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轮船的悲剧意蕴分析

本人签名 日期 摘 要《白轮船》发表于1970年,是苏联作家艾特玛托夫的悲剧代表作,作品深刻揭露了人与自然、善与恶的重大社会问题。通过对《白轮船》的阅读不仅能够对吉尔吉斯斯坦的风俗信仰有所了解,更能帮助我们从这一与自然为敌的悲剧中反思自我行为与加大环境保护。《白轮船》因其主题的悲剧基调而著称,加强对内容中悲剧情节及悲剧成因的分析,可以更好的了解此作品的构思和寓意,帮助读者从文本中总结经验运用到生活工作当中。本论文主要分析《白轮船》中四大主人公的悲剧情节及背后成因,说明现实生活中珍爱生命、保护自然、培育信仰和建立正确道德观念的必要性。通过悲剧的视角切入,解读文本背后所蕴含的重大教育意义,激励读者进行自我的自觉反思及带动社会正能量的传播和建设。
Key words:Tragedy; Nature; Morality; Values 目 录
引 言 1
1 《白轮船》的悲剧情节分析 2
1.1 奥罗兹库尔不间断的暴行 2
1.2 射杀长角鹿妈妈的那一刻 3
1.3 莫蒙爷爷屡次窝囊的顺从 5
1.4 “你好,白轮船,我来了” 6
2 《白轮船》中的悲剧成因 8
2.1 缺失信仰——爱,无法生存 8
2.2 屈从邪恶——善,日益萎缩 9
2.3 违背自然——美,永恒缺席 10
2.4 无视历史——真,退化消亡 11
3 《白轮船》悲剧的意义 12
3.1对苏联文学的美学意义 12
3.2对当代道德培养的现实意义 13
结 语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7
引 言
有幸接触到《白轮船》这部富有教育哲理性的文学著作,是缘起图书馆浏览时偶然遇得,其简明的书名及装帧的用心首先打开了我想要阅读此作品的心门,在后续的了解中发现它又是一部充满悲剧色彩且富有深层次内涵的文学作品,这便激起了我广泛查阅其创作背景及各国文学研究者评论的好奇心以及将它作为本人毕业论文的分析文本的决心。
《白轮船》是20世纪悲剧文学的代表作,其通过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个七岁孩子的悲剧性故事,把富有寓意的神话、孩子五色斑斓的幻想与严酷的现实紧密交织在一起,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善与恶的重大社会问题。在小说中小男孩是被遗弃的孤儿,与是林场护林员的外公莫蒙相依为命,外公的女婿奥罗兹库尔是个十足的恶头,经常酗酒打骂老婆,还对外公莫蒙指手画脚、训斥辱骂。林场的圣物“长角鹿妈妈”是信仰的代表,充满着神话和寓意内涵。文中四个主人公在这部作品中分别代表了社会中不同类型的人物,其生存状态的展现是观察客观世界的入口,让我们可以就现实所存在的问题找到分析的对象。
本论文主要由引言、正文、结语组成。引言部分主要对本文研究的文本内容进行概括,阐释其研究意义。正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对《白轮船》的悲剧情节进行分析。以作品中各个悲剧内容的表现为依据,总结作者艾特玛托夫悲剧性的写作手法及其所蕴含的深刻教育意义;第二部分是对《白轮船》悲剧的成因进行探讨。透过悲剧现象抓住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使读者进行自觉的反思及深入了解作者写这部作品所致力的浑厚情感;第三部分是《白轮船》的悲剧意义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列举了其悲剧意义所产生的现实价值,使读者可以根据其在历史中起到的教育作用来进行自我的反思,扩大其教育意义的影响力。结语部分将《白轮船》的悲剧创作形式进行总结。艾特玛托夫不仅将缺失信仰、屈从邪恶、违背自然和无视历史等共同造成的悲剧结果陈列出来,更是用这些结果去反观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矛盾问题,激发社会更深层次的优化及改变。
本文意在总结文本从悲剧角度的分析结果,将其深刻的教育意义放大,使读者可以就自己所生活的不同状态着手,达到共同致力于社会方方面面的变革和优化,促进社会爱、善、美、真的传播。
1《白轮船》的悲剧情节分析
“艺术应该驱使人进行深刻的思考,使人受到震动,应该唤醒人身上强大的同情感,让他去反对恶,并给人以理由去忧愁、悲伤,并渴望去恢复好和捍卫生活中美好的,但却遭到蹂躏和破坏的东西。”《白轮船》中艾特玛托夫借助长角鹿这一神话传说将真理与谬误、善良和罪恶、珍惜和破坏、美丽与丑陋、爱与憎等一系列矛盾关系所造就的悲剧结果揭露出来,在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思想见解的同时发挥了悲剧深刻的警醒作用。
通过悲剧的角度分析作品中情节的设置,是将文中内容连成一个有逻辑的整体,通过脉络的引导将作者的行文思路摸清,整合表现构成悲剧所具备的情节需求。通过对文中四个主要人物:奥罗兹库尔、长角鹿妈妈、莫蒙爷爷以及没有姓名的小男孩所分别持有的本质特征及其不可承受的心理矛盾作深入分析,将构成悲剧的原因总结,为后文悲剧成因的分析做了必要铺垫。
1.1 奥罗兹库尔不间断的暴行
奥罗兹库尔是《白轮船》中鲜明的反派角色的代表,其从小说一开始便是从酒后肆意殴打他的妻子亮相,他恨老婆不能给他生儿子传宗接代,然而这也是他一直无休止欺辱他的妻子及老丈人莫蒙的原因。他生性傲慢狂妄没有礼数尊卑,见到老丈人也总是刻薄无礼的喊叫“往哪里去,老东西?我问你,那里去?”“好啊,老混蛋,等着瞧吧!看我收拾你!”“爬过来,跪在我的脚下!”也许正是因为他是林场的头头手里握有权利,所以给老丈人莫蒙的工资也是最低的,甚至随便的一句话就能停掉莫蒙的护林员工作,让莫蒙的外孙也从此上不了学。
奥罗兹库尔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只想着征服,从不知道胆怯,还在朋友的面前装样子撑场面,“算你有口福,我请你好好地吃一顿。”殊不知,他看上的是林区的神圣守护者“长角鹿”,因他愚昧所以并不知道角鹿的来历,但为了拿出林区当家人的气派,大言不惭地定论说角鹿“是从那边翻山过来的。为什么不怕人?从来没受过惊吓,所以就不怕人。”他碍于面子下定决心要征服角鹿,然而实质胆怯的他却只是残忍的借莫蒙的手长了自己的威风。
其中,奥罗兹库尔最鲜明的形象莫过于他恨他的妻子别盖伊无法为他生下一男半女,无法让他得到作为男人的尊严。他经常躲起来偷偷哭泣,又在别人要发现他失声痛苦时戛然而止,“看样子,他是热的头痛了。”这是小男孩发现他时形容的场景。“他哭,还因为他缺少一种要紧的东西,不然的话,至少会对这个摇着书包跑来的孩子说几句有人情味的话的。”要紧的东西就是指他渴望得到的自己的亲生骨肉,这个无果的需求体现了作者设计的巧妙性,将传统的“因果”效应报复到他身上,以此来警戒世人罪恶是不配拥有幸福的权利。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27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