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作人的散文理论看其创作实践以喝茶为例
摘 要 在20世纪的中国新文学浪潮中,周作人无疑是一位旗帜性的人物,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领军人之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周作人提出了一系列顺应时代要求的散文创作理论,不断推进新文学的独立自由发展,同时也不断将其理论创新融入到自己的散文创作实践当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他别具一格的小品文。本文将从周作人的散文理论出发,以他小品文的代表作《喝茶》为例,探究其小品文的创作与他的散文理论之间的关系。
目 录
引 言 1
第一章 周作人的散文理论 2
1.1 人的文学与平民的文学 2
1.2 美文 4
1.3 “言志”与“性灵” 4
1.4 于杂糅中见调和 5
第二章 《喝茶》与周作人散文理论的关系 6
第三章 周作人小品文与周作人散文理论的关系 9
结语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引言
周作人(18851967),浙江绍兴人,鲁迅的二弟。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周作人首先是作为翻译家出现的,1924年后写作方向转向散文,有《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谈龙集》、《谈虎集》等十几部散文集,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散文大家。郁达夫曾经说:“讲起现代中国的散文,周作人先生是第一个不能忘记的人物。”周作人一生从事散文创作四十多年,创作过大量的散文,在散文理论方面也很有成就。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则是他以“平和冲淡”为主要特点的小品文,周作人以他自身的亲身实践,将自己的散文理论主张融入进自己的散文创作之中,彻底打破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形成了一个很有权威的散文流派。
第一章 周作人的散文理论
在散文理论的探索上,周作人可以说是建树颇丰,对现代散文的产生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周作人以他敏锐的洞察力和独到的文学见解,在新文化运动初期即发表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等一系列对现代散文发展影响巨大的理论性文章,把“五四”的精神思想灌注到文学革命中去,重新找回了“人”的价值。又首先将“美文”概念引入到中国文坛,强调散文的抒情性和“言志”作用,开启了现代散文创作的大门。而真正确立了周作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历史地位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也正是他在散文理论上的卓越贡献。
1.1人的文学与平民的文学
1918年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发表,引起了新文化运动发展的一个新高潮,胡适也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导言》里提到周作人的《人的文学》,谈及到改革文学的内容,称周作人《人的文学》是一篇最重要的宣言。这篇文章不仅成为了当时引领“五四”文坛的理论旗帜,文章中所极力倡导的“个人主义”和“人道主义”也成为贯穿周作人散文理论始终的核心理念。
《人的文学》开篇就明确指出:“我们现在应该提倡的新文学,简单地说一句,是‘人的文学’,应该排斥的,便是反对非人的文学。”周作人用“人的文学”来强调文学表现人道主义和人性的本质,这里说的“人道主义”,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而绝非“悲天悯人”或“博施济众”的慈善主义。周作人用墨家的“己亦在人中”来对此做注解,即“人”与“人类”是如同“树木”与“森林”般相互依存、互利互生的关系,唯有先自爱,才能“如己”地爱别人,即在“个人”与“人类”的关系中,要先从“个人”开始做起。人道主义的核心命题就是恢复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把人从束缚中解放出来。而所谓“人的文学”,就是“用这人道主义为本,对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这其中又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正面的,“写这理想生活,或人间上达的可能性”;二是侧面的,“写人的平常生活,或非人的生活”。
周作人强调反对古代那种“个人消失在族类”里的反人道的封建思想,因为在五四以前,中国的传统思维始终是将“个人”置于集体之中来考察的,人首先不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他须得先是族类整体中的一员,个体要服从于整体,家庭本位、国家本位使得“个人”处于被长期压抑的状态。“人的文学”首先反抗的就是这种将自然伦理化,用道德伦理规范人的一切的非人的思想,认为“人”的“一切生活本能,都是美的,善的,应得到完全满足。凡有违反人性不自然的习惯制度,都应该排斥改正”。同时他又强调“灵与肉的二重生活”,反抗古代的禁欲主义,具有反封建的时代意义。
