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楼梦中的竹”意象(附件)

摘 要竹在中国古代一直被视作是品德高洁的象征,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作品《红楼梦》,将“竹”意象与人的品质之间的联系更是表现到了极致,《红楼梦》的创作从人物形象塑造到情节设计,每一个意象的选择都体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本文将从”竹”意象的文化内涵,“竹”在《红楼梦》的作用以及“竹”在《红楼梦》的涵义三个方面对红楼梦中的“竹”进行论述。从而对红楼梦中的“竹”进行文化解读。
目 录
引言 1
1 “竹”意象的文化内涵 2
1.1 竹的外在特征及寓意 2
1.2 竹的内在品质及寓意 3
2 “竹”在《红楼梦》中的作用 4
2.1 美化住所环境 4
2.2 映衬人物性格 5
2.3 象征作者理想 5
3 “竹”在《红楼梦》中的涵义 7
3.1 人物形象之美 7
3.2 人物品行之坚 8
3.3 作者追求之洁 8
结 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2
引言
竹子是东方文明的象征,代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品质和情操。竹作为一种特别的植物,可以作为工艺品的制作原料,可以入药、入菜,也可以作为一种园林艺术的体现。但是“竹”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它体现的一种清幽深邃,潇洒自由的精神。竹是君子的象征,夺得了许多仁人志士的喜爱,因此常有文人墨客用竹寄托自己的胸襟和抱负。空心,却折而不断;纤细,却又无惧风雪象征着它的高尚气节和坚忍不拔。
《红楼梦》中人物数量众多,形态各异,各有个性,不可取代。女性形象的塑造更是独树一帜,在大观园里女性数量众多,却能让所有人都各不相同,即使成为配角,也是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比如宝钗的精明圆滑,黛玉的我见犹怜,尤二姐美丽柔弱,尤三姐刚烈任性,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个性都十分鲜明,“元迎探惜”更是各具色彩诗人和小说家常常将花朵和女性联系起来,就好比将杨贵妃比作牡丹,在《红楼梦》中也将薛宝钗比作牡丹一样,这是因为她们都富裕丰腴,美丽多情,聪明伶俐;而曹雪芹却用竹来形容林黛玉,。“潇湘馆整个植物景观非常简洁,这与大观园繁华的景象形成对比。其实竹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十分普遍,几乎造园必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用竹,竹景均有韵,无竹不成园。”[7]P2作者将她的住所安排在“潇湘馆”四周中上翠竹丛丛,正烘托了她在大观园中被欺负的境遇和自己自哀自怜的性格特点。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枚璀璨的明珠,其创造的“大观园”堪称小说艺术的乐园,现如今每年都有大量的学者加入“红学”的研究队伍中,孜孜不倦地研究《红楼梦》中的知识与内涵,《红楼梦》不仅在人物塑造上极其成功,在各种诗词的运用,环境、心理、肖像、衣着等方面的研究也颇有特色,各种意象的使用更是匠心独运。
现如今学术界对于《红楼梦》中的意象研究已经很有成绩,但是对于“竹”意象的研究成果很少,专门进行研究的理论性文章屈指可数,并没有清楚的解释其中的蕴意,尤其是对于“竹”意象在《红楼梦》中的文化解读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在有着很大研究空间的研究背景下,基于对《红楼梦》的兴趣和了解,创作了这篇文章。
1 “竹”意象的文化内涵
一切景语皆情语,事物本身自然除却天然本性存在着文化内涵。竹由于本身的天然生长形态和特点,常被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何明“竹的文学符号所指称与表现的内容已由理性之网过滤,说理的成分大为增加”本章对于竹的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两个角度,对于表现出的内在寓意进行解读,对于“竹”意象在《红楼梦》中的表现奠定研究基础。
