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韩愈论说文
摘 要韩愈在我国文学史、教育史等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贡献,历来“韩学”研究者众多,但是对于韩愈的不同文体的研究并不见多。韩愈的论说文创作贯穿其一生的政治生涯,其中很多作品对于作者的人生经历都有很大的影响,原因在于论说文作为一种最能表达作者思想的文体,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作者的政治、思想、文学等各方面的主张与立场,也不可避免地与他人产生分歧。本文试就论说文的角度,探寻韩愈文章的内容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及意义,更加全面地了解韩愈。
Key words: Han Yu; essay article; content; thought connotation目 录
目 录 III
1 引言 1
1.1 论说文的定义 1
1.2 韩愈的论说文 2
2 韩愈论说文的主要内容 5
2.1 阐述职业道德观 5
2.2 论述国家治理观 7
2.3 宣扬儒家道德观 8
2.4 表达教、学与人才观 9
3 韩愈论说文的思想内涵 11
3.1 复古崇儒,排斥佛老 11
3.2 针砭时弊,警醒世人 12
4 韩愈论说文的现实意义 14
结语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1 引言
1.1 论说文的定义
《说文解字》:“论,议也。”段玉裁为其注曰:“凡言语循其理、得其宜谓之论。”[1]P66只要言语遵循一定的道理、表述恰当就叫做“论”。《说文》又有:“说,释也,一曰谈说也。”[1]P67即“说”有解释、阐述之意,又有谈话的意思。可见,“论”偏向讲道理,即能辩别是非,有辩证的作用;而“说”是指阐释说明,有叙述的意味。 “论说”二字组合起来,终究离不开辩证说理的中心意义。
“论说”二字相结合出现,最早见于刘勰的《文心雕龙论说》篇之中,[2]P2原文说道:“论者,伦也;伦理无爽,则圣意不坠。”[3]P329也就是说,“论”即道理,是继承与遵循圣人先贤思想的重要标准,只要“论”没有错,就不会曲解圣人的意思。而“论”作为一种文体,就表现为集众家思想与一体,从而去讲明一个具有中心思想的道理。这就要求文章必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须深刻且精要,具有严密的逻辑,能够有辨明是非曲直的作用。在阐述“论”作为文体的概念的过程中,刘勰追根溯源,先后举到庄子的《齐物论》、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及张衡的《讥世论》、曹植的《辩道论》的例子,分别说明了这些以“论”为体的文章的优劣之处,分析了“论”体文应突出思想性和正确性的特征。在刘勰的观点中,“论”作为一种文体,具有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范畴,在“论”之下,还分为“议”、“说”、“传”、“注”、“赞”、“评”、“序”、“引”八种文体。“说”是从属于“论”的,“说”这种文体主要体现于辩士说客的言辞巧语之中。它的作用是使语言动听,从而起到使人喜悦、打动人心,在关键时刻起到化解危机,解决问题的作用。同样,刘勰以烛之武退秦、李斯的《谏逐客书》、蒯通“既毙于齐镬”等为例来说明“说”体文。得出“说”也有好坏之分,在运用时不仅要注意对言辞加以思索与修饰,还要注重运用的时机的结论。
“论”与“说”两者之间的关系为:“理形于言,叙理成论。词深人天,致远方寸。”[3]P330理论要用语言来表达,通过对抽象的理论进行辩论从而有“论”文。而“说”文又能使语言悦耳动听,具有说服性。两种文体相结合,运用得当的“说”就能够增强“论”的表现力,更能发挥其劝导他人的作用,使“论”体现出它的价值。在刘勰的文论观点中,虽“论”、“说”都有着讲明道理、说服他人的特点,但因二者又有所区别,前者重“理”,后者重“言”,所以“说”又附于“论”之下,从而形成一种有主有次的系统关系,这个系统中还包含有除“说”以外的其他分支。
“论说”单独作为文体,具体的意义,即文章通过对某事某物进行论辩与阐释,加以文辞的修饰,得出某种结论,阐述某种道理,从而突出作者欲传达给他人某种思想与观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凡具备言辞优美通畅、思维缜密的说理议论类文章皆可归为论说文。
1.2 韩愈的论说文
作为中唐时期伟大的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一生作诗文数量众多。因其官至吏部侍郎,在任期间恪尽职守,于皇帝敢于进谏忠言,于百姓能体恤民情,深得民心,在朝野之中都享有盛誉;在文学发展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主张,其诗文更是体现了他提倡古文的文学创作特征与表率作用。从而,韩愈在当时及后世都具有很大的影响,他的诗文及其事迹也被广为流传,据统计现如今存世的韩愈诗文约有近七百篇之多。自唐以来,追随与研究韩愈的人络绎不绝,所得成果颇丰。
就韩文而言,现存较为完整的韩愈文集,时间最早的有宋人柳开、刘烨、欧阳修等人的传本,后又有苏薄整理的集前人传本为一体的韩愈诗文集子,并作了校注与增添了遗文。到南宋时,有魏仲举刊刻的《五百家注昌黎文集》和方崧卿的《韩集举正》,这两个版本在收集韩文的篇目上较前人更加系统,但并不是很完备,后者现已留存内容不多,且流至海外,内容不易查询。[4]P3现今通行的韩愈文集主要有中华书局出版的《韩愈文集汇校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韩昌黎文集校注》、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韩愈全集校注》等几个版本。本文谨以屈守常版《韩愈全集校注》为依据,整理与分类得出韩愈论说文三十篇,现附于其下:
