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同时,他又是一位“高产”的作家,他的作品各有味道,核心内容各不相同,其作品描写的广度与深度值得人们思考。读其作品,不得不关注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而探究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我们不应只拘泥于女性人物,更应以男性形象为重点,尤其应关注他对父亲形象的塑造。莫言对父亲形象的塑造不同于传统,它主要表现的是对父亲形象的颠覆与解构。莫言对父亲形象的塑造为其作品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引发了读者对其作品的无限反思。
目 录
一、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1
二、父亲形象的分类 3
(一)丑陋虚伪的父亲形象 3
(二)自私自利的父亲形象 3
(三)阉割去势类父亲形象 5
(四)凶残暴虐的父亲形象 5
(五) 逃避责任的父亲形象 6
三、“去父化”的内涵 8
(一)对父亲形象的全盘否定 8
(二)对父亲形象的阉割去势 8
(三)对父亲形象的部分驱逐 8
(四)对理想父亲的由衷呼唤 9
四、“去父化”的原因 10
(一)社会原因 10
(二)个人原因 10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莫言的作品迥然不同于八九十年代的先锋文学、新写实文学、青春文学等,他的作品体现出深刻的人文关怀,运用了独特的叙述视角,个性化的语言等描绘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塑造了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大多数人对他的作品有着高度的评价,被他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文关怀、文化寻根、魔幻现实主义吸引。他作品中丰富的思想内涵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深入挖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莫言是中外文坛上一颗璀璨的巨星。
读莫言的作品,我们不能忽视他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虽然他对女性形象的描写有着较高的成就,女性人物已经被人研究得太透彻了,但是他笔下的男性人物却很少有人研究,应该看到男性人物亦是不可或缺的,与母亲形象相比,他笔下的父亲形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更值得我们探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大多数人侧重于研究莫言笔下的女性形象,国内外研究其笔下父亲形象的作品并不多,大多数作品都是以论文形式发表的。
在国内,主要有王艳文在《文史天地》中发表的《莫言小说创作中的弑父情结》,谢秀娟在2015年发表的《福克纳与莫言笔下扭曲的父亲与子女关系》,高露洋在2015年发表的《论莫言小说中的家庭结构》。这些作品虽已关注父亲形象,但并没有深入研究父亲自身的一些特征。本文与其相比,就在于分析了“去父化”的内涵及其原因。
国外暂时没有写莫言笔下父亲形象的作品。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文坛上对莫言的女性形象和女性主义的研究不胜枚举,而本文则注重研究他笔下的男性形象,尤其是父亲形象,以期对其父亲形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人物描写是小说描写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莫言笔下的人物则更具丰富性,通过了解莫言笔下的男性形象,我们可以从另一种角度来加深对其作品的理解。
通过对男性形象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那个时代的父亲形象,及其身上“去父化”的特点,从而更好地做父亲。
