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国演义中的张飞与酒(附件)
摘 要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塑造张飞的形象时,只用了短短的几句话,其中的故事也只有“义释严颜”、“拒水断桥”、“智退张郃”等几件事,但就是这寥寥数笔勾勒出了张飞有血有肉,忠肝义胆的英雄形象,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罗贯中通过对三国故事的加工润色,使人物形象越来越丰满。尤其加入“酒”这种元素,使张飞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令文章增色不少。在与张郃战斗中,张飞利用酒来麻痹对方,战胜敌人,这是张飞一生中为数不多的以智获胜的战役,让读者为他的智慧欢呼叫好。张飞嗜酒如命,但同时他又性情暴躁,他每次饮酒之后总是会引起诸多事端,甚至最终因酒而死,实在令人唏嘘感叹!这一起一落之间,张飞的忠勇、暴虐、机智、愚义展现的淋漓尽致。[1]P65-69
目 录
1 引言 1
2 张飞好酒的功与过 3
2.1 因酒成事 3
2.2 因酒误事 4
3 张飞的性格特点与酒的关系 5
3.1 醉鞭督邮——义 5
3.2 佯醉战张郃——智 6
3.3 醉酒失徐州——莽 7
4 张飞饮酒与他的悲剧 9
4.1 张飞的悲剧结局 9
4.2 张飞悲剧的原因 9
结 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1 引言
《三国演义》中的猛将张飞,字翼德,涿郡涿县人。他原本是卖酒屠肉的普通百姓,黄巾起义时,遇到了刘备,关羽二人,因三人气性相投,便结为异姓兄弟,立志为光复汉室而奋斗。为了追随刘备,张飞将所有资产都拿出来招兵买马,与刘备、关羽一起南征北战,开始了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在三国那个战乱混杂的时代,兄弟三人经历了长达三十多年的战争岁月,他们曾屡次遭受挫折,甚至没有容身之处,但是就是在这种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张飞始终义无反顾地追随刘备,忠心耿耿,不离不弃,为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2]P3134
张飞为人处世有自己的原则,遇到不合理的事情,有自己鲜明的态度,绝不含糊其辞,在《三国演义》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中,便能深刻地体现这一点。张飞脾气火爆,性格鲁莽,张飞从初见督邮,就看不惯督邮对刘备傲慢的态度。张飞受不得任何人的气,更不能容忍任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何人侮辱兄长,但是碍于刘备的劝阻只好强压下怒火。当他得知督邮竟然无中生有,逼迫县吏陷害刘备时,张飞满腔的怒火一下子发泄出来,将督邮绑在马桩上鞭打,一连打折了十几条柳条,让读者也感到酣畅淋漓。罗贯中用短短的一段文字就勾勒出了张飞忠肝义胆,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把这个传奇的英雄人物形象刻画得有血有肉、个性鲜明。而张飞这种鲜明的性格特点却是与“酒”密切相关的。
从古至今,人们出门远行亲朋好友们要设饯行酒,亲友从远方归来要摆洗尘酒,将士带兵出征要喝壮行酒,凯旋归来要办庆功酒,异姓结拜要行结义酒。[3]P1825凡是有胆有识的英雄人物,都喜欢饮酒。美酒伴英雄,更是千古绝配。美酒可以助英雄更加无畏,可以让助英雄更有胆识,可以助英雄成就伟业,同时,美酒也可以让英雄惑乱心智,酒后误事。张飞喜欢饮酒,每天都要喝酒,时时刻刻也都在想着喝酒,尽管如此,他行军打仗依然神勇无比,令人望而却步。罗贯中在塑造张飞形象时几乎没有正面描写张飞在沙场与敌人对决的具体场景,而是采用侧面烘托的方式来展现张飞的威猛形象。主将在杀机四伏的战场上对敌人威慑力的大小,对士兵的斗志有着极大的影响,主将英勇威猛,士兵就会斗志昂扬,士气高涨,相反,主将胆小露怯,士兵则就军心涣散。张飞就属于前者,比如在《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坡”,张飞只用三声巨吼,就吓得曹操的大将夏侯杰“肝胆俱裂,坠马而死” [4]P349,吓得曹军仓皇而逃,互相踩踏,死伤无数。毛宗岗先生点评道:“张飞不战,有不战之威。”[5]P253那曹军将士也都是身经百战的英勇之辈,张飞竟然只用二十几名骑兵就使曹军不敢上前攻击。在这里,罗贯中采用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在读者心目中树立留下了张飞“勇”的形象。