《人的文学》之后,周作人很快又发表了《平民文学》一文,这篇文章可作为周作人《人的文学》的一个补充和延伸。首先,普通人的文学与贵族文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周作人认为,贵族文学是部分的,游戏性的,享乐主义,而平民文学所追求的在于它的对立面,重点是“内容充实,就是普遍与真挚两件事”。所以平民文学所要记录的,就有普遍和真挚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应以普通的文体,记普遍的思想与事实”,“我们不必记英雄豪杰的事业,才子佳人的幸福,只应记载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因为英雄豪杰才子佳人,是世上不常见的人。普通男女是大多数,我们也便是其中的一人,所以其事更为普遍,也更为切己”;二是“应以真挚的文本,记真挚的思想与事实”,“既不坐在上面,自命为才子佳人,又不立在下风,颂扬英雄豪杰。只自认是人类中的一个单体,混在人类中间,人类的事,便也是我的事”。但值得注意的是,平民文学不是专门做给平民看的通俗文学,也不以通俗为唯一目的,更不是伪善的慈善主义。它是研究“人的生活”的文学,重点乃是放在个人与共同的人类的命运之上的。
从根本上看,周作人所提倡的“平民文学”,仍旧是对“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的再度阐发,依然是在探究“人”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它要求作品表现“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这里面自然也包括普通人普遍的世俗情欲,同时也要求作者要表现自我真挚的情感,再一次显示了在文学中至高无上的“个人性”。所以钱理群等一些学者指出,平民文学“实际上是‘人的文学’的具体化”,这其中也很有些道理。
可以说,周作人重新发现了“人”的主体作用,并且将“人”的主体性纳入到文学创作的领域中,他要求文学要张扬人的个性,以抒发作者自我情感为特征,也就是他在《新文学的要求》中所讲的“个人以人类之一的资格,用艺术的方法表现个人情感。代表人类的意志,有影响于人间生活幸福的文学”。关于“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的观点,是周作人的文学思想在与当时社会现实、文学潮流不断碰撞和激荡中发展起来的,也是他散文创作的基础和出发点。
1.2美文
“五四”初期的中国文坛,对于现代散文文体的自觉意识已经发端,类似于“美文”的审美标准也已经逐渐产生,但真正将“美文”的定义及地位确立下来的,周作人是第一人。在《美文》一文中,他把“论文”分为两类,一类是“批评的”、“学术性的”;另一类是“记述的”、“艺术性的”。后者即是周作人所提倡的“美文”。需要注意的是,周作人这里提到的“论文”,实际上是外国文学中的一个概念,放在我国的语境里,应当是我们广义上所说的“散文”。那么“美文”属“散文”之一种,也就是狭义上的散文,发展到后来,就是周作人在散文领域最受后世推崇的小品文。
首先,周作人给“美文”的定义包涵“记述的”、“艺术性的”两个方面,这就决定了它“叙事”和“抒情”的两个显著特点。所以,简单地说,“美文”就是一种叙事抒情性的散文。叙的是“普遍的”事,抒的是“个人的”情,这里仍然可以看到周作人在先前的《人的文学》和《平民的文学》中所提倡的内容。“美文”在1921年6月周作人的《美文》发表以后,现代散文便逐步成为具有独立地位的文学形式,与诗歌和小说相并列。
目 录
引 言 1
第一章 周作人的散文理论 2
1.1 人的文学与平民的文学 2
1.2 美文 4
1.3 “言志”与“性灵” 4
1.4 于杂糅中见调和 5
第二章 《喝茶》与周作人散文理论的关系 6
第三章 周作人小品文与周作人散文理论的关系 9
结语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引言
周作人(18851967),浙江绍兴人,鲁迅的二弟。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周作人首先是作为翻译家出现的,1924年后写作方向转向散文,有《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谈龙集》、《谈虎集》等十几部散文集,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散文大家。郁达夫曾经说:“讲起现代中国的散文,周作人先生是第一个不能忘记的人物。”周作人一生从事散文创作四十多年,创作过大量的散文,在散文理论方面也很有成就。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则是他以“平和冲淡”为主要特点的小品文,周作人以他自身的亲身实践,将自己的散文理论主张融入进自己的散文创作之中,彻底打破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形成了一个很有权威的散文流派。
第一章 周作人的散文理论
在散文理论的探索上,周作人可以说是建树颇丰,对现代散文的产生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周作人以他敏锐的洞察力和独到的文学见解,在新文化运动初期即发表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等一系列对现代散文发展影响巨大的理论性文章,把“五四”的精神思想灌注到文学革命中去,重新找回了“人”的价值。又首先将“美文”概念引入到中国文坛,强调散文的抒情性和“言志”作用,开启了现代散文创作的大门。而真正确立了周作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历史地位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也正是他在散文理论上的卓越贡献。
1.1人的文学与平民的文学
