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恋”中的爱恋悲剧(附件)
摘 要《小城之恋》、《荒山之恋》和《锦绣谷之恋》这三部作品是王安忆针对女性的自我意识所做出的努力尝试,其所引起的话题在那个时代异常瞩目。文章是以“三恋”作品的内容为研究基础,认为性与生命的苦闷以及女性对爱恋的渴求与无法达到,成为了作品悲剧的具体表现。因为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女性的觉醒以及男性的缺席,造成了作品一出出的爱恋悲剧。文章最后探索了爱恋悲剧的价值和意义,显示了作家对于女性主体意识的回归和自我救赎的深刻思考。
目 录
引言 1
1“三恋”的内容 2
1.1 原始欲望的追逐——《小城之恋》 2
1.2 文明之爱的背叛——《荒山之恋》 3
1.3 自我意识的追求——《锦绣谷之恋》 4
2 爱恋悲剧的表现 6
2.1 性与生命的苦闷 6
2.2 爱与恋的求不得 6
3 悲剧爱恋的根源 8
3.1 传统的约束 8
3.2 女性的觉醒 9
3.3 男性的缺席 9
4 爱恋悲剧的意义 11
4.1 女性主体意识的回归 11
4.2 女性的救赎功能 11
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5
引言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女性作家和其作品发生了很多变化,当时在人性思想的感召下,西方女性主义的思考维度被广泛地引入,加之外来西方性文化和意识的开放,导致越来越多女作家思考自我意识,强调自我意识与身体的同步性,女性自我与性的问题便是其关注的热点之一,而身处那个特定时代的作家王安忆,她的见解也正是从此开始。
虽然一提起王安忆,大家总习惯给其冠以女性主义称谓,但作家却反而引为对自己的赞赏。她认为女人天生就更关注并体验情感,男性是无法望其项背的。女作家更是其中的翘楚,“天生地从自我出发,去观望人生和世界。自我于她们是第一重要的,是创作的第一人物。”[1]P414420此外,王安忆还重点强调:“如果写人不写其性,是不能全面表现人的,也不能写到人的核心。如果你真是一个严肃的,有深度的作家,性这个问题是无法逃避的。”[2]
她在1986年前后创作了三部相关的中篇小说,便紧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切合她的论点,三个故事被分别命名为:《荒山之恋》、《小城之恋》和《锦绣谷之恋》,代表了她对不同年龄段女性的解读,对婚姻和爱情的思考。三段爱情展现了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国社会男女两性关系,深刻而细微地表现了几种不同类型人物的生命形态、生命流向和生命价值。三个故事也各有侧重,《荒山之恋》着重思考性爱压抑下欲望和精神的矛盾,《小城之恋》探究情欲对伦理的背弃,而《锦绣谷之恋》则是她对世俗婚姻的理解,探究精神和形式谁更重要。在这三部作品中,王安忆传达了这样的理念:性爱,贞洁和爱情必须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爱情。她甚至认为,女性在情感方面比男性拥有更强烈的诉求,有比男性更为真挚的贞洁观,更体现了生活结结实实的本质。
许是惋惜中国女性所面临的困境,从王安忆的书写中可以看出,她把对爱情的态度看得比婚姻重要,认为精神不该被压抑,女性更该走得更远。正是由于这三部小说主旨大致相同,在创作思路上存在一定的延续性和内在的一致性,因此本文仍然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1 “三恋”的内容
王安忆在1986年一口气发表了三部作品,《小城之恋》、《荒山之恋》和《锦绣谷之恋》的横空出世震动了整个文坛,而关于这三个作品的研究也被文学界约定俗称为“三恋”。作家在其这次的创作中,一改往日清新抒情的文学风格,把目光投向了女性意识,通过解读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来展现性对于人的冲击和毁灭。如果我们仔细阅读并分析其中的关联时,就可以明显推断出王安忆的创作主题以及想表达的含义,“性———恋———爱”这三个点代表了她一步步探索男女关系的变化。从表面来看小说中的地名,“小城”,“荒山”和“锦绣谷”仅是三个单纯的地理位置,其实从文化的深层来看,大有可嚼之处,它们都是诠释文本人物的一种隐喻。
1.1原始欲望的追逐——《小城之恋》
在《小城之恋》的讲述中,作家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充满苦闷和压抑并存的故事。在惊心动魄的文革时期,在一个封闭的小城里反而存在相对的安宁,剧团的男女主人公上演了一场爱和情纠缠的故事。小说着力刻画了女性的性意识和性心理,而对男主人公则突出他的人性沦丧,这鲜明的对比正好凸显作家对女性的肯定。就如王安忆曾经说过她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我认为只有从性爱这一角度,才可能较圆满地解释‘二恋(《荒山之恋》与《小城之恋》)中发生的事情,如果从历史原因、社会原因去解释,答案则是不能让人信服的。”[3]