张飞喜欢喝酒,可以说是嗜酒如命,但同时他的性情又非常暴戾,醉酒之后经常会打骂士卒,耽误军情,惹出了不少事端。比如《三国演义》第十四回,张飞奉命驻守徐州,却在醉酒之后无故打骂士卒,丢了好不容易才得到的徐州。一世英名,全毁于一个“酒”字上。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张飞慢慢积累作战经验,领兵作战更加娴熟,他把酒巧妙地用到了战争中去,成为麻痹迷惑对手的一种计谋。第七十回“猛张飞智取瓦口隘”便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利用酒来麻痹敌人,让敌人掉以轻心,最终取胜。张飞此次喝酒,喝的洒脱,醉的智慧,历史上鲜有人能与他相比。[6]P3134关羽死后,张飞无心处理军务,一心想着为兄长报仇,却屡屡不能得偿所愿。心中郁闷非常,整日在帐中饮酒,给下属下达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借酒鞭挞士卒,结果在他醉的不省人事时,被心存怨愤的下属刺杀,变成了一个真正的“酒鬼”。
张飞的一生都与酒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因酒误事,醉酒鞭挞士卒,借酒用计,以智取胜,最终也因酒而死,令人唏嘘不已。但就张飞一生而言,这丝毫无损于他骁勇善战,胆量无比的英雄形象。张飞仍是一位值得人尊敬的英雄。[7]P113115
2 张飞好酒的功与过
酒和男人,总有着一种不解之缘,特别是性格豪爽的英雄人物,几乎都喜欢喝酒。因此,中国古典小说中表现英雄形象时,常常用到“酒”这种特殊的元素。既有表现英雄因酒而变得更加勇猛的情节,还有表现英雄因酒成事和因酒误事的情节。而张飞便是作者用这种手法塑造出来的典型英雄形象。提起张飞,读者的第一感觉大多是忠义、勇猛、鲁莽。张飞心中始终牢记当日在桃园饮酒结义的誓言,把“忠义”二字刻在心里,尊重兄长。在那烽烟四起的战乱年代,追随刘备,不离不弃,毫无怨言。[2]P3134张飞在行军打仗方面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英勇善战,一杆丈八长矛不知立下了多少战功,更有带着二十几名战士成功拦截曹军数十万大军的传奇战绩。同时,张飞又是鲁莽的,他把自己内心的直观感受作为评判别人行为的准则,而这种鲁莽的性格,因为有了酒,竟然朝着一种出乎人们预料的方向发展:他醉酒之后变的更加暴虐,经常惹是生非,因饮而酒屡次酒耽误大事。张飞饮酒有功也有过,但这些都不影响读者们喜欢这个鲁莽正义的莽汉。
2.1 因酒成事
罗贯中笔下的张飞,是战场上叱咤风云的武将,脾气火爆不失忠勇,性格粗率不失机智。尤其在孔明的影响和熏陶下,领兵作战时,渐渐学会了智斗,鲁莽的张飞也展现出了细腻的一面。《三国演义》第七十回“猛张飞智取瓦口隘”便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曹将张郃统兵三万在宕渠山据守不出,张飞在阵前骂了五十余日无计可施,按照以往张飞的性格,可能依旧会和敌人僵持下去,这次张飞居然在阵前饮酒,任谁看都是犯了兵家大忌,更何况是张飞这种在众人眼里勇夫的形象。[8]P4567连朝夕相处的大哥刘备都没有看出他的用意。这样的情景,使人感到惊奇和充满趣味,张飞酒醉之间,安排魏延雷铜二将两翼进兵,引诱张郃出寨,一举拿下宕渠、蒙头、荡石三座营寨。这是张飞一生中最为辉煌的一场战役,毛宗岗在评注中说:“今日以醉取瓦口之张飞,大非昔日以醉失徐州之张飞。”[5]P420