反观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从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男性的权利和地位越来越高,历史也基本上是由男性书写的,由此可得知,男性应该有较为优秀的品质才能在社会上占有优势地位、才能建立丰功伟业、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是传统的主流价值观。莫言在男性形象的塑造上有些反传统,他依赖超越阈限,超越时空,超越神秘的感觉描写了自己与众不同的人物世界。他笔下的父亲形象已失去了往日崇高的特征,取而代之的是其身上缺点的放大,形象的“去父化”。
莫言笔下的“去父化”父亲大致可以划分为丑陋虚伪的父亲形象、自私自利的父亲形象、阉割去势的父亲形象、凶残暴虐的父亲形象以及逃避责任的父亲形象,以下将会对这几类形象展开具体阐释:
二、父亲形象的分类
(一)丑陋虚伪的父亲形象
《红高粱家族》中的单廷秀无疑是丑陋的代表,他是一个梳豆角辫的干瘦老头子的形象,“在奶奶想要逃跑时,那个梳豆角辫的干瘦老头子抓住她的手腕,恶狠狠地看着她,然后干咳两声,收起恶容换成笑容”,这是书中对他较为细致的细节描写,其中,“抓住”、“恶狠狠”“干咳”等动作与神态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单廷秀的虚伪,作者并没有用长篇大论来描写单廷秀的丑恶形象,相反,只是用只言片语来展现,只是用典型性语言来描写典型性形象。读罢不禁让我们感到恶心,他试图用他的臭钱来买奶奶的一生,这不禁令我们厌恶。莫言就是通过较为细致的动作与神态描写,将一个丑陋虚伪的干瘦老头子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单廷秀抓住了外曾祖父爱财的特点,逼迫“奶奶”嫁给单扁郎,这无疑是阴险狡诈的,因此,不管从他的外貌还是为人处世上看,他都是丑陋的。
《檀香刑》中的赵甲,更是集阴险、狡诈、丑陋为一身,他是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角色,他与所有的人物均有关系。他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更无耻的是,他竟自高自大,引以为荣,赵甲的自我炫耀贯穿了全书。他处处炫耀自己,认为自己曾在京城待过几十年便目中无人,仗着自己有慈禧太后赏赐的佛珠和龙椅更是觉得自己处处优人一等,他因自我炫耀被钱丁打掉两颗牙,于是便怀恨在心,并变着法地在袁世凯面前哗众取宠,让钱大人大失颜面。他为了让儿媳每天给他梳头,于是就拿她与钱丁的私情要挟她;为了报复儿媳偷情,他不仅不顾儿女亲家这层关系,也忽视民族灾难,期盼着对自己的亲家孙丙实施檀香刑来进行一次蜚声中外的表演,“既然是让咱家执行,受刑的又是一位惊动了世界的要犯,那就要先摆出排场,这不是咱家的排场,这是大清朝的排场,不能让洋鬼子看了咱的笑话。” 他有很多钱,有老佛爷恩赐的佛珠,还有皇帝亲赐的檀香龙椅,可是他仍然不满足,他总是想着通过精彩的杀人表演来获得更多的财富和荣誉,殊不知,人们早已对他的种种丑陋行为嗤之以鼻。
(二)自私自利的父亲形象
提及自私自利四个字,当首推戴父。《红高粱家族》一书中对戴父描写的笔墨并不多,但他的每一次出场都令读者反感。仅从九儿回门到她再回婆家的路上,戴父就有五次向九儿表示“你公公答应要送给我一头大黑骡子呢”,他只盼望着他的大黑骡子,甚至连喝醉酒说梦话喊的都是大黑骡子,他从来都没有顾及到女儿的幸福,在他的眼中,女儿是他换取荣华富贵的商品,戴父这种“卖女求骡”的行为令九儿伤心欲绝,也令读者深恶痛绝。九儿回门之后,他陪女儿返回婆家,未及家门便得知单廷秀父子被人杀害,当县官曹梦九处理完此次谋杀事件并收九儿做他的干女儿之后,九儿和戴父及罗汉大叔一起回到家中处理单家父子后事,戴父并不关心女儿接下来的生活,而是想趁机敲诈一笔,当他被一顿热包子打出大门之后,他骂骂嚷嚷,并扬言要去县里告九儿不忠不孝、私通土匪、谋杀亲夫。被赶回去之后,他又厚颜无耻地多次找到九儿,拿出“人死了债不能死”的道理逼迫九儿给他一头骡子,女儿一口回绝后,他便把女儿告到公堂,直言女儿串通土匪花脖子谋害单家父子,再一次提及女儿的财产,惦记女儿的财产是戴父每一次出场的理由,他几乎每次说话都离不开女儿的钱。古人云:“父母爱其子,必为之计深远。”自己的女儿出嫁三天就成了寡妇,戴父不仅不关心女儿未来的生活,反倒惦记着她的财产,这些无不反映着戴父的自私自利、目光短浅,一头骡子怎能与女儿的幸福相提并论。从他为钱财嫁女儿到女儿变成寡妇他仍然惦记女儿的财产这几方面的描写,一个自私自利的父亲形象便生动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01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