两个主人公的长相不同与其他文本中的主角,他们智商不高、发育的体型也是差别很大,女方体格魁梧的像个男人,而男方则瘦小的如同孩子。故事的开端,正是从这两个体型丑陋的男孩和女孩的生理性开始的:在一个小剧团的一间练功房里,男孩年满十六岁而女孩是十二岁,两个懵懂的少年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勤奋练功,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渐渐长大。他们彼此的发育期也姗姗来迟,在跳舞的肢体碰撞中自然地产生了对彼此的好奇。女孩首先注意到自己的变化,她发现男孩的味道是西瓜般的味道,皮肤不够光滑,有不少小斑点;随后男孩也注意到了这点,他闻到女主人公身上的酸汗味,而皮肤也没有和他一样出现很多痘痘。
由于剧团里只有一间男女共用的澡堂,难免两人会互相交替来洗澡,自然也会产生对彼此洗澡样子的联想。可是男孩子并不主动,在这场持久的性幻想中,稚憨的女孩子意识开始逐渐苏醒,渐渐覆盖了她。性意识的狂热掩盖了单调的环境,悲剧般的性躁动便乘机大举进攻,如开闸的潮水一样翻涌不息,在战胜了长期的压抑后,女孩子主动并完成了第一次性接触。从此后,这样的事情也成了常态,她明知道自己犯了大错,不洁成了她必须背负的精神枷锁,但“这罪孽是那样的有趣,那样的吸引人,不可抗拒。”[4]P164她获得了身体的愉悦,这种趋势发展到后来,已然不受她的控制,而突出地表达在其言行举止中,小说中还写到:
照例有些不该听不该说的故事,可她全然的不在乎,觉得一切都十分自然别人的嘲笑一点不被她理解,心里只是委屈和纳闷。[4]P184
莫名的渴念折磨了她,她无法排遣,只是加倍地吃,吃的时候似可解淡许多,于是就吃得极多,极饱,吃到肚胀为止,而练功却懒怠了。[4]P191
除了他们本身的欲望,再来看作家刻意安排的生活场景,拥挤的宿舍,肮脏的街道,狭小的澡堂,以至享受性爱也很难寻到合适的地点。从形体的异型到心态的畸形,再到性爱的疯狂,再加上一个生存环境,都是作者更深沉的文化意味,这部小说都在给我们一一揭示在两人性心理,以及为了性纠纷而表达的种种情态。
在对于两性的探索和渴求中,两人感到一切都是美好的,他们没有意识到对彼此的爱是源自于对性的渴望,这是一种性本能的牵引。但是对肉体的过度攥取使得他们活在极度精神分裂的痛苦中,根深蒂固的道德时不时压在他们头顶,如同两头野兽,苦苦挣扎在欲望和道德的氛围里。最终,生活环境的压迫粉碎了对于性的控制,爱情之火把他们的理性烧成了灰烬,而也正是因为欲望的纠葛,小城彻底走向了悲剧结局,一对私生子便是对他们糊涂生活的结局处理。
目 录
引言 1
1“三恋”的内容 2
1.1 原始欲望的追逐——《小城之恋》 2
1.2 文明之爱的背叛——《荒山之恋》 3
1.3 自我意识的追求——《锦绣谷之恋》 4
2 爱恋悲剧的表现 6
2.1 性与生命的苦闷 6
2.2 爱与恋的求不得 6
3 悲剧爱恋的根源 8
3.1 传统的约束 8
3.2 女性的觉醒 9
3.3 男性的缺席 9
4 爱恋悲剧的意义 11
4.1 女性主体意识的回归 11
4.2 女性的救赎功能 11
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5
引言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女性作家和其作品发生了很多变化,当时在人性思想的感召下,西方女性主义的思考维度被广泛地引入,加之外来西方性文化和意识的开放,导致越来越多女作家思考自我意识,强调自我意识与身体的同步性,女性自我与性的问题便是其关注的热点之一,而身处那个特定时代的作家王安忆,她的见解也正是从此开始。
虽然一提起王安忆,大家总习惯给其冠以女性主义称谓,但作家却反而引为对自己的赞赏。她认为女人天生就更关注并体验情感,男性是无法望其项背的。女作家更是其中的翘楚,“天生地从自我出发,去观望人生和世界。自我于她们是第一重要的,是创作的第一人物。”[1]P414420此外,王安忆还重点强调:“如果写人不写其性,是不能全面表现人的,也不能写到人的核心。如果你真是一个严肃的,有深度的作家,性这个问题是无法逃避的。”[2]
她在1986年前后创作了三部相关的中篇小说,便紧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切合她的论点,三个故事被分别命名为:《荒山之恋》、《小城之恋》和《锦绣谷之恋》,代表了她对不同年龄段女性的解读,对婚姻和爱情的思考。三段爱情展现了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国社会男女两性关系,深刻而细微地表现了几种不同类型人物的生命形态、生命流向和生命价值。三个故事也各有侧重,《荒山之恋》着重思考性爱压抑下欲望和精神的矛盾,《小城之恋》探究情欲对伦理的背弃,而《锦绣谷之恋》则是她对世俗婚姻的理解,探究精神和形式谁更重要。在这三部作品中,王安忆传达了这样的理念:性爱,贞洁和爱情必须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爱情。她甚至认为,女性在情感方面比男性拥有更强烈的诉求,有比男性更为真挚的贞洁观,更体现了生活结结实实的本质。