此次战役,张飞以酒增智添巧,利用酒来麻痹敌人,让敌人松懈下来,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予敌人致命一击,取得最终的胜利。此酒饮得比任何时候都痛快淋漓,饮得比任何人都高明,此计在斗智中历来少见。直率、忠勇、鲁莽是张飞性格的主要方面,但是细腻,机智也是张飞性格里不容忽视的方面。如果此次战役是关羽借酒用计,打败敌人,可能不会在读者心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因为关羽本身就是一个谨慎的人,不足为奇。正因为如此,张飞的人物形象才更加丰满立体。
目 录
1 引言 1
2 张飞好酒的功与过 3
2.1 因酒成事 3
2.2 因酒误事 4
3 张飞的性格特点与酒的关系 5
3.1 醉鞭督邮——义 5
3.2 佯醉战张郃——智 6
3.3 醉酒失徐州——莽 7
4 张飞饮酒与他的悲剧 9
4.1 张飞的悲剧结局 9
4.2 张飞悲剧的原因 9
结 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1 引言
《三国演义》中的猛将张飞,字翼德,涿郡涿县人。他原本是卖酒屠肉的普通百姓,黄巾起义时,遇到了刘备,关羽二人,因三人气性相投,便结为异姓兄弟,立志为光复汉室而奋斗。为了追随刘备,张飞将所有资产都拿出来招兵买马,与刘备、关羽一起南征北战,开始了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在三国那个战乱混杂的时代,兄弟三人经历了长达三十多年的战争岁月,他们曾屡次遭受挫折,甚至没有容身之处,但是就是在这种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张飞始终义无反顾地追随刘备,忠心耿耿,不离不弃,为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2]P3134
张飞为人处世有自己的原则,遇到不合理的事情,有自己鲜明的态度,绝不含糊其辞,在《三国演义》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中,便能深刻地体现这一点。张飞脾气火爆,性格鲁莽,张飞从初见督邮,就看不惯督邮对刘备傲慢的态度。张飞受不得任何人的气,更不能容忍任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何人侮辱兄长,但是碍于刘备的劝阻只好强压下怒火。当他得知督邮竟然无中生有,逼迫县吏陷害刘备时,张飞满腔的怒火一下子发泄出来,将督邮绑在马桩上鞭打,一连打折了十几条柳条,让读者也感到酣畅淋漓。罗贯中用短短的一段文字就勾勒出了张飞忠肝义胆,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把这个传奇的英雄人物形象刻画得有血有肉、个性鲜明。而张飞这种鲜明的性格特点却是与“酒”密切相关的。
从古至今,人们出门远行亲朋好友们要设饯行酒,亲友从远方归来要摆洗尘酒,将士带兵出征要喝壮行酒,凯旋归来要办庆功酒,异姓结拜要行结义酒。[3]P1825凡是有胆有识的英雄人物,都喜欢饮酒。美酒伴英雄,更是千古绝配。美酒可以助英雄更加无畏,可以让助英雄更有胆识,可以助英雄成就伟业,同时,美酒也可以让英雄惑乱心智,酒后误事。张飞喜欢饮酒,每天都要喝酒,时时刻刻也都在想着喝酒,尽管如此,他行军打仗依然神勇无比,令人望而却步。罗贯中在塑造张飞形象时几乎没有正面描写张飞在沙场与敌人对决的具体场景,而是采用侧面烘托的方式来展现张飞的威猛形象。主将在杀机四伏的战场上对敌人威慑力的大小,对士兵的斗志有着极大的影响,主将英勇威猛,士兵就会斗志昂扬,士气高涨,相反,主将胆小露怯,士兵则就军心涣散。张飞就属于前者,比如在《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坡”,张飞只用三声巨吼,就吓得曹操的大将夏侯杰“肝胆俱裂,坠马而死” [4]P349,吓得曹军仓皇而逃,互相踩踏,死伤无数。毛宗岗先生点评道:“张飞不战,有不战之威。”[5]P253那曹军将士也都是身经百战的英勇之辈,张飞竟然只用二十几名骑兵就使曹军不敢上前攻击。在这里,罗贯中采用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在读者心目中树立留下了张飞“勇”的形象。
