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语境下农村孝文化传承路径研究以梅李村为例
孝文化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但随着现代化快速推进,孝文化受到了严重冲击和削弱。传承和弘扬孝文化,实现其创造性转换,攸关社会文明和谐,也攸关中华文明的血脉延续。长期以来,乡土社会一直是保留与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据点,研究选取常熟梅李村为例,以日常生活为基础,从物质路径、精神路径和文化路径这三个层面,全面考察孝文化在现代化语境下的传承和发展。关键词 现代化,农村孝文化,传承路径
目 录
1 引言 1
2 理念概述 1
2.1 孝文化内涵 1
2.2 孝文化传承的意义 2
3 农村孝文化传承现状 2
3.1 调研地基本情况 2
3.2 选址依据 3
4 现代化语境下农村孝文化的传承路径 3
4.1 孝文化传承的物质路径 3
4.2 孝文化传承的精神路径 5
4.3 孝文化传承的文化路径 6
5 结论 9
致 谢 10
注 释 11
参 考 文 献 12
附录:关于孝文化访谈提纲 14
1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始终秉持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1]。
孝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又是孝文化传承的重要据点,但是,在中国现代化飞速发展的进程中,农村社会结构转变,农村人口老龄化、空心村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村传统文化受到削弱。因此,在现代化语境下研究农村孝文化传承路径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实践意义上来说,孝文化传承有利于维持社会秩序,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从理论意义上来说,孝文化传承有利于孝文化传承规律的研究,对孝文化保护以及孝文化实践提供重要的理论意义。
本文以梅李村为调研地点,采用文献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孝文化的起源、内涵、表现形式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孝文化传承的路径,此外通过对8名访谈者,其中2位村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位社区工作者、3位政府官员等进行结构访谈,了解孝文化在该村的传承方式,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素材。通过全面考察孝文化在农村的传承和发展,揭示孝文化存在和发挥作用的条件,对日后农村孝文化传承路径提供支持和理论参考。
2 理念概述
2.1 孝文化内涵
我国孝文化的历史悠久形成过程复杂,内涵不断丰富变化。孝起源于西周,西周时期孝文化强调父子相承,现实男子在生育上的特殊地位,他们尽孝的方式表现为祭祀,在宗祠供奉祭品给祖先,这一形式提现浓厚的宗教色彩。在春秋战国时期,孝文化的内涵发生变化,其强调善事父母。肖群忠教授(2001)认为,孝初始意指尊祖敬宗、报本返初和生儿育女、延续生命。到了汉代,建立了以“孝”为核心的政治统治情形。汉的以孝治天下将孝文化在政治上进行了实践,此外,《孝经》的宣传,使得孝文化通过教育进行进一步的传播。随着政治因素的变化,宋朝过度对孝文化进行制度化,使得孝文化逐渐异化,孝文化的内涵从“父慈子孝,兄慈弟恭”、“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演绎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愚忠、愚孝的思想内涵。随着各种传统文化的发展变化,现代化语境下,孝文化的内涵得到很大的改善和发展传承,强调父慈子孝,尊敬兄长等,人们从思想上改变对孝文化、孝行为的认识。当今社会,中央根据特定的现代化情境,提出八荣八耻、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深化孝文化的内涵,发挥规范个人行为,促进家庭和谐,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2.2 孝文化传承的意义
2.2.1 提升个人道德素养
孝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学习和传承孝文化对个人品德素养的提升有意义重大,孝顺父母被认为是最基本的品德要求,古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今更有将“常回家看看”列入法律范畴,因此不难看出,孝敬父母被认为是孝的基础,但是在现代社会,殴打父母、不关心、对父母冷暴力、辱骂等不孝顺的行为越来越多,说明现代社会个人的孝文化意识淡薄,个人修养薄弱,孝文化作为精神层面的调和剂,可以影响个人的行为习惯,提高个人的修养。
