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六十一团军垦婚礼研究

摘 要婚礼是我国传统文化习俗中对婚姻认可的一种仪式,是新人为了庆祝结婚而举办的宴席。婚礼仪式中要包含大量信息,不仅仅是不同时期和地区,婚礼仪式所呈现出的面貌也会大不相同。即使是在同一时期和地区,婚礼仪式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差别。而无论时间和空间怎样变化,婚礼仪式始终渗透并反映着各种社会关系和人们的价值观,为民俗学者观察社会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观察视角。本文从史地概况、婚姻形态、婚礼变迁的原因三个方面入手,对新疆六十一团军垦婚姻的变迁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注重时间上的对比。纵观六十一团成立以来的婚俗发展变迁,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文化程度的高低等,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轨迹。总体来说不论是流行因素的注入还是现代社会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政治制度的变革,让婚姻关系变得法制化、恋爱自由化、思想现代化,总之整个婚礼变得个性化。受个性化趋势的影响,为当地人提供了接触新事物的平台,同时也反映出现代人正逐渐从新的角度看待现代婚礼。
目 录
引 言 1
1 新疆六十一团史地概况 2
1.1 新疆六十一团自然环境 2
1.2 新疆军垦婚礼的发端 3
2 新疆六十一团当地婚礼形态 4
2.1 新疆军垦初期的婚礼 4
2.2 新疆典型的军垦婚礼 6
2.3 新疆军垦婚礼现状 7
3 影响新疆军垦婚礼变迁的因素 11
3.1 时代变迁对军垦婚礼的影响 11
3.2 政治制度对军垦婚礼的影响 11
3.3 经济水平差异对军垦婚礼的影响 12
3.4 外来文化对军垦婚礼的影响 12
结 语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6
引 言
笔者出生在新疆六十一团,参加并亲眼目睹了当下六十一团不同形式的婚礼,内容变化层出不穷。于是对军垦婚礼产生了兴趣。本论文选点伊犁,本地的汉族居民大部分是因国家制度变化而迁居于。但由于不同的原因,对本地汉族居民的生活状态关注甚少,更缺乏婚礼方面的研究。鉴于此,本文试对六十一团当地婚俗文化作探讨。
婚礼是一个民族的习俗反映,包含了重要的社会文化信息。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军垦婚礼中,地区的文化积淀影响着外来人口的生活习性。本文通过六十一团汉族婚礼对当地军垦婚礼进行研究。此选题希望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能够更深入地研究军垦婚礼的特性,这不仅更了解当地婚姻的变化,还利于现代婚礼更好的发展。
正是因为婚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和社会文化网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国内外各领域的学者一直关注婚姻习俗,并进行了密切的关注。关注民俗中的婚俗、人类学和社会学等领域,从不同的角度中都取得了相当大的研究成果。牛晓黎分析了吉木萨尔县北庭镇汉族人的来源,并试图从民间话语中寻找传统汉文化的遗留,并从历史到现状对该地区婚姻形态进行描述。刘明和木克代斯哈斯木围绕“婚俗的主题对中国塔吉克女性社会角色进行研究。”[2]P7张春艳,李凤英关注“当代婚姻仪式以及婚礼消费习俗的变迁,认为婚俗变迁还反映在恋爱方式、彩礼内容、婚礼方式等各个方面。”[3]P5吐尔干比吐尔地探究了吉根乡柯尔克孜人原有的传统婚俗文化因生态地理环境、市场经济、异文化、国家法律和地方政策、人为等因素发生的变化。
国外相关研究大致沿着婚姻形态和婚礼形式等展开。国外学者就中国社会背景下的婚姻习俗进行深入探索。美国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将仪式作为一种交换场,互动仪式的核心机制是彼此的相互关注和情感的连带。”[5]P16对于仪式的功能的研究,影响最广泛的是以爱弥儿涂尔干(Emile Durkheim ),“主要关注的是仪式对社会秩序和团结的功能,以及如何在传统和现代社会之间建立连续性,克服社会反常现象。”[6]P367
1 新疆六十一团史地概况