张飞喜欢喝酒,可以说是嗜酒如命,但同时他的性情又非常暴戾,醉酒之后经常会打骂士卒,耽误军情,惹出了不少事端。比如《三国演义》第十四回,张飞奉命驻守徐州,却在醉酒之后无故打骂士卒,丢了好不容易才得到的徐州。一世英名,全毁于一个“酒”字上。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张飞慢慢积累作战经验,领兵作战更加娴熟,他把酒巧妙地用到了战争中去,成为麻痹迷惑对手的一种计谋。第七十回“猛张飞智取瓦口隘”便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利用酒来麻痹敌人,让敌人掉以轻心,最终取胜。张飞此次喝酒,喝的洒脱,醉的智慧,历史上鲜有人能与他相比。[6]P3134关羽死后,张飞无心处理军务,一心想着为兄长报仇,却屡屡不能得偿所愿。心中郁闷非常,整日在帐中饮酒,给下属下达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借酒鞭挞士卒,结果在他醉的不省人事时,被心存怨愤的下属刺杀,变成了一个真正的“酒鬼”。
张飞的一生都与酒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因酒误事,醉酒鞭挞士卒,借酒用计,以智取胜,最终也因酒而死,令人唏嘘不已。但就张飞一生而言,这丝毫无损于他骁勇善战,胆量无比的英雄形象。张飞仍是一位值得人尊敬的英雄。[7]P113115
2 张飞好酒的功与过
酒和男人,总有着一种不解之缘,特别是性格豪爽的英雄人物,几乎都喜欢喝酒。因此,中国古典小说中表现英雄形象时,常常用到“酒”这种特殊的元素。既有表现英雄因酒而变得更加勇猛的情节,还有表现英雄因酒成事和因酒误事的情节。而张飞便是作者用这种手法塑造出来的典型英雄形象。提起张飞,读者的第一感觉大多是忠义、勇猛、鲁莽。张飞心中始终牢记当日在桃园饮酒结义的誓言,把“忠义”二字刻在心里,尊重兄长。在那烽烟四起的战乱年代,追随刘备,不离不弃,毫无怨言。[2]P3134张飞在行军打仗方面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英勇善战,一杆丈八长矛不知立下了多少战功,更有带着二十几名战士成功拦截曹军数十万大军的传奇战绩。同时,张飞又是鲁莽的,他把自己内心的直观感受作为评判别人行为的准则,而这种鲁莽的性格,因为有了酒,竟然朝着一种出乎人们预料的方向发展:他醉酒之后变的更加暴虐,经常惹是生非,因饮而酒屡次酒耽误大事。张飞饮酒有功也有过,但这些都不影响读者们喜欢这个鲁莽正义的莽汉。
2.1 因酒成事
罗贯中笔下的张飞,是战场上叱咤风云的武将,脾气火爆不失忠勇,性格粗率不失机智。尤其在孔明的影响和熏陶下,领兵作战时,渐渐学会了智斗,鲁莽的张飞也展现出了细腻的一面。《三国演义》第七十回“猛张飞智取瓦口隘”便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曹将张郃统兵三万在宕渠山据守不出,张飞在阵前骂了五十余日无计可施,按照以往张飞的性格,可能依旧会和敌人僵持下去,这次张飞居然在阵前饮酒,任谁看都是犯了兵家大忌,更何况是张飞这种在众人眼里勇夫的形象。[8]P4567连朝夕相处的大哥刘备都没有看出他的用意。这样的情景,使人感到惊奇和充满趣味,张飞酒醉之间,安排魏延雷铜二将两翼进兵,引诱张郃出寨,一举拿下宕渠、蒙头、荡石三座营寨。这是张飞一生中最为辉煌的一场战役,毛宗岗在评注中说:“今日以醉取瓦口之张飞,大非昔日以醉失徐州之张飞。”[5]P420
此次战役,张飞以酒增智添巧,利用酒来麻痹敌人,让敌人松懈下来,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予敌人致命一击,取得最终的胜利。此酒饮得比任何时候都痛快淋漓,饮得比任何人都高明,此计在斗智中历来少见。直率、忠勇、鲁莽是张飞性格的主要方面,但是细腻,机智也是张飞性格里不容忽视的方面。如果此次战役是关羽借酒用计,打败敌人,可能不会在读者心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因为关羽本身就是一个谨慎的人,不足为奇。正因为如此,张飞的人物形象才更加丰满立体。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