2.2.2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以婚姻为基础、血缘关系为纽带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基本单位。孝文化的作用下,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尊重,关系融洽。融洽的成员关系有利于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沟通,成员关系更加密切。在老龄化社会下,家人的支持和帮助,让老年人老有所养,有利于缓解老年人的不安情绪,让其安度晚年,浓厚的孝文化为解决老龄化问题提供文化参考;对于晚辈而言,孝文化浓厚的家庭,有利于完善子女人格,使得子女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
2.2.3 维系稳定的社会秩序
孝文化的历史悠久,其内涵在现代化语境下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孝文化。理解、传承孝文化是响应中央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另外学习内化孝文化有利于约束个人行为,维持社会秩序,并且对于突出的社会问题可以提供文化参考。
3 农村孝文化传承现状
3.1 调研地基本情况
梅李镇位于常熟市东北部,镇域面积78.6平方公里,中心镇区面积5.27平方公里,耕地5.79万亩。下辖2个街道办事处、18个行政村、3个社区委员会;全镇总人口7.85万人[2]。梅李镇是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江苏省文明镇、江苏省百强乡镇、江苏省现代化新型小城镇、江苏省重点中心镇、江苏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示范镇、苏州市现代化建设示范镇。
梅李村作为梅李镇的重要社区,现辖区面积约有5平方公里,52个居民小组,常住居民家庭2560户,户籍居民人口6100多人,辖区内包括20个居民住宅区和1个渔业村。在政府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努力建设下,梅李村先后获得“江苏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村”、“省级示范妇儿之家”、“苏州市社区科普惠民服务站”、“苏州市规范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常熟市敬老先进单位”等称号。梅李村挖掘打造地方孝爱文化特色,创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载体,推动文明家庭、文明村镇建设,通过建立新型孝爱文化,树时代新风,促乡风文明。
3.2 选址依据
第一,梅李村位于苏南地区,现代化程度较高,在文化传承上有一定的代表性。梅李村在2011年通过了“中国孝爱文化之乡”和“中国孝爱文化基地”称号的评审,“孝爱文化”是梅李的品牌文化,它具有地域特征的文化形态,既有地理环境意义上的自然属性,也有历史传统意义上的人文属性,包括民风民俗、传统习俗、生态环境等。
目 录
1 引言 1
2 理念概述 1
2.1 孝文化内涵 1
2.2 孝文化传承的意义 2
3 农村孝文化传承现状 2
3.1 调研地基本情况 2
3.2 选址依据 3
4 现代化语境下农村孝文化的传承路径 3
4.1 孝文化传承的物质路径 3
4.2 孝文化传承的精神路径 5
4.3 孝文化传承的文化路径 6
5 结论 9
致 谢 10
注 释 11
参 考 文 献 12
附录:关于孝文化访谈提纲 14
1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始终秉持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1]。
孝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又是孝文化传承的重要据点,但是,在中国现代化飞速发展的进程中,农村社会结构转变,农村人口老龄化、空心村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村传统文化受到削弱。因此,在现代化语境下研究农村孝文化传承路径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实践意义上来说,孝文化传承有利于维持社会秩序,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从理论意义上来说,孝文化传承有利于孝文化传承规律的研究,对孝文化保护以及孝文化实践提供重要的理论意义。
本文以梅李村为调研地点,采用文献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孝文化的起源、内涵、表现形式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孝文化传承的路径,此外通过对8名访谈者,其中2位村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位社区工作者、3位政府官员等进行结构访谈,了解孝文化在该村的传承方式,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素材。通过全面考察孝文化在农村的传承和发展,揭示孝文化存在和发挥作用的条件,对日后农村孝文化传承路径提供支持和理论参考。
2 理念概述
2.1 孝文化内涵