伴随着中国历代帝王对新疆地区的统一,中原文化随着汉人的迁入而传播开来。元代的“阿力玛里”古城位于新疆六十一团。因该团盛产苹果,在七百多年的时间里享有“苹果城”的美誉。具有独特的人文、地理优势和浓厚的文化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军队进驻新疆的步伐,军垦婚礼文化应运而生。
1.1 新疆六十一团自然环境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六十一团场创建于1962年,地处霍城县境内波罗科努山肢下的冲积扇平原,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隔河(伊犁河)相望,临近312国道,离新疆最大的陆路口岸—霍尔果斯口岸10公里,具有“东联出西”的地理位置。
该团以农业为主,工、商、文教、卫生等综合发展的现代化国营农场。主要农林产品有玉米、苹果、蟠桃、树上干杏等;工业产品有食用酒精、苹果浓缩清汁、干果、粮油制品等。六十一团现总人口1.5万人,由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13个民族组成,全团现有土地总面积144.7万亩,其中耕地12.7万亩,草场40万亩,林地31.9万亩。
2009年,树上干杏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树上干杏之乡”,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苹果种植、树上干杏种植及加工获得了国家“有机产品”。霍尔果斯万吨酒精厂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八五”期间全国乡镇企业科技进步先进单位,六十一团与新疆农垦科学院联和建起霍尔果斯果品加工厂。
六十一团地处天山北麓的冲积扇平原,土壤肥沃,温度适宜,具有丰富的水、矿、森林、草场及药材资源,是新疆著名的商品粮基地、畜牧业基地、果品基地和木材基地。六十一团的地势特征是北高南低,海拔高度为700—4200米,是典型的半干旱、半沙漠逆温带气候,气候宜人,冬暖夏凉。六十一团可谓是春季繁花似海,夏秋花果飘香。
六十一团场区位明显,交通得天独厚,产业资源丰富,是兵团向西开发的重要窗口。 1.2 新疆军垦婚礼的发端
在特殊年代产生的军垦婚礼文化。1954年, 17万驻疆官兵就地转业,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此同时,为了恢复和发展新疆的生产建设事业,全国不同省份的“大批干部、技术人员和工农业劳动者响应党和人民政府的号召奔向新疆”,大大增加了在疆的汉族人口数。此次迁移的人口来自全国各地,给新疆带来了不同地域特色的文化元素,但总体上还是属于华夏的汉民族文化。
半个世纪以来,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和国家的最高利益,收复和保卫边界的人民,不仅维护了国土的安全,也坚持不懈地献身于事业。兵团本着开垦边疆的原则,在新疆两片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堡屯特沙漠)的边缘植树种草,开辟荒地,建立农场,把戈壁滩沙漠变成戈壁滩绿洲。一个接一个地农场被建成了现代化的军垦城市。巩固边防,稳定新疆,必须发展和加强军队。只有保证合理的人口数量、均衡的发展、高素质国民,才能更好地完成特殊使命。
六十一团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建立起来的边防农场。1962年,四月“伊塔”事件发生,霍城县前进、幸福公社社员在外国势力的诱骗下越境。为了稳定边防,尽快恢复生产,农四师奉自治区、兵团指示,迅速组建了“三代”工作队进驻此地,班组社员“代耕、代牧、代管”。同年10月,根据自治区和兵团的命令,以前进公社为基础组建十三团,以幸福公社为基础组建十四团。1964年2月18日,十四团并入十三团,保留了十三团番号。1969年4月,十三团改为九十一团,7月更名为六十一团。
2 新疆六十一团当地婚礼形态
军垦婚礼初期,新疆的婚礼依然保留着一部分传统婚礼的礼节。据相关资料记载,当时婚礼仪式大多数为“父母为男女择配、择媒人、行尊长礼”等程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差异。进步青年提倡的“文明婚礼”中,不仅反映出一些新思想、新观念。而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进入90年代,个性展示、对自我情感表达逐渐成为现代婚礼仪式的主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43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