文章
创作时间
《省试颜子不贰过论》
贞元九年
《争臣论》
贞元九年
《省试学生代斋郎议》
贞元十一年
《获麟解》
贞元十七年
《行难》
Key words: Han Yu; essay article; content; thought connotation目 录
目 录 III
1 引言 1
1.1 论说文的定义 1
1.2 韩愈的论说文 2
2 韩愈论说文的主要内容 5
2.1 阐述职业道德观 5
2.2 论述国家治理观 7
2.3 宣扬儒家道德观 8
2.4 表达教、学与人才观 9
3 韩愈论说文的思想内涵 11
3.1 复古崇儒,排斥佛老 11
3.2 针砭时弊,警醒世人 12
4 韩愈论说文的现实意义 14
结语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1 引言
1.1 论说文的定义
《说文解字》:“论,议也。”段玉裁为其注曰:“凡言语循其理、得其宜谓之论。”[1]P66只要言语遵循一定的道理、表述恰当就叫做“论”。《说文》又有:“说,释也,一曰谈说也。”[1]P67即“说”有解释、阐述之意,又有谈话的意思。可见,“论”偏向讲道理,即能辩别是非,有辩证的作用;而“说”是指阐释说明,有叙述的意味。 “论说”二字组合起来,终究离不开辩证说理的中心意义。
“论说”二字相结合出现,最早见于刘勰的《文心雕龙论说》篇之中,[2]P2原文说道:“论者,伦也;伦理无爽,则圣意不坠。”[3]P329也就是说,“论”即道理,是继承与遵循圣人先贤思想的重要标准,只要“论”没有错,就不会曲解圣人的意思。而“论”作为一种文体,就表现为集众家思想与一体,从而去讲明一个具有中心思想的道理。这就要求文章必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须深刻且精要,具有严密的逻辑,能够有辨明是非曲直的作用。在阐述“论”作为文体的概念的过程中,刘勰追根溯源,先后举到庄子的《齐物论》、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及张衡的《讥世论》、曹植的《辩道论》的例子,分别说明了这些以“论”为体的文章的优劣之处,分析了“论”体文应突出思想性和正确性的特征。在刘勰的观点中,“论”作为一种文体,具有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范畴,在“论”之下,还分为“议”、“说”、“传”、“注”、“赞”、“评”、“序”、“引”八种文体。“说”是从属于“论”的,“说”这种文体主要体现于辩士说客的言辞巧语之中。它的作用是使语言动听,从而起到使人喜悦、打动人心,在关键时刻起到化解危机,解决问题的作用。同样,刘勰以烛之武退秦、李斯的《谏逐客书》、蒯通“既毙于齐镬”等为例来说明“说”体文。得出“说”也有好坏之分,在运用时不仅要注意对言辞加以思索与修饰,还要注重运用的时机的结论。
“论”与“说”两者之间的关系为:“理形于言,叙理成论。词深人天,致远方寸。”[3]P330理论要用语言来表达,通过对抽象的理论进行辩论从而有“论”文。而“说”文又能使语言悦耳动听,具有说服性。两种文体相结合,运用得当的“说”就能够增强“论”的表现力,更能发挥其劝导他人的作用,使“论”体现出它的价值。在刘勰的文论观点中,虽“论”、“说”都有着讲明道理、说服他人的特点,但因二者又有所区别,前者重“理”,后者重“言”,所以“说”又附于“论”之下,从而形成一种有主有次的系统关系,这个系统中还包含有除“说”以外的其他分支。
“论说”单独作为文体,具体的意义,即文章通过对某事某物进行论辩与阐释,加以文辞的修饰,得出某种结论,阐述某种道理,从而突出作者欲传达给他人某种思想与观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凡具备言辞优美通畅、思维缜密的说理议论类文章皆可归为论说文。
1.2 韩愈的论说文
作为中唐时期伟大的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一生作诗文数量众多。因其官至吏部侍郎,在任期间恪尽职守,于皇帝敢于进谏忠言,于百姓能体恤民情,深得民心,在朝野之中都享有盛誉;在文学发展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主张,其诗文更是体现了他提倡古文的文学创作特征与表率作用。从而,韩愈在当时及后世都具有很大的影响,他的诗文及其事迹也被广为流传,据统计现如今存世的韩愈诗文约有近七百篇之多。自唐以来,追随与研究韩愈的人络绎不绝,所得成果颇丰。
就韩文而言,现存较为完整的韩愈文集,时间最早的有宋人柳开、刘烨、欧阳修等人的传本,后又有苏薄整理的集前人传本为一体的韩愈诗文集子,并作了校注与增添了遗文。到南宋时,有魏仲举刊刻的《五百家注昌黎文集》和方崧卿的《韩集举正》,这两个版本在收集韩文的篇目上较前人更加系统,但并不是很完备,后者现已留存内容不多,且流至海外,内容不易查询。[4]P3现今通行的韩愈文集主要有中华书局出版的《韩愈文集汇校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韩昌黎文集校注》、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韩愈全集校注》等几个版本。本文谨以屈守常版《韩愈全集校注》为依据,整理与分类得出韩愈论说文三十篇,现附于其下:
文章
创作时间
《省试颜子不贰过论》
贞元九年
《争臣论》
贞元九年
《省试学生代斋郎议》
贞元十一年
《获麟解》
贞元十七年
《行难》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