我国孝文化的历史悠久形成过程复杂,内涵不断丰富变化。孝起源于西周,西周时期孝文化强调父子相承,现实男子在生育上的特殊地位,他们尽孝的方式表现为祭祀,在宗祠供奉祭品给祖先,这一形式提现浓厚的宗教色彩。在春秋战国时期,孝文化的内涵发生变化,其强调善事父母。肖群忠教授(2001)认为,孝初始意指尊祖敬宗、报本返初和生儿育女、延续生命。到了汉代,建立了以“孝”为核心的政治统治情形。汉的以孝治天下将孝文化在政治上进行了实践,此外,《孝经》的宣传,使得孝文化通过教育进行进一步的传播。随着政治因素的变化,宋朝过度对孝文化进行制度化,使得孝文化逐渐异化,孝文化的内涵从“父慈子孝,兄慈弟恭”、“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演绎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愚忠、愚孝的思想内涵。随着各种传统文化的发展变化,现代化语境下,孝文化的内涵得到很大的改善和发展传承,强调父慈子孝,尊敬兄长等,人们从思想上改变对孝文化、孝行为的认识。当今社会,中央根据特定的现代化情境,提出八荣八耻、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深化孝文化的内涵,发挥规范个人行为,促进家庭和谐,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2.2 孝文化传承的意义
2.2.1 提升个人道德素养
孝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学习和传承孝文化对个人品德素养的提升有意义重大,孝顺父母被认为是最基本的品德要求,古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今更有将“常回家看看”列入法律范畴,因此不难看出,孝敬父母被认为是孝的基础,但是在现代社会,殴打父母、不关心、对父母冷暴力、辱骂等不孝顺的行为越来越多,说明现代社会个人的孝文化意识淡薄,个人修养薄弱,孝文化作为精神层面的调和剂,可以影响个人的行为习惯,提高个人的修养。
2.2.2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以婚姻为基础、血缘关系为纽带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基本单位。孝文化的作用下,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尊重,关系融洽。融洽的成员关系有利于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沟通,成员关系更加密切。在老龄化社会下,家人的支持和帮助,让老年人老有所养,有利于缓解老年人的不安情绪,让其安度晚年,浓厚的孝文化为解决老龄化问题提供文化参考;对于晚辈而言,孝文化浓厚的家庭,有利于完善子女人格,使得子女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
2.2.3 维系稳定的社会秩序
孝文化的历史悠久,其内涵在现代化语境下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孝文化。理解、传承孝文化是响应中央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另外学习内化孝文化有利于约束个人行为,维持社会秩序,并且对于突出的社会问题可以提供文化参考。
3 农村孝文化传承现状
3.1 调研地基本情况
梅李镇位于常熟市东北部,镇域面积78.6平方公里,中心镇区面积5.27平方公里,耕地5.79万亩。下辖2个街道办事处、18个行政村、3个社区委员会;全镇总人口7.85万人[2]。梅李镇是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江苏省文明镇、江苏省百强乡镇、江苏省现代化新型小城镇、江苏省重点中心镇、江苏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示范镇、苏州市现代化建设示范镇。
梅李村作为梅李镇的重要社区,现辖区面积约有5平方公里,52个居民小组,常住居民家庭2560户,户籍居民人口6100多人,辖区内包括20个居民住宅区和1个渔业村。在政府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努力建设下,梅李村先后获得“江苏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村”、“省级示范妇儿之家”、“苏州市社区科普惠民服务站”、“苏州市规范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常熟市敬老先进单位”等称号。梅李村挖掘打造地方孝爱文化特色,创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载体,推动文明家庭、文明村镇建设,通过建立新型孝爱文化,树时代新风,促乡风文明。
3.2 选址依据
第一,梅李村位于苏南地区,现代化程度较高,在文化传承上有一定的代表性。梅李村在2011年通过了“中国孝爱文化之乡”和“中国孝爱文化基地”称号的评审,“孝爱文化”是梅李的品牌文化,它具有地域特征的文化形态,既有地理环境意义上的自然属性,也有历史传统意义上的人文属性,包括民风民俗、传统习俗、生态环境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