许是惋惜中国女性所面临的困境,从王安忆的书写中可以看出,她把对爱情的态度看得比婚姻重要,认为精神不该被压抑,女性更该走得更远。正是由于这三部小说主旨大致相同,在创作思路上存在一定的延续性和内在的一致性,因此本文仍然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1 “三恋”的内容
王安忆在1986年一口气发表了三部作品,《小城之恋》、《荒山之恋》和《锦绣谷之恋》的横空出世震动了整个文坛,而关于这三个作品的研究也被文学界约定俗称为“三恋”。作家在其这次的创作中,一改往日清新抒情的文学风格,把目光投向了女性意识,通过解读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来展现性对于人的冲击和毁灭。如果我们仔细阅读并分析其中的关联时,就可以明显推断出王安忆的创作主题以及想表达的含义,“性———恋———爱”这三个点代表了她一步步探索男女关系的变化。从表面来看小说中的地名,“小城”,“荒山”和“锦绣谷”仅是三个单纯的地理位置,其实从文化的深层来看,大有可嚼之处,它们都是诠释文本人物的一种隐喻。
1.1原始欲望的追逐——《小城之恋》
在《小城之恋》的讲述中,作家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充满苦闷和压抑并存的故事。在惊心动魄的文革时期,在一个封闭的小城里反而存在相对的安宁,剧团的男女主人公上演了一场爱和情纠缠的故事。小说着力刻画了女性的性意识和性心理,而对男主人公则突出他的人性沦丧,这鲜明的对比正好凸显作家对女性的肯定。就如王安忆曾经说过她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我认为只有从性爱这一角度,才可能较圆满地解释‘二恋(《荒山之恋》与《小城之恋》)中发生的事情,如果从历史原因、社会原因去解释,答案则是不能让人信服的。”[3]
两个主人公的长相不同与其他文本中的主角,他们智商不高、发育的体型也是差别很大,女方体格魁梧的像个男人,而男方则瘦小的如同孩子。故事的开端,正是从这两个体型丑陋的男孩和女孩的生理性开始的:在一个小剧团的一间练功房里,男孩年满十六岁而女孩是十二岁,两个懵懂的少年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勤奋练功,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渐渐长大。他们彼此的发育期也姗姗来迟,在跳舞的肢体碰撞中自然地产生了对彼此的好奇。女孩首先注意到自己的变化,她发现男孩的味道是西瓜般的味道,皮肤不够光滑,有不少小斑点;随后男孩也注意到了这点,他闻到女主人公身上的酸汗味,而皮肤也没有和他一样出现很多痘痘。
由于剧团里只有一间男女共用的澡堂,难免两人会互相交替来洗澡,自然也会产生对彼此洗澡样子的联想。可是男孩子并不主动,在这场持久的性幻想中,稚憨的女孩子意识开始逐渐苏醒,渐渐覆盖了她。性意识的狂热掩盖了单调的环境,悲剧般的性躁动便乘机大举进攻,如开闸的潮水一样翻涌不息,在战胜了长期的压抑后,女孩子主动并完成了第一次性接触。从此后,这样的事情也成了常态,她明知道自己犯了大错,不洁成了她必须背负的精神枷锁,但“这罪孽是那样的有趣,那样的吸引人,不可抗拒。”[4]P164她获得了身体的愉悦,这种趋势发展到后来,已然不受她的控制,而突出地表达在其言行举止中,小说中还写到:
照例有些不该听不该说的故事,可她全然的不在乎,觉得一切都十分自然别人的嘲笑一点不被她理解,心里只是委屈和纳闷。[4]P184
莫名的渴念折磨了她,她无法排遣,只是加倍地吃,吃的时候似可解淡许多,于是就吃得极多,极饱,吃到肚胀为止,而练功却懒怠了。[4]P191
除了他们本身的欲望,再来看作家刻意安排的生活场景,拥挤的宿舍,肮脏的街道,狭小的澡堂,以至享受性爱也很难寻到合适的地点。从形体的异型到心态的畸形,再到性爱的疯狂,再加上一个生存环境,都是作者更深沉的文化意味,这部小说都在给我们一一揭示在两人性心理,以及为了性纠纷而表达的种种情态。
在对于两性的探索和渴求中,两人感到一切都是美好的,他们没有意识到对彼此的爱是源自于对性的渴望,这是一种性本能的牵引。但是对肉体的过度攥取使得他们活在极度精神分裂的痛苦中,根深蒂固的道德时不时压在他们头顶,如同两头野兽,苦苦挣扎在欲望和道德的氛围里。最终,生活环境的压迫粉碎了对于性的控制,爱情之火把他们的理性烧成了灰烬,而也正是因为欲望的纠葛,小城彻底走向了悲剧结局,一对私生子便是对他们糊涂生活的结局处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