1918年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发表,引起了新文化运动发展的一个新高潮,胡适也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导言》里提到周作人的《人的文学》,谈及到改革文学的内容,称周作人《人的文学》是一篇最重要的宣言。这篇文章不仅成为了当时引领“五四”文坛的理论旗帜,文章中所极力倡导的“个人主义”和“人道主义”也成为贯穿周作人散文理论始终的核心理念。
《人的文学》开篇就明确指出:“我们现在应该提倡的新文学,简单地说一句,是‘人的文学’,应该排斥的,便是反对非人的文学。”周作人用“人的文学”来强调文学表现人道主义和人性的本质,这里说的“人道主义”,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而绝非“悲天悯人”或“博施济众”的慈善主义。周作人用墨家的“己亦在人中”来对此做注解,即“人”与“人类”是如同“树木”与“森林”般相互依存、互利互生的关系,唯有先自爱,才能“如己”地爱别人,即在“个人”与“人类”的关系中,要先从“个人”开始做起。人道主义的核心命题就是恢复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把人从束缚中解放出来。而所谓“人的文学”,就是“用这人道主义为本,对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这其中又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正面的,“写这理想生活,或人间上达的可能性”;二是侧面的,“写人的平常生活,或非人的生活”。
周作人强调反对古代那种“个人消失在族类”里的反人道的封建思想,因为在五四以前,中国的传统思维始终是将“个人”置于集体之中来考察的,人首先不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他须得先是族类整体中的一员,个体要服从于整体,家庭本位、国家本位使得“个人”处于被长期压抑的状态。“人的文学”首先反抗的就是这种将自然伦理化,用道德伦理规范人的一切的非人的思想,认为“人”的“一切生活本能,都是美的,善的,应得到完全满足。凡有违反人性不自然的习惯制度,都应该排斥改正”。同时他又强调“灵与肉的二重生活”,反抗古代的禁欲主义,具有反封建的时代意义。
《人的文学》之后,周作人很快又发表了《平民文学》一文,这篇文章可作为周作人《人的文学》的一个补充和延伸。首先,普通人的文学与贵族文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周作人认为,贵族文学是部分的,游戏性的,享乐主义,而平民文学所追求的在于它的对立面,重点是“内容充实,就是普遍与真挚两件事”。所以平民文学所要记录的,就有普遍和真挚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应以普通的文体,记普遍的思想与事实”,“我们不必记英雄豪杰的事业,才子佳人的幸福,只应记载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因为英雄豪杰才子佳人,是世上不常见的人。普通男女是大多数,我们也便是其中的一人,所以其事更为普遍,也更为切己”;二是“应以真挚的文本,记真挚的思想与事实”,“既不坐在上面,自命为才子佳人,又不立在下风,颂扬英雄豪杰。只自认是人类中的一个单体,混在人类中间,人类的事,便也是我的事”。但值得注意的是,平民文学不是专门做给平民看的通俗文学,也不以通俗为唯一目的,更不是伪善的慈善主义。它是研究“人的生活”的文学,重点乃是放在个人与共同的人类的命运之上的。
从根本上看,周作人所提倡的“平民文学”,仍旧是对“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的再度阐发,依然是在探究“人”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它要求作品表现“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这里面自然也包括普通人普遍的世俗情欲,同时也要求作者要表现自我真挚的情感,再一次显示了在文学中至高无上的“个人性”。所以钱理群等一些学者指出,平民文学“实际上是‘人的文学’的具体化”,这其中也很有些道理。
可以说,周作人重新发现了“人”的主体作用,并且将“人”的主体性纳入到文学创作的领域中,他要求文学要张扬人的个性,以抒发作者自我情感为特征,也就是他在《新文学的要求》中所讲的“个人以人类之一的资格,用艺术的方法表现个人情感。代表人类的意志,有影响于人间生活幸福的文学”。关于“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的观点,是周作人的文学思想在与当时社会现实、文学潮流不断碰撞和激荡中发展起来的,也是他散文创作的基础和出发点。
1.2美文
“五四”初期的中国文坛,对于现代散文文体的自觉意识已经发端,类似于“美文”的审美标准也已经逐渐产生,但真正将“美文”的定义及地位确立下来的,周作人是第一人。在《美文》一文中,他把“论文”分为两类,一类是“批评的”、“学术性的”;另一类是“记述的”、“艺术性的”。后者即是周作人所提倡的“美文”。需要注意的是,周作人这里提到的“论文”,实际上是外国文学中的一个概念,放在我国的语境里,应当是我们广义上所说的“散文”。那么“美文”属“散文”之一种,也就是狭义上的散文,发展到后来,就是周作人在散文领域最受后世推崇的小品文。
首先,周作人给“美文”的定义包涵“记述的”、“艺术性的”两个方面,这就决定了它“叙事”和“抒情”的两个显著特点。所以,简单地说,“美文”就是一种叙事抒情性的散文。叙的是“普遍的”事,抒的是“个人的”情,这里仍然可以看到周作人在先前的《人的文学》和《平民的文学》中所提倡的内容。“美文”在1921年6月周作人的《美文》发表以后,现代散文便逐步成为具有独立地位的文学形式,与诗歌和小说相并列。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