1.1 竹的外在特征及寓意
“四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题材,以梅、兰、竹、菊谓四君子,他们分别是指:梅花、兰花、翠竹、菊花。其品质分别是:傲、幽、澹、逸。“花中四君子”成为文人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文和艺人字画中常见的题材。他们都没有媚世之态、遗世而独立。
竹的首先是由笋成竹,竹在江南生,周身翠绿,幼时为笋,笋出地面长成参天绿竹。在还是笋的形态时,非常柔弱容易被切割和消灭,这个时候的竹就是没有力量的存在,而只有经过了这个形态的不断生长,才能成为坚硬的竹,才能不怕受到外物的侵袭。这就显示出人生而柔弱,只有经历了这个时期努力奋进,才能成长到坚强不屈的程度。而这个过程就需要磨砺,因而经历过得苦难都是有价值的存在。
竹的中心空,宁折不弯,因此,古人常常形容竹子中空外直,不可屈服的品质,与人类中的高洁品质可以匹配。中心空,体现了没有害人的心机,淳朴简单的人格魅力和虚怀若谷的品格。宁折不弯,则更是依靠它表皮坚硬的特点进行叙述,是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人也是一样,恰如牧羊人苏武,纵然有美女财富,高官厚衔,也没有屈服,这就是竹一般的精神。
竹的常年翠绿展示了一个人的品质不因为金钱和地位而发生改变,始终善良人意的姿态;而它的宁折不弯,越发高耸入云的生长姿态,正是展示了人应该做有品格,有骨气,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心态;它小时候层层叠叠一点点从地面钻出来的劲儿,正是展示了人应该在小的时候经历磨难和困难,才能在未来有机会去找寻高耸入云的姿态。竹子蓬勃向上的身姿,更是透露着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因此,竹的外在形态正是体现了人从小到大,从年轻到未来发展的走向过程,也正是人们这样喜爱它的原因。 1.2 竹的内在品质及寓意
苏东坡在《于潜僧绿筠轩》里 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2]P409竹子因为外在特点的寓意,在中国古人眼中一直是高洁品格的象征,因此,在房前屋后种植竹子,或者在生活中尽量多接触竹,展示自己与竹的密切关系是诗人尤其喜欢的事,诗人郑板桥对于画竹的嗜好,好比徐悲鸿画马,齐白石画虾,郑板桥也是当时著名的父母官,他本人就好比他笔下的竹子一样,正直高尚,他也曾写下这样的诗,用以表达自己的品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3]P389郑板桥这就是竹子内在品质的最好体现。竹就是中国古人对于正直的最好的期望。
竹的内在品质首先体现在坚强的生命力,与很多花草树木择地而生不同,无论是在狭小的沟壑、阴冷的山谷,还是在晦暗的角落,只要有一线生机,竹都会以蓬勃之姿生长的郁郁葱葱,这种顽强的生命力正是人类不放弃希望的体现。人们也因此将坚强这个词与竹联系到了一起。
竹的内在品质还在于不畏风雨,竹生于南方,虽然温暖,却很潮湿。干旱常常导致死亡,潮湿也一样并不幸运。在暴雨、雷电和狂风的侵袭下,在一年四季的轮回中,它都以一个战士的形象屹然挺立,这种不畏风雨的精神也展示了人在危难面前不会放弃的决心。
最后竹受到追捧还在于它生长的姿态是高耸入云的,宛如一把宝剑,直指苍穹的姿态令人感慨万千,都说“高处不胜寒”,可它偏偏要“一览众山小”,尽管这意味着它必然要承受更大的风雨折磨,但它却坚强的走了这条并不容易的辛苦之路。不只是因其枝干“与叶片的形状易于用毛笔点染,也因为它象征着中国人所最为赞赏的那种性格,那种在人生的暴风雨面前折断的性格;这种性格优雅但又坚强这就体现出人要有拼搏向上的精神。”[8]P5尽管眼前非常困难,但当你攀上顶峰,你所付出的一切都值得。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619.html

好棒文